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為什麼刷短視頻讓人感到輕鬆愉悅,甚至上癮,但是堅持看書卻很難?為什麼我們生命的結局一定是死亡?這一切都是因為熵。
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提出了熱力學定律,包括熱量、溫度、能量這些概念,並且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認識到,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總和是保持不變的,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能量守恆定律。同時科學家還發現,在能量轉化的過程中,總會丟失掉一部分,並且這部分能量是無法被再利用的。
克勞修斯
1854年,一位叫克勞修斯的德國人,將在能量轉化過程中浪費掉並且無法再利用的能量定義為熵。它認為,孤立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會從原來集中有序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無序的狀態,簡單來說任何系統的規律總是由有序趨變於無序,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
那麼當熵的值達到最大時,系統就會呈現一種真正的能量守恆的狀 態,這也就是我們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這樣說感覺很難懂,我們舉幾個例子。每周末的時候我們會將屋子收拾整齊乾淨,但是到了新一個周末,屋子又會雜亂不堪;沙灘上我們可以用沙子搭建一個城堡,但是風總會將他吹散,進而變得更無序繼而坍塌,但是風卻不可以自發吹出一座規則的城堡來。(到這裡,別忘了評論收藏點讚關注,謝謝大家)
熵增定律,被稱為有史以來最讓物理學家頭疼的定律,愛因斯坦將他稱為&34;。
按照熵增定律,一切事物會從有序趨向無序,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從時間軸上來說,過去和未來是有差別的,因為過去更加有序,未來更加有序。
科學家認為,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當新的生命降臨,就是熵增的開始。我們的吃、喝、呼吸所產生的能量,都是為了來對抗熵增,也就是來對抗我們的死亡。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減慢熵增的速度,卻改變不了結局。當熵到達某一個臨界點時,生命也就到了終點。
按照物理學的觀點,熵增已經向前推進了140億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也會燃盡,繼而核心坍塌體積膨脹,然後吞噬我們的家園,所有生命都可能不復存在。最終,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如同宇宙中的而其他恆星一樣,終有一天都會消亡,這便是科學家能夠想到的熵增的最深遠影響。
熵增定律,是科學家心中無比堅定的信仰,隨著我們人類認知的不斷提高,牛頓力學可能不對,相對論可能被推翻,量子力學也有可能被顛覆,但熵增定律卻會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