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知道月球上資源很多了,那我們能把它們帶回地球嗎?

2020-12-05 花藝優選

我們已經知道月球上資源很多了,那我們能把它們帶回地球嗎?

地月系統是太陽系中獨一無二的存在。正是因為有月球的存在,它反射太陽光讓暫時不能接收太陽光的一面也有微弱的光芒,不至於陷入無光亮的狀態。古人也享受月球帶來的好處,人們通常以月圓來象徵著家庭美滿和睦,在月圓之夜飲酒作樂來慶祝又一個中秋節的到來。古人代代相傳的神話故事也不缺乏月球的身影,在他們的眼中月球是一個寒宮,在其中住著觸不能及的仙子。

同樣,月球對地球上的水資源也有影響,月球提供給地球的潮汐能讓海水在潮起潮落之間創造能量,也讓我們觀看到了錢塘江大潮的極致景象。以前的人們給月球以美好的想像,但是對於當今世界來說,月球就是一個資源儲備庫。早在七十多年前月球表面就已經有了人類的足跡,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也許並沒有宏偉的目標。但是經過對月球土壤標本的檢測之後世界為之轟動。

目前月球上可探明的資源真的太多了,除了常規的資源以外,還有許多地球上十分稀缺的資源在月球上卻是以萬億噸來計算的。由於在發展的過程中人類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因此人類為了尋找能夠替代的資源也是耗費了無數的精力。對於一些重要但是含量較低的資源更是如此。而月球同樣也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地點,由於月球兩面的溫差輕易就能夠超過兩百攝氏度,在這種環境下進行一些超導體的實驗也會很容易獲得數據結果。因此在新時代月球勢必成為一個新的戰略點。

但是想要將月球上的資源帶回地球,又有什麼可行的方法嗎?月球雖然質量與體積都在地球之下,但是論礦產資源的豐富程度還是月球領先。近幾十年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月球進行了探索,除了基本的科研任務之外也對月球的礦產資源分布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鈦資源是在地球上的含量也不低,但是提取的難度十分之大,而且由於鈦合金被證實有極高的性能,因此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高尖端領域。

而在月球上鈦資源含量佔所有礦物資源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除此之外氦3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物資之一,在市場中銷售一升的氦3就能獲得超高的利潤,但是氦3在地球上的總量甚至不超過一噸。而由於月球並沒有大氣層的阻擋,因此月球的表面也包含一些來自外太空的物質,氦3就廣泛存在於月球的土壤之中,據推測表明氦3的含量超過了上百萬噸。

人類對月球已經有了多次的探索,甚至月球開始成為地球人向外進軍的一個踏板。而在月球資源被發現以後除了使用飛行器登錄月球之外,不少的國家都開始構思如何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穩定運行的基站,讓太空人可以直接完成資源的開採以及提煉的工作,並且以這個基站為一個中轉站,定期派出飛行器將資源運送回地球上。但是這個想法也受到了多種質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因此外太空的隕石或者太空垃圾在漫無目的的飛行過程中都很有可能與月球發生親密的碰撞。

我們觀察到月球表面有坑坑窪窪的一面,其實那就是與隕石正面接觸後的結果。因此隕石的著落點是無法控制的,就算找到了一個極佳的位置,也會由於這些不可控因素而導致災難的發生。所以說想要在月球上建立基站也是一個需要多方面考慮的計劃。從最早的鑽木取火到現在的核電站,十幾萬年來人類一直在改變獲取能量的方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導致了對環境的破壞,大量的開採石油資源導致石油的洩露。

而就算這個事故被處理了之後對於海洋來說也是一次永久性的傷害。過度的挖掘煤礦導致土壤的水分流失,不合理的採掘方法也導致事故的發生。地球試圖在運用這一種方法告知人類要轉變獲取能量的方式。核電站的建立代表著人類的技術達到了一個頂峰,但是核電站有一個令人驚恐的地方在於一旦發生核洩漏,那就是世界性的災難。而氦3的出現正是讓人看到了新的曙光,氦3是一種穩定的清潔能源,一百噸氦3就可以給全世界提供超過一年的持續穩定並且清潔的能量。

