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星球未來的7種樂觀設想

2021-02-16 天文在線

科幻作家和未來主義者描繪的未來景象通常包括原子彈爆炸、軌道上的殺手機器人或殭屍啟示錄。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沒有充分的保護我們的環境,新技術並不總是有益於人類,世界上的人們在沒有機器人的情況下也處於戰爭狀態。

但是我們不能太確定人類歷史會以如此嚴峻的方式結束。尋找方法來避免流行科幻故事和世界末日反烏託邦小說所預示的,可以幫助我們展望遙遠的看起來更光明的未來。

             

下面我們將探討人類發展的七種最樂觀的設想。

現狀

這也許是最無聊,但也是最有可能的未來情景。

 

在諸如「我們的最後一小時」等「充滿希望」標題的書籍中,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馬丁.裡斯(Martin Rees),瑞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和英國理論物裡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聲稱人類甚至沒有生存到下個世紀的機會。

             

維持我們文明的當前水平(這僅僅構成我們的最終生存),其本身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積極的結果。有可能我們已經達到了發展的最高點。

 

1992年,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撰寫了一本書,題為「歷史的終結和最後的人」。他假設90年代初的政治、技術和經濟模式是人類歷史上的最後的前沿。新千禧年證明了福山的謬論。

             

 

昇陽電腦公司(Sun Microsystems)前研究部門負責人比爾.喬伊(Bill Joy)提出了一個更現實的維持現狀的設想。2000年,他在《連線》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未來不需要我們」的文章。

 

文章聲稱,21世紀最先進的技術,如機器人技術、基因工程和納米技術,對作為生物物種的人類是危險的。

 

喬伊呼籲有意識地避免使用類似核裁軍模式的危險技術。我們越早為自己停止開發危險技術,我們的未來就會越長越幸福。

 

2.盛開的綠色地球。

在大多數科幻場景中,地球似乎被描繪成用鋼和混凝土包裹的大都市。對於環保主義者來說,最可怕的噩夢是未來的科技完全取代了地球的生物圈。

             

但還有另一個選擇。一個自然比我們想像的更茂盛、風景如畫的未來。新的環境主義哲學和跨人文主義主張發展有助於恢復環境的技術。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將用於清理垃圾填埋場和工業廢物處理場。在遙遠的將來,地球將有可能回到原始狀態。

 

這種哲學最早是體現在美國科幻作家布魯斯.斯特林1998年10月14日在舊金山發表的篇報告裡。

 

賽博朋克的創始人提出了「翡翠設計(Emerald design)」的想法。它融合了生態設計、技術進步和世界主義的理念。簡言之,斯特林認為,為了應對環境問題,人類必須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共同努力。

 

             

2008年,布魯斯.斯特林正式終止了「翡翠設計」運動,從而為基於網際網路的意識形態「明亮的綠色環保主義(Bright green environmentalism)」鋪平了道路。

 

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的星球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生態多樣化。人類必須進行基因改造,以免幹擾自然環境的整體和諧。人類所有的能源需求將得到完全滿足,我們將成為卡爾達舍夫尺度下的第一類文明。

 

一些環境保護主義者提倡改變地球的生態系統,以消滅食肉動物,使食草動物不受傷害。我們可以控制天氣。我們最終將能夠抵禦自然災害,如小行星、地震和火山爆發。誰會願意用將這樣的行星換成太空中一些遙遠的行星?

             

3.在機器的監督下

科技上的異常很可能導致人類物種的滅絕。下一代人工智慧(可能最早出現在三十年之內)出於我們的認知可能變得深不可測,以至於我們將無法在同一星球上生存。機器對人類的摧毀可能是有意、無意,也可能是因為我們人類自己的過錯。

 

但是,機器超能力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人工智慧可能成為人類烏託邦的關鍵,這一可能性使所謂的超人類主義運動得以實現。

 

超人類主義者(特別是他們的奇異意識形態)通常都同意《黑客帝國》凱費洛的觀點(Cayferom)。在人工智慧構建的友好系統中,人類將感到更加舒適和安全。

 

如果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現在開始致力於開發友好的人工智慧,那麼新一代阿西莫夫式的機器最終可能會出現,這在原則上可能不會傷害人類。他們將成為我們的保護者和贊助人。我們將讓他們關心地球,而我們將和平漫遊在機械動物居住的虛擬叢林。

