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偶爾會做饅頭吃,那時候家裡沒有冰箱,由於不是經常吃饅頭,家裡沒有存放老面肥,每次要做饅頭的時候,老媽就會到樓下劉大媽家要一些老面,劉大媽家是北方人,經常做饅頭,家裡隨時隨地都放著一小盆老面,據說是留著下一頓做饅頭的,當時我還小,每次劉大媽就打趣的告訴我,那是留著下崽的。現在看來,她還真沒說錯。
後來有了酵母和面以後,方便了很多,不需要用到老面肥了,和面也簡單,據說酵母饅頭營養豐富,味道雖然趕不上老面饅頭,但是也差不了太多,關鍵是省事啊。
自從到深圳來打工以後,遇到好幾次廣東的朋友問我饅頭是怎麼和面的,在他們的眼裡,除了兩廣都是北方人吧,殊不知我當時根本就不會做饅頭。
在深圳單身青年可是經常搬家的,年輕的時候我搬了不少地方,有一段時間,一個鄰居大哥兩口子是在樓下賣早餐的,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提著一瓶尖莊去他們家蹭飯吃。鄰居大哥也是好那一口,其實那一段時間很短我就搬走了,至今都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不過每次在一起喝酒的時候,大哥就會跟我講生意經,甚至是教我做饅頭。
理論知識非常豐富的我,直到幾年以後才第一次做饅頭,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還十分完美。從那以後時不時的就會自己蒸上一鍋饅頭,放到冰箱裡 ,早餐的時候就拿兩個出來蒸一下,能吃上一周。
要想做好饅頭,和面是關鍵。麵粉和酵母的比例有一定的講究。
酵母是一種生物發酵菌,一般我們買到的是乾酵母,加入了適量的水之後,酵母菌就會迅速繁殖,並且釋放出大量的氣體。為了充分的醒發麵團,我們一定要把麵團揉均勻,讓麵團均勻的發酵。
酵母的醒發是有條件的,就像普通的生物一樣,第一是有適量的水分,第二是需要舒適的溫度,所以通常發麵的時候需要把麵團放到溫暖的環境中,30度左右是最合適的,比如說烤箱,微波爐,溫水鍋中,被窩裡。
通常酵母和麵粉的比例是1:100,也就是說一斤麵粉放5克酵母,根據天氣的溫度適當調整,醒發環境舒適的話,酵母少一點也沒關係,天氣涼一點的話,多放1克也可以。
經常做饅頭的朋友都不需要用秤,全是憑感覺放。
酵母在和面前最好是用溫水化開,放入一勺白糖也化開,這樣才能更加均勻的和入麵團。
麵團醒發的時間也是彈性的,一般是半小時左右,但是天涼的時候,醒發的時間就要延長。有一個小標準,就是麵團醒發到2倍大小的時候就可以了,如果天氣太涼了,1.5倍也是可以的。
醒發好了的麵團,輕輕撕開以後,充滿了氣孔,那就說明已經成功了,下面就需要把氣體全部揉出去,並且做成饅頭坯,放入溫水鍋中二次醒發半小時,再次發到1.5倍大小的時候,就可以蒸了。
對於想做饅頭,又不敢動手的朋友,看到這裡相信已經知道原理了,按照方法做,基本上不會差到哪裡去,第一次就能輕鬆的成功。
如果做成功了,別忘了在評論區曬圖喲。
我是【小吃貨筆記】記錄網紅美食,分享家常風味,喜歡的朋友請點擊收藏關注,謝謝觀看,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