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7月20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李松)「一切盯著大項目想,一切跟著大項目轉,一切圍著大項目幹。」日前,在通州灣海門港新區千億級項目——中天綠色精品鋼工程施工人員集中居住區,國家電網江蘇電力(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員胡菊蕾正帶領一幫人,冒雨對即將入駐的2萬名施工人員臨時生活用電業擴方案進行現場勘察,背後張公堤上的紅色標語迎風搖曳,分外奪目。
國家電網江蘇電力(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成立於2015年5月,現有隊員3028名,共設158支分隊。國網南通供電公司堅持黨建引領,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深入實施90項「黨建+」工程,讓廣大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當先鋒作表率,把黨旗插在重大項目的最前沿陣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各項工作提質增效的「雙勝利」。
7月18日,總投資40億元的海門中航科技航空輕合金項目完成通電,比用戶計劃提前了4個多月,為項目順利落地投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海門中航科技航空輕合金項目主要生產新型高性能鎂、鈦合金新材料,航空航天輕量化合金裝備,醫療、能源、交通等行業高端輕合金新材料產品,目前已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12月竣工投產。該項目為江蘇省年度重大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實現年應稅銷售50億元,利稅5億元左右。
3月20日,海門中航科技航空輕合金項目部正式提出用電申請,計劃新增4臺1600千伏安變壓器、1臺2000千伏安變壓器,均為室內乾式變壓器。接到項目部遞交的辦電資料後,「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員姚贇、姜清哲等人迅速介入,全程對接項目需求。負責業擴配套工程施工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員陸菁菁一行,克服群工政處和疫情防控帶來的重重困難,加班加點,僅用1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3千米的地下電纜施工任務。
「像這種專線工程,正常情況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陸菁菁介紹,由於線路要穿越農路和民宅,常規的開挖式作業方法行不通,無奈之下他們選擇了十分耗時,難度又比較大的非開挖式頂管作業法。為確保工期,他們打破常規,將頂管作業、電纜井開挖、環網櫃基礎施工由「串聯式」作業改為「並聯式」同步推進。「其實從業擴受理到裝表通電,除去客戶方因受疫情影響延期外,我們前後累計用了不到35個工作日。」陸菁菁說。
「成立共產黨員服務隊,旨在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黨員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攻堅意識。」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長沈華說,「今年,人類共同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助力政府重大項目早落地、早收益,我們通過發揮『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的政治核心優勢和各專業技術優勢,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3月11日,總投資200多億元的江蘇省重大項目、桐昆(洋口港)聚酯一體化項目即將開工,需要從附近20千伏富開線和富西線兩處搭接引流線接入臨時電源。當時該項目所在如東經濟開發區內已有多家企業復工,如果因為搭接電源造成停電,必將給剛剛復工的企業生產帶來影響。為此,「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一致決定實施不停電作業。
然而,由於負責接電的施工單位之前沒有20千伏帶電作業經歷,在技術上面臨眾多困難。國網海門市供電公司是江蘇省內首家開展20千伏帶電作業的縣域單位,有比較成熟的經驗。獲悉後,該公司「通電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成員、帶電作業班的張旭等業務骨幹主動請戰,並通過微信,在作業前與對方反覆交換現場數據、模擬作業流程、優化作業方案,最終通過絕緣罩遮蔽、導線剝皮及引流線搭接等多項有效措施,在如東首次成功開展了20千伏帶電作業,既保證了復工企業穩妥有序用電,又滿足了該項目的開工用電需求。
把黨旗插在重大項目的最前沿陣地。今年是南通「大項目突破年」,國網南通供電公司以重大項目為中心,堅持紅旗引領、黨建領航,全面協調推進多個重大項目建設,先後為中天鋼鐵等10多個落戶南通的省千億級與百億級重、特大項目提供服務,使得共產黨員服務隊真正成為高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實現提質增效的「火車頭」和「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