 

4.空間

遲早我們將不得不離開地球,開始對其他太陽系的殖民。這將確保我們的生存(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人類一直都要向前邁進的內在願望。在超越了地理界限和生物限制(我們不能飛,而且是非常糟糕的遊泳者)之後,我們確保了我們文明的進一步發展。這導致了社會中的技術、社會、政治和經濟變革。

 

即使目前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非常微弱的成就,我們最終還是獲得了衛星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重要發現。那火星表面的高解析度照片呢?.如果我們能夠成功星際穿越,這將成為一個重大突破。也許這不僅是人類的成就,也是我們銀河系所有生物的成就。

             

 

圖源:baidu.com

目前,我們存在於銀河系中,沒有任何可見的外星生物活動的痕跡。這使物理學家恩裡克.費米(Enrico Fermi)直接了當地問:「那麼,所有其他文明在哪裡?」所以,如果我們確實開始前往其他恆星和行星旅行,那麼我們可能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能夠進行這種遙遠天空旅行的文明。

 

5.虛擬實境

 

             

技術奇點可能會導致我們所有人都被載入超級計算機的記憶。這可以在不放棄太空旅行的情況下完成。

 

但是超級計算機必須非常大。例如已故的美國超人類主義者羅伯特.布拉德伯裡(Robert Bradbury)「發明」的套娃式大腦概念。這個巨型空間結構由幾個戴森球組成。每個球體都有一個分子尺寸的納米計算機。所有這些球體都是圍繞恆星建造的,並從恆星與星際空間之間發生的能量交換中獲取用於計算的能量。這將使計算機能夠模擬現實,與現實世界相比,它並不遜色,解析度甚至更好。

 

根據布拉德伯利(Bradbury)的想法,一個套娃的大腦每秒可以執行1042次操作。麻省理工學院賽斯.勞埃德(Seth Lloyd)機械工程教授提出了一種量子系統的設計方案,該系統每秒可執行5*1050次邏輯運算,位解析度為1031位。與這個系統所能產生的世界相比,我們古老的基於模擬的宇宙可能顯得緩慢、乏味和原始。

 

6.永恆的休息

 

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創造了來世的烏託邦。除此之外,他們還如何鼓勵他們的追隨者們在現實世界中舉止得體呢?宗教是人類理想生存水平的表達。現在,越來越少的人認真相信天堂或來世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使用技術在地球上創造天堂的想法。

 

英國哲學家大衛.皮爾斯(David Pearce)將這稱為「快樂主義」原則。他和其他超人類主義廢奴主義者呼籲通過先進的生物技術在地球上創造天堂。使用心理藥理學和基因工程學,我們可以減輕人類的痛苦並提供舒適的生活,並提出某種信號系統來接收有關身體健康的提醒。

 

更先進的享樂主義相關的思想提出了增加人類意識所能體驗的心理、情感和身體愉悅的方法。對於那些在嚴格的道德和限制性條件下成長的人來說,皮爾斯的概念可能顯得離譜甚至不道德。但實際上,我們都希望在形上學的層面上做到這一點。我們都希望在生活中儘可能多地享受生活,同時減少生活中的問題。

 

7.宇宙超越

這可能是一個具有超越人類想像極限的最偉大的長期前景。再次有可能陷入哲學和形上學(忘記享樂主義)的風險,但是一些模糊的可能性仍然值得考慮。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斯馬特(John Smart)提出,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進入下一個進化階段所用的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越來越少。這適用於星系、恆星、行星、環境和技術系統。

 

人類文明也不例外。最終,我們的命運是離開這個宇宙,把我們的集體意識放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例如,在一個黑洞裡面。

 

             

 

維克森林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的教授羅伯特•蘭扎(Robert Lanza)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理論。蘭扎認為,我們的宇宙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在未來,智能生命可以開始管理宇宙。因此,宇宙的本質將經歷變化。它將變成以生物為中心,生物生命將負責創造周圍的現實和時間。

 

在這裡,我們可以輕鬆地了解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並利用量子凝聚效應。在現在節點我們對宇宙的結構知之甚少,以至於在未來人類將面臨我們今天無法想像的機遇。

 

 

