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排放路線下燃煤煙氣可凝結顆粒物在WFGD、WESP中的轉化特性

2020-11-2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固定汙染源可凝結顆粒物在監測時常被忽視,為了減少可凝結顆粒物排放,本文研究了其在煙氣淨化設施中的轉化規律。結果表明,溼法脫硫裝置、溼式電除塵裝置對可凝結顆粒物的去除有協同作用,煙氣中可凝結顆粒物質量濃度均高於可過濾顆粒物,但總顆粒物(可凝結顆粒物和可過濾顆粒物之和)排放量達到超低排放要求。在溼法脫硫進出口處可凝結顆粒物中有機物的質量濃度均超過了無機物的質量濃度,但在在溼式電除塵出口處趨近相等。根據可凝結顆粒物無機部分水溶性離子成分及濃度的測試結果,推測可凝結顆粒物捕集過程中會有 PM0.3 進入,可凝結顆粒物形成過程中會產生酸霧,並且在溼法脫硫、溼式電除塵作用下,酸性加強。本研究發現 SO42-是可凝結顆粒物無機部分主要的特徵水溶性離子。

從完整的固定汙染源排放顆粒物譜系角度劃分,燃煤電廠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包括可過濾 顆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與可凝結顆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CPM是在固定汙染源排氣中在採樣位置處為氣態,離開煙道後在環境狀況下降 溫數秒內凝結為液態或固態的顆粒物。我國固定汙染源顆粒物測試標準採取過濾-捕集-烘 幹稱重的方式測定固定源中的顆粒物濃度,無法對氣態CPM進行捕集因而逃脫了監測。

到目前為止,CPM 研究多集中於其在煙囪出口的排放特徵,主要包括排放量級與成分 譜分析。Corio 等歸納了 18 個燃煤電廠 CPM 排放規律,顯示 CPM 平均佔總 PM10 排放量 的 76%;其中 CPM 最大排放量佔總顆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 TPM)的 92%、CPM 最小 排放量佔 TPM 的 12%,CPM 平均佔 TPM 為 49%。Yang 等研究了燃煤電廠、制磚廠、 焚化爐、電弧爐和燒結爐排放 CPM 的化學組成,其中 CPM 無機質量濃度分別佔總 CPM 的89.0%、 72.3%、 89.8%、 72.8%和 95.4%。 胡月琪等分析了 CPM 無機中 K+、 Ca2+、 Na+、 Mg2+、NH4+、 Cl-、 SO42-、 NO3-、 F-等離子的排放特徵,表明 F-、 Cl-、 NO3-、 SO42-是 CPM 中主要特徵水溶性離子。但這些研究尚未涉及 CPM 在煙氣淨化裝置中的轉化。

溼法脫硫裝置(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FGD)和溼式電除塵裝置( wet 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WESP)對煙氣中的氣態汙染物存在影響。莫華等研究了不同溼法脫硫裝置對SO3的去除效果,發現旋匯耦合溼法脫硫裝置捕集效果最好。 Li 等發現 WFGD 處理後多環芳烴濃度下降。陳鵬芳等在WESP進出口實測SO3質量濃度,得出WESP對SO3有55.63~76.11%去除效果。另外 Mizuno 等認為WESP對有機物(多環芳烴、二噁英等)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由於CPM在煙道中為氣態,可以推測WFGD和WESP裝置對其遷移轉化必然也會存在影響。鑑於此,本研究利用自主搭建的CPM採樣裝置,結合煙氣中FPM的排放規律,分析了CPM在WFGD和 WESP裝置中的轉化特性,以期為減少CPM排放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測試機組

本研究對象為河北省某燃煤電廠一臺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粉爐(300MW 發電機組),測試期間的發電負荷為100%,依次配備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系統(SCR)、電除塵器(ESP)、溼法脫硫裝置(WFGD)和溼式電除塵器(WESP),其中WFGD採用為石灰石-石膏法,採樣點位如圖 1 所示。

