金兀朮的後裔至今還生活在甘肅的這個村子裡,曾經隱姓埋名800年

2021-01-09 西部人文地理

完顏村座落於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涇河北岸,背靠九頂梅花山,面對312國道和東流的涇河。完顏村共有村民5000餘人,絕大部分人姓完顏,他們便是南宋時期金國四太子完顏宗弼,即金兀朮的後裔。不僅村以完顏命名,村內附近還有完顏井、完顏橋、完顏窪、完顏小學、完顏馬場等,均以完顏命名。

完顏家族世代祖先遺像

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滿族,是完顏部落後裔

「八百年習俗未改,五千裡故音猶聞。」這是對涇川完顏村熟悉的人,用這樣一副對聯來表達完顏人的故鄉情結。他們都是金代金末帝完顏承麟的守陵人。

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1234年正月,蒙古軍揮軍直進,並在南宋軍的支援下,蔡州(今蔡縣)被圍。金哀宗深知亡國之日將至,不願當亡國之君,遂下詔禪位予完顏承麟,完顏承麟率軍出戰,死於亂軍之中。

完顏村的先祖們抬著完顏承麟的靈柩日夜兼程一路向西來到涇川,將其葬在今太平三星村嶺背後的簸箕灣。後於2003年12月,完顏後人將其遺體遷回完顏村,埋葬於芮王墓之後。

蒙宋合作滅金後,對女真人有「惟完顏一族不赦」的說法。完顏氏的人不是被殺,就是隱名埋姓以其他姓氏繁衍。完顏村人就這樣在涇川隱姓埋名生活了800多年。

涇川女真完顏村人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滿族。女真族先前生活在我國松花江流域,以漁獵生活為主,並不是一些人所說的遊牧民族。女真族中有兩個較大的部落,即完顏部落和建州部落。完顏部落建立了金朝,建州部落建立了清朝,這中間隔著元明兩個朝代。因此,女真族有老女真和新女真、熟女真和生女真之說,老(熟)女真指的是完顏部落,新(生)女真指的是建州部落。

涇川完顏後裔並沒有經歷過女真族由老(熟)女真到新(生)女真的變遷,千百年來,他們遠離東北老家,並保留了女真族最古老的生活習慣。至於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申請加入滿族,一是因為滿族(新、生女真)最初與他們同根同源:二是為了享受國家的少數民族政策,後者的成分可能大一些。

祭奠聖母娘娘,唱戲至今不唱《嶽飛大戰金兀朮》

十多年前,我曾經來到這個村子裡採訪,當時有位完顏後裔告訴我,他有一次借開會之機去了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附近的白城子村,看到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幾個字。他說,那裡是金朝建立的第一個都城,宋人所說的黃龍府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後被窩闊臺蕩平。但那裡如今已完全沒有完顏後人了。所以,涇川完顏村比白城子更能說明女真族的一些問題,更具有研究價值。

完顏村的老人向我們講述了800年來這個小村裡苦苦沿襲下來的女真風俗。

女真完顏氏人成長於大漠草原,好酒,喝酒必划拳,划拳多以唱為主,可與蒙古人相媲美。老疙瘩為滿族語,意為小兄弟。而老疙瘩拳則類似於現在的螃蟹拳,是為調和飲酒氣氛的一種遊戲。與漢族人不同的是,完顏氏人划拳多以唱作答。

喜慶時,人們席地正坐,有幾人就斟幾杯酒,大家共同高唱富有歡樂音調的詞曲。如《揚燕麥》:「滿滿的呀,斟上酒呀,酒三杯,我與英雄××啊,爭啊爭高低。第一杯酒啊要敬給我長輩的(長白的)老祖宗;第二杯酒啊要敬真誠的(徵程的)銀術可(英雄);第三杯啊,咱們幹上幹!」之後,每人先幹上一杯,再劃數字贏拳,誰輸誰喝,高潮迭起。又唱:「一馬車啊三馬車,上面坐著三朵花!」對唱:「她是金花、銀花和梅花,我的老疙瘩啊老疙瘩,左鄰右舍把你誇,你喝完一杯我再誇!」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女真完顏氏人還信奉聖母娘娘。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七月十五,完顏後裔們要分別在聖母娘娘廟和三聖宮廟裡跳神唱大戲,祭奠聖母娘娘。但至今不唱《嶽飛大戰金兀朮》。

