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存在隱形權力結構!究竟「去中心化」正在扼住誰的喉嚨?

2020-12-01 DeepTech深科技

近來對於區塊鏈的相關討論已經太多,有許多討論此一題目的文章看似滿篇道理,但細究其中,卻經常把區塊鏈技術與比特幣或其它加密貨幣混為一談。只不過,這樣的混淆不明、黑白難分,顯然已經讓部分人感到厭煩,因為,這有關一項革命性技術的前途會不會就此葬送在人性的貪婪中。

「中心化」決定誰是好貨幣?誰是壞貨幣?

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 1 月 18 日發布的最新文章中,有最新研究表明,當前區塊鏈技術中最大的兩個加密貨幣體系——比特幣與以太坊——背後實際上存在隱形權力結構,這一研究結果相當於直接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比特幣與以太坊是否具備區塊鏈技術追隨著所信仰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特性?

※ 論文地址:

http://hackingdistributed.com/2018/01/15/decentralization-bitcoin-ethereum/

在此報導中提到,在加密貨幣圈,如果把某件事稱作是「中心化的」(Centralized),就是一種侮辱,而在目前所有加密貨幣體系奉為精神圭臬的「去中心化」,這一說法源於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意思是指貨幣體系的運轉並不需要像政府或金融機構這樣的中央集權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關於加密貨幣的好壞之爭中,「去中心化」顯然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因為所謂好的加密貨幣就是「去中心化」的,而任何跟「中心化」扯上一點關係的加密貨幣都是壞貨幣,而且會威脅到加密貨幣成為世界全新金融體系載體,進而破壞這一烏託邦式的未來。

早在一年前就指出當時方興未艾的多種加密貨幣存有先天上不可忽略漏洞的康奈爾大學加密貨幣專家 Emin Gün Sirer 認為,在很多情況下,中心還是存在的,但之所以會有這樣似是而非的爭論,主要是因為大家都懶得認真審視這些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差異。不過在當時,Gün Sirer 也表示,「我們目前還沒有任何實際的數據來支撐這一觀點。」

然而,Gün Sirer 的團隊展開了長達兩年的研究,並終於在近期發布了針對比特幣和以太坊這兩大全球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網絡的研究結果,舉出多項數據支持他的觀點。

圖丨全球著名黑客、康奈爾大學加密貨幣專家 Emin Gün Sirer

在 Gün Sirer 的研究中,最驚人的發現是,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中的挖礦,均未實現真正意義上去中心化。所謂挖礦就是驗證交易,防止區塊鏈帳本遭受攻擊的過程。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屬於開放區塊鏈系統,即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礦工,但因為這樣的架構特性,自然形成了相應的組織集中挖礦資源。

研究人員發現,基於每周一次的統計,排名前四名的比特幣挖掘活動就佔整個系統挖掘活動的 53%;而以太坊挖掘活動的中心化程度甚至更加穩固,前 3 大礦機佔整體系統每周平均挖掘活動高達 61%。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56% 的比特幣「節點」,也就是全球運行比特幣挖掘軟體的計算機(並不是所有計算機都從事挖礦),都位於數據中心,相比之下只有 28% 的以太坊節點位於數據中心。Gün Sirer 解讀此一現象認為,這或許說明比特幣的挖礦行為已然較以太坊更加企業化。

根據以上相關數據,Gün Sirer 的團隊得出結論,在「中心化」這件事上,比特幣和以太坊這兩大網絡半斤八兩。

實際上,針對「去中心化」意義的整體討論範圍更加廣泛,情況更加複雜。現在有上百種加密貨幣,許多加密貨幣的運作方式與比特幣和以太坊並不相同。並不是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依賴礦機或者需要使用區塊鏈的。

沒有絕對完美的方式來衡量加密貨幣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它十分複雜,既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也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舉例來說,貨幣在網絡中被分配的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瑞波幣(Ripple)中,Ripple 這家私人公司就扮演貨幣監管分配,而且掌握著一半以上的貨幣量。

此文在最後指出,關於去中心化的討論或許晦澀難懂,但任何一個對加密貨幣未來感興趣的人都應該盡力去了解。在該技術的大力提倡者描繪的願景中,去中心化有利於解決傳統中心機構引起的不公平問題。但如果加密貨幣也只是一種讓財富和權力重新分配到少數人手中的新手段,那麼,這就說明並沒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

比特幣能不能被人為操縱?

