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食譜」:航天食品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

2021-01-17 央視網
「天宮食譜」:航天食品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

原標題:

  圖①:航天員中心的太空冰淇淋。圖②:景海鵬、陳冬太空進餐。圖③:為慶祝景海鵬在太空過50歲生日準備的罐頭裝奶酪蛋糕。圖④:航天員中心研製的航天3D食品印表機。圖⑤:航天員中心討論航天食品組裝方案。

  圖①圖④本報記者唐中科攝;圖②由中國航天員中心提供;圖③新華社發;圖⑤由臧鵬提供。

  編者的話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中,航天食品的研製和應用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一種在特殊環境供應特殊人群的特殊食品,航天食品除了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營養外,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航天食品如何製作的?航天食譜如何制定的?口味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一探其中奧妙。

  太空飲食地面化

  「天宮」食譜很大眾

  每日3餐 還有加餐

  「早餐有粥、米糕、滷蛋、雪菜、芒果汁。」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臧鵬介紹著本次航天任務組合體階段第一天的食譜(右圖),「午餐和晚餐同樣是2種主食、3個菜、1個小菜、1個水果罐頭和1個湯。加餐和點心,品種也很豐富:巧克力、雞翅、杏仁、豆乾和酸乳飲料。」

  「不過,這只是第一天的食譜,以後4天都會有所調整。一個周期的飲食每天不同。本次航天員可享用的食品達100多種。」臧鵬說。而且這個食譜要參考本次任務的工作負荷和多次地面實驗的驗證結果,再根據航天員的性別、年齡加以調整。

  除了載重限制,食譜安排還與航天食品的特點有關。「與我們平常吃的烹飪食物不同,航天食品多為加工食品,食品中營養素的損失比烹飪食品更大,因此更需要關注營養素平衡的問題。」臧鵬說。

  航天員中意的菜:雪菜兔肉、松仁玉米、油燜筍、麻辣花生

  因為是加工食品,航天食品的口感是一個重要課題。在食品研製與評判環節,航天員中心會邀請「感官評價員」對新研發的航天食品進行評價。通過評測後,會再請航天員測試口感。

  臧鵬提到,目前,航天員對幾個菜比較中意,「特意囑咐出任務時可以多來點。」如雪菜兔肉、松仁玉米、油燜筍、麻辣花生等。

  提到航天食品好吃嗎?臧鵬笑了,「肉類食品與我們常吃的口感差別不大,其他食品與烹飪食品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是加工食品的特點,但總體而言味道不錯。」

  航天食品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

  可能有人會問,費這麼大勁兒研究航天食品是否值得?為什麼不能直接補充全營養素製劑,還可以省去食品製作和運輸的麻煩?臧鵬解釋,太空飲食不是營養齊全這麼簡單。要讓航天員保持良好的在軌工作狀態,飲食上要儘量做到跟地面一致,即「太空飲食地面化」。同時,進餐過程也可以將航天員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他們可以邊吃邊交流,在休閒時光中放鬆精神。

  紅燴豬排、魚香肉絲、冰淇淋……

  「天宮」菜餚是研發難點

  航天食品一般分為六大類,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餚一直是航天食品研發的難點,臧鵬說。

  創新殺菌方法保證色香味

  「綠葉蔬菜目前還是很難帶到天上去。」臧鵬說,航天食品需要有12個月的保質期,一般需要加熱殺菌,加熱後蔬菜的色香味等感官條件都不太理想。目前的菜餚,我國主要以根莖類和菌類為主,比如胡蘿蔔、土豆、山藥和木耳等都是常見的太空食材。

  「一頓太空魚香肉絲要炒幾十公斤。」在炒「魚香肉絲」的「大鍋」面前,臧鵬說,「為了保證品質,航天食品都是工業化生產。」以魚香肉絲為例,事先將木耳、竹筍和肉類分別處理後再加入「大鍋」的投料口,由機器控制烹飪所需的時間和火候。

  「這裡出鍋的魚香肉絲都是半熟的。」原來,航天食品在封裝後還需要經過殺菌處理,殺菌中的加熱過程會將食物烹飪到「熟」。臧鵬說,「之前航天食品採用的是高溫滅菌法,但這樣的做法會讓菜餚的口感變差,現在我們更傾向於用多階段加熱殺菌或冷熱殺菌相結合的方式,儘量提高菜餚的色香味。」

  太空冰淇淋味道挺贊

  「我們的太空冰淇淋就是在這臺機器裡製作完成的。」在研究室的食品加工車間,臧鵬說,此次景海鵬、陳冬所吃的冰淇淋其實是將製成的冰淇淋冷凍後升華,將其中已經變成冰的水分子迅速抽離。咬上一口,太空冰淇淋除了沒有普通冰淇淋的冰感外,口味沒有差別,味道還挺贊。