嶽飛大戰金兀朮

聖母娘娘何許神靈?當地有兩種傳說:一說是完顏兀朮的小妹白花公主,一說是努爾哈赤的救命恩人——紫薇夫人,都為女性。傳說她不遠萬裡經受磨難,從關東途經中原長途跋涉至大西北,為保佑多災多難的完顏眾弟子平安吉祥,遂修煉成仙,坐化於九頂梅花山。每當眾弟子遇有災禍苦難,聖母娘娘定能有求必應。村裡的老人這樣對他的子孫講:只要我們為人誠實,就能在夜黑人靜時,聽到九頂梅花山上嗚嗚的聲響,那是聖母娘娘紡線的聲音;她紡啊紡,紡的線能從東北繞到西北,凡是族胞所到之處,都有她紡的線通連;若路遇不測,只要呼喊求救,聖母就會通過這條線來救我們……因此,女真完顏後裔們便於九頂梅花山下修建聖母娘娘廟,敬奉至今。

喝酒劃老疙瘩拳與信奉聖母娘娘,這些都不過是存在於今天這個中國大地上最後的女真部落一種獨特的民俗而已。在這個普通的村莊裡,類似的風俗還有很多,如「跳神」、小孩遊戲「戰馬攻城」等等。

美麗的傳說背後,隱含著的是悽苦而又熱烈的鄉情。悠悠歷史長河,難以磨蝕人們認祖歸宗的民族情感,隱蔽的懷舊思鄉也只有在此時此境中才被表現出來。

元滅金後「惟完顏不赦」,完顏村成神秘部落

涇川在金大定時屬安定郡,宋、金、蒙古之間曾在這一帶發生過大大小小的無數次激烈戰爭。史料記載,當時,金兀朮在關隴一帶經營時發生的最著名的戰爭便是與莊浪籍宋將吳氏三代在和尚原(今陝西寶雞)、仙人關(大散關)的戰爭了。1134年,兀朮率部50萬向和尚原發起第三次猛攻,在徽縣、武都、成縣、天水、鳳縣、隴縣激戰二月餘。1164年,金又以十餘萬之眾猛攻靜寧、隆德,這成為女真人進駐甘肅的開始。安定這一地名中也許多少包含著些許當時金人以勝利而自詡的成分。

然而,隨著後來金國的衰敗與覆滅,由東北而來的完顏守陵人開始了向普通老百姓的轉化。接著為避免元滅金後「惟完顏不赦」的殺身之禍,他們開始自稱漢族,並隱姓埋名,直至努爾哈赤在東北統一女真各部並建立政權。今天,完顏家族當年的這支守陵人不斷生息繁衍,已使涇川縣境內九頂梅花山下的完顏村成了一個外人眼裡的神秘部落,並使以完顏村為中心的周邊地帶成為全國最大的女真完顏後裔居住區。

當時在涇川當地一位幹部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說,宋金之爭早就成了文字記載,當時「煮豆燃豆萁」的殘酷早已讓兀朮那一代人領受了,留給今天的只有戰爭轉化成的歷史和歷史轉化成的文化現象——親如兄弟的民族和親、團結凝聚著中華兒女的新天下。

這位幹部認為兀朮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雖沒有當過皇帝,但卻因一部小說而成了金宗室中最著名的人物。他說,無論對兀朮的蓋棺定論有多麼嚴苛,無論昔日有多少大是大非,無論嚴厲或寬容,現代人看來,宋金之爭無非是同室操戈。這個認識,才是中華各民族要普天同慶的歷史與文明的遠大進步。

「兀朮」是金朝武將官銜,完顏人分三批來甘肅

完顏村後來修建的碑林

採訪中,完顏村人還向我們講述了有關完顏家族的一些習俗。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對我們說,他很小的時候完顏村裡還有一座廟,裡面除了神像之外,還供奉著一把4個小夥子才能抬得動的大刀。每年3月,都要在廟裡舉行祭祀活動,都要把刀抬出來。他還記得廟門前的兩側還有用來插兵器的架子。讓他記憶猶新的是,人們用麻做成丈餘長的鞭子,打一個上身赤裸的小夥子,麻鞭落在膚肌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打完後,人們還要在小夥子背上用刀劃個「十」字,擠出血,然後貼上黃紙。但他到現在也不明白其中的用意和內涵。