圖 1 採樣點選擇示意

1.2 採樣方法

採樣點設置在WFGD前後和WESP出口處。自主搭建FPM、CPM同時採樣裝置,採樣裝置如圖2所示。樣品採集利用等速跟蹤方式,現場採樣設備採用青島嶗應的3012D煙塵採樣儀進行跟蹤、抽氣。煙氣首先經過設置在煙道內的 FPM 濾膜過濾,捕集FPM;過濾後含有 CPM 的煙氣進入循環冷凝的兩級冷凝管(溫度設定為 20~30℃),然後將冷凝生成的 CPM隨煙氣衝擊捕集於2個抽濾瓶中,實現控溫冷凝和衝擊冷凝的雙冷凝。每次採樣後用超純水和正己烷分別潤洗採樣管、螺旋冷凝管、連接管。每組樣品採樣時間約65~85min,流量範圍約 15~25min· L-1。現場採集的每組樣品包括為FPM濾膜、冷凝液、超純水潤洗液和正己烷潤洗液,每個採樣點採集 3 組樣品。

圖 2 FPM、 CPM 採樣裝置示意

1.3 樣品的處理與分析

採樣前後石英膜(47mm)烘乾至恆重,通過十萬分之一的感量天平 (Sartorius CPA225D,德國) 稱量,得出FPM質量,結合採樣流量計算出煙氣中 FPM 實測質量濃度。將冷凝液和超純水潤洗液合併倒入分液漏鬥中,加入30mL正己烷溶液萃取超聲2min,重複步驟3次。萃取後的正己烷溶液與正己烷潤洗液合併,倒入已恆重的錫紙盤中,在通風櫥中乾燥至 10mL,再放入恆溫恆溼乾燥皿中乾燥至恆重,錫紙盤增重即為CPM有機物質量。萃取後的無機溶液用超純水定容至100mL,其中50mL 倒入已恆重的錫紙盤,在電加熱板上蒸乾至剩餘10mL,將錫紙盤轉移至恆溫恆溼乾燥皿中乾燥至恆重,錫紙盤增重乘2即為CPM無機物的質量。另結合採樣流量,計算得出煙氣中CPM有機、CPM無機和CPM實測質量濃度。剩餘50mL超聲6min後用 0.45μm濾膜過濾後測定pH值(Mettler-Toledo SevenCompact,瑞士),並進行離子成分和濃度分析。在離子分析中,K+、Ca2+、Na+、Mg2+用NexION 300X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PerkinElmer,美國)分析; SO42-、NO3-、F-、Cl-用 Dionex-ICS-1100 離子色譜( Dionex,美國)分析;NH4+用水楊酸-次氯酸鹽光度法分析。再結合採樣流量算出各種離子濃度。

1.4 質量控制

為保證樣品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每次現場採樣前分別用超純水和正己烷對採樣系統進行清洗,並測試採樣裝置氣密性,每個採樣點採集平行樣品3次,平行樣之間相對偏差不大於20%。空白濾膜和空白超純水均應帶到採樣現場,並對空白濾膜和空白超純水進行相同的處理過程和分析過程;每組樣品採樣結束後,將濾膜塵面對摺,置於乾淨的膜盒內,並用盒蓋密封和粘貼標籤。裝有採樣膜的膜盒、冷凝液、超純水潤洗液和正己烷潤洗液必須放置於低溫潔淨的冷藏箱中,並儘快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

1.5 有關公式

2 結果與討論

2.1 CPM 在 WFGD 和 WESP 中的轉化

CPM、FPM在各採樣點的質量濃度如圖3所示,兩種顆粒物質量濃度在WFGD和 WESP作用下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CPM在 WFGD入口、出口及WESP 出口質量濃度依次下降為26.22、13.04、5.53mg· m-3;FPM 為 12.07、3.63、2.12mg· m-3。 WFGD 和 WESP 對顆粒物去除的效果不同: WESP 對 CPM 去除效果比 WFGD 去除效果更好,去除率達到57.59%;而WFGD對FPM有著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為 69.92%。

