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宗儒 發布時間: 2020-03-12 18:29
作者:宗儒 發布時間: 2020-03-12 18:29
三月已快過半,疫情開始放緩。
回顧過去緊張慌亂的兩個月時間裡,有的機構在疫情中盲目投醫,四處亂闖,導致內部體系一片混亂;有的機構跟風轉型線上,卻緊接著吃下不少水土不服的苦;甚至有的機構在疫情中早已被打壓並衝刷出局......而在這些混亂景象裡,讓人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中小機構從頭至尾都安然無恙,無論疫情的波濤洶湧掀起多麼兇猛的巨浪,這些機構都能夠平安過關。
這些現象引發人們思考,這些在大難之中卻能安穩度過的中小機構,到底都在依靠什麼突圍呢?
健康的運營模式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這句話放在教培行業裡,也有道理可尋味。
讓我們來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比作一次教培行業的集體裸考,能在考場上表現出優異水平的,自然是因為平日裡的積累足夠到位,才能做到遇事也不慌張。
疫情的突擊引發了大量家長的慌張情緒,線下活動全部暫停,已經付了昂貴費用的課外班都無法上課了,這錢該怎麼辦?隨著這些恐慌情緒,繼而引發了一波用戶退費潮。很多機構面對著退費潮,一時間都手足無措,無法立刻完成家長們的退款要求。而這些無法退費的機構現象一經發生,那些本來沒有退費意願的家長們也都慌了神,繼而一同加入到了退費大軍之中......很多機構挺不過去,重傷都已經算好,更有甚者,早已經倒在了斷裂的資金鍊下。
由此可見,擁有一個健康運營模式的機構是有多麼重要。新東方俞敏洪老師曾經說過,即使新東方的所有學生都把學費退掉,新東方都是能夠退得起的,新東方帳上的錢是足夠用來抵禦退費風險的。新東方的故事和俞敏洪老師的話語,給了很多機構們以警示。在安穩的日子裡,也時刻注意機構的運營模式是否健康,資金鍊是否健康,機構是否具有極強的抗風險能力。
小天鵝藝術中心創始人胡雪老師說過:「【大機構】的【大】字,不一定單指機構的規模有多大,團隊人數有多多,而是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到底能有多強大。」
等到真的受到了困難突擊,那些健康的機構是不慌張的,因為他們即使面對退費潮,也有信心還的起所有的學費。家長們看到如此踏實的機構,自然不會被激發反抗情緒,反而會平息退費執念。
所以,在疫情重擊的第一個坎坷上,這些機構安穩的度過了。
安撫現有用戶情緒用戶群體等同於正在流轉的現金流,在困難突擊下,保護住現有用戶,穩住用戶群體情緒是頭等大事。一些機構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並在疫情最開始就做出行動。
全力配合國家指揮,按政策辦事。在疫情最開始傳播時,很多機構便敏銳的察覺到,並迅速啟動了校區防護預警。在校區內細緻的消毒,給學生分發口罩等醫用品。這些行動在家長和孩子們的眼裡,是非常負責任的表現,從而也更好的獲取到用戶群體的信任。
在國家要求停止線下一切活動後,立刻做出響應並停止線下班,同時與用戶群體保持聯繫。讓家長們知道機構的負責與擔當,從而安撫住家長們的慌張情緒,以便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聯絡服務。
冷靜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在疫情爆發後的二月份,教培行業內掀起了一股轉型潮,大量線下機構為了「謀求生存」而紛紛轉型線上,但結果卻是因為「水土不服」而十分的不理想。
尋找出路是需要從自身做為起點來出發的,面對著大眾潮流,一定要冷靜下來思考,這條路適不適合自己。
線上運營具有自身的門檻,外行的人不是光踏進來就萬無一失了的,一朝一夕就想見到效果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思考周全,不能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是要把目光放遠,看一下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它放在自己的身上是否能真正帶來希望和光明。
很快,事實證明,很多轉型線上的機構的結局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技術不熟練,內容匹配難度大,用戶群體接受程度低等很多問題接踵而至,讓本以為能得以喘息的機構又重新開始慌亂起來。
而在這一批狂熱的轉型大軍的後面,有著很多按兵不動,沒有轉型線上的機構。他們深知,曾經五年、十年都沒有碰過的領域,是不可能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能得心應手的。那麼面對著疫情的壓制,這些沒有選擇轉型的線下機構如何出招應對呢?
以增值服務填補空缺面對著疫情的肆虐以及線下活動全部暫停的現狀,如果一直保持著安靜等死的狀態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大家都在努力尋找出路,不論如何決策,至少都在奮鬥,都在發聲。而這個時候若有機構以沉默來應對,呈現出死水一潭的景象,那麼必然是自尋死路。
有的機構在這段時間裡,做出了自己的決策。在疫情肆虐時期,這些機構推出了一些短期低價課程產品,價格在29元到49元之間,讓機構內受歡迎度高的老師來錄製精簡而優質的內容。製作成低價課進行售賣。這不僅保持了家校聯絡,還帶來了一些引流。
有的機構在這段時間裡,把精力重點放在維護老用戶群體上,除了一直保持著頻繁的聯繫溝通外,還附贈一些機構的內部學習資料,或一些免費的視頻課。
用增值服務吸引用戶,通過它們來安撫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比如一些免費的課程、免費的學習資料、免費的課後諮詢輔導等等,這些都可以有效增強用戶粘性,從而幫助機構度過疫情難關。
總之,這些機構清醒地意識到,在現在這個情況裡,開源節流是最重要的事,守住命脈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將成本放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儘可能的讓每一分錢都要花的有意義,有回報。
事實證明,很多轉型線上的機構並沒有得到他們想像之中的成功。最近一段時間,在線教育更是受到了群眾的很多負面評價。相反,那些冷靜分析形勢,作出自身判斷的中小機構反而成功的活了下來。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安然無恙的中小機構,每一家都離不開優秀能打的團隊,健康的現金流,以及沉著冷靜的處事之道。可以說,不論在任何時候,不管是在太平時期還是困難時期,企業的運營宗旨和核心都是不變的,只有做好平時的每一件事,走好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步路,才不會怕突擊困難的到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邦」。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校長邦;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