老人說,那城實際上是女真族人打仗時的一種陣法,不過是將士兵換成了木樁。每根木樁上都點有一盞紙糊的燈,夜間看上去燈光一片,但又朦朦朧朧,不甚清楚明了,熟悉陣門的人會很快穿城而過,反之,則會被迷在城中。

涇川女真完顏後裔集居的村子有三個,其中兩個是王村鎮的東溝與西溝村,這兩個村子向北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叫完顏窪的村子,也是完顏後裔集居的一個村子。

今天生活在涇川的完顏後裔並不全是女真,他們的祖先是800多年前分批來到甘肅的。第一批來到的時期大約在1115年—1120年,這段時間金朝佔領了平涼,在涇川生活下來的完顏家族為金朝駐守邊疆的士兵;第二批是1167年完顏亮(海凌王)與完顏亨之間的鬥爭結束後,一些人送完顏亨的陵寢來甘肅,並在涇川守陵,這些人才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完顏守陵人的後裔;第三批是金朝的末代皇帝完顏承麟在河南蔡州被殺後,跟隨他的士兵抬著他的靈柩晝夜兼程,一直向西,最後來到了涇川,並在這裡定居了下來。

完顏承麟靈柩遷移涇川大約發生在1234年—1235年,此時蒙古軍隊已佔領了中原的大片土地,女真人只有向西撤離才是最安全的,並沒有十分明確的目的性。送陵人將完顏承麟之所以埋葬於涇川,是因為他們到達平涼一帶後,聽說完顏亨的墓在涇川,並有守陵人,此後他們便同完顏亨的守陵人一起定居在涇川,一直繁衍生息到今天。

需要說明的是,「兀朮」是金朝武將的一種官銜,小於元帥、大於都督。因此,金兀朮並不是指某個人。比如,三國時周瑜和魯肅都做過吳國的都督,如果人們只了解魯肅而不了解周瑜或只了解周瑜而不了解魯肅,而將二者中間的某一位稱為"吳都督"便有些不合適。我們通常說的金兀朮實際上是指完顏阿骨打的四太子,他的真名叫完顏宗弼。(文/路生)

完顏村人跑城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完待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相關焦點

