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還有5個月,
她收到了英國名牌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距離2018年高考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即使身處寒假,絕大多數的高三黨們都並不能體會輕鬆,與假期相伴的除了冷空氣還有成堆的練習題……而這個時候,黃睿美的內心卻倍感輕盈,已經在腦海裡預演了幾遍進入大學後的各種場景——幾天前,她收到了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鋼琴表演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好榮幸,能在高考這年成功考入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成為中國所有樂器總和錄取本科生10名中的其中一名,我是一個被幸運眷顧的人,能有這樣一個學習音樂的高平臺……」
99年的黃睿美是貴陽一中2018屆的高三學生,收到通知書後,個性開朗表達欲強的她,抑制不住內心的心情,打開筆記本記錄下這一刻,對於她來說,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刻。
6歲時,
她說:「爸媽,給我買架鋼琴吧,我好想學!」
學鋼琴的孩子通常有兩種局面,一是半途而廢;二是被父母逼著持續苦練,終於成材,長大後發表一番感言:「感謝父母從小到大的嚴格要求,才有我今天的……」黃睿美卻是另外一種畫風,父母從來沒要求也沒引導她去學鋼琴,她主動提出:「爸媽,給我買架鋼琴吧,我好想學!」
那是6歲那年,黃睿美跟著媽媽去表哥家,第一次見到鋼琴便一見鍾情的反應。不過,面對乖巧女兒提出的要求,她的爸媽有點無奈,因為經濟緊張,他們買不起鋼琴,最後只好東拼西湊買了架電子琴。
事實證明,6歲孩子的一見鍾情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黃睿美這一摸琴,就「摸到」了電子琴十級。天道酬勤(琴),黃睿美7歲那年,姑姑把一架閒置的鋼琴送給了她。
1年後,她考到了鋼琴十級。
此後到高中,黃睿美成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鋼琴演奏金獎/優秀班幹部/主持人/校合唱團鋼伴。
對練琴的「高度自覺性」,黃睿美總結為「熱愛」,因為熱愛,讓她在別的同學吃午飯或午休時,帶上麵包跑去音樂教室,就為抓緊時間練琴1小時;因為熱愛,讓她把手上的繭剪掉繼續練琴;因為熱愛,讓她決定去實現自己的鋼琴夢……
也許大多數的18歲都被教導要對試卷充滿熱情,但我從來不會忘記我的快樂與付出來源於貝多芬的『熱情』。」
父母的「不管」給了這份熱愛足夠的養分。「從小到大,我們從來沒打罵過她,即使想打,她也不給我們機會啊……」睿美母親楊女士說,小時候有一次「兇」過女兒,氣頭上的她喊了一句:「你是什麼人哦!」,睿美回:「中國人」。
學費80萬,父母準備賣房
在這次備考階段,每天至少7小時的鋼琴練習,我感到疲憊不堪,雙手也習慣性的隱隱作痛,但熱愛是一劑良藥,劑量越大,痛感越少,所以這些辛苦和疼痛到最後比起夢想來說都是可以忽略不記的。」
談夢想這個詞,黃睿美是令人羨慕的,她有一個夢想,最後,夢想成真了。
不過,夢想成真那一刻的欣喜,很快又被一種糾結稀釋,至少80萬元的英國留學費用對於一個經濟不寬裕的工薪家庭來說,是太沉重的負擔。
爸媽拿出了唯一的房產證,「先試到貸款,不行就賣房,一定要供女兒讀出來。」黃睿美在一旁默不作聲,她回到自己的房間,在筆記本裡寫下:
心中滿滿的感恩,感恩導師的辛勤培養,感恩父母無私的付出和給我一個輕鬆的成長環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現在心中已然裝滿了去英國學習的憧憬,可英國留學費用對於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是一塊大石頭……」
有人說,夢想是一個說出來就矯情的東西,但這並不影響這兩字在一些人心中的份量。
如果經過奮鬥,夢想觸手可及,可最後的一步需要付出一個比較大的代價,比如睿美面臨的高額學費,又或者需要捨棄天倫之樂、愛情、朋友、 生命的時長……你可以「犧牲」到哪一步?
石婷 冷兵編輯:陳旭審校:沉塵籤發:廖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