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茶葉放在杯子裡,再向杯子裡倒上熱水,這樣簡單的泡茶方式到了太空可行不通。因為在失重狀態下,水並不會乖乖地待著杯子裡,而是飄在空中,所以航天員在太空中要用吸管來喝水。
不久前,景海鵬通過視頻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日常飲食情況。兩人在太空中不僅飲食豐富,甚至還能夠自己泡茶喝,而這在前幾次飛行中都是沒有過的。
按理說,失重狀態下可是沒法泡茶的,那這太空泡茶到底是怎麼實現的?他們在太空還能吃到什麼呢?
答案是茶葉包+飲水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臧鵬介紹,航天員泡茶使用的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在製作的時候,這些茶葉包就放進了特製的飲水袋中。
臧鵬:這是我們配置的一種紅茶,航天員在太空中可以進行復水,復水之後進行加熱,然後再進行飲用。
所謂復水,就是讓茶葉重新吸回水分,這需要航天員把水箱裡水注入飲水袋裡邊。因為是涼水,所以航天員要想喝上熱茶,還得通過加熱器進行加熱。據臧鵬介紹,這個加熱的過程也和地面上不太一樣。
臧鵬:因為太空失重環境下沒有熱對流的現象,所以必須用電加熱板的方式,來把食品夾住進行加熱。加熱到航天員所需要的溫度,再進行飲用。
準確地說,航天員喝茶的方式並不是真的「喝」,而是用吸管來吸。
臧鵬:這是我們給他配備的一個飲水管,從這個出水嘴裡面插入,通過這個管進行飲用。這個茶包可以多次飲用,來多次泡茶。
雖然常人無法體會這種喝茶的感覺,但從景海鵬和陳冬的表現來看,茶水的味道應該還不錯。因為據景海鵬透露,他和陳冬兩人基本天天都要喝。當然,不要小瞧這看似不起眼的舉動,這還是中國人首次實現在太空中泡茶。
能讓兩人身心保持著理想狀態的,除了泡茶,更重要的還是豐富的航天食品。據了解,此次任務的食譜比神舟九號、十號更加豐富,包括主食、副食、飲品、調味品和保健性食品,一共是100多種。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副研究員曹平介紹,航天食品很重要的一點是安全。這些食物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曹平:航天食品是不加防腐劑的,要使航天食品實現在軌的安全可靠,就是需要通過綜合的運用一些食品工程的技術,我們所謂的工藝技術,包括一些很好的包裝的防護的技術來綜合使用,使它的品質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同時,航天食品還必須美味可口,符合航天員飲食習慣,為航天員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據臧鵬介紹,這次的航天食品很多都是為航天員量身製作的。
臧鵬:比如說這次針對景海鵬,他是山西人,就是特別配了一些山西的老陳醋。陳冬是河南人,配了一些麵食這類東西。我們在食譜設計時儘量地跟他地面的飲食習慣相符合。
除了一日三餐,航天員還有許多點心和夜宵來補充能量。飲品還有各類果汁和菜湯。另外,還有防止產生油膩感的去膩茶和暖胃的「溫胃飲」等功能食品。除了可以享用種類豐富的飲食以外,臧鵬表示,航天員還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挑食」。
臧鵬:我們是允許他在一個食譜周期之內或者是一定時間之內,是可以來調整的。一個食物周期就是五天,在這個五天的範圍之內,這些所有的食品當中它是可以互換的,採用同類替換的方式。比如說,今天不願意吃這個豬肉,那麼我可以替換成明天的牛肉,我這個豬肉就可以留到明天來吃。那麼我今天的這個蔬菜,我可以調換成明天來吃,是這麼一個過程。
臧鵬表示,從無到有,種類越來越豐富,航天食品的演變歷程也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臧鵬:神州五號的食品是一個比較單一的食品配置,隨著這個多人多天,以及我們飛行時間的逐步延長,我們的食品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我們食品的這個感官接受性以及我們整個食品的這個配置,都是越來越合理,越來越與航天員的飲食習慣接近。
必看 | 原來中國「黑客」這麼厲害,我再也不用擔心被黑了
必看 | 定了,職稱制度將這樣改革!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記者:張棉棉、劉會民
本期編輯:李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