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敏共生,暢享生活」2020年過敏關愛季系列公益科普活動啟動,旨在攜手各方力量推動疾病公眾認知度,樹立科學治療與疾病預防的健康理念。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過敏診療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程雷教授在科普活動中表示,大眾對過敏性鼻炎的認識存在局限,做好健康科普有利於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早期就診,對於促進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
「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是人體對於環境中間的某些過敏原處於高度敏感狀態,導致鼻腔、肺部、皮膚等器官出現一些過敏性症狀。」程雷舉例介紹,就鼻炎患者來說,有打噴嚏、流清涕、鼻癢以及鼻堵塞四大症狀,主要集中在鼻腔。花粉過敏的患者,花粉飄到眼睛裡面容易引起結膜炎,有眼癢、流淚、眼睛的燒灼感,我們稱為眼部症狀。有一些過敏原顆粒直徑比較小,吸入到了氣管和支氣管,尤其到了肺部,會引起哮喘一樣的症狀。
程雷指出,過敏原種類比較多,可以分為常年性過敏原和季節性過敏原。常年性過敏原包括塵蟎、寵物皮毛、蟑螂、部分黴菌等主要集中在室內的過敏原。季節性過敏原主要以花粉為主,包括部分黴菌等。對於塵蟎過敏的家庭,沙發和床墊上的覆蓋物要勤洗勤換,墊子要勤曬。對貓毛、狗毛過敏的,最好要遠離寵物。對於花粉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在外出時佩戴口罩加強防護。對於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可以帶護目鏡來預防過敏發生。
過敏性鼻炎和感冒的症狀比較相似,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區分這兩種疾病。程雷指出,過敏性鼻炎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尤其是對蟎蟲、寵物皮毛、蟑螂、黴菌等常年性過敏原過敏的患者。此外,過敏性疾病通常會有家族史、遺傳史,感冒通常跟遺傳沒有關係,主要是環境因素、病毒感染、抵抗力差造成的。
「許多人對過敏性鼻炎的認識存在局限,做好疾病科普有利患者早期就診。」程雷表示,兒童相較於成人更容易共患多種過敏性疾病,忽視過敏問題,往往導致多種合併症得不到控制,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與生活質量,應該科學、理性的看待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從早開始治療,預防關口前移非常重要。
程雷強調,預防性治療和全病程管理也需加強重視。例如在花粉飄散前兩到四周,提前開始用藥,起到預防作用。藉助電子病歷及信息化手段,醫生也可以更好的隨訪和管理患者,提前通知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