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和電子的近120年內的質量比變化

2020-11-29 金碩物理化學

質子和電子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粒子當中的兩個,它們因電荷相反而相互吸引。儘管它們的電荷強度是相同的(電性相反),但他們的質量卻相差很大。由於質子是由今克組成的,它比它的原子夥伴(電子)要重約2000倍。

一個較大的問題是: 情況是否總是如此呢?在宇宙的早期,這一比值是否會有不同的數值呢?貌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 。天文觀測顯示,在過去的70億年裡這-比值的變化不超過00001%。 天文學家們對70億光年遠的星系進行了觀測,我們目前探測到的在70億年前離開這些星系的光線就包含有這些星系在70億年前的信息。如果當時質子與電子的質量比不同的話,天文學家們就會觀察到甲醇分子吸收光線的方式的變化,但實際上並未觀測到這種變化。

天文學家們甚至觀測了更遠的類星體---宇宙中最遙遠的物體,也是最古老的星體。類星體的觀測顯示,質子與電子的質量比在近120億年內的變化量小於0.001 %。

相關焦點

  • 質子電子質量120億年未發生變化
    質子電子質量120億年未發生變化 可為解釋暗能量提供幫助 2015-03-02 科技日報 王小龍 億年的時間,質子和電子的質量並沒有出現可測量的變化。
  • 研究:質子電子質量120億年未出現可測量變化
    研究:質子電子質量120億年未出現可測量變化 2015-03-02 10:31:26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根據來自歐洲南部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的數據發現,經過超過120億年的時間,質子和電子的質量並沒有出現可測量的變化。
  • 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從哪裡來的?一項新的設備有望找到答案
    要了解如何,物理學家想要建立一個電子離子對撞機,用電子粉碎質子和原子核,提供原子核內部的三維圖像。可觀測的宇宙估計包含大約10^53千克的普通物質,其中大部分是大約1080個質子和中子的形式,它們與電子一起是原子的成分。但是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是什麼呢?
  • 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但是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什麼構成的呢?原子結構現在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中子和質子構成的。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原子是由三個粒子組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甚至還可以將它們分為更小的粒子,如夸克。原子是在大爆炸137億年後形成的。當這個炎熱而密集的新生宇宙開始冷卻時,這就為夸克和電子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夸克結合在一起會形成質子和中子,而這些粒子處於原子核中。根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說法,這一切發生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分鐘內。
  • 中子和氫原子都是由一個質子和電子組成,它們的性質為什麼不同?
    一,中子和氫原子內部結構及質量的區別只能說中子可以由質子和電子形成,但不能說中子的內部結構是質子和電子。中子的內部結構是由三個夸克和傳遞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膠子構成的,絲毫不存在質子和電子的蹤影,中子內部結構質子和電子自身消失
  • 宇宙中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和質子的壽命各是多久?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到而今江上,每天小編都會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內容,本文由到而今江上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轉載,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宇宙中任何東西都是有壽命的,那麼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和質子的壽命各是多久?
  • 一個至今無解的謎:構成萬物的質子和中子,質量從何而來?
    在託馬斯·傑斐遜國家加速器裝置的連續電子束流加速器裝置(CEBAF)中,電子束流形成束團。(攝影:Floto + Warner)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和自旋從何而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並不知道答案。質子和中子具有內部結構——夸克,但夸克是如何組成質子的?根據量子力學,質子不是由三個夸克簡單組合在一起,而是一鍋「粒子湯」。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這三種中微子與前面提到的電子、μ子和τ子對應,分別是電子中微子(縮寫為νe),μ子中微子(縮寫為νμ)和τ子中微子(縮寫為ντ)。   上述的每一種輕子,存在與之對應的反粒子。需要注意的是,反粒子和中微子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複合物是L結構,不僅要運輸電子,還要運輸質子。電子+質子=氫原子