2017 年 1 月 20 日,DT君曾發表了一篇關於比特幣在 2013 年價格疑似受到操縱的文章,並以該次事件推論出比特幣其實非常「中心化」,而且其價格很容易受到操縱。雖然該文章是以比特幣持有者在交易時間節點上的重合作為判斷依據,從而得出結論,但是從技術上來講,所謂分布式、點對點交易的比特幣,也是有可能被操縱的。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上的加密數據是分散保存在接入區塊鏈的所有計算機等終端設備中,而非傳統的集中保存在一個中心伺服器上。一個終端設備可以視為一個節點,每個節點都保存一套完整的區塊鏈總帳,區塊鏈更新交易信息後,鏈上所有計算機會同步更新相關數據。這種結構被稱為分布式結構,與傳統的中心化模式存在顯著不同。

傳統的中心化模式下,客戶與客戶必須圍繞中介組織、中介機構進行業務活動,客戶之間難以達成直接的業務關係。分布式結構則為實現點對點的交易提供了基礎,使得證券的發行、轉讓、清算、交收可以繞過傳統的中介組織、中介機構,進而為提升效率、節約成本創造條件。

由此來看,狹義的區塊鏈即是去中心化系統各節點共享的數據帳本。每個分布式節點都可以通過特定的哈希算法和 Merkle 樹數據結構,將一段時間內接收到的交易數據和代碼封裝到一個帶有時間戳的數據區塊中,並連結到當前最長的主區塊鏈上, 形成最新的區塊,該過程涉及區塊、鏈式結構、哈希算法、Merkle 樹和時間戳等技術要素。

哈希函數是指將原始數據編碼為特定長度的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字符串後記入區塊鏈。Merkle 樹則是是快速歸納和校驗區塊數據的存在性和完整性。

而區塊鏈系統實際上分為多個層面:由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而 DT 君剛才說到的,僅僅是數據層。該層的主要作用是封裝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技術; 網絡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 共識層主要封裝網絡節點的各類共識算法; 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 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 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算法和智能合約, 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 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

在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中,共識層就是比特幣去中心化優勢的重點所在。而共識層的判斷依據,則普遍為 Proof of work,即 PoW。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引入分布式節點的算力競爭來保證數據一致性和共識的安全性。比特幣系統中, 各節點 (即礦工) 基於各自的計算機算力相互競爭來共同解決一個求解複雜但驗證容易的 SHA256 數學難題 (即挖礦), 最快解決該難題的節點將獲得區塊記帳權和系統自動生成的比特幣獎勵。說白了就是業績,多幹多得,少幹少得。

比特幣的問題確實很大

說到這,PoW 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它整合了比特幣系統的貨幣發行、交易支付和驗證等功能, 並通過算力競爭保障系統的安全性和去中心性。然而在 DT 君看來,其缺點也暴露無遺,其強大算力造成的資源浪費 (如電力) 歷來為研究者所詬病,而且長達 10 分鐘的交易確認時間使其相對不適合小額交易的商業應用。

除此以外,基於 PoW 共識過程的區塊鏈主要面臨的是 51% 攻擊問題, 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 51% 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以比特幣為例, 據統計中國大型礦池的算力已佔全網總算力的 60% 以上, 理論上這些礦池可以通過合作實施 51% 攻擊, 從而實現比特幣的雙重支付。

當然,僅從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技術上來判斷是不夠的,還要從金融市場來分析。那麼,被稱作是比特幣的加密貨幣,它是貨幣嗎?並不是。事實上,比特幣更應該被理解成為一種證券,因它符合了證券的 6 大特點:

1. 證券是特定主體為了籌集資金而向受眾發行;

2. 證券實質是一種權利,包括物權、債權、股權等;

3. 該權利被劃分為眾多等額部分;

4. 該權利具有高度流通性,可以在交易場所轉讓和變現;

5. 投資者支付對價,該對價既包括貨幣也包括其它財產性利益;

