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服由東華大學團隊設計製造

2020-12-03 東方網

  據《勞動報》報導,此次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過程的系列專用服裝都由東華大學團隊設計研發,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鍛鍊服、休閒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專用服飾等地面任務服裝等數十個種類。而這些專用服裝不僅要確保實現多項特殊功能,還要融入中國特色設計元素,為航天員增添時尚氣息。

  融入中國特色時代元素

  中國航天員專用服裝是以功能性和工效性優先,兼具美觀性的多功能服裝,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在設計上緊扣「飛天夢」和「中國夢」時代主題,無論是面輔料、色彩圖案,甚至服飾細部縫跡線都融入了中國特色時代元素,展現中國航天員作為中國夢的太空築夢人和守護者的美好形象。

  特別是此次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穿著的秋冬常服,據主持設計者東華大學周洪雷副教授介紹,服裝突破以往單一用色模式,在天空色湖藍基礎上加入象徵地球天際線和外太空色調元素,深淺明暗的變化搭配,讓服裝看起來更立體飽滿,更有層次感。

  跑步服能自由調節拆卸

  除了地面任務服裝外,航天員進入太空後穿什麼?

  以運動鍛鍊服裝為例,由可拆卸組合式上衣與褲裝構成,用於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太空跑臺運動、騎自行車運動」時穿著。在設計運動服時,既要在服裝結構上滿足失重狀態下航天員肢體運動的動作變化和舒適度要求,又要兼顧狹小空間實驗室內的視覺感受。所以該系列服裝的衣擺、袖口、褲口寬鬆度都可以自由調節,衣袖、褲腿可自由拆卸組合,特殊針織面料具有良好的熱溼傳遞性、接觸舒適性、衛生清潔性能,讓運動鍛鍊服既符合功能科技要求,又具有時尚外觀設計,成為了「太空酷跑服」。

  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

  不同於普通服裝,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用於保障航天員健康的運動鍛鍊服裝對舒適工效等功能要求特別高,每件衣服重量誤差超過1克就為不合格,特殊部位的尺寸誤差超過2毫米就要返工。

