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需要動員肝脾「儲血庫」嗎?

2021-01-13 網易

  有獻血科普這樣表述:

  一個健康人有80%的血量在心臟和血管中循環,有20%的血量儲存在肝臟和脾臟等「人體血庫」中。獻血後,這些儲存在肝脾中的血液會快速釋放,恢復正常循環血量。

  看起來,肝臟和脾臟之於血液循環,就像是水庫之於河流,河水充足時就存起來,水少了就釋放出來。

  或者說,我們的血液總量有一部分是不「流通」的,存在「銀行」裡,就像儲蓄一樣。

  果真如此嗎?

  

  (圖片來源:網絡)

  一、所有血液都在循環之中

  人體細胞要存在並執行功能,必須與內外部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交換的紐帶就是血液

  為了維持機體的生命和穩定,血液必須以適合的速度,在一個完整的血管迴路中連續流動,這就是血液循環(Blood Circulation)。

  

  我們之前講過,人體血容量約為體重的7%,一個70kg的成年人,其血液總量約為4900ml,姑且計作5L。

  這5L血液,要為全身100萬億個細胞提供氧、營養物質、化學分子,還有熱能。

  為了這個宏大的工程,心臟一刻不停地跳動,推動著血液循環。在一個人大約60年的成年壽命中,心臟共泵出血液20萬立方米,為全身細胞的代謝供氧800萬升。

  與此同時,我們的機體還建立了緻密的血管網,以保證全身每個細胞都能得到血液供應。如果把全身所有血管首尾相連,其總長度相當於地球赤道的長度(4萬公裡)

  這一龐大的血管網,保證全身任何一個細胞距其最近的毛細血管都不超過20-30μm,可謂是「戶戶通公路」。

  

  在這個協調、高效的系統中,不存在不循環的血液,也不存在一個不需要參與血液循環的「備用血庫」。

  那麼,肝臟或脾臟中的血液循環又如何呢?

  二、肝臟有著最繁忙的血液循環

  肝臟約佔體重的2%,就重量而言是人體最大的內臟器官。肝臟承擔著眾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攝入的營養物質如糖、蛋白質和脂肪等,在肝臟中代謝;眾多物質和藥物,在肝臟中解毒;許多激素和凝血因子,在肝臟中產生。這些物質的往來運輸,都通過肝臟的血液循環進行。

  

  如果考慮到人體絕大部分物質的攝入都是經過腸道,而絕大部分腸道的血流都要進入肝臟,我們就可以想像出肝臟的血液循環是何等繁忙。每分鐘流經肝臟的血液約為1350mL,佔休息狀態下心輸出量的27%

  但肝臟也確實具有血液循環儲備的作用。

  三、血液循環儲備無處不在

  血液循環不僅時刻在流動,而且時刻在變化。

  比如我們休息時和運動時,機體對於血液及氧的需求就有很大差別。在我們休息時,心輸出量約為5~5.5L/min;但在劇烈運動時中可以達到25~35L/min

  對於這樣巨大的血流差別,循環系統的容量必須具有很強的緩衝調節功能。

  全身血容量的64%在靜脈中。靜脈血管不僅容量大,而且很容易因壓力改變而擴張,產生容量的明顯變化。因此,靜脈也被稱為容量血管CapacitanceVessels)。

  在人體發生急性大量失血時,通過血管壓力感受器、局部化學感受器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等調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皮膚,肝、脾以及其他內臟器官的靜脈收縮,增加回心血量,保證重要臟器的血液循環。

  

  當這些靜脈收縮時,脾臟可以釋放約100mL血液;肝臟可以釋放約400-500mL血液;腹部大靜脈可以釋放300mL;皮下靜脈還可以釋放數百毫升。

  上述這些臟器組織都可以看作是血液循環的儲備庫。可以說,機體的「儲血庫」無處不在。

  四、獻血後需要「儲血庫」的動員嗎

  需要強調的是,獻血後並不需要上述「儲血庫」的動員。

  機體急性大量失血時,才會啟動上述代償機制。對於獻血200或400mL而言,不到機體血容量的10%,這種輕度的血容量減少,通過組織間液中水分向血管內的轉移,就能迅速補充循環血容量。

