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過去了,那些赴港IPO的教育企業都經歷了什麼?

2021-01-10 芥末堆
【盤點】2018年過去了,那些赴港IPO的教育企業都經歷了什麼?

作者:紅印兒 發布時間: 2019-01-16 13:37

【盤點】2018年過去了,那些赴港IPO的教育企業都經歷了什麼?

作者:紅印兒 發布時間: 2019-01-16 13:37

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 紅印兒 1月16日報導

2018年無疑見證了港股教育板塊的一陣快跑:一年內港股新增8家內地民辦教育企業掛牌,這個數字是2014-2017年間登陸港股的內地民辦教育企業數量的總和。 

教育企業集中湧向港股的原因並不難解釋。從外部政策環境上看,2017年9月落地的新《民促法》為民辦教育企業提供了加速資產證券化的契機;從企業發展情況來看,坐穩地方市場、具備一定體量、符合上市標準的教育企業希望藉助資本加速拓張。

2018年港股新增的內地教育企業名單

截至2019年1月5日,仍有12家內地民辦教育企業在聯交所排隊等待敲鐘,已上市的16家教育企業市值在10億港元至200億港元之間不等。

如火如荼的赴港IPO之勢並不意味著掛牌港股是件容易事。敲鐘的一瞬高光背後是大量的時間與資金投入,合規過程中的內部調整與溝通、上市各項中介服務費用、完善企業制度及內控體系等都是潛在的上市成本。 

成功掛牌也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依靠資本支撐的收併購外延拓張方式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公開信息披露對企業的合規性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民辦教育相關政策細則的變動將更直接地投射到公司股價上,這些只是上市教育企業所面臨的一部分挑戰而已。

對於那些或已上市或在排隊的民辦教育企業來說,登陸港股到底給公司帶來了什麼? 

上市開支和合規調整投入不菲 

平均算來,2018年港股新增的8家教育企業為上市支付的佣金和各項費用約佔預計上市所得款的4%-16%上下不等。根據廣恆證券的統計,整個港股上市企業的發行費率分布在5%-30%不等,教育企業的發行費率顯然位於這一區間內。 

從絕對數值來看,8家新上市教育企業的發行開銷在4000萬元到過億元間不等。發行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中介服務費用、交易所費用以及推廣費用,其中又以中介服務費用佔比最大。

2018年港股新增教育企業的上市開支情況

保薦人、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全球協調人以及包銷商是五種主要的中介服務機構,它們將向教育企業提供公司改制、上市輔導、保薦、證券承銷、財務顧問、法務顧問、資產評估等相關服務。 

合規是準備上市階段的關鍵詞,也是中介服務機構的核心目標。雖然內地民辦教育企業可能對港股的上市流程知之甚少,但香港聯交所對內地教育企業可能存在的通病卻了如指掌。 

例如,不少教育機構的創始人在創業初期會用自己的私人銀行帳戶接收學費,這種做法在企業上市前的審計中就會成為不小的瑕疵。針對類似的財務問題,聯交所往往會將公司上交給工商年審的財務數據與遞交給聯交所的數據進行比對核查。 

「數據不一致的情況需充分重視,並準備合理解釋。」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合伙人莫斌曾對《北京商報》表示,「除了兩套帳目的問題,很多教育公司在早期就憑藉較好的現金流實現盈利,通常還有少繳稅的問題。」 

合規改造的過程大多充滿陣痛。對於涉及線下辦學的教育企業來說,民辦學校辦學資質、土地使用權證、消防問題等都可能成為潛在風險。去年新登陸港股的8家教育企業中,天立教育、希望教育等幾乎所有擁有線下業務的企業都將校舍園區施工或取得批准及許可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列入風險清單之中。

所謂「禍兮福所倚」,潛在風險也為重塑企業的治理提供了契機。「我們在上市的過程中依靠各個中介的幫助重新認識和整理公司。」21世紀教育集團總裁劉佔傑曾在藍鯨教育資本鯨雷會上如此概括上市給公司帶來的好處之一。健全公司制治理、規整財務與法務、重新核定業務戰略,這些環節都將伴隨上市籌備過程發生。 

即便有中介服務機構的協助,順利完成上市過程還是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的改變與協調。「上市需要花大量的費用和合規過程中與主管部門溝通的時間成本。在決定是否上市前,舉辦者、投資人需要認真考慮。」劉佔傑在藍鯨教育資本鯨雷會上說。隨著信息披露的要求提高,更多流程化、公司化、制度化的規則需要建立,一份簡短的企業公告背後都可能涉及多個部門間的協作。

