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肉眼看到月球高高地懸掛於空中,如果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地球同樣如此,也是懸浮在宇宙空間中。所有的天體都處在某一個天體系統中,靠著引力束縛著彼此。
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從其名字就可以知道引力簡單易懂,世界萬物皆有引力。在天體系統中一些質量較小的天體碎片,或者小行星、彗星等容易受到其它天體的引力擾動,導致運行軌道發生變化,最終可能一頭撞上其它天體上。
天體之間的碰撞貌似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事情,我們可以看一下月球的真實表面。下邊圖中左邊是月球正對著地球的一面,表面上月海較多,右邊是背對著地球的一面,密密麻麻全部都是撞擊坑,美國宇航局的月球軌道勘察器記錄下月球表面的真實情況。
這樣看來月球也給地球遮擋了很多天體的碰撞。
太陽系形成之初經歷過嚴重的混亂時期,天體之間發生碰撞是常事,因此有大量的天體碎片形成,它們聚集到一起處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形成小行星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碎片直接被太陽推向更遠處,例如柯伊伯帶天體或者奧爾特雲天體。這些天體繞太陽公轉的橢圓軌道太過於狹長和扁平,以至於有些時候在太陽近日點它們的會經過地球的公轉軌道。
在一些比較巧合的情況下,就可能發生天體的碰撞。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接近10公裡的小行星,告訴的撞擊到地球表面,產生的破壞力以及後續影響,導致當時球上百分之八十的物種全部滅絕,其中就包括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因此人類面對天體撞擊地球都比較謹慎,畢竟是可以毀天滅地的大事件,人類文明也難以很好的抵抗地外天體的撞擊。
近日美國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發布了常規警告,一顆小行星正在高速向地球飛來,大約11月2日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地方。
根據這顆小行星的飛行軌道數據,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 Grasse Tyson)稱,小行星2018VP1有一定機率撞擊到地球表面,恰巧那天正是美國大選的前一天。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在12天內,完成了對於2018VP1的21次觀測,獲得了詳細的軌道數據,數據顯示這顆小行星撞擊到地球的概率大約是0.41%。
當然天體物理學家泰森也說到,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僅近2米左右,向地球飛來的速度大約是4萬公裡每小時,即使撞擊到地球上,也會在地球大氣中土崩瓦解變成更小的碎片,真正的威脅幾乎不存在。天體物理學家泰森還說到「即使2020年真的是世界末日,那也跟宇宙中這些小天體毫無關係」。
小行星2018VP1正常情況下將於北京時間11月2日13時33分飛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大約是38.4萬公裡之外,這也正好是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離。
小行星2018VP1在2018年11月3日被發現,它的飛行路徑已經進入地球公轉軌道之內,因此是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因此科學家對其還是要有一定的關注,這一次飛掠地球,下一次就不一定會安全飛過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