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顯然是一個被諾貝爾文學獎加重了的日子——這一天,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憑藉他對歌曲的全新詩意表達,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在這一天,因為在戲劇創作中「鞭笞權威,褒揚被蹂躪者可貴的人格品質」,而成為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義大利著名戲劇家達裡奧·福因病去世,享年90歲。
作為義大利最為著名的劇作家和戲劇領軍人物,達裡奧·福一生創作或導演了超過80部作品,他的劇作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演,享有盛譽——其中最為出名的作品,莫過於《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和《拒不付款》。今年的烏鎮戲劇節上,由孟京輝導演的《他有兩把左輪手槍和黑白相間的眼睛》,也是達裡奧·福的劇本。
令人扼腕的是,據義大利當地媒體報導,因為極為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達裡奧·福在位於米蘭的路易基薩科醫院經歷了長達12天的搶救,卻最終醫治無效,於10月13日上午與世長辭。義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對達裡奧·福的辭世表示哀悼。
在倫巴第
學會講故事
「達裡奧·福放了一個屁,崩到了莫斯科,來到了義大利,義大利的國王正在看戲,聞到這個屁很不滿意……放屁的人們歡天喜地,看戲的人卻垂頭喪氣……」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1926年3月24日,在義大利東北部瓦雷澤省倫巴第的馬焦雷湖畔,一個名叫桑加諾的小鎮,一個姓福的男孩誕生了,他是這一家的長子,高興之下的父母為他起名叫達裡奧——顯然,他就是後來的戲劇大師達裡奧·福。
達裡奧的父親費裡斯·福為義大利的鐵路部門工作,他們一家也因此時常為費裡斯的崗位變動而順著瑞士邊境線搬來搬去。這些地方彼此靠近,擁有著差不多的生活環境和高度發達的民間文化傳統。在空餘時間,費裡斯喜歡參加居住地附近的業餘劇團,演出各種易卜生的戲劇或者其他什麼人的作品。他的母親皮娜·洛特·福是個農民出身卻多才多藝的女人,曾經出版過一本戰爭回憶錄《國境內的人》——後來被改名為《青蛙的土地》。達裡奧還有一個名叫弗利艾歐的弟弟和一個名叫比安卡的妹妹,他們後來一個成為了劇院管理員,一個成了作家。
當然,達裡奧還有一位在洛梅利納擁有著漂亮農場的外祖父,達裡奧習慣於在外祖父的農場中度過自己的寒暑假,跟隨著外祖父駕上馬車去附近的村鎮兜售農產品。達裡奧的外祖父喜歡在兜售貨品的同時,講述那些聽來的新聞軼事或某些傳奇、驚悚故事,因為他講述的故事往往辛辣老到暗含諷刺,卻又不失新鮮,為他贏得了「布里斯托(辣椒籽)」的暱稱,達裡奧也從中窺到了敘事節奏的雛形。
可以說,達裡奧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就是在不同的城鎮和鄉村中,穿插著各種新聞故事和軼聞奇事中度過的。也難怪日後,達裡奧會說,是外祖父、倫巴第的漁民還有玻璃工讓他學會了講故事——達裡奧早年居住在波爾託瓦爾特拉瓦利亞鎮,這裡曾經是義大利的玻璃主產地,以擁有大量瘋狂的手工業者而著稱。
患神經衰弱想做快樂的事
「你們不讓我們活了,行啊,可至少你們該讓我們想在哪兒死就在哪兒死!」「不行,你們不能想在哪兒死就在哪兒死!」——《拒不付款》
顯然,這些義大利傳統城鎮和鄉村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特別是這些地方的敘事傳統,對達裡奧·福的成長影響深遠,也難怪在評價達裡奧時,總會提到民間傳統故事,和義大利傳統敘事手法。不得不說,這一切伴隨了這個男孩的長大,那些玻璃工和漁民口中,或荒誕不經,或辛辣諷刺的故事,成為了達裡奧心中最早的萌芽。
1940年,達裡奧進入位於米蘭的布雷拉國立美術學院學習,開始了往返于勒威諾和米蘭的走讀生活。然而,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達裡奧的學習生涯被迫中斷——他被徵召入伍,為了躲避戰爭,他甚至在閣樓上的儲藏室裡躲了一個月。直到戰爭結束,達裡奧才得以回到學院繼續學業,以獲得學位。隨後達裡奧又進入了米蘭理工大學,學習建築專業,研究羅馬建築。遺憾的是,達裡奧的建築師夢很快破滅,在結業考試之前,達裡奧離開了學校。