  太空豬排「一口悶,不吐皮」

  由於太空飛行器內較怕油汙和碎屑,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製作起來卻不那麼簡單。

  臧鵬說,以「紅燴豬排」為例,製作時需要人工挑出其中的骨頭、碎骨,還需要去除油脂。僅就去除油脂而言,除了在下鍋前剔除肥肉外,製作後還要包裹麵包屑放入烤箱中烤制。太空豬排可以理解成無骨的肉,可以「一口悶」。

  同理,太空中的餅乾都是一口大小,餅乾屑不會吃得滿「天」都是。

  「天宮」裡天天有茶喝

  這次在太空中,景海鵬和陳冬基本上天天泡茶喝。

  臧鵬說,這是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本次製備的茶有兩種:一種類似於我們平常用的茶包;另一種則是茶粉。「茶粉可以理解成類似『果珍』一樣的『茶珍』,比如有檸檬茶口味的」。兩者「泡」法一樣,並不繁瑣,通過專用水槍對茶包復水後放入電熱箱加熱即可。

  3D「列印」新未來

  「天宮」做飯不是夢

  在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實驗室,擺放著一臺3D食物印表機。臧鵬介紹,這是他們研發的第一代3D食物印表機。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在嘗試,讓航天員在天上自己「烹飪」食物。

  臧鵬說,早期國外的航天食品是軟管狀的,每次吃飯需要像「擠牙膏」一樣將食物擠入口中。隨著美國在太空飛行器上成功配置冰箱,外國太空人的飲食跟地面的區別越來越小。

  目前我國的航天食品都是加工好的「熟食」,為了減輕重量,一些食物在地面上先經過脫水處理。在太空中,航天員先對食品復水,再放入電熱箱中加熱食用。「現在市面上的紫菜蛋花湯包就是源自這種航天脫水技術。」

  如果太空列印食物能夠實現,航天員就可以帶著麵粉上天,再通過3D印表機「打」出新鮮的饅頭了。

  ■小貼士

  我國航天食品歷史

  我國航天食品研製工作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曙光」號航天計劃,形成了常態口糧、應急口糧和救生口糧三大類50餘個品種的航天食品庫,具備組成4天食譜周期配置的能力。

  上世紀80年代重點利用模擬失重動物模型,開展了營養與失重骨丟失的關係及防護措施等基礎研究。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啟動,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航天營養、航天員物質代謝、航天食品和航天食品包裝四個應用基礎研究與產品研製體系,形成了航天營養與食品工程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版製圖:蔡華偉

