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派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朝
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科門診,經常看到醫生給一些患者抽血,然後又把血打回去。不少患者心存疑問,這是什麼療法?看起來有點難以理解,為什麼要把血抽出來又打回去?
血腫在穴位處刺激可降低機體敏感性
這種特殊的療法叫自血療法。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科主任中醫師聶斌解釋,簡單的說,就是從患者靜脈血管內抽一點血液,然後再穴位注射回患者體內,以達到治療目的。
中醫認為,自血療法是一種刺激療法。人體的血液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抗體和酶類,將血液注入穴位後可形成局部小血腫, 血腫會不斷刺激穴位,通過經絡,使機體產生一種非特異性脫敏效應,進而降低機體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御邪能力。
抽取靜脈血液
也就是說,自血注射療法可以治療過敏性疾病,還能提高免疫力?的確如此!
聶斌說,自血療法尤適用於自身免疫疾系統病,像過敏性鼻炎、哮喘、白癜風、慢性蕁麻疹、全身皮膚瘙癢症、泛發性溼疹和皮炎、過敏性紫瘢、銀屑病、慢性溼疹、復發性癤腫、斑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蕁麻疹發作他用自血療法8次後好了
慢性蕁麻疹是一個十分折磨人的皮膚病。36歲的林先生3年前皮膚突然出現風團樣的皮疹,伴有劇烈瘙癢。斑疹起得快,消退得快,反覆發作,每月必發作3-4次,當地醫院皮膚科診斷其患上了慢性蕁麻疹,需要長期服用氯雷他定、氮桌斯汀等抗過敏藥物,然而,他服藥後瘙癢雖可緩解,但仍反覆發作,煩惱不已。
在足三裡穴位上注射血液
後來林先生到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就診,在門診做特殊變應原檢查20項都未見異常。鑑於他之前的治療方法都無效,於是聶斌建議採取自血療法,取其血海穴、曲池穴、足三裡、手三裡,配合針灸、中藥治療。
每周在四個穴位上各注射1毫升血液,8次治療後,林先生就告訴醫生當月蕁麻疹就沒再發作。後來聶主任囑林先生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忌食辛辣,隨訪了他半年也未復發。
20年的過敏性鼻炎自血療法也能治
很多人也是深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得了過敏性鼻炎的張女士,20多年都沒有舒坦過。每天起床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鼻塞,伴支氣管哮喘、鼻癢、咽癢,整個人感覺都不好。
看了很多醫生,也吃了很多抗感冒藥,抗過敏藥,症狀未見明顯緩解,甚至還使用過激素類藥物,以至於平時身體較差,容易感冒。
由於近來症狀加重,所以張女士只能又去醫院看病。在針灸科門診,聶斌通過檢查,發現張女士患的是過敏性鼻炎,而且還有肺腎虧虛的情況。
醫生建議其用自血療法輪流注射雙肺俞穴、腎俞穴、膏肓穴、風門穴等,配合內服中藥補肺益腎,抗病御邪。每次4個穴,每穴1ml血液注射,經過一個療程6次治療。沒有想到,張女士的鼻塞、流涕症狀已經大大好轉,就連感冒發作次數減少。
聶斌說,目前門診裡很多病人都是很多都是嘗試了各種方法治療無效,沒想到卻被自血療法搞定了。據門診統計,這個療法的有效率達到70-80%。如果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不好的話,建議試試這個自血療法。
實際上,自血療法集針刺、放血、穴位注射於一體。血液注於穴位上, 沿經絡系統直達病所, 通過這種循經感應傳導,而起到疏通經絡、恢復陰陽平衡的作用。它吸取了中醫學有關經絡穴位對內臟的特異性關係理論,是一種 「簡、便、廉」的中醫適宜療法。
專家提醒:
自血療法的安全性較好,因是自己的血,無排異反應,無明顯毒副作用。不過,專家認為,在注射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進針要根據穴位的解剖特點進針,注意方向和深度;
2、進針點要避開血管;
3、針口兩日內避免碰水,預防感染;
4、注射後部分病人有局部酸脹的感覺是正常的現象;
5、自血療法常與中藥辨證內服、藥物外擦外洗配合治療。
來源|羊城派題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責編|崔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