不論上市過程如何曲折、上市開支如何巨大,上市後的好處依然吸引著教育企業前赴後繼湧向港股。最直接的甜頭自然是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收併購可能跑得快,但不一定跑得遠

與如何融資同等重要的是如何花掉融資。去年港股新上市的8家教育企業都將收購標的學校或機構列為IPO融資款的用途之一,並且該項用途的資金佔比大多在30%及以上。從資金投入上看,外延式拓張儼然成為教育企業拉動業績增長的主力馬達。

2018年港股新增教育企業對IPO所得款的使用計劃

對於不少民辦教育企業來說,原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主要依靠上調學費、擴建學校、增加招生來實現,這個過程通常緩慢且受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零星的收購雖然時有發生,但教育企業從中獲得的收入增長十分有限,上市前的收併購更多是出於地域擴張的考慮。

簡單的物理空間擴張無法保證企業的利潤率持續提升,上市之後的「買買買」成為一種必然。這一方面是回應狂飆突進的資本對於業績增長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企業在IPO後也自然地進入到一個新的戰略發展階段。 

「我們的體量不大,掛完牌就不可能再按原來的方式去做。」劉佔傑在藍鯨教育資本鯨雷會上表示。從搭建業務生態的角度來看,收購標的是否能與上市企業的業務產生協同是與收購標的的財務指標同等重要的考量因素。去年剛上市的21世紀教育在今年初完成了上市後的第一個收購案例,標的是一家網際網路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公司。集團藉此成立了網際網路事業群,並開啟「內容+科技」的布局戰略。

由收併購帶來的業績增長是明顯且迅速的。就目前已經公布2018年業績情況的6家港股教育企業來說,收併購標的對企業年收入增長的貢獻率有時可以接近三分之一。楓葉教育將年增長率達到23.8%的業績提升主要歸因於多項收購。2018財年,楓葉教育的收購標的為集團直接帶來新增學生人數超過4600名,集團新增可觸及的學生達到10000名。 

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鵬飛曾對藍鯨教育表示,港股上市教育企業的收購標的大多數股權結構清晰,存在股權或債權糾紛的情況並不多。另外,相比其他類型的教育機構,提供學歷教育的機構財務狀況更加直觀。

截至2019年1月6日下午6點港股教育板塊公司股價與市值

這並不意味著收併購之路就一馬平川。即便物色到了合適的收購標的,港股上市教育企業還需要面對來自整個二級市場的買家競爭。從2014年前後開始,A股上市公司就掀起了一陣跨界收併購教育標的的浪潮。根據堆棧資本的報告,僅2018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的收購案例就達到14件,比同期港股上市公司的收購案例多出10件。 

另外,並不是所有的收購或是戰略投資都是只賺不虧的生意,及時止損十分必要。例如,希望教育曾以收購捷星慧旅70%權益的形式對貴州大學科技學院進行間接投資,截至2017年底投入為1.43億元,而虧損達到180萬元。去年3月,希望教育將此項投資出售,不再將貴州大學科技學院的財務報表併入上市公司。

政策時甜時苦,應變回歸業務本身 

除了充滿變化的行業競爭環境,上市教育企業還需時刻面對政策的不確定因素。自2017年正式實施以來,新民促法曾給內地教育企業赴港IPO注入信心,但在去年8月,新民促法送審稿的發布引發了港股教育板塊的暴跌。 

一半以上的去年新上市教育企業都將政策不確定性列為風險因素之一,其中與稅務及其他優惠待遇相關的政策細則直接影響企業所得淨利潤的多少。例如,假設以往享有的稅務優惠消失,天立教育在2015-2017年間的淨利潤將分別減少690萬元、1850萬元和4030萬元。 

除此之外,送審稿還提出限制集團化辦學企業兼併收購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在送審稿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旗下90%以上學校均為非營利性質的天立教育股價跌幅達到37%。由於非營利性學校主要集中在K12階段,主打K12教育業務的睿見教育、宇華教育和楓葉教育當日股價跌幅都超過30%。 

有關兼併收購的規定影響著上市公司的外延式拓張策略。天立教育的投資人關係總監與集團法務在送審稿發布後的電話會上稱,天立教育未來的擴張將以新建自營校所為主,併購不是集團的主要發展方向。

雖然送審稿距離成為確認稿還有一段距離,但股市的震蕩反應與企業的謹慎調整表明政策導向對港股教育企業的重要性。去年11月發布的有關幼教資產證券化的政策再次印證了這點。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不準民辦幼兒園上市,也不準上市公司利用股票市場融資款項投資或購買營利性幼兒園。這對於一些覬覦學前教育市場的港股教育企業來說是一記重棒。

