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預測帝」:最有效探測法是飛機飛進颱風眼
廈門颱風來襲前25小時,此前成功提前預測鹽城龍捲風的@中國氣象愛好者 ,就發文稱,颱風極有可能在15日早晨從廈漳泉沿海登陸,可達15級。 「應驗」被贊之外,他稱自己也是靠數據和經驗分析而來的。而準確的數據有賴於氣象觀測,對颱風最準確的探測,是飛機探測方法。美國從上世紀40年代起就經常性地探測颶風,而臺灣則擁有亞洲唯一的飛機探測計劃,但一次飛行基本成本就超過300萬新臺幣。
-
追颱風的人:鑽入颱風眼捕捉重要數據
寫詩作賦只是吳俊傑工作之餘的愛好,他的職業身份是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兼颱風研究中心主任。 2003 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後,吳俊傑回到臺灣發起了一項史無前例的「追風計劃」——駕駛偵測飛機飛到颱風上空,用GPS 下投式探空儀收集颱風內部結構的重要數據。
-
為了獲取颱風的「秘密」,他們探入了颱風內部!
風眼多大? 眼壁多高? A:高空大型無人機通常會飛到颱風的頂上向下對颱風進行探測(包括在颱風中心附近下投探空儀等)。 在某些情況下,無人機還能到達風暴中心。2005年10月1日,我國臺灣科學家利用MK-III無人機成功穿越「龍王」颱風眼,獲取了飛行高度(3公裡) 處颱風眼壁最大風速等觀測資料。
-
【地理視野】你看,你看,颱風的眼偷偷的在改變!
紅外與可見光雲圖中,多邊形眼區內部可出現明顯的對流區域,眼壁邊緣有時呈鋸齒狀;部分眼區上空有捲雲覆蓋,須藉助微波遙感資料識別。 開放眼區 開放眼區是外圍眼壁為單層結構、間斷角度大於90°但小於180°的眼區。開放眼區出現時,颱風結構組織性較差,強度一般較弱。
-
颱風眼——溫柔的陷阱
-
追入颱風眼 探颱風奧秘
據雷小途介紹,在亞太地區,制約颱風強度研究進一步深入、預報能力進一步增強的核心問題,在於颱風結構和強度變化的基本觀測事實缺乏。因此,「近海及登陸颱風強度變化科學試驗預研究」就是要利用更多新型探測技術和儀器進行颱風外場觀測,並開展近海颱風「邊界層風場結構特徵」和「颱風定強技術」等應用示範初步研究。
-
日本派飛機飛進潭美颱風眼,測到驚人數據:此颱風低於925百帕!
這兩天,在我國臺灣以東活動的颱風潭美成為東亞各國關注的對象,此前,它在良好水溫和大氣環境下快速增強,一舉成為了17級超強颱風。巨大渾圓的颱風眼和規整的結構都昭示著它無與倫比的破壞力,以這樣的強度登陸哪裡都是災難。
-
「追風記者」捨命報導颱風 感受颱風眼可怕溫柔
段京蕾說,「到了17級的時候,人會飛起來的。」 此時,暴雨已經來臨,視聽徹底模糊。惟一的感覺是,「雨打在身上,針扎般疼」。 隨風而動 追風小組隸屬於中國氣象局,由4個小分隊組成,分別位於颱風的中心、北邊、東邊和南邊。「我們可以把風包圍起來,全面拍攝它的情況。」劉輕揚說。
-
記者解讀颱風:為何處於「颱風眼」反而風平浪靜
雖然颱風對於我們浙江來說,屬於常客。但是關於颱風,你究竟了解多少?●颱風登陸區是否受災最重?浙江省氣象臺預計,颱風「燦鴻」最大可能將於今天後半夜到明天中午在瑞安到象山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登陸點如何確定?浙江省氣象臺副臺長樓茂園表示,「這需要技術結合衛星、雷達、自動氣象站等,通過衛星雲圖、大氣環流分析,再根據附近颱風資料的變化,如氣壓、風速等,來確定颱風具體的登陸點。」每當颱風發生,其登陸點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大夥潛意識裡總覺得,受創最重的一定是颱風登陸區。氣象專家表示,其實颱風在某處登陸並不意味著這裡受災最嚴重。
-
日本團隊借飛機靠近颱風眼 預測準確度提高16%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30日報導,日本琉球大學和名古屋大學等發布研究結果稱,通過飛機靠近「颱風眼」直接觀測其內部,結果預測前進方向的準確度最高提升了16%。利用現在的觀測方法,難以掌握颱風內部的詳細情況,很難進行預測。
-
"麥德姆"颱風中心路過煙臺 市民或可見"颱風眼"
「目前來看,颱風的前進速度並不快,上午8時颱風中心位於福建省北部,現在是15時的颱風訊息,颱風中心位於江西上饒,預計明天中午前後,颱風中心將進入山東省範圍,傍晚前後颱風中心應該在咱煙臺和威海之間,對我市影響較大。」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姜俊玲介紹說。
-
颱風是什麼——說颱風
這裡給出的不久前先在我國臺灣繼之在福建登陸的9608號颱風圖像,它是氣象衛星在36000公裡高度上「拍攝」下來的照片。 的確不錯,從高空往下看,颱風是一個近於圓形的大氣渦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它中心的那個小黑點,氣象學家稱它為颱風眼。它是狂風暴雨包圍中的一塊「靜地」,這裡碧空無雲,風和日麗。颱風眼的直徑一般在30一50公裡左右,通常隨著颱風的增強,眼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