一系列的打擊和動蕩讓達裡奧感到精神崩潰,患上了神經衰弱,醫生建議他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為了配合醫囑,達裡奧開始繪畫,學習戲劇布景藝術,並參與小劇場演出。他先是與幾位演員搭檔,在咖啡館和娛樂場所演出一些小劇場綜藝節目,後來又開始為廣播、電視撰寫對白,此後,達裡奧還當過兩年電影演員,這之後,達裡奧走上了戲劇創作之路。飛漲的物價、受賄的官員、被剝削的工人等一切社會黑暗和不公正都被達裡奧納入到自己的劇本創作之中,也難怪時事諷刺劇被視為是達裡奧最為得心應手的一類作品。
獲「諾獎」曾引發
極大非議
「沒有人料到他會獲獎,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一切在變,甚至文學也在變。」
——義大利文學評論家卡洛·波
1997年10月9日,瑞典文學院宣布,達裡奧·福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其在鞭笞權威,褒揚被蹂躪者可貴的人格品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與中世紀《弄臣》一書相媲美」。
當時達裡奧在羅馬拍一個電視節目,正在回米蘭的高速公路上,一位收聽了電臺廣播的記者追上了他的車,向他打出了「達裡奧·福,你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標語。看到標語的達裡奧大吃一驚,正在車上做採訪的明星安布拉·安吉奧裡尼錄下了這一時刻。他後來表示:「當時我目瞪口呆,半個月前我就知道我進入候選人的最後競爭,但我並沒有希望能得到它。當然,與皮蘭德婁、貝克特這樣的人在一起是很愜意的。」
而更驚訝的顯然不是達裡奧。與鮑勃·迪倫獲得「諾獎」引起的一片驚詫聲相類似,達裡奧·福獲得「諾獎」也曾被認為是瑞典文學院的「驚人之舉」。比如義大利文學評論家貝拉伍迪奈就認為,達裡奧·福「根本沒有資格被稱為作家」。不少其他義大利文學界人士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在他們看來,達裡奧·福不過是在混跡於街頭巷尾的「演藝人」。
人民的吟遊詩人「此生無憾」
「中產階級不介意我們的批評,儘管通過使用諷刺和荒誕技巧,我們的批評顯得那樣嚴苛,但是終究我們還是在他們控制之下的結構體系內暴露他們的墮落和罪惡而已。」——弗蘭卡·拉梅
然而,獲得「諾獎」的達裡奧·福並不孤單。18位「諾獎」評選委員裡,有13位都選擇了達裡奧。義大利文學家安伯託·艾柯為達裡奧的獲獎表示欣喜,並表示這意味著「諾獎」不只屬於傳統文學界。美國劇作家託尼·庫什納也表示了贊同,並稱讚了他的勇氣,庫什納認為,「達裡奧是一位天才,一直致力於講述他所觸及的一切。」
對於這個榮耀,達裡奧表示,這個獎項「是給所有那些從事戲劇的人的」,並進一步說:「第一次認識到,不僅寫出來的語言有價值,說出來的語言也同樣有價值。皮蘭德婁是一位非凡的戲劇大師,但他沒上過臺,我卻上臺了,諾貝爾獎意味著對戲劇演員的一個鞭策……一無所有的人們仍然有 笑 這個武器。」也許,這就是達裡奧被稱為人民吟遊詩人的全部。
1996年3月24日,達裡奧度過自己70歲生日時,曾經頗具感慨地總結自己的一生:「(我)寫了47個劇本,導演過80出戲,譜了70首歌曲,還畫了數不清的畫,我此生無憾。」如今,他寫過的作品數字變成了60,而後,卻畫上了句號。達裡奧的最後一部作品,是發表於2015年的《丹麥有一個瘋子國王》。
他以戲劇為矛刺破黑暗,用笑聲開啟了人們的思考,卻在疾病的痛苦中與世長辭。很不想在這個時候說再見,達裡奧卻已經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北京晨報記者 何安安
達裡奧·福
義大利著名劇作家,身兼戲劇導演、演員、作曲家、舞臺和道具設計師等多重身份。1954年,達裡奧與戲劇世家出身的演員弗蘭卡·拉梅結婚,共同創辦劇團。1970年,他們又聯絡志趣相投的同行,創立戲劇公社。1997年,達裡奧憑藉自己在戲劇和劇作領域取得的傑出成績,贏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最為擅長的是時事諷刺劇。除了《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和《拒不付款》,他還創作有《大天使不玩彈球》、《總是魔鬼的錯》、《滑稽神秘劇》、《上床、吃飯、去教堂》、《裸體的人與穿燕尾服的人》等。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