  • 出將入相,權傾天下,你所不知道的金兀朮
    完顏宗弼,金朝開國大將,著名元帥,本名斡啜,又作兀朮,而我們最為熟悉的稱呼就是金兀朮,此人是嶽飛戰場上的宿敵,在小說、評書、戲劇、影視裡都非常出名。 完顏宗弼第一次上戰場,是在公元1121年,隨叔父完顏杲出徵,那時的他雖然年紀很小,但是在追擊遼天祚帝的戰鬥中,勇猛堅毅,用兵果斷,使很多沙場老將都為之折服。
  • 南宋名將試金石,如果沒有擊敗過金兀朮,都不好意思自稱名將
    公元1130年,金兀朮南下,於黃天蕩被南宋名將韓世忠以少勝多,損失慘重,連自己都差點兒被活捉。而後又被嶽飛在牛頭山伏擊,丟了建康府。 公元1131年,金兀朮再次南下,結果被南宋名宋將吳玠、吳璘兄弟率軍擊敗,金軍將士死傷大半,就連金兀朮自己也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須髯而去」 公元1132年,金兀朮再次南下,被嶽飛於南霸橋重創。
  • 這位氣死金兀朮的宋朝大將,死後被葬在這裡,墓內藏有三個未解之謎
    在嶽飛手下還有五員抗金大將,也都是民族英雄,其中經常被人提及的就是氣死金兀朮的那位,而他的故事,也經常成為人人樂道的經典橋段,但是關於他的三個迷,卻至今無解。到底是哪三個未解之謎呢?今天就讓小編給您揭秘。
  • 高鼻梁藍眼睛,一個村子裡都是古羅馬人後裔。你知道在哪裡嗎?
    河西走廊祁連山腳下的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有一個小村子的村民和其他地方的漢族人從外貌上回來看有著明顯的不同。村裡的男人大都體格高大健壯、滿臉的絡腮鬍子、高鼻梁、深眼窩,藍眼珠,頭髮自然捲曲,鬍鬚、頭髮、汗毛均呈金黃色,皮膚白皙,略呈深紅色,身材高大魁偉,粗壯結實。
  •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那麼,成吉思汗的後裔都到了哪裡呢?還要從元朝的興起和覆滅開始說起。一、席捲歐洲,開枝散葉當時鐵木真統一蒙古,便不斷擴大自己的野心,在長期徵戰的過程中,鐵木真不僅向內擴張,更向外擴張。當時中國境內的西夏、金,遼等國紛紛被滅,鐵木真的後人便分布於這裡。
  • 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卻是高鼻梁藍眼睛?
    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卻是高鼻梁藍眼睛?我國的疆域廣闊,在我國這片土地之上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有很多村落保持著很遠古的樣子,與世隔絕,在我國有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是他們的體貌特徵卻和歐洲人非常的相似,都是高鼻梁,藍眼睛,這個村子的名字叫做古羅馬村,它位於甘肅省的永昌縣,是非常偏遠的一個小寨子,也可以稱它為者來寨。
  • 最靠近北極的村子,8戶人家被騙生活57年,至今無人活過45歲!
    最靠近北極的村子,8戶人家被騙生活57年,至今無人活過45歲!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南北極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地方,這裡很少會有人居住,因為當地的環境非常不適合人類居住。但任何事情都有意外,就算是在寒冷的北極,也有人類生活的影子。但是讓小編感到遺憾的是,當地生活的人至今都沒有活過45歲,只有八戶人家在這裡生活,他們在北極待了整整57年。
  • 王承書,隱姓埋名30年的女科學家
    他按照詩、書、禮、易的次序,給這個排行第二的女兒取名為王承書。她相繼在北京培元小學、貝滿中學讀書,成績遙遙領先,被保送到燕京大學物理系,是物理系連續三年裡唯一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女生,榮獲「斐託斐」金鑰匙獎。1936年,王承書獲燕京大學碩士學位。
  • 我國甘肅一村村民棕發藍眼,喜歡牛的血腥味,有歐洲基因,從哪來?
    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卻有著外國人的基因我們中國人有著很明顯的外貌特徵,也成為了我們身份的一種象徵,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珠這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東方氣韻,但是在我們甘肅永昌縣的者來寨卻出現了不同於傳統的"中國人"。者來寨最近才大熱起來,這個村落具有明顯的西北部村落的特點,村子到處都是用黏土夯築的土坯房,嚴重的沙化現象使得村子十分貧瘠荒涼。
  • 拒絕諾貝爾獎,隱姓埋名30年,「兩彈一星」功臣少有人知
    她,曾經轟動世界,不屑於「諾貝爾獎」;她,是鄧稼先、楊振寧的同事。她,為祖國事業「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多年,成為「兩彈一星」功臣,而她的名字卻少有人知道。她是誰?下篇:為了我國核武事業,隱姓埋名30多年,至今知道她的人並不多1956年,王承書夫婦終於回到了祖國。1958年,我國創造熱核聚變研究室。面對這個陌生領域,已經44歲的王承書沒有退縮,7天7夜把一本新書翻譯了出來,為國人學習提供理論支持。兩年後,她成了我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頂尖專家。
