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技術研究進展順利
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我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技術研究進展順利,在組織工程肌腱構建技術、組織工程皮膚製備工藝、組織工程骨構建與材料結合、亞全能幹細胞可塑性、幹細胞分離純化技術、新型血液血液調控因子、種子細胞擴增技術、血液代用品製備工藝、神經損傷再生套管等項目均有明顯的原始創新
-
我國生物材料研究面臨突破的若干新領域
張勝民: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先進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生物醫學材料與組織器官工程研究。改變這種狀況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生物材料在核心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除已經注意到的產品創新外,應特別關注在生物材料製造技術領域的突破。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同行經過多年的跟蹤研究和自主創新,已有很好的沉澱和積累,一些研究領域正面臨突破: 生物材料先進位造技術領域。
-
組織工程皮膚臨床試驗研究者方案研討會在滬舉行
——賽德迪康醫療科技臨床試驗即將在國內展開2021年1月12日,由賽德迪康(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組織工程皮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者方案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行。
-
上海巴斯德所: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原標題: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課題組在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研究論文《基於病毒樣顆粒的抗EV71/CA16雙價疫苗在小鼠感染模型上提供雙重保護作用》在國際疫苗學期刊Vaccine《疫苗》上在線發表。
-
我國玻爾茲曼常數kB定義研究獲新突破
kB定義研究獲新突破 新獲得的玻爾茲曼常數成為目前國際計量界4個最高準確度的測量結果之一
-
中國再生醫學——組織工程產業領航者
很多人也許還不了解這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其實我國第一個組織工程皮膚產品註冊標準、第一個組織工程皮膚產品註冊證,以及第一個組織工程角膜產品標準和獲得國家監管部門批准進入臨床的生物工程角膜產品都誕生於該集團。也正因為如此,該集團被認為是我國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產業的拓荒者之一,它的一系列重要科研和產業化成果都被深深銘刻在我國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的發展史上。
-
中國再生醫學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產品再註冊成功獲批
,不僅體現了公司專注於組織工程領域產品發展的堅定信心,同時也證明了該產品上市多年以來的臨床療效及可靠性,對於公司在組織工程領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體膚」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註冊批准的含有活性細胞的組織工程產品,曾作為子項目獲得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優秀的皮膚創面修復產品,對於燒燙傷及慢性潰瘍創面都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自體組織工程皮膚治療難治型白癜風
以往皮膚移植常取患者自體正常部位皮膚表皮層移植於白斑皮損區,以增加皮損區黑色素細胞的數量,較之藥物治療、光療治療等,表皮移植更為直觀,能滿足患者「求美」心理。而傳統植皮術只適用於皮損特定部位,且每次移植面積有限。
-
「Nature子刊」新突破!人造皮膚竟然擁有天然皮膚張力!(附:最新研究進展)
隨著材料科學、生物工程和電子信息等科學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出於追求美觀和功能等原因對人造皮膚需求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研究目光投向了這一領域。最近有研究開發了有天然皮膚張力的人造皮膚。,在體外人工研製的皮膚代用品,用來修復、替代缺損的皮膚組織。
-
法制晚報:組織工程技術移植治療白癜風
(原標題:組織工程皮膚移植應用白癜風治療 ) 據了解,隨著組織工程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成功應用,近年來,還可以通過體外培養含有黑色素細胞的組織工程皮膚,利用很小面積的皮膚,培養出較大面積的表皮,以滿足表皮移植的需要,使得通過外科植皮手術治療大面積白癜風成為可能。 組織工程皮膚移植 可治療白癜風 據了解,白癜風外科手術治療在我國已開展幾十年,技術方法不斷改進。
-
製造人體器官的「組織工程」取得進展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專電 最近一期西班牙《趣味》月刊報導說,一種被稱為「組織工程」的神奇療法已經在現代醫院得到應用。「組織工程」指在實驗室裡培育出皮膚、軟骨、血管、角膜、牙齒和骨頭,甚至製造出膀胱,其目的是獲得心臟或腎臟等複雜器官以移植給病人。
-
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研究本土種植體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近日,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舉行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稱工程中心)啟動會暨揭牌儀式。工程中心是以牙齒修復和再生新技術及新產品研發推廣為目標而建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今年8月獲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項建設,該中心也是本年度上海市支持建設的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唯一一所醫藥領域的工程中心。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關注的熱點方向與欄目設置
組織工程研究中幹細胞的培養與移植關注熱點:外泌體,表觀遺傳調控,類器官構建,幹細胞與新材料, 大動物模型,自動化和規模化培養欄目設置:1 研究與報告1.1 骨髓幹細胞1.2 造血幹細胞1.3 脂肪幹細胞
-
科研新突破:直接列印新皮膚的3D印表機首次進行測試
最近,由澳大利亞生物技術初創企業Inventia Life Science開發的用於術中皮膚再生的生物3D列印系統獲得了新的發展勢頭,這得益於澳大利亞政府和兩個強有力的新合作夥伴(世界著名的燒傷專家Fiona Wood和領先的生物列印研究人員Gordon Wallace)的大力投資。
-
非編碼RNA助力組織工程新發展—新聞—科學網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夢想人體的組織、器官能像機器的零件一樣,可以在工廠內大批量生產,一旦體內的組織、器官出現問題,可以用「新的零件」更換。
-
中國再生醫學(08158):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產品再註冊成功獲批
中國再生醫學(08158)發布公告,該集團旗下產品「安體膚」再次獲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
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儀式上,同濟大學副校長葛均波院士致歡迎辭,強調了口腔醫學的重要性,並高度肯定了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新模式。他希望通過工程中心的建立,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將研究成果更好地進行臨床轉化應用,走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新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
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今年首次設立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我國光受體蛋白研究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福州10月21日電(記者劉娟)10月21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科學》在線發表福建農林大學林辰濤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擬南芥藍光受體蛋白——隱花色素2的光激活與失活機制」,標誌著我國在光受體蛋白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我國科研人員研究鈣鈦礦LED發光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西安10月11日電(記者許祖華)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鈣鈦礦LED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們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相關研究成果於10月11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