6. 該權利風險與收益同在。

但許多企業把比特幣看作是一種支付手段,把商品的交易價值換算成比特幣的數量,這等同於貨幣。恰巧是這樣的行為,促使了比特幣被操縱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比特幣區別於現行金融體系的第三方發行貨幣,它不存在信用。在 P2P 網絡中人們自願信任並使用這種挖掘算法與流通驗證方式。然而,貨幣的價值和信用是有關的,缺乏信用體系,貨幣的價值勢必會被賣家操縱,比如貶值等。

另外,比特幣革命性的不與現實貨幣建立價值錨點(不從外部注入流動性),算法導致初期獲取比特幣成本幾乎為零,後期挖掘難度又將呈指數化遞增。隨著加入挖掘人數的增加比特幣創造成本劇增,進而產生強烈的升值預期心理,先入者只需坐等價值飆升,後進者則受到重利誘惑積極搶進,一個可能的龐氏騙局疑點就此出現。

那麼實際操縱比特幣的可能性有多高?

從 PoW 共識機制來看,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機制也將隨著數學、密碼學和計算技術的發展而變的越來越脆弱。據估計, 以目前天河二號的算力來說, 產生比特幣 SHA256 哈希算法的一個哈希碰撞大約需要 248 年。

但從金融市場來看,以前的比特幣可以被輕易操縱,但在各種監管勢力加入幹預後,確實有機會讓比特幣市場的秩序受到管控。

2015 年 5 月 5 日,美國處理了一起違規的數字貨幣業務,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 針對 Ripple 公司的違規事件處以 70 萬美元的罰款,在這起違規事件中,Ripple 承認其違反了幾個 BSA 規定,包括兌換和匯款。雖然 Ripple 依據 FinCEN 的規定註冊了貨幣服務業務,但其 XRP 的銷售行為沒有遵守適當的反洗錢(AML)程序,沒有對業務申請獨立審查。

2015 年 6 月 3 日,紐約州金融服務局發布了名為「BitLicense」的數字貨幣業務監管框架。雖然目前它對 BitLicense 的長期市場影響還無法定論,但它提高了區塊鏈參與者的進入成本,並且為區塊鏈對接到銀行系統鋪平道路。

該規則覆蓋了大部分數字貨幣業務活動,涉及「數字貨幣」的定義和數字貨幣的商業活動,前者包括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後者包括發送數字貨幣、代持數字貨幣、代理客戶買賣數字貨幣、提供匯兌服務和控制、管理或發行數字貨幣。

規則承認數字貨幣具有貨幣價值,而不去爭論它在現行法律下是否完全符合「貨幣」的定義。紐約的監管機構監管數字貨幣特定的活動:傳輸、交流和銷售,確保相關企業擁有為公眾提供金融服務的執照,而且區塊鏈的應用升級、創業融資和電子錢包等也在監管範圍。而數字貨幣的礦工,多重籤名軟體和區塊鏈 2.0 實體如智能合約等則不在監管範圍之內。

而這些國家監管機構的介入,變相地成為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中心,原本「去中心化」的優勢不復存在。所謂操縱比特幣是一種陰謀論,在各國監控介入之前或許可能,但如今看來,略微有些困難。

在瘋狂的幣圈以外,另一股聲音正在放大聲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開始有另一派努力放大聲量,強調區塊鏈技術真正的價值,遠遠高於當前已然燒成漫天野火的加密貨幣。其中,有多家研究機構都提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報告,直指區塊鏈技術將會啟動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而在此其中,加密貨幣只是工具,而非全部。

事實上,在去年幣圈還沒有這麼瘋狂時,國內多家網際網路大牛企業、甚至是地方政府機構都曾推出區塊鏈應用白皮書,但當時仍只有朦朧的想像,並沒有具體落地實踐的規劃。相較於隨即而來的比特幣、以太幣暴漲熱潮,除了這些理想崇高的區塊鏈應用白皮書,在其它區塊鏈應用實作項目反而未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但相較於當時,現在積極倡議區塊鏈應用的聲音確實能讓更多人聽見,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幣圈的瘋狂,已然讓許多人見識到加密貨幣的危險,而現在也該是回頭思考區塊鏈技術本質應用方向的時候。