  

  日本紅十字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獻血結束時,獻血者體內組織間液向血管內水分的轉移就達到了188±80mL(男性)和211±82mL(女性),基本上為獻血量的50%。

  可見,獻血對血液循環影響很小,並不會引起肝脾等內臟器官「儲血庫」的動員。

  大家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想問X醫生

  提問一經選中

  下期X醫生談血液將專門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無償獻血你問我答|血液從哪裡來?原來人體內還有個「血庫」
    無償獻血你問我答|血液從哪裡來?原來人體內還有個「血庫」 2020-11-24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衣天使愛心血庫兩月獻血82萬毫升
    白衣天使愛心血庫兩月獻血
  • 急救中心職工無償獻血 緩解血庫壓力
    每年冬季都是臨床用血高峰期,為充分保障疫情常態化防控臨床用血需要,緩解血庫壓力,1月6日上午,吉林市急救中心組織職工參加無償獻血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公益事業。活動現場,參加獻血的急救醫護人員在血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序進行登記、量血壓、測血型等流程,順利通過檢查的急救醫護人員到採血車獻血。雖然活動當天天氣寒冷,但大家熱情不減,都積極挽起衣袖等待獻血。參加活動的急救醫護人員有的是每年都參加獻血的「老人」,有的是初次加入獻血隊伍的「新人」。有的是連續工作一天一夜,下夜班來不及回家休息,直接趕來獻血。
  • 找不到人獻血患者只能等死?網友質疑血站"冷血"
    「我們實在沒辦法了,『互助獻血』」真的是難倒了我們一家人」。安玉田的女兒安慧無奈的告訴記者,她父親是11月8日晚出的車禍,按照醫生的叮囑,其父親手術前需要準備3000cc的A型鮮血。她急忙聯繫日照市中心血站,卻被告知:由於血庫告急,只能通過「互助獻血」的方式,通過動員其家人、親友等為其父親換來A型血源。否則,不能給安玉田提供手術用血。
  • 互助獻血制度引爭議 「血託」弊端迫切需要改進
    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15條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由這一條衍生出了「互助獻血」制度:患者親友可在獻血點獻血,憑藉獻血證為患者換取等量的用血。  可並非所有病人的親朋好友都獻過血。大多數情況下,站在醫院血庫門口,家屬們開始轉圈打電話找獻血證。
  • 獻血、輸血和骨髓捐獻,這些都安全嗎?
    那麼,獻血、輸血與骨髓捐獻真的安全嗎?有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中國老年學學會血液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委景紅梅給大家講解。 獻血會影響健康嗎? 正常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佔體重的7-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僅佔總血量的5-10%,一般失血600毫升以下都可以不輸血。 景紅梅解釋稱,人體內的血液有20-25%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貯存人體血液總量的20%。
  • 獻血到底對身體有壞處嗎?
    時不時地,總能看到「某某血庫缺血,病人危在旦夕,急需XX血型的愛心人士前來獻血」這樣的新聞。但實際上,一旦被媒體廣泛宣傳,說明血液的庫存已經預警了。無償獻血,應該常態化。等出現血庫告急,媒體廣而告之的時候,就意味著臨床用血不足,需要等待,就在這等待的一分一秒中,患者隨時有可能發生危險。
  • 「賣血黑市」利益鏈揭秘:「互助獻血」生財術
    互助獻血竟成「有償兼職」  我國獻血法規定,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為緩解用血緊張的互助獻血政策被一些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 這對海寧夫妻十年獻血四萬毫升 相當於9個成年人血量
    你知道,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裡有多少血嗎?  告訴你,人體內的血是人體重的8%左右,也就是說,一般來說100-120斤中的人體內,含有8到10斤的血液,也就是4000毫升到5000毫升。  海寧有一對夫妻,相約獻血十年,兩人一共獻了多少血呢?40800毫升!  這是什麼概念?
  • 血液專家:關於獻血輸血與骨髓捐獻 你應該知道這些
    人體內的血液有20-25%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貯存人體血液總量的20%。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貯血庫"會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下,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