實際上,過半數登陸港股的教育集團都涉足幼教領域,收併購幼教資產還是很多企業預計的外延式拓展路徑。《意見》發布後第二天,旗下業務涉及幼兒園的博駿教育、21世紀教育、楓葉教育、天立教育股價跌幅一度超過10%。 

老虎證券合伙人Vincent Cheung曾在《意見》出臺後對全景網表示,「每一次風險背後都蘊藏著很多機會。投資者不應該寄希望於監管空白帶來的盈利,而更應放眼於長期可持續的投資機會。」實際上,尋找更長遠、更持久的發展之道對於教育企業來說也同樣適用。

隨著赴港教育企業數量增加,港股教育板塊的業務種類也逐漸豐富。教育股不再僅僅局限於學歷教育,網際網路母嬰社區平臺、K12課外培訓服務、公職考試培訓等業務類型陸續出現,多層次、多維度的港股教育板塊正在成形。  

上市本身永遠不會是畢其功於一役的萬能鑰匙。與其琢磨如何去股市收割資本,奔赴港股的教育企業不如多想想如何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在2019年,活下去並且儘可能活得好一些將會是教育企業的主要功課。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終過聆訊的大唐地產,中小房企赴港IPO的荊棘之路
    圖片來源:攝圖網中小房企IPO闖關難儘管近年來房企赴港IPO的通過率有所提高,但今年以來在港交所IPO的房企中,多次交表其實是「常態化」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昨日(11月25日)港交所披露通過聆訊的大唐地產是三戰IPO歷時12年。
  • 2018年內地香港IPO「一冷一熱」
    A股IPO顯著放緩   據統計,2018年A股有105家企業上市,募資總額138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6%和40%,由於上市企業數量銳減,平均募資額創下2011年以來峰值。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以來,A股新股發行從嚴審核已成常態化,新股否決率上升至30%,IPO終止審查數量增加36%。
  • 赴港留學讀研升溫 畢業生就業困窘(圖)
    在徐思哲的印象裡,2005年他申請赴港讀書時,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學專業一共只招2名博士,內地有60人左右申請;而到了2009年,該專業招收3名博士生,而報名的內地考生人數幾乎翻了一番,超過100人。融貫中西的教育——應付課業讓人團團轉儘管很多內地生當初選讀港校有些半情不願,但真正求學於港校,其課業難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 強大的造血能力,嘀嗒順風車實現飛輪效應,嘀嗒出行赴港IPO
    發展了六年之久的嘀嗒出行開啟了赴港上市之路,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掛牌上市,嘀嗒出行主營順風車和計程車兩大業務,與其他移動出行平臺不同,嘀嗒出行有著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嘀嗒出行招股書中提到,其商業模式「有著巨大的網絡效應,推動了不斷壯大及參與度與日俱增的用戶群
  • 嘀嗒順風車合規經營,率先實現飛輪效應,嘀嗒出行赴港IPO
    原標題:嘀嗒順風車合規經營,率先實現飛輪效應,嘀嗒出行赴港IPO 平靜的出行市場再一次熱鬧起來,一直低調的嘀嗒出行率先赴港上市的消息非常惹人注目,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掛牌上市,根據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2019年,嘀嗒出行整體交易總額(GTV
  • 傳京東物流赴港IPO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3日訊(趙芙瑤)12月3日,據路透社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將於2021年上半年赴港上市其中京東健康將於12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京東數科也進入了科創板的問詢階段,可見2020年是京東向資本市場全面衝刺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旗下三大「獨角獸」的估值十分可觀,其中京東物流估值2600億元、京東健康1900億元、京東數科估值2000億元,三隻獨角獸合計估值超過6500億元人民幣。今年6月,京東集團也完成了赴港二次上市,讓資本市場對京東的未來充滿期待。
  • 中國抗體擬赴港IPO 有望摘下國內首個CD22單抗藥物
    中國RA市場將由2018年的115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833億美元。該公司表示其產品不僅可以佔領對傳統療靶點(如TNF-a)無效和長期用藥產生耐藥性的患者群體市場,憑藉在II期臨床表現出的安全性優勢,還有望佔據傳統靶點現有市場的部分份額。
  • 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
    《天津大學報》編輯部編者按:光陰荏苒,歷史的車輪已駛入2019年。回首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昂首走過了春華秋實的40年,向世界舞臺中央又邁進了一步。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天津大學報》如約推出了「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與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的喜悅與榮耀。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2019年,讓我們一同努力奔跑,當好追夢人!