作者: learning-mind

FY: 雪狼普雅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選文:天文志願文章組-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雪狼普雅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learning-mind.com/7-optimistic-scenarios-for-the-future-of-our-planet/2/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雪狼普雅翻譯自learning-mind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浩瀚宇宙無限寬廣 穹蒼之美盡收眼底

相關焦點

  • 在不久的未來,也許可以改變人類的7種科學設想!
    專家們提出的7項科技設想,其中有的設想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實現,它們將改善人們的生活。1. 可以充電的飛機許多汽車企業總是會推出許多全新的設計方案,可以減少駕駛汽車對環境的影響。繼續提高效率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研究人員必須尋找新的催化劑來加快反應速度(目前他們使用的特異性金屬價格高昂而且有毒),但格雷仍然非常樂觀,他說:「自然界要製造的是有生命的東西,而我們所做的一切則只是為了製造燃料。」3.噴霧型Wi-Fi天線目前,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人們想要,就能夠訪問行動網路,而且連網速度也在不斷提高。
  • 霍金設想5種外星生物形態將由動畫揭示
    火星 霍金設想的肉食草食動物大戰發生在垂直的峭壁上據美國媒體7月10日報導,《國家地理雜誌》節目將根據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推論,用電腦動畫的形式揭示人類「外星鄰居」的生存狀態。這是霍金繼提出「人類千萬不要和外星生物接觸」的警告後,首次向世人展示他想像中的外太空生物的具體形態。他設想了5種不同星球的外星生物。
  • 霍金設想「五種外星人」是否胡扯?
    他設想了5種不同星球的外星生物。  在霍金的宇宙中,火星、月球等類地行星上生活著兩隻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能利用吸塵器般的巨型嘴巴從巖石的縫隙中吸食食物。類地行星上還存在類似蜥蜴的食肉動物,雙方偶爾爆發獵食大戰。霍金認為,氣態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狀的巨型浮遊生物,它們像吹脹的小型飛船那樣漂在氣體中,以吸收閃電的能量為生。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首先我們對於宇宙中的天體進行梳理,那些發光發熱的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一些由氣體組成的像木星一樣的氣態行星,還有個頭過小的小行星、彗星等等,都是不適宜人類開發居住的。也就是說人類將來有可能移居的星球,應該是那些固態行星和個頭較大的衛星。
  • 「未來演化 — 我們的共享星球」展覽 探討未來的人機關係
    「未來演化 — 我們的共享星球」展覽開幕式現場系列展覽「未來演化 — 我們的共享星球」是由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mpany)、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CAFA Visual Art Innovation Institute
  • 火星不止能種土豆,我們未來能吃上來自太空的食物?
    航天育種並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是早已經進入人類農業生活的科研項目,現在很多農民都能夠舉例說出好幾種太空培育的農作物品種,可見太空育種的成果十分可觀。不過歸根結底,太空育種還是將種子帶回地球播種,人們真正想知道的還是如何在太空種植農作物。科學家表示,從人類開始太空探索時,就已經展開了相關實驗,到如今已經趨近成熟。
  • 別那麼樂觀:人類許永遠都無法殖民火星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點可能過於樂觀了,它低估了定居火星可能將要面臨的挑戰和困難。除非我們極大地調整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火星的極端環境,否則這顆紅色星球將永遠不適宜我們定居。沒錯,我們常聽科學家們說,火星是整個太陽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但是這個說法其實太過於簡單化了。
  • 《增長的極限》一出,反對浪潮興起——我們對科技是絕對樂觀的
    所以未來將是一個「美妙的新時代」。他與安東尼·維納(Anthony Wienner)在1967年就研究了到2000年為止的13種相互關聯的歷史趨勢,對世界人口、科技、經濟等進行預測,展望科學技術發展及其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的樂觀前景。
  • 霍金設想5種外星生物 動畫揭示形態(圖)
    類地星球上的兩種生物他設想了5種不同星球的外星生物。類地星球吃草的嘴像吸塵器吃肉的像蜥蜴在霍金的宇宙中,火星、月球等類地行星上生活著兩隻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能利用吸塵器般的巨型嘴巴從巖石的縫隙中吸食食物。
  • 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斷點》,為我們展現充滿樂觀的未來
