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能是北極迅速變暖的主要原因

2021-01-10 騰訊網

北極地區現在已經處於全球變暖的最前沿,這裡脆弱的氣候深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但是最近MIPT的研究人員為北極的迅速變暖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他在發表於《地球科學》的論文中指出,北極氣候變暖可能是由一系列大地震引發的。

全球變暖是文明面臨的緊迫問題之一。人們普遍認為這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人類活動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但是,這種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時溫度會突然突然升高。

航行在北極北冰洋上的破冰船

在北極,導致氣候變暖的因素之一是北極地區的多年凍土的融化導致天然氣水合物釋放出甲烷。而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自研究人員開始監測北極的溫度以來,該地區經歷了兩個突然的變暖時期:首先是1920年代和30年代,然後是198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

利奧波德·洛布科夫斯基(Leopold Lobkovsky)是這篇報導的作者,他也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也是MIPT世界海洋北極和大陸邊緣地球物理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他在論文中假設,無法解釋的突然的溫度變化可能是由地球動力學因素觸發的。他特別指出了阿留申弧線(Aleutian Arc)中發生的一系列大地震,阿留申弧線是離北極最近的地震活動區。

自1900年以來北極空氣溫度異常變化。紅色粗線表示突然變暖的兩個階段。數據由北極和南極研究所彙編。圖片來源:Leopold Lobkovsky / Geosciences

為了檢驗他的假設,洛布科夫斯基不得不回答三個問題。首先,大地震的發生日期是否與溫度跳躍相吻合?第二,是什麼機制讓阿留申群島的地震能夠影響到2000公裡外的北極大陸架地區?第三,這些地質活動是如何加劇甲烷釋放的?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來自歷史數據分析。事實證明,阿留申弧線確實是20世紀兩次系列大地震的發源地(下文中有更多詳細信息)。它們在發生大地震以後的15~20年以後,北極地區就會出現溫度突然升高,這兩者之間有非常強烈的關聯性。

關於第二個問題,科學家採用了巖石圈激發動力學模型來解答。研究人員使用的模型描述了所謂的構造波的傳播,並預測它們應該以每年約100公裡的速度傳播。這與每次大地震發生和隨後的溫度升高之間的延遲一致,因為幹擾花費了15到20年才能傳播超過2000公裡。

北極北冰洋上融化的冰層

為了回答第三個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以下解釋:到達北極大陸架的形變波在巖石圈中引起較小的附加應力,足以破壞亞穩定狀態的天然氣水合物的內部結構和永久凍土層中的甲烷。這將甲烷釋放到海水和大氣中,由於溫室效應,導致該地區的氣候變暖。

「阿留申弧線上的大地震與氣候變暖的階段之間有著明顯的關聯。存在一種以適當的速度在巖石圈中物理地傳遞應力的機制。這些增加的壓力能夠破壞亞穩定狀態的天然氣水合物和多年凍土,釋放出甲烷。

根據科研人員的說法,這種模型暫時還只是一個粗略的理論,在具體的細節和數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是一個由數十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其中有40個活火山和17個休眠火山。

註:兩次阿留申群島大地震系列。第一次地震始於1899年阿留申弧線東部的8級地震,隨後是該島西部的另外兩次大地震,分別為8.3級和8.4級。第二系列始於1957年的8.6級地震,隨後是1964年的9.3級阿拉斯加地震。次年,弧度西部震撼了8.7級地震。這些破壞性地震事件中的每一個都具有跨越數百公裡的地下震源。

