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預測帝」:最有效探測法是飛機飛進颱風眼

2021-01-07 搜狐網

  「預測帝」又顯靈。廈門颱風來襲前25小時,此前成功提前預測鹽城龍捲風的@中國氣象愛好者 ,就發文稱,颱風極有可能在15日早晨從廈漳泉沿海登陸,可達15級。

  「應驗」被贊之外,他稱自己也是靠數據和經驗分析而來的。而準確的數據有賴於氣象觀測,對颱風最準確的探測,是飛機探測方法。美國從上世紀40年代起就經常性地探測颶風,而臺灣則擁有亞洲唯一的飛機探測計劃,但一次飛行基本成本就超過300萬新臺幣。此外,中國舟山將啟用無人機探測法。

(2013年8月,香港天文臺派出飛機,穿越尤特眼牆,飛抵它的颱風眼上空,拍下如下畫面,南海海面清晰可見。)

  龍捲風「預測帝」提前一天預測颱風

  9月14日2時許,@中國氣象愛好者 便指出,颱風登陸福建的概率增大,廈門和漳州沿海應進入最高防禦狀態。當天上午8點41分,他髮長文分析,莫蘭蒂最可能於15日早晨在廈、漳、泉沿海登陸,登陸時可能還有超強颱風下限到強颱風上限的實力(15-16級)。

  「莫蘭蒂有可能是閩南歷史上最強的登陸颱風,廈漳泉的朋友,應以防範歷史紀錄級別颱風的標準防禦它。」他強調。

  14日下午15時許,廈門史上首次發布防抗颱風動員令。15日凌晨3時05分許,颱風莫蘭蒂從廈門市翔安區沿海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48m/s),4點瞬時風速達54.9m/s,為建國以來歷史第二強風。

  @中國氣象愛好者 向搜狐新聞分析,颱風的路徑相對穩定,登陸廈門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引導氣流正好指向廈門,風力這麼強是因為它在巴士海峽發展到了極限,在此基礎上,核心結構沒有被中央山脈破壞。

  此次廈門颱風使用高空氣球探測法

  「颱風預測難度大,颱風預測需要大量的、準確的數據,數據越多預測越準。」@中國氣象愛好者 告訴搜狐新聞,為了取得數據,國內常用衛星、雷達資料判斷颱風的狀態,此外也常用氣球探測法。

  廈門氣象部門證實此次颱風中便使用了氣球探測法——每天早、晚7點15分,探測站都要各放飛一顆高空氣球,不能提前一秒,最多延遲5分59秒,一旦時間不對,或是氣球上不了天,就算事故。高空探測氣球直徑達2米,能探測溼度、氣壓和溫度,還能監測風向和風速——相當於為颱風做「體檢」,能夠為颱風預警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氣球遇到強風直接炸了,不好測。」@中國氣象愛好者 指出,最有效最直接的颱風探測法,是派飛機飛到颱風裡面去測量數據。當前國際最尖端技術,是人工駕駛軍用改裝飛機,飛進颱風中心,甚至可探測極強颶風。「不是在外圍打轉,是要飛到颱風眼的,去年東太平洋出了一個風王,他們照飛不誤,也沒出問題。」

  最有效也最燒錢:飛機衝進颱風裡探測

  @中國氣象愛好者 稱,去年中國曾發射飛彈到彩虹颱風裡探測,目前香港、臺灣可派人工飛機飛進颱風外圍和不太強的颱風中心。

  2013年8月,香港天文臺派出飛機,穿越尤特颱風眼牆,飛抵它的颱風眼上空,拍到南海海面清晰可見。探測後不久,香港天文臺將尤特從強颱風降格為颱風。

  搜狐新聞注意到,亞洲唯一的應用飛機進行颱風觀測的科研計劃——「追風計劃」,已在臺灣實施了12年,完成74次飛行,追蹤觀測了58個颱風。每次飛行需5到6小時,基本成本超過300萬元新臺幣。而從十幾年來的觀測結果來看,這種方式對5天之內的颱風,平均可降低近20%的路徑誤差,對72小時之內的颱風,則能降低約6%的預報誤差。

  它的基本做法就是利用飛機繞行颱風的關鍵區域,從13000米的高空逐一投放被稱為「投落送」的大氣探測儀。探測儀在20分鐘的降落時間內,以每分鐘120次的頻率,將溫度、溼度、氣壓和風速等數據,實時傳回後方計算機,作為模擬、預測颱風走向的依據。

  2016年8月,浙江舟山打算建岱山無人飛機探測系統,以期到2020年,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80%,颱風路徑24小時預報誤差小於60千米。

http://news.sohu.com/20160915/n468485695.shtml news.sohu.com true 搜狐網 http://news.sohu.com/20160915/n468485695.shtml report 2145 「預測帝」又顯靈。廈門颱風來襲前25小時,此前成功提前預測鹽城龍捲風的@中國氣象愛好者,就發文稱,颱風極有可能在15日早晨從廈漳泉沿海登陸,可達15級。「應驗」