CPM在煙道中(WFGD進口到WESP出口)的含量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在WFGD進出口、WESP出口, CPM質量濃度是FPM的 2.17、3.59、2.60 倍。而未配備超低排放設施的燃煤電廠, 排放的CPM與FPM質量濃度比約為1:1。主要原因是煙氣經高效除塵改造後, FPM含量大幅度降低,使得CPM所佔比例加大。

另外,經過WFGD和WESP後, CPM的去除率達到78.90%,使其在WESP出口質量濃度僅為5.53mg· m-3; FPM去除率達到82.43%,在WESP出口處質量濃度為 2.12mg· m-3,其監測結果與馬子軫等結果相接近。本研究中,總顆粒物實測質量濃度濃度為 7.65mg· m-3,其基準排放質量濃度為7.00mg·m-3,達到超低排放 10mg·m-3 的要求。

圖 3 CPM、 FPM 質量濃度分布

2.2 CPM 化學組分在 WFGD、 WESP 中轉化

CPM是由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構成的,其在煙道內的成分譜分布如圖3所示。 CPM 有機在WFGD 入口、出口及WESP出口質量濃度分別為15.43、7.40 和2.57mg· m-3, CPM無機則為10.79、5.63 和 2.95mg· m-3。WFGD、WESP對CPM有機和 CPM無機都有著較好的去除效果,但對CPM有機的去除效果更為顯著,特別是 WESP對CPM有機去除率達到了65.27%。對於CPM無機而言, WFGD和WESP對其去除率相近,約為47%。因此CPM有機佔CPM的比重逐漸下降,從WFGD入口的 58.85%變為WESP出口的46.61%,甚至在WESP出口處CPM無機略超過CPM有機。另有 Yang 等的研究表明,燃煤電廠CPM排放特徵中,CPM無機佔CPM約 90%,遠遠大於本實驗結果的比例,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研究較早,煙氣淨化設施僅有靜電除塵和脫硫裝置,而現階段採樣電廠實行超低排放,煙氣淨化設施對煙氣中SO2、 SO3、NOx 等組分進行深度處理,大幅降低了煙道中凝結形成的CPM無機煙氣組分,導致 WESP出口CPM無機濃度很低。

2.3 CPM 無機水溶性離子在 WFGD、 WESP 中轉化

水溶性離子是CPM無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布情況見圖 4。經過WFGD、WESP 處理後,CPM 無機中 K+、Ca2+、Na+、Mg2+的離子質量濃度有較大降低。這主要由於4種陽離子來源於穿透FPM濾膜的PM0.3,而PM0.3在WFGD系統中會被脫硫漿液噴淋洗滌而脫除一部分。 WESP系統通過高壓電荷放電使粉塵荷電,也能捕集一部分的 PM0.3,從而導致陽離子質量濃度降低。