其中,騰訊於 20 日正式發布區塊鏈白皮書,在這份白皮書資料中,通篇只提到兩次「貨幣」,一次談的是數字貨幣是區塊鏈運行的工具,另一個談的是可以將比特幣用於慈善事業的運作,淡化區塊鏈與比特幣關聯的用意非常明顯。而騰訊在白皮書則是大唱另一種調,強調的是「區塊鏈帶來了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技術手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圍繞區塊鏈體系,能夠創造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人們可以在相互無信任的情況下,無地域限制地進行大規模協作。由此,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展現在公眾面前。」

騰訊口中的這個全新的經濟時代,指的是「到 2025 年之前,全球 GDP 總量的 10% 將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

事實上,近來有多份研究報告相繼提出目前已然用於不同行業、公部門、國家機構的區塊幣應用機制,其中包含金融、物聯網、公共服務、公益慈善、供應鏈、智慧城市等等。相較於騰訊發布區塊鏈白皮書,近來則是已有外媒報導,阿里巴巴、京東內部都已開始導入區塊鏈技術,為商品提供所謂的「電子護照」確保生產來源質量。

而這些網際網路大牛們近來對於區塊鏈技術表態,確實有些想要正本清源的味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加密貨幣如果在這樣漫山遍野的燒下去,接下來要燒到的很可能就是騰訊、阿里巴巴這些公司身上。也就是因為如此,與其說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如今大張旗鼓的站在所謂的「正宗」區塊鏈那一邊,是為了悍衛未來技術的發展,卻也很難不讓人揣想,加密貨幣可能為網際網路服務、金融支付體系所造成的顛覆效應,或許才是這些大公司最擔心的問題。

因此,今年必然會看到所有網際網路、新零售、甚至人工智慧企業相繼對外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戰略規劃,但重點類似,就是將區塊鏈技術導入既有服務、然後強調區塊鏈的安全性等等。其中,美圖就在 1 月 22 日宣布其首部區塊鏈白皮書,宣布將基於 AI 技術打造區塊鏈生態,創建一個去中心化、安全加密的美圖智能通行證(MIP - Meitu Intelligent Passport),讓用戶能夠在區塊鏈上用人臉特徵作為通證密鑰,進行去中心化的用戶身份認證(KYC)。

圖丨美圖區塊鏈生態結構

美圖區塊鏈白皮書中雖然試圖提及多個面向,但主要仍聚焦在安全性,顯示美圖內部認為,導入區塊鏈技術最快可顯現的價值,就是安全性的提升,其中包括用戶身份、交易信息、第三方合作夥伴接口權限等等。除了安全之外,以美圖的業務屬性來看,產品溯源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區塊鏈應用熱點,美圖在白皮書中雖著墨不多,卻也特別提到,通過導入區塊鏈可有效把控、追蹤交易環節及路徑。

從區塊鏈技術而生的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經歷過去幾年的瘋狂之後,如今已然走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點上,愛者欲其生、惡者欲其死。但回歸根本,所有的一切都與區塊鏈崛起倡議的烏託邦理想國有關,區塊鏈技術的生死存續,不該繫於人心的貪婪、由欲望驅動的激情上,而是已然走到非黑即白的關鍵交叉點上。與其爭辯區塊鏈、加密貨幣的善惡好壞,還不如用一句老話來說:「善與惡拔河哪邊會贏?人多的那邊會贏。」