相關焦點

  • 地震也會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研究表示,它確實是變暖的「元兇」
    提到全球變暖,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和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不過,最近的一項新研究卻表明,除了人類活動之外,大地震或許也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近日的《地球科學》雜誌上。
  • 全球變暖或將是未來地球災難的主要原因
    今天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這聽起來可能不算多,但根據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的數據,自300萬至500萬年前發生的上新世以來,二氧化碳的含量並沒有那麼高。2013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當時,北極地區至少在一年中的一部分時間是沒有冰的,而且比今天明顯變暖。
  • 大地震導致北極地區氣溫突然升高
    全球變暖是文明面臨的緊迫問題之一。普遍認為人類應擔主要責任——人類活動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但是,這種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溫度有時會急速升高。在北極,導致氣候變暖的因素之一是陸棚帶多年凍土和亞穩的天然氣水合物釋放出甲烷。
  • 北極再迎危機!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大量反射性元素或被釋放
    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大量反射性元素或被釋放根據英國《衛報》網站消息報導,一篇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該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有一份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北極圈的冰雪留下了一個獨特的印記,這個印記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抹除的。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同時北極熊也被列為「易危到瀕危」級別物種,全球變暖是導致該物種減少的主要原因,因為全球溫度的升高導致北極的浮冰逐漸融化,而北極熊的家園也因此遭到了破壞。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整個國際社會還不採取行動的話,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2100年全部滅絕。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 張藝博隨著全球碳排放量增加,全球變暖效應顯著,北極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極氣溫升高的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多。北極海冰也在發生巨大變化:海冰密集度降低、範圍迅速減少、厚度降低,且具有從多年凍冰向季節性海冰轉換的趨勢。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對未來北極海冰的預測,國際上主流觀點認為本世紀中葉前,北極可能會出現無冰狀態,即海冰覆蓋範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但是如果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將會提前。  8月1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的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研究論文預測,若不採取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
  • 研究認為:北極變暖趨勢難以遏止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警告,「北方不再那麼冰冷」已成趨勢》的報導稱,科學家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轉向新的氣候模式。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
  • 撒哈拉沙漠連下暴雪,北極凍土迅速融化,人類快醒醒吧!
    撒哈拉沙漠連下暴雪,北極凍土迅速融化,人類快醒醒吧!近幾年地球的面目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它好像不再是我們從前認識的地球。曾經有衛星拍攝到地球的顏色,由蔚藍色和白色等鮮亮的顏色組成,蔚藍色代表著海洋,白色代表著天空。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冰天雪地的北極竟然也有大火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據西班牙新論壇網站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在日內瓦召開的一次線上發布會上表示:「西伯利亞局部地區氣溫近日再次升至30攝氏度以上,比美國佛羅裡達州的許多地區還要高。」該組織還接到有關俄羅斯沿岸海冰迅速減少的報告。
  • 【環保知識】全球變暖的一些主要原因
    引起全球變暖有兩大主要因素: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 1.人口劇增因素 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
  • 臭氧消耗物質讓北極迅速升溫—新聞—科學網
    長期以來,北極氣候變暖速度一直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甚至更多,其海冰面積正以驚人的速度縮減。
  • 非洲史上最大沙塵暴:北極變暖是禍首
    圖片來源:NASA / NOAA席捲非洲的巨型沙塵暴「哥斯拉」很可能與北極變暖有關。近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科研人員發現,這場有史以來非洲最大的沙塵暴或由地球更北部的噴射流觸發。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今年6月下旬,沙塵暴「哥斯拉」以每小時70多公裡的速度移向非洲西北部。
  • 北極附近大地震,加劇比CO2強幾十倍的溫室氣體釋放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地球科學》上的論文提出了一個新解釋,氣溫驟升可能是由大地震引發的。 自從研究人員開始監測北極地區的溫度以來,該地區經歷了2次突然變暖的時期:首先是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然後是從198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假設,這種過去無法解釋的溫度突變可能是由地球動力學因素引起的。
  • 評估報告稱北極變暖趨勢增強 冰雪覆蓋面積減少
    美媒稱,科學家8日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堅定不移地轉向新的氣候,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他說:「北極地區的幾乎所有東西,從冰雪到人類活動,都在迅速改變,以至於沒有理由認為30年後任何東西會像今天這樣。」報導稱,雖然整個地球都因為化石燃料和其他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而變暖,但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多。氣候變暖在其他地方產生級聯效應,抬升海平面,影響海洋環流,而且科學家越來越認為,氣候變暖在極端天氣中發揮著一定作用。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如果北極陸地冰全部化掉,全球海平面會上升約6米;但南極冰全部化掉,海平面將會上升近60米。10倍之差,足以說明南極冰研究的重要性。」北極正在迅速增溫,那麼南極處於什麼狀況?王召民介紹,目前南極大部分地區變暖還不明顯,但是在南極半島及其附近區域有明顯增溫現象。南極冰架坍塌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區域。「從1979年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海冰數量有增有減。但是近幾年變化幅度特別大。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如果北極陸地冰全部化掉,全球海平面會上升約6米;但南極冰全部化掉,海平面將會上升近60米。10倍之差,足以說明南極冰研究的重要性。」北極正在迅速增溫,那麼南極處於什麼狀況?王召民介紹,目前南極大部分地區變暖還不明顯,但是在南極半島及其附近區域有明顯增溫現象。南極冰架坍塌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區域。「從1979年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海冰數量有增有減。但是近幾年變化幅度特別大。
  • 隨著北極變暖,光汙染可能對海洋生物構成新的威脅
    由於地球的頂部傾斜遠離太陽,這顆恆星似乎從未出現在地平線上,在所謂的極地之夜,黑暗的天空浸透了北極。「這感覺就像你一直在上夜班,」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Scottish Association for Marine Science)的海洋學家芬洛·科特爾(Finlo Cottier)說。
  • 加拿大北極冰川的坍塌,地球反噬人類的信號,我們還能抵抗多久?
    而導致這次加拿大北極圈最後一個冰架坍塌的根本原因依然是眾所周知的全球變暖問題。根據科學家對北極圈的監測,2020年北極圈附近的夏季溫度已經達到了30攝氏度,這個溫度比加拿大地區往年的平均氣溫還要高出5攝氏度。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就是這不起眼的1攝氏度直接導致了北極地區的冰蓋加速,熊類以每年6萬平方公裡的速度在失去領土,這一地區的融化將帶動南極加速融化。全球變暖的改變使得全球溫差變小,引起空氣流動變慢,導致霧霾長久不能散去,倫敦的霧都之名便由此而來。緊隨其後的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性的降水重新分配。有的地區本就雨水充足,分配之後可能會導致雨水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