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盧茹彩
羅伯特·庫恩經常被叫作「美國的中國通」。他有很多身份,企業家、作家、主持人,但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庫恩把講述當代中國的「複雜」故事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
中共十九大將於2017年10月18日召開。在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庫恩受邀向在中國的境外媒體解讀中國「十九大與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的新理念」。
羅伯特·庫恩(中)「我非常尊重中國,也對中國非常友好。」庫恩說,「我希望精確地對外講述中國領導人是怎麼想的,同時把中國所處的環境也考慮進來。」
每年庫恩有超過1/3的時間待在中國,他到各地調研,也不斷接觸中國的各級官員。他希望能把一個「複雜」的中國客觀真實地介紹給世界讀者。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他一直在不斷前行。
中國的未來目標
「中國正站在一個發展的新起點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庫恩說,有關中國所處的新階段,他接觸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但有一個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站起來了;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變富了;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變強了。「這是一個合理的理解,也是中國當代的歷史。」庫恩說。
廣東省深圳市,南嶺村文體中心廣場,一名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玩皮球,背後是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巨幅標語在庫恩看來,中國共產黨必須延續中共歷史上好的執政成果。因此,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了「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2021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2049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了實現第一個目標,必須在中國消除貧困。」庫恩說,中國正在實施精準扶貧,這有助於幫助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
「這兩個百年目標的設計,也充分說明了中共十九大的重要性,因為它會為未來的30多年設定一個議程。」庫恩說,中國第一個百年目標會在中共十九大的任內完成,而中共十九大還會為未來的30多年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設計路線圖。
談到中國的發展目標,庫恩強調:「我認為一黨執政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確保政策的連貫性,這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的治國理政新理念
庫恩在不同場合都說過,向西方讀者解讀中國領導人的思想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這些政策對於西方人來說是很難弄懂的」。「我希望用一種中立的態度向西方介紹中國領導人的想法。」但很多時候他認為自己會被誤解,因為那會被認為是「他的想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解讀任務,庫恩一直大量研讀中國領導人的著作和講話,時刻關注中國社會的變化以及領導人思想的變化,並通過各種方式與不同層級的官員、學者交流。2015年,他與中央電視臺合作了一檔《走近中國》的欄目,通過對中國不同領域的決策者的訪談,講述當代中國的多樣化故事。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任職人員憲法宣誓活動關於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庫恩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找到了答案。「這本書展現了他的政治哲學,標誌著他迅速成為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並且充分展示了他的思維方式。」庫恩說,「他強調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黨風建設。這四個方面後來演變為『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因此,庫恩說,「四個全面」就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最重要的思想。
「很多外國人都覺得中國善於喊口號,實際上如果他們拒絕了解『四個全面』的話,他們可能會錯失了解中國的機會,『四個全面』是非常實際的目標。」庫恩說,「不同的口號確實有不同的作用:『全面小康』是目標;『深化改革』是手段;『依法治國』是原則;『從嚴治黨』是行動或要務。」而且,庫恩認為每一個「全面」都能從中國共產黨的歷任領導人的政策中尋找到淵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於2002年首次提出;「改革」於1978年提出;「法治」最早於1997年提出;「黨紀」則從某種意義上說始於1921年建黨之初。
庫恩說,習近平把這四個方面用「全面」來修飾,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統一。這意味著「必須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在一個新的常態之下進行理解」。「全面小康意味著必須讓中國社會的所有人都受益,如果還有幾百萬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就不可能是小康社會。」庫恩說,在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方面,也同樣需要破除原有的利益集團,做到常態化。
此外,庫恩認為,習近平還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用來描述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有「一帶一路」倡議等來說明中國和世界如何進行互動。這些都是中共十九大關注的一些目標。
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
庫恩認為,要理解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和中國的發展,還必須了解和理解為什麼習近平會成為「黨中央的核心」。這是在2016年10月份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的時候提出並確立的。「在習近平成為核心的時候,中國在整個世界的環境中面臨很大的挑戰,無論是在國內產能過剩、空氣汙染、社會不公平等,還是在國際上的地區主義、恐怖主義、地緣政治衝突等等。」庫恩說,中國必須要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黨內的團結和凝聚力,也需要政策的連續性和機制化。
就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中國舉辦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庫恩認為,中國正積極地融入世界,因此「這種多極化的機制非常重要」。「從G20到金磚,所有的這些機制都表明了中國的外交發生了一些變化,而且這些變化還會繼續,這都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利益。同時,對世界問題的解決也有好處。」庫恩說。
庫恩認為,金磚機制對全球治理也是一種實驗。「中國的GDP比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加在一起還要多6%,但在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中,每個國家的份額都是20%,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庫恩說,中國的體量雖然很大,但投票權跟其他國家一樣,「這是中國發出的信號,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同樣,在亞投行中,中國的做法也類似。「中國想發出一種信號,那就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做法是有不同特色的,儘管中國人口最多,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的信號就是我們要合作。」庫恩說,「習近平對中國規劃了一個很大的目標和願景,他覺得中國應該是一個全球的公民,無論是維和還是反海盜等,中國都積極承擔責任。」
庫恩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個非常偉大的計劃,因為「這個世界非常需要它」。但他認為,中國也可以更加開放地談論這個偉大的計劃「對自己帶來的好處」,這樣反而能夠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誤解。
近些年,庫恩為很多媒體撰稿介紹中國,也接受了數百次來自不同國家媒體的採訪。他還出了幾本有關中國的書,其中講述中國改革開放故事的《中國30年: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以及介紹中國領導人思想的《中國領導人是如何思考的》在西方讀者中也引起關注。在他的《走近中國》欄目中,專門製作了一個《解讀中國共產黨》的系列,講述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政策、組織和管理等方方面面。因為在他看來,要了解和理解中國的發展,必須先要了解和理解中國執政黨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