  •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帶一家人來甘肅定居,繁衍出170萬混血後裔
    ——佚名導語:其實有很多民族的來歷都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們是一些比較尊貴人的後代,而且在首領的帶領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存170萬後裔。而且中國當時在漢武帝的統治下,而國泰民安國家繁榮富強,很多國家都想要來到中國生活,而安息國的王子,經過一番思考,就不顧家人的反對,放棄王位的 繼承來到了中國的甘肅,他當時為了來到中國也經歷了很多的磨難。
  • 拒絕諾貝爾獎,隱姓埋名30年,「兩彈一星」功臣少有人知
    她,曾經轟動世界,不屑於「諾貝爾獎」;她,是鄧稼先、楊振寧的同事。她,為祖國事業「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多年,成為「兩彈一星」功臣,而她的名字卻少有人知道。她是誰?下篇:為了我國核武事業,隱姓埋名30多年,至今知道她的人並不多1956年,王承書夫婦終於回到了祖國。1958年,我國創造熱核聚變研究室。面對這個陌生領域,已經44歲的王承書沒有退縮,7天7夜把一本新書翻譯了出來,為國人學習提供理論支持。兩年後,她成了我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頂尖專家。
  • 探訪甘肅宕昌「山灣夢谷」:昔日懸崖貧困村變藏羌遊勝地
    馮志軍 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探訪甘肅宕昌「山灣夢谷」:昔日懸崖貧困村變藏羌遊勝地中新網甘肅隴南9月4日電 (記者 馮志軍 李亞龍)在甘肅隴南市宕昌縣南部深山中,兩個緊鄰懸崖陡壁的村落因長期「與世隔絕」而處於貧困狀態,加之耕地緊缺等因素制約,而「脫貧希望渺茫」。
  • 隱姓埋名,這是個原形需要全員打碼的電視劇
    隱姓埋名,這是個原形需要全員打碼的電視劇《隱姓埋名》講述了卓遠貿易公司有重大販毒嫌疑,特情人員李智打入其內部,不幸身份暴露,被黑社會追殺而犧牲的故事。或許這就是對吸毒販毒零容忍的原因。柳雲龍飾 姜波柳雲龍,中國內地男導演、演員、製片人。
  • 嚴嵩想將玉杯「一捧雪」據為己有,藏主竟不惜棄官、隱姓埋名
    《新野縣誌》、《張漢儒疏稿》等史料記載:「一捧雪」玉杯在明代就非常有名,原主人為太僕寺卿莫懷古(後世史家疑為王世貞),權臣嚴嵩父子想據為已有,莫懷古棄官遠走他鄉,隱姓埋名。 嘉靖年間,太僕寺卿莫懷古向嚴嵩推薦了字畫裱褙匠湯勤,湯勤覬覦莫懷古的愛妾雪豔,於是慫恿嚴嵩之子嚴世蕃向莫懷古索要傳世珍寶「一捧雪」。
  • 狐說嶽飛(四十二)黑蠻龍抗金是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
    在歷史上南宋初年抗金戰爭參加的不僅僅是漢族人民組成的南宋軍隊,其中還有相當部分的南宋統治下少數民族地區的武裝力量。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來自於古代苗族的抗金將領黑蠻龍。他在抗金作戰中立下的功勳,不但受到嶽飛的推崇和南宋朝廷的獎賞,就算在民間也留下了各種傳說。
  •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可是,根據《三國志》中裴松之的注釋裡有著這麼一句話:「德子會隨鍾,艾軍入蜀盡滅關氏家。」也就是說,在蜀國滅亡的時候,被關羽斬殺的龐德之子龐會也參加了滅蜀之戰。他跟隨鄧艾率先進入成都,其目的就是要將關家的後人們全部殺害,以報殺父之仇。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認為,關羽是沒有後人存活,全家已被滅門了。
  • 甘肅有個村子是羅馬帝國俘虜後裔,藍眼睛,高鼻子
    甘肅的者來村或許就是答案。 1989年9月30日的《參考消息》稱:"一位澳大利亞人發現很久以前消失的羅馬帝國城市現存於中國戈壁灘的邊緣,他利用一張在公元前9世紀繪製的地圖,圈定這座城市很可能在中國西部甘肅的永昌地區。"
  • 廣東這個有500年歷史的村子,1900多人同姓,姑娘不能從自家出嫁
    這個村莊始於明末時期,迄今為止已經有著約500年的歷史了,整個村莊的面積約有3萬平方米,現在已經有1900多位居民了。而且黃屋村的全體居民同姓都是黃姓族人,在800多年前從福建等地遷徙而來的,這些人也算是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在各地開枝散葉。
  • 穴居人的後裔
    ,將「徽欽二聖」擄到了「北國」,還把他們放到枯井裡坐井觀天。當時聽到這裡就很納悶,覺得把人放到井裡待著,太過分了。多少年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令人啞然失笑的誤解,而這個誤解,就源於滿族先民那獨特的穴居方式。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但不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而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一個漁獵民族。在古籍記載中,滿族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族稱,比如商周時叫肅慎,「萬鷹之神」之意;秦漢時稱挹婁,「穴居人」之意;北魏時稱勿吉,「林中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