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團隊解密景海鵬在天宮穿的藍色航天服:從重量到線頭都十分講究

2020-11-25 觀察者網

說起航天員的服裝,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那種白色、厚重的航天服。而事實上,航天員在太空中會根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換上各種不同功能的衣服。

據央視新聞10月30日報導,記者近日採訪了此次天宮二號航天員的服裝設計和研發團隊,從他們那裡記者了解到了一些航天服的相關信息,每件航天服從重量、顏色到做工、功能,其實都暗藏玄機。

運動服誤差不超1克 「一衣多用」滿足多種需求

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團隊是承接此次天宮二號航天員的服裝設計和研發的團隊,其負責人李俊說,為了滿足航天員在空間站運動鍛鍊時的穿著需要,他們研發的服裝不能出現任何線頭等其他脫落物,以免影響艙內環境和設備安全。

在衣領等部位的設計上,要去除尖角或方角的造型,使領角帶有一定弧度,避免因失重造成領角翻轉戳刺,給航天員的身體帶來不適。另外在褲腳口也有特別的固緊裝置設計,使得航天員在服裝的穿著過程中,不會出現因失重而產生的飄蕩情況。

在空間實驗室內,任何搭載物品都有嚴格的重量要求,航天服也不例外,因此每一件航天服重量誤差不能超過1克。研發團隊在設計研發運動服時,採用「一衣多用」的設計理念,上衣與褲裝都可以自由拆卸組合,滿足航天員在空間實驗室進行騎自行車或者太空跑步運動的穿著需要。

這套運動鍛鍊服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根據穿著者航天員本人對溫度的主觀感覺與偏好,以及航天員運動量的大小,空間實驗室環境溫度的高低來進行選擇和搭配。此外,這套運動鍛鍊服的上衣還有一個特別設計開口,用來滿足監測航天員生理指標數據的需求。

休閒服首上天宮 服裝顏色有講究

航天員景海鵬曾在太空日記裡這樣介紹自己的服裝:我們有上天穿的壓力服,有在天宮裡穿的艙內工作服,還有第一次穿上的為失重心血管研究專門配置的衣服。另外,我們還有騎自行車的、跑步的運動服及其他便裝。

據報導,除了運動服,天宮二號的兩位航天員還各有一套首次帶上太空的休閒服。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李俊表示,這種休閒服的口袋有雙重拉鏈,裡面的拉鏈是將監控航天員生理指標的一些裝置的線引出,然後讓收集器放置在衣袋裡面,再用一層拉鏈,封閉起來,使整個物體不會出現因為失重而飄落的現象。

另外,休閒服的褲裝設計也是一大亮點。褲腿上有很多可拆卸型的搭袢設計,可以按照太空人的需求,把裝有個人物品和娛樂工具的一些口袋,粘貼在這些部位。

此外,除了面料選擇需要更加符合生活工作的需求外,設計團隊還考慮到了長時間在狹小幽閉環境下,顏色對航天員心情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選擇了用鈷藍色和湖藍色來搭配,這樣能夠有效幫助航天員舒緩心情,調節他們的心理感受。因此,航天員服裝的設計,不僅僅涉及到美觀的問題,還會牽涉到服裝顏色對航天員心理的影響問題。

