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獲2018成都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21-01-08 成都頻道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31日訊 近期,成都市召開了2018年度科普工作總結會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訓會,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成員單位代表及各區(市)縣代表2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上,由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成都市科普基地——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從近百家科普教育單位中脫穎而出,與成都動物園、成都植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等一起被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授予2018年度成都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是2012年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成都市科學技術學會指定在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成都市唯一的幹細胞科普教育基地,擁有西部唯一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和規模宏大的細胞培養中心等優質的科普平臺。

2017年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首次獲得「先進集體」稱號,2018年再度榮膺,繼續成為全市唯一一家以幹細胞科普教育入選的企業類科普單位。

回首2018年,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進一步做好科普宣傳,創新科普方式,提升科普能力建設,讓科普惠及民生,努力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共計接待參觀考察團體230批次近5000人,來訪學校團體包括西南財經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高新新科學校、泡桐樹中學、金沙小學、成都商報小記者考察團、鹽道街小學、西川中學等。同時,中心被七中萬達國際部、泡桐樹中學、郫都區圖書館等文化教育機構評定為社會實踐考察基地,科普講座《神奇的幹細胞》入選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大講堂,還獲得了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獎,獲批成都市科技局科普活動資助金5萬元。中心長期堅持舉辦的「健康準媽媽」孕期公益講座至今已覆蓋50餘萬準父母群體,科普碩果纍纍,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未來,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積極發揮科普作用,讓社會大眾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科學,促進科學素養提升,同時創新科普傳播方式,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培養專業的科普人才。(鎖千程 謝俊)

圖片由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相關焦點

  • 四川新生命獲「2020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多項大獎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近日,「2020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在成都博物館圓滿舉行,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訓部講師羅璽,與來自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單位的選手,在決賽舞臺上講科學、秀科普,展示科學的魅力,生動詮釋天府綠道,為公眾帶來一場豐富的科學盛宴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度先進集體...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度先進集體」稱號 2015-04-2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進集體...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進集體」稱號 2016-03-2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溫江區委副書記馮秀富率隊蒞臨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調研指導
    11月7日上午,成都市溫江區委副書記馮秀富、溫江區海峽科技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路紅星率隊蒞臨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調研指導,並與公司創始人曾永江博士、董事長吳昊林、總經理肖肖等高管就公司位於溫江區的成都醫學城幹細胞產業科技園項目建設進行了友好座談。
  • 邁向幹細胞研發的新高峰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砥礪奮進20年20年彈指一揮間。1999年7月8日,一家高科技公司——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在成都誕生。這家涉足健康領域的科技企業,從成立那一天起就註定充滿了機遇、挑戰和希望。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今年已年過半百的公司創始人曾永江,仍然有些激動。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009年底,上海昆蟲博物館正式向中國科協申報參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歷經半年多時間的初評和終評,從全國眾多科普基地中脫穎而出,最終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再次獲得了科普教育基地的最高榮譽,成為全國406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並成為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三全」科普基地。
  • 科普達人邀你體驗:一種叫天府綠道的生活方式
    昨日,2020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本次大賽由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成都科學技術服務中心、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成都博物館協辦。經過前期初賽和預賽,20名來自不同行業的「科普達人」脫穎而出,進入最終的決賽環節。
  • 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封面新聞記者朱興芝2020年7月29日,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館內舉行了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四川省航空宇航學會秘書長何偉清、四川省航空宇航學會唐鴻、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館理事長陳琪和執行館長楊培萌出席本次揭牌儀式。
  • 新疆天文臺南山科普教育基地被評為烏魯木齊市2007-2012年度
    7月25日,烏魯木齊市科學技術協會召開第八次代表大會,表彰了2007-2012年度科協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及優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新疆天文臺南山科普教育基地獲「先進集體」稱號。作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五年來,新疆天文臺南山科普教育基地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天文科普活動。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再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 今日,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又有2項發明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鑑定人類個體、人源細胞株性別的引物、試劑盒和方法經過研發團隊的反覆實驗論證,該專利能夠準確鑑別人類個體、人源細胞株的性別,能在治療不孕不育症領域和幹細胞凍存業務領域發揮基礎性支撐作用。近年來,基於幹細胞的「生命工程學化妝品」正在成為新的趨勢熱點,新生命幹細胞在原有化妝品專利的基礎上,持續攻關,再度開發出「化妝品或藥物組合物專利「。
  • 第二隻幹細胞概念公司四川新生命衝擊IPO
    目前,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四川新生命」)正進入上市環保核查公示階段。作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具有執業資質的專業提供幹細胞儲存服務的企業,四川新生命一旦成功上市,將成為A股市場第二隻正宗的幹細胞概念股。
  • ...公路建設 科普日 公路交通 先進集體 四新技術-上海頻道-東方網
    目前學會已發展壯大成擁有78家團體會員單位、1600餘名個人會員的社團組織,成為一個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域的學會,先後獲得了上海市先進民間組織、中國公路學會先進學會、全國省級學會之星、上海市科協系統「先進集體標兵」和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 成都溫江將建成全國最大凍存規模的幹細胞庫
    記者從成都市溫江區獲悉,位於成都醫學城的幹細胞產業科技園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項目一期內的三棟大樓主體建設將於今年年內竣工,建成後該項目內的技術中心幹細胞凍存規模將達到100萬份,為目前國內的最大規模。成都醫學城幹細胞產業科技園項目由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一期投資約6億元,總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左右,預計將於2016年投用。項目包括建設幹細胞總凍存規模為100萬份的技術服務中心、幹細胞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幹細胞科普教育功能的營銷推廣中心。
  • 成都市衛計委主任謝強調研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公司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憂)9月1日下午,成都市衛計委黨組書記、主任謝強一行來到位於金泉路15號的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研。在與公司高層的座談中,謝強主任表示,公司是國內知名的生物科技企業,市區衛計委將進一步加強研究和深入對接,建立互通機制,全力為公司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切實幫助公司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 天津師大物理科普項目獲第五屆全國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
    日前,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在重慶科技館舉行。經過初評,我校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甜蜜的科學——一個連貫的STEAM課程群》科普項目作為全國高校唯一入圍項目脫穎而出,最終獲全國二等獎。《甜蜜的科學——一個連貫的STEAM課程群》項目是天津市科普基地——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科學體驗館多次走進社區和中小學開展的科學類綜合實踐課程。
  • 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丨科普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創 科技信息傳播中心 內蒙古科協「展現公民科學素質 推動新時代文明建設」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近年來,包頭市科協把青少年科普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積極組織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活動、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動、
  •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被評為四川省誠信民營企業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5日訊(謝俊 記者 漆奇) 日前,四川省首屆民營企業「誠信百千工程」評選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新鮮出爐的「四川省誠信民營企業」名單上,省內專業從事幹細胞技術服務的領軍企業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 這一年 金華科普與您共成長
    5.市科協應急科普團隊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金華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被市委組織部表彰為「抗疫先鋒團隊」。該館位於73132部隊文化活動中心,總面積450平方米,設有VR體驗區、科普閱讀區、裝備展覽區、互動交流區等。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持續加大衛星氣象科普工作力度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對衛星氣象的科學普及工作十分重視,每年年初都將科普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計劃之中,並進行具體的落實。2002年,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