煙氣中的 NH3 來源於SCR系統的逃逸。在WFGD系統中,氣態NH3會凝結在顆粒物表面或溶解到小液滴中,使脫硫後FPM 中NH4+質量濃度增加。同時氣態NH3的質量濃度隨之降低,導致CPM中NH4+質量濃度下降,如圖 4 所示。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有色煙羽分析及可凝結顆粒物管控技術綜述
    對有色煙羽概念的探討有助於更為清晰明確地認識和理解可凝結顆粒物,雲除技術為電廠、鋼廠和熱力鍋爐等多個行業可凝結顆粒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治理手段。2014 年,國家發改委、原環保部、國家能源局等印發了《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 年)》 ,拉開了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的序幕。
  • 鍋爐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研究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超低排放是指鍋爐尾部經環保治理後,在6%含氧量情況下,相關氣態汙染物排放濃度實現:NOx≤50mg/m3、S02≤35mg/m3、煙塵≤10mg/m3。許多燃煤鍋爐經環保升級改造後,尾部煙氣中相關氣態汙染物已滿足超低排放要求,但原有CEMS系統仍繼續保留使用。
  • 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監測與控制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針對超低排燃煤電廠,應測量FPM之外的在現有監測體系中被忽略的那部分汙染物。關鍵詞:超低排燃煤電廠 可凝結顆粒物 水溶性離子 冷凝洗滌一、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可凝結顆粒物對參加今天這個會議的專家來說肯定不是陌生事物,提了很多年,最近我們課題組也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
  • 105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的綜合選擇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 要:本文介紹了神華萬州電廠為實現超低排放所採取的綜合除塵技術路線,對溼式靜電除塵器和管束式除塵裝置的工作原理及兩者的技術性能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同時就常規靜電除塵器除塵提效改造和吸收塔內部流場均布優化工作做了闡述,重點分析了管束式除塵裝置改造實施方案和運行效果,為其他火電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技術路線的選擇提供了有利借鑑和經驗支持。
  • 超低排放燃煤電廠有色煙羽成因及治理技術的經濟與環境效益分析
    煙氣在擴散過程中其外形有時像羽毛狀,因此被稱為煙羽[1]。煙羽顏色與煙氣成分及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煙氣中的不同成分與顏色之間的關係見表1。帶有顏色的煙羽被稱為有色煙羽,不同的顏色顯示出煙氣中的不同成分,顏色深淺可顯示其濃度高低,在濃度很低時一般均呈現為無色。
  • 溼法脫硫協同除塵機理及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選擇
    北極星大氣網訊:隨著國家三部委《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的實施,燃煤電廠煙氣治理設備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突飛猛進,成績顯著。應用中應注意哪些問題?(3)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選擇中如何把握好溼法脫硫協同除塵與溼式電除塵器的關係?本文旨在追根溯源,一方面回顧總結過去在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從機理出發,研究噴淋系統(及除霧器)對顆粒物脫除的作用。
  • 【技術匯】燃煤電廠除塵設備超低排放改造性能評價
    電力行業節能環保公眾服務平臺——權威、專業、創新的電力節能環保公眾號作者 |王文雙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環保所新的環保政策要求燃煤電廠煙塵排放濃度低於5mg/Nm3以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為達到標準要求,黑龍江某燃煤電廠對其2、3號機組採用不同路線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對不同改造路線進行系統研究
  • 燃煤電廠實現「超低排放」合算嗎?
    協同治理路線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改造會增加設備投資,但優化工藝會有節能效果  根據電廠調研數據及《造價指標》編制原則核算,2×300MW燃煤鍋爐煙氣汙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採用溼式電除塵技術路線)總工程靜態投資為12475萬元,單位投資為207.92元/kW,其中建築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及其他費用分別佔比4.2%、79.8%、8.3%、7.7%
  • 超低排放和煙羽治理中漿液冷卻技術的應用
    另外,國家和當地政府及社會各界不斷提高環保要求,並繼續加大汙染物排放收費標準,需要我們進一步降低汙染物排放,以進一步提高社會形象,降低排汙費用。因此本工程的超低排放改造( 脫硫、脫硝、煙囪消白) 勢在必行。
  • 【乾貨】火電廠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探討