面對月球上如此大數量的氦3資源,也許可以通過飛行器將少量的氦3資源帶回地球,但是數量有限而且保存的成本非常之高。如今不少的企業有對小行星開採的計劃,在設想中,人類可以通過大型太空飛行器找尋到可供開採的小行星,並且在靠近它的過程中通過機械臂將小行星固定住並且完成一個託運的步驟,就算是小行星在進入到大氣層的時候會損耗一部分的物質,但是最終帶回地球的資源也是巨大的。

這個設定看似行得通,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漏洞。如何找尋小行星並且怎樣控制以及改變行星的運動方向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可以說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還是無法做到將外太空的礦物資源帶回地球。人類對於自己的未來有著十分超前的意識,從尋找宜居星球到對外太空資源的探索都可以體現出來。但是無論是什麼方法都耗費了很多成本。在地月之間人類並沒有構建穩定的來往方法,而且大量的建造登月的飛船也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

目前可以說成本問題是最大的阻礙之一,而且人類沒有能夠在月球上長時間生活的能力,如何確保兩地有一個長久持續的溝通也是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想要地球有一個和諧的發展,我們目前可以做到的就是不盲目開採資源,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環保為主。想必等到未來人類航天技術成熟的那一天,再說往月球上提取資源也不晚啊。