  • 布局:2018年賽默飛與中國企業合作項目盤點
    這樣的一個診斷行業巨頭,近一年來對於布局中國診斷市場的戰略合作,也是動作頻出,看著就讓人眼花繚亂,以下是2018年以來賽默飛在中國戰略合作的階段性盤點。聯合實驗室  2018年5月2日,賽默飛與西安交通大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西安交通大學西部科技創新港——智慧學鎮校級公共平臺和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並共建「西安交通大學——賽默飛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
  • 雲頂新耀、艾迪康擬赴港IPO
    在醫療健康作為逆周期板塊於資本市場中脫穎而出之際,又有來自中國浙江的兩家生物科技企業,預計赴港上市了。據外媒報導,來自浙江嘉興的中國生物製藥企業——雲頂新耀(Everest Medicines)、來自浙江杭州的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龍頭——艾迪康醫學(Adicon)均正與財務顧問商討潛在上市計劃,並預計在香港上市。
  • 傳鉑鑫生物擬赴港上市
    剛剛過去的2020年,儘管因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大經濟體在上半年都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期,香港市場也不例外,但行至2020年末,香港資本市場已然走出陰霾,全年來看依舊展現出了勃勃生機,尤其對於生物醫藥板塊更稱得上是「豐收」的一年。
  • 36氪或明年赴港IPO 近三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265%
    日前,有消息稱,36氪擬於2019年赴港IPO。36氪旗下目前有三大業務,赴港IPO的或是旗下的傳媒業務「品新傳媒」和數據業務「鯨準」,另外一塊眾創空間業務「氪空間」,則計劃後續赴美上市,對標美國公司wework。  對此傳聞,36氪董秘王鏡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求證時,表示「不予置評」。
  • 艾德證券期貨:雲想科技赴港IPO,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213.5%
    圖片來源:雲想科技招股書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213.5%據招股文件披露,隨著短視頻需求增加及短視頻營銷市場快速增長,雲想科技將業務中心移至短視頻營銷,雲想科技成立於2012年,該短視頻公司在2017-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2.3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11.86億元和 23.13
  • 內地流行赴港「年夜飯旅遊」 大多以家庭為主
    原標題:內地流行赴港「年夜飯旅遊」 大多以家庭為主  原標題:內地流行赴港「年夜飯旅遊」 大多以家庭為主   中新網2月3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春節臨近,不少內地遊客在選擇外出旅遊的同時還把年夜飯結合起來,構成一道獨特的旅行風景。
  • ipo影子股是什麼意思? 影子股投資有什麼技巧
    ipo影子股是什麼意思?很多投資者不明白「影子股」是什麼來的?影子股其實是某上市公司的行業,跟另一間準備上市的公司行業相似,那麼這個上市公司便稱為「影子股」。ipo影子股是什麼意思一般,由於影子股的股價上升跟該公司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炒風完結後股價或會回落,這個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 2018年我們都經歷了怎樣的極端天氣?未來會否更熱更澇?
    2018年我們都經歷了怎樣的極端天氣?未來會否更熱更澇? 2018年,我們一起經歷了最熱的一年,見證了北京30年來最晚暴雪,眼看江浙滬被颱風「包場」……極端天氣的發生,一邊印證著氣候變化的影響,一邊又預示著未來。
  • 201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盤點 2018年十大網絡用語都是什麼意思
    201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盤點 2018年十大網絡用語都是什麼意思 2018年12月21日 HuangJiang來源:天氣網
  • 港股IPO|電梯轎廂製造商高比集團控股欲赴港上市,營收重度依賴第一...
    港股IPO|電梯轎廂製造商高比集團控股欲赴港上市,營收重度依賴第一大客戶 2020-09-02 11:15:05 來源:資本邦
  • 自動化機器製造商「海納智能」赴港IPO上市,毛利增長166%
    海納智能相關設備 艾德證券整理大家耳熟能詳的諸多紙尿褲品牌,都是採用海納智能裝備以自有品牌【海納機械】設計、開發及生產製造一次性衛生用品的機器。公司為客戶提供全面服務,包括與客戶合作進行產品設計、按客戶提供的規格定製產品、進行質量監控、向客戶交付產品、為客戶安裝產品以及提供售後服務。
  • 燃石醫學赴美IPO
    2017、2018和2019年總營收分別為1.112、2.089、3.817億元人民幣,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接近翻番,分別為87.9%和82.7%。2017、2018和2019年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虧損分別為1.312、1.775、1.692億元人民幣,合計虧損4.779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