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訊 /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都知道一個人的性偏好都受到他或她的基因組成的影響--不管他們更喜歡男性還是女性性伴侶,或者兩者都喜歡。最直接的證據是,同卵雙胞胎的性偏好更有可能是相同的,因為他們的基因組成是相同的,而非同卵雙胞胎只有50%的基因組成相同。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其中涉及哪些特定基因。199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男性的性取向受到X染色體上一種特殊基因的影響,媒體自然將這種基因稱為"同性戀基因"。但後來的一項研究並沒有重複這一發現,隨後的隨訪結果喜憂參半。
問題在於,這些研究規模太小,無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我們的DNA中有數百萬個部分與其他人不同。這意味著尋找與性偏好相關的基因就像大海撈針。
而在一項於8月30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中,來自麻省總醫院、布羅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研究人員使用了有史以來同類研究中最大規模的樣本量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得出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結論,題為"Large-scale GWAS reveals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圖片來源:Science
簡單粗暴但有用的方法
他們的研究方法很簡單--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研究規模越大,研究人員對結果就越有信心。因此,研究人員使用了近50萬個樣本,而不是像以前的性別偏好基因研究那樣,對幾百或幾千個個體進行抽樣。
為了獲得如此大的樣本,研究人員使用了作為更廣泛項目收集的一部分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來自英國(英國生物銀行研究的一部分)和美國(關於商業血統公司23andMe對客戶收集的數據的一部分,他們同意回答關於性的研究問題)的參與者的DNA數據和問卷回答。
但是使用這些龐
大數據集的缺點是,這些研究並不是專門為尋找性偏好基因而設計的,所以研究人員受到參與者碰巧被問到的有關他們性行為的問題的限制。英國生物銀行和23andMe的參與者都報告了他們是否有過同性性伴侶。
一個人的DNA本質上由數百萬個編碼字母組成,而這些字母在不同的個體之間是不同的。因此,簡單地說,下一步是檢測每個人的DNA中的某些基因是否在報告有同性伴侶的參與者中比只報告有異性伴侶的參與者更常見。
圖片來源:MALTE MUELLER/GETTY IMAGES
不是一個基因,而是很多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同性戀基因",而是有很多很多的基因影響著一個人擁有同性伴侶的可能性。總的來說,考慮到最終影響一個人性慾的數千種基因特徵,基因在一個人同性吸引力中所佔的比例在8%到25%之間。
單獨來說,這些基因中的每一個都只有非常小的影響,但它們的綜合影響是巨大的。研究人員可以從統計學上確定五個特定的DNA位點;研究人員還可以滿懷信心地表示,還有成百上千的其他位點也在發揮作用,但是它們目前還無法確定它們都在哪裡。
23andMe數據集的參與者不僅回答了有關他們性行為的問題,還回答了關於吸引力和身份的問題。綜合考慮所有的基因效應,研究人員發現同性性行為、吸引力和身份認同的變異都是由相同的基因造成的。
研究人員可以確定的一些基因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性偏好的生物學基礎的線索。其中一個基因與男性的同性性行為有關,也與男性的禿頂有關。它也接近一個與性別差異有關的基因--分別是生物學上男性和女性的男性化和女性化過程。性激素與禿頂和性分化有關,因此這項研究暗示性激素可能也與性偏好有關。
其他的發現進一步加強了潛在的性別偏好生物學的極端複雜性。首先,基因影響在男性和女性中只有部分重疊,這表明同性行為的生物學特性在男性和女性中是不同的。
其次,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有一些基因傾向於同性之間的吸引,也有一些基因傾向於異性之間的吸引,而這些基因是獨立存在的。
由於基因影響的複雜性,研究人員不能從DNA中準確地預測一個人的性取向--這也不是他們的目標。
可能的誤解
科學發現往往很複雜,很容易在媒體上被歪曲。性取向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和公眾誤解,因此,對這項研究結果進行細緻而準確的描述尤為重要。
但對於複雜的問題,人們往往想要非黑即白的答案。因此,人們對這項發現的反應可能是:"沒有同性戀基因?我猜根本就沒有同性戀基因"或者"很多基因?我認為性取向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實際上這兩種解釋都是錯誤的。
圖片來源:Science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斯坦利精神病學研究中心
遺傳學主任Ben Neale表示,從一個人的基因組來預測他的性行為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基因對性行為的影響還不到一半,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些發現強化了多樣性作為性行為關鍵方面的重要性。
性偏好受基因影響,但不受基因決定。即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也經常有完全不同的性偏好。然而,我們幾乎不知道非基因的影響是什麼,這項也沒有說明這一點。
這項新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同性戀是人類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這一結論已經被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們反覆得出。LGBTQ人群的身份沒有爭議。這項新研究也再次證實了人們長期以來的認識,即沒有決定性的程度是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同性戀者的行為。(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