相關焦點

  • 50年過去了,但「阿波羅」號帶回的月巖,仍能告訴我們很多的秘密
    圖解:阿波羅11號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上進行了一次風力實驗。圖源:NASA科學家表示,世界正在快速接近阿波羅11號1969年飛往月球的五十周年紀念,但由此帶回的樣本和美國宇航局隨後的五次著陸仍然令人興奮。六個任務帶回了381公斤的材料,美國宇航局一直在努力將它們用於研究,保留了大部分的月球巖石檔案,用於開發比收集樣品時更有效的分析方法。
  • 為什麼不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研究?因為後果我們無力承擔
    為什麼科學家,不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研究?後果我們無力承擔!火星和地球有部分相似,也是一顆類地行星,很久之前人類科學家就提出過移民火星的設想,認為火星可能是人類第二個家園。在對火星長達半個世紀的探索中,人類對火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火星表面可以看得到大量的河床,也就證明這顆星球表面曾經有大量液態水資源的存在,至於為什麼會消失,這就不得而知了,畢竟人類只是了解了火星的表面而已。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我們才明白,月球只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跟太陽比起來那就是一粒塵埃,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站在地球的角度,用我們的眼睛看太陽和月亮,它們的大小是差不多的。當然,月亮只有在每月的十五才是最大最圓最亮。
  • 美國阿波羅曾帶回樣本,為啥還要我們分享
    相信大家也知道,NASA正計劃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載人重返月球的計劃,但是這一個計劃是否能夠如期進行,還是比較難說,因為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的研製工作出現了延誤,也嚴重超支。再加上我們人類本身對月球的認識並不是很充分,NASA希望我們分享數據來讓他們更好地認識月球,我們也是理解的。至於我們是否會按照NASA的意願分享他們想要的成果,那就不知道了。
  • 月球資源能提供上萬年核電(圖)
    /記者徐燁  為什麼要探索月球 上面礦藏豐富 氦-3地球稀缺 但月球上卻有大約5億噸 月球資源能提供上萬年核電  月球遭受的外力痕跡能保存億萬年 兩極存在水冰有了直接證據 探月熱潮帶熱月球儀  「嫦娥一號如發射成功,將意味著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研究,為什麼美國也想得到這些土?
    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對於月球的探索也在加快,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美蘇的太空競賽,美國先後成功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帶回約382千克的月球巖石和土豪樣本。蘇聯也先後進行過3次月球無人採樣,帶回約335克樣本。科學家通過這些帶回的月球樣本,對月球的起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月球是怎麼形成的?
  • 月球生鏽了?科學家:我懷疑我們地球這邊出了「叛徒」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月球的高緯度地區發現了氧化鐵礦物赤鐵礦,這令許多行星科學家感到驚訝,難道月球生鏽了嗎?那裡有氧氣?那是不是可能有生命存在於月球?月球上生鏽很奇怪嗎?我們知道,鐵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形成紅鏽,這在地球上是很常見的。
  •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2020年9月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宣布:「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月球採樣,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仔細一想,不就是在月球拿塊石頭嗎,很難嗎?答案是:很難!採月難在哪?
  •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在月球上不動,能看到360°的地球嗎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在月球上靜止不動,能看到360°的地球嗎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在這個宇宙中已經存在了有四十六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中,在地球的上空,一直都存在著兩顆相對於星星來說巨大的,發著光芒的球體在不停的進行交替變化。這兩個球體,一個是太陽,一個就是月球了。
  • 我們能預期地球的滅絕事件嗎?
    當很多人爭論人類是否會滅絕和怎麼去滅絕,毫無疑問作為最基本的原因和在地球上的物種滅絕的主要促進因素:一個來自外太空的巨大物體撞擊地球。6億5千萬年前,一個大約5-10千米直徑的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灣,減少了地球上差不多30-50%的物種,同時結束了恐龍時代。我們會在不遠的未來迎來另一個這樣的事件嗎?
  •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如今更有我國的「嫦娥系列」在進行著月球探索,據以往的月球勘測來說,發現月球存在許多資源,而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呢?,也可以說幾乎不存在,但是在月球上就很豐富,大約有100萬噸蘊藏在月球表層,這種元素可以用來進行核聚變,也可以作為人類宇宙探測的主要燃料,清潔高能,如果可以在月球上實現大規模開採並帶回地球,那麼可以非常大程度的解決能源問題。
  • 月球背面出現墜毀的飛船?太空人曾帶回女外星人,這是真的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4年的新聞,當時網絡上流傳著月球表面出現了墜毀的宇宙飛船,太空人也打回了三眼女屍的新聞,這個消息當時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如果月球上真的存在宇宙飛船與三眼女屍,那就意味著我們對月球的認知還是非常淺顯的,月球本身還藏有許多秘密。
  • 嫦娥五號將帶回2公斤「月球寶貝」,是按地球還是月球重量計算?
    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到達月球,正在採樣過程,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國人和世界很多人的心。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的主要任務是採集帶回月壤和月巖2公斤,那麼這2公斤是地球重量還是月球重量呢?不少人有這種疑惑。因為地球上2公斤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0.33公斤。這是怎麼回事呢?
  • 太空人從月球採集的一份樣本,它的成分可能來自我們地球
    前者已經成為第一位到達太空的美國人,但他之前從未登上過月球。謝潑德和他的團隊還是在1971年1月的最後一天從佛羅裡達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離開了地球。謝潑德和他的隊員在發射5天後到達月球,隨後在月球表面著陸。
  • 我們地球上的「能源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不斷地向自然地理環境索取各種物質和能量,簡單來說,凡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就是「能源」,通常包括熱能、電能、機械能、化學能等等。根據地球能源的能量來源,我們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能源的能量直接或者間接來自於太陽,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頁巖油等礦物能源,柴火類生物質能,以及風能、水能和太陽輻射能等等。
  •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關於月亮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未來,我們也許可以在月球建基地、採資源,從月球出發去向更深遠的星空。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月球背面不是沒有陽光嗎?為什麼這張照片陽光明媚呢? 其實月球背面並不是背對著太陽,而是背對著地球,所以,它也是有白天和晚上的,只不過它的一天大約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的背面呢?
  • 月球正在逐漸「飛離」地球?關於月球的五大秘密!您知道多少?
    月球正在逐漸「飛離」地球?關於月球的五大秘密!您知道多少?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與地球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從文字開始,人類對月球有了很多了解,尤其是對月球的神話傳說。古往今來數不勝數,小編認為大家一定都知道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 火星的物質,為何不能帶回地球研究?知道答案後讓人擔憂!
    人類逐漸把探索地球的目光放在了宇宙上面,而近幾年環境汙染嚴重,導致的溫室效應愈來愈嚴重,科學家預測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地球或不適合人類生存發展,人類要儘快尋找第2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雖然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有幾百年的時間,但地球的資源已經被我們消耗得差不多了,科學家也在打著星際移民的小算盤
  • 中國嫦娥五號出徵月球「挖礦」並帶回地球
    可以肯定的是月球上肯定是有礦的,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屬於固體星球,那地球上都什麼礦呢,首先可以肯定月球上有鈦鐵礦,這種礦可以冶煉出金屬鈦和金屬鐵,鈦和鐵可以用在航海,航空,航天領域。
  • 被帶回地球的火星樣本對人類有威脅性嗎?科學家:應限制返回地球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發現也越來越多。而且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按照美國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的計劃,人類將在2030年之前,將通過美國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收集存儲從火星上發現的原始樣本,並將其運回地球。那電影裡的恐怖災難會在現實中發生嗎?那些火星樣本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