    正是這種令我們大呼意外的淘汰過程,才使得我們這些成年人的大腦系統更加高效。自然,斷點規律也適用於網際網路。最初形態的網際網路平臺都是追求用戶數量越多越好,但當用戶連結數量和信息數量超過了人類可以處理的極限時,多餘出來的連結就失去了意義。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我們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反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專注地做事。
  • 人類未來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以此來殖民外星球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行星,而像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相信也是有很多的。人類自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就知道了地球的渺小和人類的渺小。同時人類也激發了另一個強烈的欲望,那就是殖民更多的外星球,讓人類的腳步遍布宇宙的各個角落。
  • 劉慈欣:我對未來保持樂觀
    劉慈欣表示,未來對物種的判斷標準,很可能從生物特徵轉變為人的意識,「以我們的思想、記憶為標準,不管我們改造成什麼樣,甚至我們的身體是不是存在,只要我們的意識、記憶、思想、人格還存在,我們就認為我們還是一個物種,我們還是人類。」劉慈欣與加拿大科幻作家德裡克·昆什肯對談。 鍾欣 攝  外星生命如果存在人類如何辨識?
  • 關於宇宙探險,我們能夠移居外星球嗎?
    然而,我們已經身處在第三波科學革新浪潮中,第四波也已經迫在眼前,更何況是加來在《離開太陽系》所設想的是第五波科學革新所帶動的宇宙探險。加來循序漸進地由科技的今日現況開始說明,介紹現今的火箭是經過多少的實驗與改革,才逐漸演化成今日的太空發射系統,從早期的拋棄式到現在可回收,從過去的政府主導到現在的企業自籌,從過去的許願登陸月球到現在的企圖登上火星。
  • 兩座北極冰蓋消失 未來要如何保護我們的星球仍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兩座北極冰蓋消失 未來要如何保護我們的星球仍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時間:2020-08-09 10: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座北極冰蓋消失 未來要如何保護我們的星球仍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CNN報導,由於全球變暖,加拿大境內兩座北極冰蓋已經完全消失。
  • 10.7光年發現宜居星球,未來移民太空將成真
    在人類的快速發展中,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通過對地球的資源不斷開採,地球資源越來越短缺,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倘若隨著地球這樣的發展趨勢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在未來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 馬斯克「核彈炸火星」設想靠譜嗎
    想用萬枚核彈改造火星 被批瘋狂計劃太不嚴肅本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柳玉鵬前些年中國網絡上曾經流傳著一個用核彈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炸開一個缺口,進而改變西藏氣候的「宏偉設想」。這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提出的「用核彈炸火星」設想比起來,顯得有點小巫見大巫。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提出設想,在火星兩極引爆核彈,進而改變火星氣候,使其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而最近俄航天專家對於這一想法的質疑,再次使得「核彈炸火星」話題引起廣泛關注。而對這個設想,普遍的看法是「並不嚴肅」。改造火星氣候要1萬枚核彈?
  • 移民火星——不僅僅只是設想
    就未來的太空計劃來看,一是月球、二是火星、三是小行星帶,它們都是人類前往更深太空的天然跳板,可以磨練科技、儲備技術,為將來更好的探索利用太空做準備。火星移民可以想像,未來人類肯定會走出地球,前往新家園,這幾乎是板上釘釘子的事情,第一步該去哪裡?火星還是月球?
  • 來看看樂觀的預測吧
    過去的觀點科幻小說作家和未來學者所構想的未來往往包含原子彈爆炸、軌道上的機器人殺手以及殭屍末日等橋段。由於我們並未能夠對地球環境給予足夠的關懷,新興科技也並非永遠都對人類有益,並且在還沒有機器人的年代,世界上的人們就已經戰爭不斷、自相殘殺,所以這些設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 高新民副理事長對協會未來三年工作的設想
    高新民副理事長對協會未來三年工作的設想更新時間:2007-04-24 11:14:24  核心提要:高新民2004-09         因此,我對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未來三年工作的設想在總體內容上可分為三條線:一、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問題上,協會要繼續貫徹國家相關政策,興利除弊。首先是要發展和普及網際網路的應用,尤其要推動移動網際網路、下一代網絡技術的應用和引導他們健康向上發展;其次,我們要倡導發展數字產業,促進健康網絡的建設。引導全社會向上的精神,弘揚民族文化,提高人民教育素質是網絡內容建設的三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