  「航天的東西可絲毫都不能馬虎」,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負責人李俊介紹說,因為航天任務對產品的高度可靠性要求,團隊花在測試和風險控制上的時間要遠遠多於正常任務的時間。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設計航天服將伴隨「神11」航天員遠航 盡顯科技+時尚
    今天上午,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上,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身著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研製的秋冬常服帥氣亮相,「東華設計」伴隨航天員們踏上徵程。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正在設計研發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過程的系列專用服裝,其中,既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鍛鍊服、休閒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專用服飾等地面任務服裝等數十個種類,這些專用服裝不僅要確保實現多項特殊功能,還要融入中國特色設計元素,為航天員增添時尚氣息。
  • 「的確良」、「航天服」……這些服裝原來都與東華大學有關!
    此後數十年,東華大學持續攻關的航天級高純粘膠基碳纖維、半剛性太陽能電池帆板玻纖網格基板等項目成果成功應用於國家頭號戰略武器研發、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等工程中,憑藉一系列「頂天立地」的科研成果持續助力國計民生發展。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國家戰略武器研發攻堅的關鍵時刻,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潘鼎教授攻克難關,在國防、軍工領域獲得突破性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 ...設計仿真 航天員 東華大學 空間實驗室 設計團隊-上海頻道-東方網
    你知道「神舟十一號」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5款服裝是由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出品嗎?這支團隊的平均年齡還不到40歲。青年報記者採訪獲悉,除了已經和即將亮相的5套服裝外,他們此次的任務還包括設計研發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的其他系列專用服裝。
  • 研發團隊解密景海鵬在天宮穿的藍色航天服:從重量到線頭都十分講究
    說起航天員的服裝,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那種白色、厚重的航天服。而事實上,航天員在太空中會根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換上各種不同功能的衣服。 據央視新聞10月30日報導,記者近日採訪了此次天宮二號航天員的服裝設計和研發團隊,從他們那裡記者了解到了一些航天服的相關信息,每件航天服從重量、顏色到做工、功能,其實都暗藏玄機。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航天服是在飛行員密閉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功能服裝。  航天服從功能上可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無論哪種航天服都由多層組成,它們互相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服裝,要求各層的質量要高、要輕、不能過厚,避免影響航天員的行動。  航天服的起源  「一切從那本科幻書開始」  科學幻想常常啟發人類的重大發明創造。
  • 東華大學課題組為「神七」研製暖體假人
    「神七」太空人的艙外航天服,每套價值3000多萬元人民幣,可適應攝氏但你可能想像不到,最先試穿這套航天服的,卻不是航天英雄,而是東華大學服用性能測試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研製的暖體假人。航天服究竟合不合格,都得這些暖體假人「說」了算。  試衣是「天職」  身高1.68米的黑色假人自「誕生」以後,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試穿」航天員的艙外航天服。  假人一年四季都只能住在實驗室裡,四周有厚厚的隔溫層。
  • 航天服也有「薄款」了,SpaceX的設計是否會引領潮流
    這是美國時隔九年來首次重新在本土進行載人航天,也是世界上首次民營航天公司執行載人航天。在此之外,輕薄、時尚、簡約的SpaceX航天服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現在小編帶著大家來看下SpaceX航天服的與眾不同之處吧!
  • 東華測試劉士鋼:檢驗核心製造 護航國之重器
    東華測試創辦人、董事長劉士鋼微笑著對記者說,「目前,我們60%的業務來自國防軍工,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社會貢獻要大於經濟效益。」   59歲的劉士鋼是典型的技術控,1982年大學畢業後一直鑽研技術至今,是測試系統抗幹擾方面的著名專家。
  • 東華大學劉豔彪教授團隊【綜述】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劉豔彪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Chad Vecitis教授和南京大學高冠道教授在《化學研究述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聯合發表了題為「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在環境方面的應用與展望
  • 東華活動周掀熱潮 感受時尚設計的視覺盛宴
    11月18日-24日,作為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重要的支線活動之一,東華活動周持續進行中,「設計點亮生活—時尚設計論壇」、非遺服飾動態創演秀、「亞洲聯盟超越設計作品展」、「D•DREAM」的草坪國際插畫邀請展等活動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輪番上演,設計、藝術、創意、傳統等多種元素相融合,帶領觀眾感受時尚設計的視覺盛宴。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東華大學廖耀祖團隊:共軛微孔聚合物纖維狀柔性可穿戴儲能器件
    共軛微孔聚合物(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 CMPs)是一類由全共軛高分子網絡圍築、自具孔結構的新興功能材料,通過分子設計可額外引入電活性官能團,可充分發揮雙電層和贗電容兩種儲能基質,是一類具有高比電容和高循環穩定性的電極材料。
  • 東華大學開發出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
    東華大學開發出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 發表時間:2019/10/22
  • 十幾年如一日專注攻關一根小導管 東華團隊研發200多個中空纖維管...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餘木火教授早在十多年前就關注到這一「軟硬兩難」的導管材料技術問題,他一心想要打破封鎖,通過與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集團」)中空纖維管技術中心進行產學研合作,帶領團隊對中空纖維管制備技術展開了長期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合作團隊聯合招聘博士後公告
    上海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邱惠斌教授、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葛鄧騰研究員因合作課題需要,聯合招聘(1)光熱調控材料與器件、(2)智能及高性能複合材料、(3)微納加工及增材製造方向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一、合作導師簡介邱惠斌: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
  • 當科幻走進現實——航天服的「上天」歷史
    ,沒有持續壓力的環境就不含可呼吸的氧氣此外,太空中的溫度低至零下-273°C,為了讓太空人在太空中不受到傷害,就必須綜合這些保護條件航天服就是為了重現地球大氣層的環境條件而設計的,它可以提供維持生命的基本必需條件,如氧氣、溫度控制、加壓封閉、二氧化碳清除以及免受陽光、太陽射線和一些太空微粒的傷害,它是在地球大氣層外工作的太空人的生命保障系統航天服已被用於許多重要的太空任務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
    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  鑑於此,研究團隊將綠色環保天然的聚合物黃原膠(XG)和棉花納米纖維素(CNF)引入到聚丙烯醯胺(PAM)基水凝膠中,加入無機鋅鹽,設計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28.8 mScm-1)的PAM-XG接枝聚合物複合CNF雙網絡結構水凝膠電解質。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羅維研究員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設計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 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於2020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
    近日(2020年12月30日)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上海市長寧區副區長鍾曉敏,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副會長侯曦、總顧問祝憲民,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過浩敏,上海市張江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常務總裁吳玉華,深蘭科技創始人兼CEO陳海波,安徽省寧固市委宣傳部長金慶文,上海市經信委人工智慧發展處副處長孫躍,長寧區科委副主任王平,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統戰部部長劉軍,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