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your results are good, you are obviously going to have a lot of press. And when you start to falter a littlebit, you are going to have some criticism, and there is nothing abnormal in that.當你取得好的結果時,會得到明顯關注;當你剛開始步履蹣跚時,各種批評就會紛至沓來。——Carlos Ghosn (卡洛斯·戈恩)
卡洛斯·戈恩,1954年3月出生在巴西西部韋柳港,六歲和母親一起搬到了黎巴嫩。在那兒戈恩度過了自己的中學生活,之後來到法國繼續學習預科課程,並在1978年從法國頂級工程師學校畢業。
戈恩畢業後加入了歐洲最大的輪胎製造商米其林,最初在米其林的多家歐洲工廠接受培訓和工作。三年後成為工廠經理,之後被任命為研發負責人。
1984年,三十而立的戈恩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他回到巴西,擔任米其林南美業務營運長。
當時米其林正在巴西的通貨膨脹中苦苦掙扎,戈恩將法國、巴西及其他國籍經理人匯集在一起,成立了跨職能的管理團隊,成功讓米其林恢復了盈利。
值得指出的是,在巴西的多元文化工作經歷,構成了戈恩的跨文化管理風格的基礎,多樣性成為其運營公司的核心資產。
You learn from diversity, but you're comforted by commonality.從多樣性中學習,從共同性中得到寬慰。
在扭轉了米其林南美業務之後,戈恩1989年出任米其林北美洲總裁兼營運長。一年後,被提升為米其林北美執行長,並主導了當時米其林對美國最大輪胎公司的收購。
1996年,法國汽車公司雷諾(Renault)聘用戈恩出任副總裁,負責採購,研發和生產業務。三年後,雷諾購買了日本汽車公司日產(Nissan)36.8%的股份,組建了雷諾 - 日產聯盟。
當時日產汽車的債務已經超過200億美元,在日本銷售的46款車型中只有3款有利潤,扭轉日產倒閉破產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能。
「Mission impossible」交到了戈恩手上,同年10月,戈恩發布了《日產復興計劃》,目標是在2000年恢復盈利,2002年底利潤率超4.5%,並降低50%負債。戈恩立下軍令狀,如果目標沒有實現,立馬辭職走人。
根據《日產復興計劃》,戈恩削減日產2.1萬個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日本,同時關閉五家日本工廠,減少供應商數量和股權,並拍賣了日產最為珍貴的資產航空航天部。
The most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I can have about a competitor is the cost.關於競爭對手,我能掌握的最有趣的信息就是成本。
為了推行計劃,戈恩以各種方式無視日本商業禮儀,取消了基於資歷和年齡的晉升,取消了終身僱傭制度,拆除了日產與供應商的交叉持股系統(Keiretsu),將官方語言從日語改為英語,將歐洲和北美的高管納入了重要會議。
作為領導日本汽車製造商的第四位非日本人,戈恩的做法飽受爭議,《華爾街日報》甚至稱戈恩是「公眾憤慨的目標」,戈恩在日產的強勢,也樹立了「獨裁者」的形象。
When the CEO makes a decision, people don't come back on it.當CEO做出決定時,其他人就不會再回頭了。
神奇的是,僅僅在復興計劃的第一年,日產就從上一年淨虧損64.6億美元上升到淨收入27億美元,恢復了盈利,並且成為了行業中最賺錢的汽車製造商,營業利潤率高於9%,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日產復興計劃》的目標在2002年3月31日之前就已經全部實現。
同年5月,戈恩趁熱打鐵宣布了「日產180」三年計劃,即到2005年9月,日產全球銷量達到100萬輛,在2005年春季之前至少實現8%的營業利潤,並將其汽車債務歸零。
僅一年之後,日產宣布其債務已經消除,營業利潤率上升到11.1%,在2005年銷量就超過了367萬輛。
《日產復興計劃》的成功為戈恩贏得了「成本殺手」的稱號,他也成為了日產的「救世主」,被日本明仁天皇授予藍綬褒章。他也成為同時在全球500強經營兩家公司的第一人。
2016年10月,日產收購了另外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34%股份,創立了雷諾-日產-三菱集團。
法國雷諾持有日產43.4%的股份,是日產的最大股東;而日產持有雷諾15%的股份,與法國政府並列,且無表決權,同時,日產也持有三菱34%的股份,是三菱最大的股東。
迅速擴張的日產在2018年銷量達到了580萬輛,遠超雷諾的380萬輛,成為了三角聯盟中最大的貢獻者,這為看似牢固的三角聯盟關係埋下了隱患。
2018年年初,剛上臺而急於為法國經濟尋找新引擎的馬克龍,代表法國政府與戈恩達成了對賭協議,法國政府支持戈恩連任雷諾CEO,作為交換,戈恩要促成雷諾和日產的合併。
戈恩隨即宣布調整日產與雷諾的資本關係,整合兩家公司業務,為合併做準備。
消息傳到日本,早已心懷怨恨的日產高管們強烈反對,日本政府伺機介入,處於最前線的戈恩,被標籤為了「日本汽車業的入侵者」。
2018年11月,戈恩受瞞報巨額個人收入、挪用日產資金等4項指控,在日本被捕。
看似順風順水的雷諾日產合併計劃嘎然而止,戈恩甚至打算在兩家公司合併後,進一步收購菲亞特克萊斯FCA,該想法也被扼殺在搖籃中。
而FCA已於去年12月與法國PSA籤署了合併協議,雷諾日產就這麼錯過了問鼎全球汽車龍頭的機會。
戈恩被捕4天後,日產召開董事會,決定解除戈恩董事長職務;隨即,三菱汽車也宣布解除戈恩董事長職務;
而「幕後操盤手」法國政府,在2019年1月,以雷諾公司最大股東身份要求解除戈恩的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職務。
遠在日本的戈恩,面臨著遙遙無期的訴訟。
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竟然成為了國家間利益博弈的犧牲品,從「救世主」的神壇瞬間跌落為「階下囚」,人生一世,變幻莫測,不禁讓人唏噓感概。
You'll never convince me there is a hopeless situation or there is any finality in any success or any failure.你永遠不會讓我相信任何成功或失敗都是無望的。
2020年1月8日,已是「逃亡者」的戈恩,在自己的家鄉黎巴嫩舉辦了新聞發布會,面對全球的媒體,戈恩對「陰謀」進行了一一反駁。
(一直想寫一篇有關戈恩的文章,無關技術,也無關汽車,對他了解越多,愈加欽佩)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