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一件雖然是科學界,但更像是娛樂界的盛事,獲得全球新聞媒體的關注。
這就是2017年度「搞笑諾貝爾獎」正式出爐了,頒獎地點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獲獎的項目和往年一樣帶來許多驚喜和笑點。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得主是法國研究人員馬克·安託萬,他的研究是:用流體力學來研究貓究竟是固態的還是液態的。
許多人都知道,貓可以鑽進許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狹窄空間裡,因此早就有人說喵星人是水做的了。
但正兒八經的計算貓的流體力學參數,並在2014年發表論文,表明貓是同時具有固體和液體特性的神秘生物的研究人員,馬克·安託萬是頭一個。
因此他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其他獎項也非常有意思。
比如「搞笑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了一個瑞士團隊。他們發現練習吹迪吉裡杜管4個月能幫助改善較輕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以及相關的打鼾症狀。
也就是說通過吹迪吉裡杜管,可以改善打鼾症狀,,從而減少夫妻間的戰爭。
還有搞笑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獎得主是兩位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人口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馬修·洛克羅夫,和他的研究助理南希·格裡爾發現,觸摸活鱷魚,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賭博意願。
他們發現,如果你想要控制自己的賭博損失,那就不要在走進賭場之前與鱷魚近距離接觸。
與危險爬行動物「親密」接觸所產生的興奮感,會促使賭博者「賭上更多的賭注,而這又意味著更長的賭博時間,導致更大的損失。
不知以後賭場會不會根據這項研究,在賭場門口放幾隻鱷魚,讓人們免費參觀,從而獲得超額的收入。
搞笑諾貝爾獎其他獎項也都非常的搞笑和無釐頭,但它並不只是搞笑,它的主辦方是美國科學幽默雜誌,從1991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過27屆(但每次都宣稱是第一屆)。
這些研究乍一聽很好笑,但它們統統都是嚴肅認真的研究成果,頒獎的人也都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點很值得深思和學習,也許正是在這種寬容精神的鼓勵下,科研人員才敢於去研究各種看起來不靠譜的事。
我突發奇想,如果牛頓那個時代有搞笑諾貝爾獎,他會不會得一個搞笑物理學獎呢,從一個蘋果的落地研究萬有引力,這聽起來也很搞笑,但後來我們知道了,它對人類科學的貢獻之巨大不可估量。
許多時候我們是在看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而搞笑諾貝爾獎恰好相反,他是看似胡說八道的一本正經,這背後有大智慧。
這讓我想到許多公司,員工們不太敢進行一些大膽的創意和創新,主要是因為他們害怕別人笑話、害怕領導批評,另外也沒有表達和嘗試的渠道。
如果有公司借用搞笑諾貝爾獎的做法,在公司內部設立一個搞笑銷售獎或者搞笑管理獎,鼓勵那些大膽的創意和創新,不管多麼大膽和無釐頭都沒關係,但一定要深入思考、能邏輯自洽和真正執行,這想必也能極大地激勵公司創新文化的建立,另外沒準也真的能促進業績的提升。
查理芒格一直教導我們,要學會逆向思維,除了搞笑諾貝爾獎,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換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