相關焦點

  • 比特幣鯨魚是什麼?誰是比特幣鯨魚?它們究竟在哪裡呢?
    從比特幣持有量數據來看,你會發現,匿名帳戶呈現出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即大量大戶聯合的趨勢日益明顯。鯨通常是指持有1000至100萬比特幣的投資者,也就是鯨魚。誰是比特幣鯨魚?不難想像,由於控制著大量的比特幣交易,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受到了這五家機構的威脅。這一觀點引發了人們對研究的好奇,人們將其比喻為鯨類散戶和機構的市場行為,因為它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市場上的每個散戶,讓比特幣交易看起來像賭博。如何警惕未知的鯨魚?
  • 去中心化量化指南|想了解系統去中心化程度?試試最小中本聰係數
    去中心化系統是由子系統組成的為將此概念應用到公共區塊鏈領域,我們需要區分去中心化系統和去中心化子系統。具體來說,像比特幣這樣的去中心化系統是由一組去中心化子系統組成的(如挖礦、交易所、節點、開發者、客戶端等等)。
  • GOC公鏈,去中心化的探索之路
    從比特幣的誕生,再到區塊鏈逐漸被大家所認可,去中心化都是兩者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說去中心化決定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魅力。比特幣的發行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機構,而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網際網路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 比特幣的這種發行方式,俗稱「比特幣挖礦」,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完美地形成一個全球性的網絡,實現去中心化的理念。
  • 以自由之名:老牌CEX ShapeShift將轉型去中心化交易所
    4.為了保護和維護客戶的尊嚴,ShapeShift將在未來的任何可能的地方整合去中心化協議風潮開始轉變故人何時歸來無論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交易所,他們的發展始終不會繞開比特幣,因為比特幣作為加密資產的領頭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開啟,也承載著新世界的到來。
  • 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嗎?|正本清源談區塊鏈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是發明比特幣的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現在,比特幣這一數字加密貨幣是區塊鏈上的主要應用。因而我們討論區塊鏈時,總會回到中本聰這個神秘天才發明比特幣的源頭去。在技術上,中本聰發明比特幣所採用的兩項技術基礎是長期存在的:密碼學與分布式計算。
  • 比特幣挖礦不產生價值 耗電量卻超過瑞士 究竟是誰在興風作浪?
    比特幣,不過是人類萬千發明中一種,受眾有限、使用領域狹窄,能源消耗卻超過了多個小型發達國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或者說究竟是因為哪些人在興風作浪,才導致了這一詭異數據的產生呢?技術極客、自由主義者創發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比特幣,產品初衷可謂高尚。
  • Injective 正式推出去中心化交割合約
    以比特幣示例,當價格在到期日達到40,000美元時您將獲得10,000美元的差額以及您所附加的槓桿收益。另一方面,如果到那時比特幣未達到40,000美元,也要承擔由此產生的虧損,但相比初始投資而言會小很多。當今的交割合約領域存在哪些問題?在傳統金融中,通常只有成熟的交易員才有資格使用交割合約。
  • 比特幣遭遇「暴力洗盤」 姚尚坤提醒年輕人對比特幣「敬而遠之」
    回顧2020年,比特幣價格一路高漲,累計漲幅一舉超過全球所有股票市場、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可以說,比特幣的巨大投資誘惑力使不少投資者眼花繚亂,蠢蠢欲動,有大幹一把的衝動,但是,1月11日的比特幣大跌,又讓不少持倉投資者悔不當初。
  • 被現實扼住的不僅僅是生活,還有英語
    現在想過好的生活已經很艱難了,然而卻在工作幾年後再次被曾經沒學好的英語扼住了喉嚨,不妥協,心裡默念著:幹,就完事了。而被英語扼住喉嚨的不僅是我一個人,還有正在備考英語四級的表弟,剛上大學不久,他一直想把英語四級趕緊考過,第一次備戰時,考了一塌糊塗,現在準備第二次考試,他每天像個瘋子般把英語當作日常的消遣,手機裡也是下的全部是學習英語的應用軟體,他跟我一樣,大學前英語基礎也不是很好,要想通過四級考試,不知道比別人付出多少努力才可能勉強通過,總之還在磨劍中。
  • 陳東海: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還有未來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各央行開閘放水,天量貨幣湧向社會,財產與貧富差距急遽擴大,國家和政府的保證幣值穩定的信用幾乎破產,同時比特幣總量有限,每年新挖出的貨幣逐漸減少,天生具有對抗法幣信用破產的功能。而且比特幣號稱去中心化,且全球匿名交易,交易記錄永遠不可篡改,不受任何組織和人員的監控,該功能對於特別人員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且全球網上交易,人們可參與,突破了國界與幣種的制約。
  • 去中心化交易所將在下一個牛市中誕生巨頭