相關焦點

  • 追颱風的人:鑽入颱風眼捕捉重要數據
    確定科學目標、找到合適的偵測飛機、進行GPS 下投式探空儀的設計、安裝飛機內部的通訊系統等等,前後進行了一年多的準備。  飛機一般都會避開不良的天候飛行,而「颱風獵手」們卻要飛進世上最險惡的氣候。「因為安全因素,我們的飛行還必須配合民航作業的規範,要獲得其他國家的飛航情報局的許可。」
  • 日本派飛機飛進潭美颱風眼,測到驚人數據:此颱風低於925百帕!
    這兩天,在我國臺灣以東活動的颱風潭美成為東亞各國關注的對象,此前,它在良好水溫和大氣環境下快速增強,一舉成為了17級超強颱風。巨大渾圓的颱風眼和規整的結構都昭示著它無與倫比的破壞力,以這樣的強度登陸哪裡都是災難。
  • 香港天文臺派飛機飛進山竹,實測數據驚人:這是廣東最大的颱風!
    9月15日,強大的颱風山竹進入我國南海,但幸運的是,它在此前登陸了菲律賓呂宋島,受到呂宋島高山地形的影響大幅削弱。從衛星雲圖上看,山竹登陸後不僅颱風眼消失,核心眼牆結構已被完全摧毀,但外圍雨帶繞過了呂宋島,從17級以上超強颱風降到15級強颱風。
  • 勇闖颱風眼的機長 用生命做天氣預報
    他們被稱為航空界的X戰警,他們幹的活都是最玩命的,他們就是颱風眼裡做直播的人。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就開始用軍用改裝飛機探測颶風。美國空軍WC-130和L-100-30氣象偵察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香港天文臺在掛出8號風球的同時,派出一架龐巴迪挑戰者605,飛進颱風進行觀測並實時收集氣象數據。不得不讓人感嘆,真拼!左圖為從香港起飛後,這架挑戰者605飛行路線。右圖為其一直在珠海外海600米低空盤旋。(圖片來源:航空物語)香港已經不止一次這麼幹了香港用飛機「追颱風」的歷史是從2011年開始的。那年,熱帶風暴「海馬」在香港以南集結,影響範圍即將輻射香港。
  • 美國颶風獵人駕駛飛機飛進颶風眼,見到颶風中心神奇景色
    每當颱風來襲的時候,大批飛機都會避開颱風影響範圍,不過去有那麼一群人決定逆風而行,為了了解颱風的強度和未來颱風走向毅然決然的駕駛飛機飛進颱風眼,近距離觀察颱風並回報相關信息。據英媒《鏡報》報導,專業追風人尼克·安德伍德(Nick Underwood)開著WP-3D氣象飛機,突破暴風驟雨進入了颶風佛羅倫斯(Florence)的颶風眼進行拍攝,任務耗時約8~12小時。安德伍德也在推特上發文稱:〝這可能是我拍過最酷的影片。〞許多網友看到影片直呼:〝真的太美了,但也很恐怖〞,網友也感謝他付出的辛勞並為他的冒險擔心。
  • 日本團隊借飛機靠近颱風眼 預測準確度提高16%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30日報導,日本琉球大學和名古屋大學等發布研究結果稱,通過飛機靠近「颱風眼」直接觀測其內部,結果預測前進方向的準確度最高提升了16%。利用現在的觀測方法,難以掌握颱風內部的詳細情況,很難進行預測。
  • 颱風天氣對飛行的影響
    2、結構:颱風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為颱風外圍、颱風本體與颱風中心三部分。颱風外圍是螺旋雲帶;颱風本體是渦旋區,也叫雲牆區,是由一些高大的對流雲組成;颱風中心就是颱風眼,其形狀絕大多數呈圓形,也有橢圓形或不規則的。  3、颱風眼:颱風中心叫颱風眼,以其為同心圓由內向外分別是旋渦風雨區和外圍大風區。
  • 颱風眼——溫柔的陷阱
  • 為了挑戰大自然最強大的力量,美軍這支隊伍竟開飛機專往颱風裡鑽
    然而就在艦隊執行燃油補給的時候,海面颳起了強風,隨後捲起了數米高的巨浪,不少停放在飛行甲板上的飛機盡數被吹走。第二天清晨風力有所減弱,氣壓也很穩定,哈爾西誤認為已經走出了颱風,再度下令補給。沒想到他們是誤入了颱風的風眼,哈爾西意識到這一點時為時已晚。
  • 臺灣專家稱聖帕颱風中心風速超過強烈颱風
    吳俊傑說,這次飛機是飛到距海平面十三公裡的高空,再將「投落送」投擲在從颱風中心半徑二百五十公裡到三百公裡的內圈,與離中心四百公裡的外圈。  吳俊傑說,聖帕颱風是個「又強又大的颱風」,範圍大,颱風眼很明顯,顯示颱風中心的積聚能量強大。
  • 華東空管戰颱風指揮飛機這樣飛
    其實,隨著颱風進入我國東海48小時警戒區,氣象中心的預報員們即刻忙碌起來。氣象中心王新平主任等領導也來到現場,共同參與集體天氣會商和討論,「對於颱風的移動路徑,往往各家模式會給出多種預報結論。是否登陸?登陸哪裡?對航班運行有多大影響?都是擺在我們眼前迫在眉睫的難題。」