航天服研發 保暖服或將列入日常

根據今後載人航天任務的不同,研發團隊也將進一步完善和研發相對應的航天員服裝,特別要對航天員在太空使用相關服裝設備後的一些反饋意見進行採集並作出相應的完善舉措。

另外,今後空間站建設會根據情況需要,設立專用的儲藏室或太空艙,而在低溫的儲藏環境下工作或出入,就需要相對應的保暖服。

相關焦點

  • 重量、顏色都有講究 景海鵬在天宮上穿的衣服暗藏這麼多玄機!
    △ 視頻:揭秘航天服 運動鍛鍊服誤差不超1克航天員景海鵬在太空日記裡這樣介紹自己的服裝:我們有上天穿的壓力服,有在天宮裡穿的艙內工作服,還有第一次穿上的為失重心血管研究專門配置的衣服。另外,我們還有騎自行車的、跑步的運動服及其他便裝。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從「神五」到「神十一」  從出徵到返回,從艙內到艙外……  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服裝  始終伴隨著每一名航天員  保障著航天員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展示著航天員隊伍的良好形象  本次讓我們走近航天員系列服裝
  • 東華大學設計航天服將伴隨「神11」航天員遠航 盡顯科技+時尚
    今天上午,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上,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身著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研製的秋冬常服帥氣亮相,「東華設計」伴隨航天員們踏上徵程。  科技+時尚:解密太空人的「穿衣經」   中國航天員專用服裝是以功能性和工效性優先,兼具美觀性的多功能服裝,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在設計上緊扣「飛天夢」和「中國夢」時代主題,無論是面輔料、色彩圖案,甚至服飾細部縫跡線都融入了中國特色時代元素,展現中國航天員作為中國夢的太空築夢人和守護者的美好形象。
  • 「的確良」、「航天服」……這些服裝原來都與東華大學有關!
    從普通百姓日常穿的化纖衣服,到太空人的太空衣、天宮空間實驗室的「翅膀」,一代又一代東華人矢志不渝踐行著他們的家國情懷。如若增加產量,則要與糧食爭奪耕地,是選擇「吃飽」還是「穿暖」,成了難題。 在全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即使在首都北京,每人每年發2.5尺布票,基本上一家三口的布票湊一起,才夠裁一條褲子。 當時,多數家庭都是大人穿破的衣服改一改給孩子穿,大孩子穿過的衣服再留給小孩子穿。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 航天服由東華大學團隊設計製造
    據《勞動報》報導,此次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過程的系列專用服裝都由東華大學團隊設計研發,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鍛鍊服、休閒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專用服飾等地面任務服裝等數十個種類。而這些專用服裝不僅要確保實現多項特殊功能,還要融入中國特色設計元素,為航天員增添時尚氣息。
  • ...設計仿真 航天員 東華大學 空間實驗室 設計團隊-上海頻道-東方網
    你知道「神舟十一號」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5款服裝是由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出品嗎?這支團隊的平均年齡還不到40歲。青年報記者採訪獲悉,除了已經和即將亮相的5套服裝外,他們此次的任務還包括設計研發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的其他系列專用服裝。
  • 新一代航天服亮相,重量減輕性能逆天,太空人穿在身上都笑了
    隨著人類將活動範圍擴展到太空,科學家又研發出一種新的服飾——航天服,這種服飾只能用於太空人在登上太空的時候使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保護太空人不受太空射線的傷害,並為他們在真空環境下提供減壓保護。過去的航天服是什麼樣子的?自1961年,美國研發了首代航天服之後,航天服就在不斷迭代更新,發展到現在,無論是外觀上,還是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改變。
  • 六隻蠶寶寶穿上「太空衣」 在太空吐絲結繭
    六隻蠶寶寶穿上「太空衣」 在太空吐絲結繭  原標題:景海鵬陳冬還有六個神秘的太空同伴它們正在做一項實驗!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已經攜手在太空旅行了一周,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也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裡生活了一周。而此次跟他們一起進駐天宮的還有六隻可愛的「蠶寶寶」。「太空養蠶」是這次飛行任務中一個有趣的實驗,「蠶寶寶」如何在失重環境下生存?
  • 艙外航天服就如同迷你太空飛船 「飛天鎧甲」如何煉成
    「艙內航天服氣密性檢查合格!」10月17日,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前,景海鵬、陳冬向指揮部報告,這是他們開啟太空徵程的重要一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十二個字,航天服研發團隊經歷了怎樣的艱辛。  特製聽診器為「鎧甲」探傷  2001年春,我國首個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首套艙內航天服也進入鑑定實驗階段。
  • 航天英雄記~值得收藏
    隨後,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前往塔架,進入飛船。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發射,兩位太空人將踏上前往太空的徵程。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
  •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首次穿上特殊實驗服 寄語海內外小朋友
    新華社天宮二號10月27日電 題:第三篇:首次穿上特殊實驗服 寄語海內外小朋友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 景海鵬    10月26日是神舟十一號進入組合體的第八天,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首次穿上特殊實驗服,寄語海內外小朋友。
  • 景海鵬陳冬今天準備撤離天宮二號 神舟十一號即將返回
    景海鵬:這幾天各項工作還在如期進行,並要為返回做些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軌產生的實驗數據的回收,二是艙內環境的整理,三是離開天宮之前進行狀態設置。 關於數據收集、樣本回收,目前大部分實驗都已經做完了,相關的數據基本上有一小部分已經下傳到地面,其他部分數據量太大,只能就存儲到卡上,由航天員帶回地面。
  • 「天宮食譜」:航天食品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
    紅燴豬排、魚香肉絲、冰淇淋……  「天宮」菜餚是研發難點  航天食品一般分為六大類,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餚一直是航天食品研發的難點,臧鵬說。  「這裡出鍋的魚香肉絲都是半熟的。」原來,航天食品在封裝後還需要經過殺菌處理,殺菌中的加熱過程會將食物烹飪到「熟」。臧鵬說,「之前航天食品採用的是高溫滅菌法,但這樣的做法會讓菜餚的口感變差,現在我們更傾向於用多階段加熱殺菌或冷熱殺菌相結合的方式,儘量提高菜餚的色香味。」
  • 航天科技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團隊獲評2016年度科技人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獲得年度科技人物,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為團隊頒獎。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出席頒獎典禮並為年度學者獲得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頒獎。 2016年,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一次次圓滿地完成任務。
  • 挑戰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網友:不要命了!
    從此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腳印,但是他們都是穿著重量保護級的航天服進入月球,如果有人挑戰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會怎樣?網友:不要命了!,即便是航天服整體十分膨脹也不妨礙活動。但這並不代表航天服就此止步,隨後還有第四代以及新一代的太空衣問世,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作業」。
  • 鵬飛神舟——景海鵬
    航天英雄景海鵬曾先後執行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並取得圓滿成功,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三巡蒼穹的英雄航天員。1966年10月,景海鵬出生在山西運城。他從小就聰明好學,志存高遠。一次偶然的機會,剛上初一的景海鵬看到了一組空軍飛行員的照片,此時他幼小的心靈中就埋下了當飛行員的種子。
  • 中國唯一3次上太空的太空人景海鵬,如今怎樣
    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載人飛船、繞月衛星、長徵火箭等的研發都是航天事業的一座座豐碑。中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毫無疑問是公認的航天英雄,除此之外,還有一位航天員獲得了「英雄航天員」的殊榮,他就是曾經三上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
  • 神舟天宮對接成功-神舟十一號成功牽手天宮二號
    在凌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經多次變軌,成功尋找到了天宮二號,並在自主導引控制下來到距離天宮二號5公裡的地方。
  •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 央視「重現」出艙畫面
    航天英雄楊利偉帶著兩套航天服現身,不僅與科學顧問張雙南一起講解航天航空實驗原理,還與13歲中學生一起「再現」經典出艙畫面。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袖口鏡子 觀眾點讚設計巧思   當艙內、艙外兩套航天服赫然陳列在《加油!向未來》的舞臺上,便成為「加油」、「未來」兩隊隊員的視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