    火電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後,對汙染物在線監測的精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對比幾種應用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典型監測技術,提出了適用於超低排放改造的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優化配置方案,為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中煙氣在線監測系統的選型提供參考。
  • 新疆燃煤電廠脫硫系統超低排放改造研究
    ,並重點介紹目前疆內幾種主流的脫硫系統超低排放改造的方式、原理,並提出改造以後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夠為後續燃煤電廠脫硫系統的超低排放改造提供參考.根據文件《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對「超低排放」的定義: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不超過10 ms/m3,SO2不超過35 ms/m3,NOx不超過50 ms/m3。因此,對於目前運行的燃煤電廠,要達到超低排放的要求,其脫硝、除塵、脫硫系統在現有基礎上都需要進行改造。
  • 燃煤電廠「超淨排放」石灰石-石膏法脫硫技術探討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我國作為煤炭消費大國,燃煤電廠一直是SO2、NOx和煙塵大氣汙染物的主要來源。隨著《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頒布,燃煤電廠為滿足「超淨排放」要求,石灰石-石膏法脫硫系統需要技術改造升級。本文介紹了目前先進的石灰石-石膏脫硫技術,為燃煤電廠煙氣達到「超淨排放」排放標準提供技術參考。
  • 燃煤機組SCR脫硝超低排放改造前後性能對比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對現有採用SCR工藝典型燃煤機組脫硝超低排放改造前後性能進行對比評估,可為後超低排放形勢下燃煤機組SCR煙氣脫硝裝置的高效、經濟、穩定運行提供參考及借鑑。
  • 【技術】燃煤煙氣三氧化硫檢測及控制技術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燃煤電廠煙氣中SO3含量約為SO2含量的0.8%-3.5%,不易測量,但危害極大。隨著環保標準日益嚴格,電廠對SO3的管控應提上日程。本文研究了燃煤電廠煙氣中SO3的生成途經,並對SO3檢測技術進行探討,提出了SO3的控制方法,並提出電廠在環保改造時,可統籌考慮SO3與煙塵協同脫除的兩種改造方式。
  • 浙江:燃煤電廠固定汙染源廢氣低濃度排放監測技術規範(公示稿)
    本標準規定了燃煤電廠在煙道、煙囪及排氣筒等固定汙染源排放廢氣中,顆粒物與氣態汙染物監測的手工採樣和測定技術方法,以及可攜式儀器監測方法。對燃煤電廠固定汙染源廢氣低濃度排放監測的準備、採樣位置與採樣點的設置、廢氣排放參數的測定,廢氣中低濃度顆粒物和氣態汙染物監測方法、採樣頻次和採樣時間、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等作了相應的規定。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 超低排放溼式除塵煙塵監測技術在火力發電廠中的應用
    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10、35、50 mg/m3)。華電滕州新源熱電有限公司#1機組在2015年4月份實施完成了溼式除塵器改造,煙塵排放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
  • 乾貨∣超低排放煙氣成分監測技術匯總
    乾貨∣超低排放煙氣成分監測技術匯總北極星大氣網訊:導讀:國內煙氣成分監測設備必須滿足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低量程測定需求。下面介紹幾種煙氣成分監測技術,分析總結適用於超低排放煙氣成分的在線監測技術,以供大家選型。
  • 基於除塵超低排放的協同脫汞技術
    檢測結果:當吸收塔入口總汞值60微克工況下、吸收塔出口的總汞排放值在20微克左右,低於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4H高效微旋流除塵除霧裝置」在脫除超細顆粒物、除霧方面的可靠效果。研究表明各種煤中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 :煙煤 >褐煤>焦煤 >無煙煤 >氣煤>長焰煤 ,汞的平均質量濃度約為 0.22 mg/kg。我國燃煤的主要煤種是褐煤,褐煤燃燒產生的煙氣中,汞的形態以元素態為主,意味著我國控制治理汞排放的任務比較艱巨。GB13223「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規定汞的排放值為:0.03 mg/Nm3。
  • 生物質燃燒煙氣排放特性與汙染物控制
    不同種類生物質混合燃燒也可改變煙氣汙染物排放狀況。與純木屑成型燃料燃燒相比,麥稈加到木屑中混合燃燒排放的顆粒物質量濃度大幅增加(13倍),但是草蘆加入到木屑中混合燃燒卻只是輕微增加了煙氣中顆粒物的排放,此外麥稈與木屑混合燃燒生成的CO、SO2等氣體也大幅增加。
  • 燃煤電廠煙氣中汞含量監測方法探討
    本文綜述了燃煤電廠煙氣中汞對環境的影響情況,分析了燃燒後煙氣中汞的形態與特點。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針對煙氣中汞濃度的幾種監測和分析方法,並對這幾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綜合比較。現在燃煤造成的痕量元素(如Hg、As、Pb、Se等)汙染問題也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特別是燃煤造成的汞汙染[1]。如何合理選擇測試方法,是研究煙氣中汞含量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