  •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關於獻血這個事情,大家對我們醫護人員都有很多疑問,就是為什麼醫院的醫護人員都不願意去獻血呢?傳聞中你們也都不叫自己的小孩獻血是真的嗎?獻血到底是好是壞呢?
  • 獻血無損健康及獻血後小貼士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0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獻血無損健康及獻血後小貼士》。從血液生理學角度看:獻血200毫升是個什麼概念?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佔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獻血200毫升僅佔總血量的1/20-1/25;在臨床醫學實踐中,一般對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張輸血,可見獻血200毫升決不會影響健康。
  • 4個小時,71名幹警接力獻血,成功將戰友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我們因共同的信仰而凝聚我們因共同的信念而團結在組織這個大家庭裡當你面對生活的考驗時我願意和你一起扛成為支持你的力量警嫂心如焚組織顯擔當「他的病情突然惡化,渾身抽搐,需要立即搶救救人於水火同袍獻熱血搶救過程消耗了大量血液,醫院血庫告急!為了給施傑彬同志爭取時間,給血庫補充血液,清遠監獄緊急動員幹警參與獻血。接到獻血通知後,各支部幹警踴躍響應。
  • 獻血者最想知道的30個答案
    如果已有明顯感冒症狀,例如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均不適宜參加獻血。如果無任何感冒症狀,僅僅是自覺輕度不適,或者正在預防性服用感冒藥物,需要經過獻血現場體檢醫生的綜合判斷,決定您今天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獻血。08 高血壓能獻血嗎?萬萬不能。
  • 北京患者七年間靠「買血」續命 打擊有償獻血就是斷了活路?
    第二次來醫院就診,何琳就醫的醫院表示血源不足,無法給何琳供血,然而由於MDS失去造血機能的她,今後只能定期輸血,「醫院的人跟我說,讓我的家人去互助獻血。」所謂「互助獻血」,是指《獻血法》中允許的一種獻血方式,這項於1998年10月開始實施的法律中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 市民欲獻血200ml遭拒絕 採血者稱至少要300ml
    凌菲 陳鬱 攝聽聞血庫告急,南京市民唐先生捲起袖子想要獻血200ml,然而卻遭到採血者的拒絕,對方以至少要獻血300ml為由,不願為其採血,熱心腸的唐先生有些生氣。明明現在南京血庫告急了,為什麼還要給獻血者設這樣一個採血「門檻」呢?昨天一早,唐先生看到媒體上關於血庫告急的稿子後,便尋思著應該去獻血,幫助血液中心度過缺血危機。
  • 多地取消「互助獻血」 曾有人非法買賣血液形成利益鏈
    在血液資源匱乏的時候,可以動員與患者有直接關係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或者有間接社會關係的人員進行無償獻血,由血液中心調配與互助獻血等量的血液製品給患者使用。  然而近日,北京市衛計委和北京市紅十字會聯合下發的一則通知讓一些醫務工作者感到擔憂,也引起了人們的討論。按照國家衛計委的要求,通知決定北京從2月10日起停止開展互助獻血。
  • 醫生已成我國獻血主力軍,為何仍有人說醫生不獻血?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無償獻血人次和採血量實現了連續20年的持續增長。但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醫生、公務員、大學生、軍人獻血比率遠高於其他人,已成為獻血的主力軍。為什麼普通公眾不願意獻血呢?
  • 兩年無償獻血超60萬毫升!山東安然榮獲「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先鋒...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徐芸茜 北京報導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連日來的居家防控疫情措施,加上人們擔心自身體抗力下降而拒絕無償獻血,令全國多地血庫告急。
  • 血庫告急 寧夏聯達駕校組織集體獻血
    當天,銀川最低溫-18℃,寧夏聯達駕校近40名職工和學員,早早來到了獻血點,有序排隊登記,擼起袖子獻熱血,為生命奉獻愛心。馬俊河是寧夏聯達駕校的技術員,當單位發起獻血號召時,他第一時間報名響應,順利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獻血。「以前就想獻血,但是工作比較忙,一直沒顧上,這次寧夏血液中心的採血車開到我們駕校來了,很方便,終於實現了這個心願。獻血光榮,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