趕沙塵暴、追暴雨閃電、進入颱風眼……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人問,你不是叫卞贇嗎?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剛工作沒多久的時候,我跟快遞小哥之間常有這樣的對話——「請問有沒有卞贇的快遞?」「沒有沒有,我這哪有你的快遞。」「那……有沒有卡贊的快遞呢?」幾乎所有的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包括沒有見過這個名字的人,第一眼都念成了卡贊。為了科普,那就做出一點犧牲吧,於是我乾脆把名字改成卡贊——這樣大家在網際網路上搜索的時候,也比較好拼。為什麼叫天師呢?是因為有一次,我在世界氣象日給孩子們做講解,有個孩子給他父母介紹我的時候,就說「這是講天氣的老師」。
-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你會給颱風貼上哪些標籤?如果你駕駛一架飛機水平穿越颱風眼,以時間為橫坐標、風速為縱坐標,你能畫出一條「單峰駝背」曲線還是「雙峰駝背」曲線?颱風結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颱風眼,位於颱風渦旋的中心。曾有一位飛越眼區的飛行員這樣描述這個區域,「進入眼區後,我向上看,是天空;向下看,是大海」。這是因為眼區被下沉氣流主導,水汽蒸發,很少有雲,非常寧靜。
-
颱風天兔開出清晰颱風眼,這次要襲擊薄弱的胡志明市!
11月24日上午,西太平洋繼續維持著雙颱風共舞的局面,它們分別是位於菲律賓以東的28號颱風萬宜和位於我國南海南部的29號颱風天兔。兩個颱風都有顯著的螺旋性,並且發展出緊密的核心雲系,證明兩個颱風強度都不弱。中央氣象臺認為颱風天兔為強熱帶風暴級,而颱風萬宜為颱風級。
-
太平洋兩個超強颱風共舞,兩個颱風眼蔚為壯觀
從10月1日開始,颱風康妮在適宜的條件下快速爆發,發展出緊密的核心雲區和渾圓清晰的颱風眼。到今天(10月2日)上午中、日、美三大專業氣象機構對康妮的分別給出了:60米/秒,105節(55米/秒)和140節(72米/秒)的強度評價,颱風康妮成為了我國標準的17級超強颱風、日本氣象廳分類中的「猛烈」級別和薩菲爾-辛普森颱風分級法中的最高等級-五級颱風。與此同時,中太平洋也有一個颶風活動,它是中太平洋1號颶風(01C)瓦拉卡。
-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颱風是什麼樣子,你會給颱風貼上哪些標籤?多數情況下,回答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一半會來自颱風過境時帶給我們真實體驗的狂風暴雨,另一半可能來自氣象衛星從太空發回的「俯拍圖」。不過,如果你嚮往成為一位颱風「十級學者」,那小據就幫您開個「小灶」吧——颱風的立體圖會是什麼樣子?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很有迷惑性。相信不少颱風「初級學者」或多或少都看過氣象專家經常用「一個很深厚的天氣系統」來形容颱風。那颱風到底有多深厚?其垂直厚度和水平尺度相比到底怎樣呢?颱風有多高?
-
超強颱風山竹巨大颱風眼再擴大:裡面能裝進整個香港,甚至深圳
9月14日上午,颱風山竹已經來到了菲律賓東部海域,和13日相比,它的形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它龐大的雲系部分已經開始影響菲律賓群島。和13日相比,颱風山竹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風眼變得更大了,這是颱風山竹不斷的進行「眼壁置換」的結果,風眼變得越來越大。
-
颱風是可以被消滅的嗎?研究這個的科學家快被消滅了...
人們摩拳擦掌,準備用乾冰幹掉當年的颱風。等到10月,颱風終於如約而至,三架飛機躍躍欲試,飛到颱風上空扔了80磅的乾冰,雲層立馬就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科學家都很期待,準備開始記錄數據。明明颱風已經向東跑了,怎麼就偏偏殺了個回馬槍呢?!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捲雲計劃搞的鬼!誰知道你們在颱風裡下了什麼藥,結果颱風來報復我們了!一時間捲雲計劃被罵得狗血淋頭,甚至告上了法庭。可憐的科學家拿出一堆證據,說明撒的那點乾冰完全不可能讓颱風轉向,而且颱風在他們飛過去之前已經有了轉向徵兆,科學家的嘴皮都磨破了,最後終於撤訴了。
-
警惕「颱風眼」現象造成人員傷亡
在颱風侵襲期間風狂雨驟時,突然風歇雨止,這是否表示颱風已經遠離了?福建省氣象局專家提醒,這很有可能是進入颱風眼的現象,短時間後狂風暴雨會突然再來襲。 據介紹,「颱風眼」的形成是由於颱風內的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造成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的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強風不能再向中心聚合,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裡範圍內的無風現象,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