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管理,比如,入手一臺體脂秤,每天對自己的體脂進行監測。那麼,體脂秤測得究竟準不準?記者便從同事和朋友家中隨機徵集到了三款不同的體脂秤,並且請來了志願者小高同學,請他幫忙測試一下這幾臺體脂秤到底準不準。
胖不胖體脂說了算 不同體脂秤數值差大
經過測試,第一臺體脂秤測出小高的體脂是31%,第二臺是23%,到了第三臺則只有16%。志願者小高表示,自己真沒想到幾臺體脂秤的差距會這麼大,當然,他還是頗具心理安慰地選擇了相信16%的這款體脂秤測出的數據。
到醫院實測體脂率 為啥和家用秤不一樣
那麼小高的體脂到底是多少?來到醫院,小高使用醫院專用設備測量了體內的體脂率。除了需要輸入年齡、身高、性別等基本信息,醫院使用的人體成分分析儀還需要測量左右手、左右腳、軀幹5個部位數據,最終得出人體成分分析結果。
江蘇省人民醫院主管營養師趙婷在拿到小高的體脂檢測報告後分析道:「體脂肪是公斤的單位,小高的體脂肪為24.9公斤,佔體重的比例是28.3%。而男性的正常範圍是10%到20%,所以可以從這個數值條看出來,小高的體脂率超標了,對他的建議就是增加運動。」
醫院的檢測分成了五個部分,和三臺家用體脂秤的數據一比較,我們發現,兩者之間的體脂率數有一定差距,這是為什麼呢?醫生表示,家用體脂秤大多採用生物電阻抗法,它是用電流通過的難易程度來推算出人體脂肪和肌肉的含量。但是由於人體接觸電極片的部位有限,所以得出的體脂率存在誤差。同時,家用體脂秤使用單頻率節點段測定,只測定右半肢或者測定左半肢,這樣更容易導致誤差。而現在的醫院,包括一些體檢機構已經不再用單一的頻率來測定,而是把人體分成五個節段,電流通過全身,有五個節段測出來的結果。這和以前單一的把人看成一個圓柱體不同,現在是分成五個圓柱體來測,由點到面,點越多,可以畫出來的形狀會越完整,得出來的數據也越準確。
我們通過測試還發現,使用同一款家用體脂秤APP,如果將測試者信息設定改為女性,小高的體脂率從之前的31%竟然一下子上升為44%。醫生指出,這是因為一些體脂秤軟體採用了相關年齡段人群的大數據經驗值作為參考,有時候反而會形成誤導。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家用體脂秤不夠精準,就毫無用處了呢?針對上面的困惑,趙婷醫生也為我們做出了解答:「簡單的體脂秤在家裡作為自己自身的對照還是有一定用處的,至少能看到自己每天體脂是不是在有下降的趨勢,是不是有變化。我們要保證每年有定期的體檢,體檢的時候我們可以到醫院去論證一下自己的減肥過程,或者管理減輕體重的這個過程是不是有效的、方法對不對。」
別盲目追求低體脂 健身方法要科學得當
針對體脂與健康,醫生還表示,準確的體脂率、肌肉率等數據對於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與肥胖有關的慢性病有很大的幫助。通常成年男性的正常體脂率為10%到20%,成年女性為18%到28%。但是也不要盲目追求低體脂,只有通過科學運動、合理飲食,才能減脂增肌,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趙婷醫生最後建議道:「內臟脂肪數值的異常升高是引起很多慢性病的主要的原因,所以把內臟脂肪、體脂肪的百分比保持在一個健康範圍內就可以了。如果對自己要求高,想體脂率再低一點,那就要看肌肉是否能成正比地去增加。這不僅限於一定要很瘦很瘦,更希望大家是精瘦精瘦,但是又很健康。」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