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小講解員曾浩然。
這張照片拍攝於2020年的暑期,在上海科技館門口:一頭誤食了海洋塑料垃圾的鯨魚,最終死去了。每次路過,看到這個場景我心中都萬分難受。讓我回想起4歲時,跟隨媽媽到海邊撿拾海洋垃圾時的情景,我多麼希望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都不要被海洋中的生物們吃到肚子裡呀。
鯨家族主要分兩大類:鬚鯨和齒鯨。像我這樣一笑就露出兩排小白牙的是齒鯨。而嘴裡沒有牙齒,長著梭子一樣須狀物的就是鬚鯨。鯨在海洋生態循環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把它簡單概括成2個字:一個是「泵」,一個是「落」。「泵」是指將物質提升到高處,而「落」則是指物質向下降。
「鯨生萬物滅」:鯨在深水中覓食,差不多一天能吃掉5噸食物,之後在更高層排洩掉糞便。由於絕大部分食物沒有被完全消化掉,就被排洩出來,這樣底層的營養物質就被搬運到了光合作用活躍的表層,這個過程就叫「鯨泵」。
而鯨慢慢沉入海底的過程則稱之為「鯨落」。整個「鯨落」分為4個階段。首先是「移動清道夫」階段,當鯨屍開始下沉,鯊魚、盲鰻等生物就會來飽餐,吃掉鯨身上大部分的軟組織。在這些生物將鯨的皮膚、脂肪吃完後,自然就到了第二個「機會主義者」階段。像多毛類、甲殼類等生物會將鯨屍作為棲居環境,一邊生活在這裡一邊繼續啃食鯨屍。其實所有的生物落入深海,都會遭遇到同樣的情景,鯨的情景還遠不止這些。
我們都知道萬物生長靠太陽,但是在深海沒有陽光,那麼這些海底的生物靠什麼來維持能量呢?他們靠的是海底特定的化學物質。這就到了第三個階段「化能自養」。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下大量厭氧細菌進入到鯨骨頭裡,分解裡面的脂類,產生有著臭雞蛋氣味兒的硫化氫,並因此獲得能量。供養著海蝸牛等海底不計其數的生物,繁衍生息。因此「鯨落」就成了大洋荒漠中的「綠洲」。最後是「礁巖」階段,當殘餘鯨落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鯨的遺骸就會像礁巖為海底生物們提供保護作用,躲避天敵的捕食,成為了他們歡騰的樂園。整個過程嚴絲合縫、環環相扣,能夠持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真是「一鯨落萬物生」啊!
生當似「鵬起」,終當如「鯨落」。鯨落現象滋養著海洋中50多個種類,一萬五千多個生物體。大自然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隨手丟棄一個塑料瓶,它在自然界中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被降解。
正所謂 「一鯨落而萬物生!善念起亦萬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