相關焦點

  • 航天員在「天宮」每餐吃七八種食物 還能喝茶!
    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臧鵬介紹,航天員泡茶使用的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在製作的時候,這些茶葉包就放進了特製的飲水袋中。臧鵬:這是我們配置的一種紅茶,航天員在太空中可以進行復水,復水之後進行加熱,然後再進行飲用。所謂復水,就是讓茶葉重新吸回水分,這需要航天員把水箱裡水注入飲水袋裡邊。因為是涼水,所以航天員要想喝上熱茶,還得通過加熱器進行加熱。
  • 神十一航天員太空第一餐吃了啥:兩人共吃了8種食品
    在太空吃什麼食物  六大類100多種食品,食譜5天一個周期  太空飛行的營養保障,首先是能量的供給,和地球一樣,還是早中晚一日三餐,合理配置能量和營養。同時根據飛行時段的不同和航天員的任務情況,合理安排食譜。
  • 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央廣網酒泉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入軌後,兩天內將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專家表示,航天員在太空中將有100多種食品供選擇,這些食品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保存1年時間。
  • 太空人太空食譜曝光
    據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說,這次33天的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的食品在種類上比之前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更加豐富,有100多種。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慾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等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後,航天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裡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
  • 神舟十一號太空人太空食譜還挺豐盛的!
    △ 視頻:航天員在軌30天 配備6大類近百種食物歷次載人航天任務中,航天員在太空中吃什麼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這也是航天領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 長沙市召開學校食品安全暨營養帶量食譜健康管理培訓會議
    摘要:日前,湖南省長沙市學校食品安全暨營養帶量食譜健康管理培訓會議在雨花中學召開,雨花區通過多種舉措推進轄區內的食品安全工作,並將食品安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 航天技術「走入凡塵」太空食品成大眾新寵
    為了保證航天員在失重、輻照、生存空間狹窄或其他環境突變情況下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太空食品除了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攜帶及食用簡單等特點外,還具有高營養密度和均衡全面的營養搭配。在載人航天的起步階段,也就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太空人們吃的是經過高度改造的食物,通常被稱為「藥片餐」,「藥片」上塗有一層明膠,以減少食物的碎裂。
  • 安利小n系列零食化營養補充食品來襲,營養健康更放心
    近日,安利推出了小n系列零食化營養補充食品。 「n」作為安利新推出的零食化營養補充食品品牌,專注年輕消費者輕養生需求,新推7款新品及1款小n繽紛組合裝,已於2020年6月在安利微購平臺上重磅上市。小n繽紛組合裝作為零食化營養補充食品,為滿足年輕消費群體對於「輕養生」健康零食的需求,共推出果凍、軟糖、固體飲料7款產品的組合裝,不僅每款產品包裝獨立、小巧輕盈,便於攜帶,而且色彩醒目、顏值報表,充滿活力。
  • 運動營養食品引領運動新潮流
    運動,需要營養    「營養」,對於身體的健康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快節奏的今天,營養的補充更顯得尤為重要——營養早餐、營養午餐、營養食譜等,就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 專家揭秘航天員衣食住行:食品有100多種 不能洗澡
    據了解,這次任務的食譜比神舟九號、十號更為豐盛,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保健性食品,一共是100多種。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食品營養研究室副研究員曹平介紹,航天食品很重要的一點是安全,同時美味可口、符合航天員飲食習慣,能夠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此外,這些食物採用特殊包裝,沒有防腐劑,最長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 健身食譜一日三餐 健身食譜一日三餐增肌食譜
    首先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粥類,或者是在晚餐的時候選擇能夠有飽腹感的粗糧來替代,在清淡的飲食上面,還需要搭配上蔬菜,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是能夠通過蔬菜以及水果來進行補充的。健身食譜減脂增肌男三餐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春季減肥食譜也要有不同的安排,給大家一份詳細列表。春季脫下厚厚的冬裝,是顯露身材曲線的時候了,你還不快點行動,來制定飲食減肥的計劃嗎?
  • 回眸太空食品六十年,帶給我們的不止想像
    為了保證航天員在失重、輻照、生存空間狹窄或其他環境突變情況下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太空食品除了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攜帶及食用簡單等特點外,還具有高營養密度和均衡全面的營養搭配。在載人航天的起步階段,也就是1960年代初期,太空人們吃的是經過高度改造的食物,通常被稱為「藥片餐」,「藥片」上塗有一層明膠,以減少食物的碎裂。
  • 孩子長高,這4種營養素不可少!附助高食譜
    要想孩子長高個,就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再加上適量的運動鍛鍊,還需要讓孩子攝入充足的營養。當然,營養來自飯菜。為了能夠讓孩子擁有「大長腿」,媽媽們在飲食上費了不少心思。 還有大豆類,包括黃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黃豆的營養價值最高,它是嬰幼兒食品中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乾果類的蛋白質的含量均較高。
  • 動物界的神奇營養食譜,它們的健康離不開這些有趣的食譜!
    猴子排洩出來的汗液裡含有鹽分,汗水揮發後這些鹽分便同皮膚和毛根上的汙垢結合成鹽粒,由於動物園中猴子的食物並不會特別的添加鹽分,所以它們會通過食用彼此身上的鹽粒,以補充食物裡含鹽量的不足,這就類似於人渴了會喝水一樣。而對於畜禽養殖,由於各種限制因素,每種動物的飲食喜好並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其消化功能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這就要用到「酶」健胃消食了。
  • 15天單人早餐分享,營養健康做法簡單,有了這份食譜,早餐不用愁
    15天單人早餐分享,營養健康做法簡單,有了這份食譜,早餐不用愁!分享我自己的15天早餐,每天早上的飲食都很豐富,有肉有蛋有蔬菜,牛奶、豆漿、雜糧粥換著做,品種豐富,營養健康,這樣的早餐吃起來才舒服,光看看照片都會覺得心情很好,您覺得呢?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太空食譜」此次也發生了「重量級」的變化。繼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挑戰衝泡普洱茶之後,包括核桃乳在內的航天級食品此番也進入「太空食譜」當中。據了解,由於服務對象是航天員,航天食品必須是集營養供能、心理調節和機能調節三大功能於一身,安全、營養、方便、高效能、可接受性好的食品。
  • 神舟十一號飛船後天對接天宮二號 兩航天員駐留30天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 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 營養最全面的孕晚期食譜精選大全
    如此時孕婦營養跟不上,則往往會出現貧血、水腫、高血壓等併發症。所以,當孕媽媽進入懷孕晚期之後,除了要和前幾個月一樣做好每次產檢之外,飲食營養也一定要跟得上哦。這一時期孕婦需要補氣、養血、滋陰,營養增加總量為孕前的20%~40%。要想達到這些標準,孕晚期孕婦就要注意平衡膳食。因此,孕婦所吃的食物品種應多樣化、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主副食搭配,且這種搭配要恰當。
  • 減肥營養餐食譜大全 找回健康迷人身材
    核心提示:很多人通過合理的飲食,從而塑造出了美麗迷人的身材,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從美味營養的食物中找到減肥途徑。減肥營養餐食譜大全,可以讓你擁有更多健康的選擇,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減肥餐,讓大家離瘦身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