  • 颱風過境 對民航飛機有何影響?
    颱風對飛行有什麼影響?飛行員如何應對颱風? 颱風對飛機的影響 颱風是一個複雜的天氣系統,會帶來眾多不利於飛行的天氣現象,如強烈的風切變、雷暴大雨、巨大的積雨雲,還有較低的能見度、猛烈的風暴和飛機著陸時近地面大側風、陣風等危險天氣。此外,颱風的大範圍強烈渦旋及惡劣的天氣,可能造成飛機精密儀表的失靈、部分結構破壞等危險後果。
  • 追入颱風眼 探颱風奧秘
    3月28日,這項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通過驗收,項目展現了他們數次追擊颱風的成果。  該項目負責人雷小途與其所在的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團隊,是中國最成熟的「颱風捕獵團隊」之一。「威馬遜」「海鷗」「鳳凰」「燦鴻」「蘇迪羅」「彩虹」「尼伯特」「莫蘭蒂」「鯰魚」「莎莉嘉」,是這支團隊從2014年到2016年「捕獲」到的颱風的名字。
  • 「追風記者」捨命報導颱風 感受颱風眼可怕溫柔
    登陸點全部斷電,漆黑中,收音機反覆警告:這是建國以來最強悍的颱風,50年不遇。之前,風魔橫掃廣東、福建、浙江,殺死了100多人,逼迫數十萬人逃離家園。  但在此時,段京蕾和她的5個同伴抵達溫州。狂風中,採訪車顛簸得像巨浪裡的小船一樣,「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往外撤,只有我們才往裡走。」  這個被命名為「追風小組」的攝製團體,已是第四年進入颱風中心。
  • 見過颱風你見過颱風眼嗎?美氣象學家飛進颱風眼內部觀測
    當地時間2018年8月21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象學家麗莎·布奇在太平洋上空執行「攔截」颶風的任務時,拍攝到了颶風「雷恩」的颱風眼
  • 颱風來了,飛機會被吹跑嗎?
    廈門航空機務人員解釋,因為飛機固有的飛行特性,在遭受強風等惡劣天氣影響時,飛機容易發生移動,一般會用系留、轉場、進機庫三種方式處理,避免飛機受到損害。受其影響,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也拉開了一年一季「颱風大作戰」的帷幕。02 「逃難」飛離,轉場最保險飛機這樣一個「巨無霸」,真的能被風吹動嗎?答案是肯定的。
  • 在飛機上看颱風是怎樣一種體驗?
    昨天網友在飛機上拍到 颱風山竹 上了微博熱搜飛機上真的可以看到一大坨螺旋雲,還有蒜瓣一樣的颱風眼嗎?嗯,就讓我們來說道說道經常聽到颱風半徑如何如何,那麼颱風的個子有多高呢?其實,颱風是個扁而平的傢伙,半徑可以有幾百公裡,但身高一般只有十幾公裡,對流最旺盛的眼牆區高度能達到二十七八公裡。
  • 【地理視野】你看,你看,颱風的眼偷偷的在改變!
    這些被颱風氣流吹到颱風眼區的無數海鳥找到了「避風港」,有時隨著颱風的移動而飛到很遠的地方。 颱風眼持續時間並不會太長,約一兩個小時,平靜會漸漸被狂暴再次取代。而且,片刻停歇所造成的錯覺,會讓你感到,重裝上陣的颱風,那氣勢更猛更烈更狂暴絕倫,猶如上古巨獸正傾盡全力,咆哮著要毀滅天地萬物。
  • 今年「最強颱風」來襲,那麼在飛機上看颱風是怎樣一種體驗?
    @中央氣象臺發布了文章《在飛機上看颱風是怎樣一種體驗?》,讓我們一起看看!①颱風的高度有多高?你們經常聽到颱風半徑如何如何,那麼颱風的個子有多高呢?其實,颱風是個扁而平的傢伙,半徑可以有幾百公裡,但身高一般只有十幾公裡,對流最旺盛的眼牆區高度甚至能達到二十七八公裡。
  • 坐在飛機上能看到颱風嗎?
    飛機上真的可以看到一大坨螺旋雲,還有蒜瓣一樣的颱風眼嗎[doge]嗯,就讓我們來說道說道。  ①颱風的高度有多高?  你們經常聽到颱風半徑如何如何,那麼颱風的個子有多高呢?其實,颱風是個扁而平的傢伙,半徑可以有幾百公裡,但身高一般只有十幾公裡,對流最旺盛的眼牆區高度能達到二十七八公裡。  ②飛機的飛行高度有多高?  飛機根據不同的類型和用途,飛行高度也不太一樣。一般來說,民航使用的客機飛行高度在6-11公裡,波音737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2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