    電位越高,接受電子能力越強,N2簇在複合物I中發揮電子泵的作用,從鐵硫簇接受電子,然後把電子傳遞給泛醌。複合物I和氫化酶在進化上同源,複合物I活性中心存激發分解氫氣的潛在能力,最可能的反應部位是半醌自由基結合位點。因為氫氣激活最可能發生在不穩定半醌進行電子和質子的轉運過程,特別是在催化活性中心Q室電子洩露過程。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這兩種價值相差巨大但真正本質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構成金原子和鐵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電子應該是原子內部最早被發現的粒子,它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孫於1897年在重複赫茲的實驗時發現的,不過到1899年湯姆遜在做光電效應實驗與熱離子發射實驗測得於先前陰極射線等同的荷質比時候才真正確認。
  • 炸藥爆炸質量會發生變化?化學反應質量守恆!但質量真的減少了!
    因為在俄國科學家羅蒙索諾夫在1756年就發現了,而且拉瓦錫通過大量定量實驗,發現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反應的各物質總量等於反應生成後的物質總量!這就是著名的質量守恆定律,當然這個理解在宏觀意義上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儘管化學變化中質子與中子以及核外電子的數量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核外電子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從理論上來看這會產生質量變化,當然在中學化學中我們還知道了另一個概念!
  • 最新測量表明質子質量比想像的輕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斯文·斯特姆帶領國際團隊,在一個被抽成真空並冷卻到絕對零度(-273.15℃)的1.5升密封罐內進行了測量實驗。他們用電子束撞擊密封罐內的塑料靶標,使其釋放出質子,然後用離子阱裝置將單個質子「囚禁」在電磁場內。質子在磁場內做環形運動,通過測量加速度,可以推算出單個質子的質量。
  • 首次觀察到質子-質子碰撞產生的三質量規範玻色子
    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物理研究所的一大批研究人員CMS合作(CMS Collaboration),最近首次觀察到質子-質子碰撞中產生了三質量規範玻色子。他們的論文發表在《 物理評論通訊》上,提供了有關triboson相互作用存在的第一個實驗證據,為研究基本質量規範玻色子(即W±、Z和希格斯玻色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科學家稱質子質量比想像中輕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實驗稱,對單個質子的質量進行了最精確測量,結果其比之前實驗值更小。
  • 淺談質量的本質,質量是從哪裡來的?
    質量:量度某單位範圍內含有物質多少的物理量。人類生活的地球表面,感受到重力、感受到物體的重量。因為物質質量大,受地球引力的數值大,所以常常用重量來表達質量。物質越多、重量越大、質量就越大。這種表達人們習以為常,300年來人們認為只要是物質,就天然的有質量。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
    在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中,真正意義上,我們發現可以發生衰變的,其實只有原子和中子。質子的半衰期有假說,但還沒有被驗證,電子則認為是和宇宙同齡的存在。我們來具體說一說:原子和中子的衰變原子的衰變,實際上和原子核是有關的,說白了就是原子核的衰變。
  • 天體物理學家告訴你質子的質量從哪來?
    進一步細分下去,就算到細胞的層次,把各部分質量加起來依然等於你現在的體重。細胞可以被分為細胞器,細胞器由單個的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在各自的層次上,這些整體的質量和部分質量的總和沒有區別。但是到了原子以下,質子、中子和電子層次的時候,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那個層次,有一個微小但非常明顯的差異:單個質子、中子和電子從整個人體中偏離 1%左右。
  • 物質的質量來自哪裡?進入質子內部看看
    現在我們知道,原子是由更小的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電子是基本粒子,意味著它無法繼續分割,但是質子和中子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基本粒子夸克和膠子。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的(中子則是由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組成),但是當我們把三個夸克的質量加起來時,卻發現夸克的質量之和比質子質量的0.2%還要少。(膠子本身是無質量的,而電子的質量不到質子質量的0.06%。)這是為什麼?這其中的原因與一種對我們來說非常違反直覺的力有關——強核力。
  • 這就是為啥中子和質子的質量差很小,卻能發射一個超重W玻色子
    β衰變中的質量差問題我們都很熟悉放射性衰變,其實就是重而不穩定的元素會衰變為較輕的元素。其中一些衰變很快,不到一秒鐘,而另一些可能需要數十億年,例如鈾238的半衰期基本和地球年齡差不多。一些極其罕見的半衰期和目前宇宙的年齡差不多,例如:釷-232的半衰期長達14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