    說到這一點,有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局,傳統的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所,走向牌照合規化,甚至國家全盤控股的,類似滬交所、深交所。現在原則同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業務,也有可能放到各大城市股權市場進行操作。另一方面,去中心化交易所經過多年的歷練,終於也會在下一個牛市中誕生出巨頭。我認為明確時間的話,會出現在明年下半年到後年上半年。
  • QCSI一種自動成長的去中心化金融指數——開創去中心化金融指數(DE...
    這種變化的核心就是數位化的發展,數字金融、數字經濟,數字生活,都已經不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而數位化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與自動化,並且數位化的最終方向必然是數字世界大門的開啟。而這一切的到來離不開技術的發展,或者說技術恰恰是中心化的物理世界的破局者,從12年前中本聰發明比特幣以來,數字世界已經向我們邁進了一大步。
  • web時代的權力演化
    現如今,我們正在探索3.0時代,Web3.0時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實現的。我們從商業的本質來看,Web1.0時代,信息和服務由生產者制定,利益歸生產者所有;Web2.0時代,信息和服務由平臺和再生產者制定,利益由平臺和再生產者所有;Web3.0時代,信息和服務由被連接的每個個體共同制定,利益歸全體所有。
  • 衍生品百家爭鳴,去中心化的Injective Protocol有機會嗎?
    當然,更引人關注的,卻是大獎章基金披露被允許進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現金結算比特幣期貨市場,這對加密貨幣市場而言是個重要信號——加密貨幣的衍生品交易需求正在蓬勃增長。衍生品興起,交易格局已定?這些交易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心化。而破局者的利器,或許就是加密貨幣領域最熟悉的特點——去中心化。作為未來重要的交易形式,許多中心化交易所也在布局公鏈和DEX(即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幣安的幣安鏈和幣安DEX,還有很多專門打造的DEX平臺如Injective、IDEX等。但衍生品交易尚且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藍海地帶,入局者不多,且尚未有成熟完善產品。
  • 朱一龍親自控場,只見他「噓」的一聲,就扼住了包包們雞叫的喉嚨
    文/梧弋檸朱一龍親自控場,只見他「噓」的一聲,就立刻扼住了包包們雞叫的喉嚨!原本包包們激動得恨不得號啕大哭,連保安大哥都止不住的熱情,就因為朱一龍先生一個溫柔的動作,立刻就扼住了包包們雞(打鳴的雞)叫的命門,現場瞬間「安靜如雞(下了鍋的雞)」,坐在遠處沒有看到哥哥的包包,以為大家停也跟著停了,真的是乖得不得了。
  • 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來強化DeFi的民主治理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DAO不受層級化的中心權限控制、按前設的程序規則自動運轉、並賦予網絡中所有利益相關者話語權的開放的去中心化組織。值得說明的是,比特幣網絡是第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由比特幣協議協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採用。比特幣網絡提供了一個沒有銀行和銀行管理者的貨幣作業系統,自2009年創建第一個區塊以來,一直保持著抗攻擊和容錯性。
  • 比特幣,此物一出天下反|區塊鏈|算法|中本聰|貨幣_網易訂閱
    所以,從技術層面來講,比特幣幾乎無懈可擊!  在比特幣整個生態鏈裡面,被攻破的只有人性。  正是因為人性,曾經「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成為「中心化」的比特幣。  比特幣世界一直有兩大權力中心,一個是以「代碼開發和維護」的Bitcoin-Core團隊技術權力中心,一個是以礦工為代表的算力權力中心。
  • 造就「一夜暴富」神話的比特幣究竟是什麼「鬼」?
    現在黃金大部分被放到金庫裡了現在我們正式開始說「比特幣」,有了上面的基礎,再說比特幣大家就好理解了!比特幣是2008年由一個神秘人物提出來的,我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只知道他的化名「中本聰」。建在大山深處水電站附近的礦場比特幣交易的時候都是由全球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由於網絡本身的去中心化特性,也就是任何人和單位都無法大量製造比特幣,因此也無法操控比特幣的幣值。
  • 買什麼比比特幣還賺錢?
    在比特幣站上3萬美元後,繼續勢如破竹,2020年1月8日,比特幣站上4萬美元,短短一周,比特幣漲了1.1萬美元。當然了,星空君首先奉勸各位不要眼紅,比特幣賺錢的時候很賺錢,賠錢的時候也是吃人不吐骨頭,如果你看不懂比特幣的盈利邏輯,就不要去冒險。比特幣什麼特點呢?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但星空君認為,去中心化是個騙局。
  • 全球礦世界:比特幣背後的技術 是否已成為科技領軍代表?
    比特幣展現了技術社區早前隱形價值的精確編碼,這不僅僅是軟體,更是科技的標誌。因此,比特幣勢必成為20世紀20年代科技進程的標杆。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科技」,什麼是「標誌」,還有為什麼比特幣是標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科技:估值背後的價值科技是矽谷提出並推崇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