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中國於2020年11月24凌晨在海南文昌航空航天發射中心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嫦娥一號到四號的任務裡,我國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月面著路和釋放月兔月球車任務。
而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上月球採集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並返回地球,這也是中國首次在月球上「挖礦」,採集月球的樣本成分主要是為了中國的科研研究,為以後中國的太空探索發展做鋪墊。
既然嫦娥五號是去月球採集樣本的,那麼月球是不是真的有礦呢?
可以肯定的是月球上肯定是有礦的,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屬於固體星球,那地球上都什麼礦呢,首先可以肯定月球上有鈦鐵礦,這種礦可以冶煉出金屬鈦和金屬鐵,鈦和鐵可以用在航海,航空,航天領域。
在月球的玄武巖當中鈦鐵礦就有1000-2000萬億噸,月球上除了鈦鐵礦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巖石克裡普巖,在克裡普巖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稀土就不用多說了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在月球的風暴洋地區的克裡普巖中就有約200-450億噸的稀土。
除了這些資源外月球上最上科學家覬覦的是儲量巨大的氦三,氦三是氦的一種同位素,一般我們在氣球裡充的氦氣都是氦二,氦二裡面有兩個質子,而氦三除了有兩個質子之外還有一個中子,氦三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核燃料,目前人類已經掌握可控核裂變技術,但是核裂變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這些核廢料會在很長的時間裡都具有危險的放射性。
但是核聚變產生的核廢料就要少很多,放射性危害也要少很多,如果用氦三完成核聚變反應就連中子輻射都沒有所以就更加清潔和安全,。
很多科學家認為可控核聚變變的成熟之後,氦三核聚變將是非常理想的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但是地球上的氦三非常的稀缺,據數據統計整個地球能被利用的氦三儲量只有約為0.5噸上下,而在月球能夠被開採的氦三卻高達70多萬噸,如果這些都能為人類所用就可以解決能源危機。
這裡肯定就有人疑問了,月球上礦再多也沒有用,依照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把月球上的礦運回地球,其實目前科學家能夠想到的是讓這些礦在月球上先發揮作用,為人類建設月球基地提供能源和原料。
從2016年開始中國就呼籲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如果未來人類可以在月球表面建設大規模的月球基地,這些礦也可以直接在月球加工冶煉,封裝成為純度更高的原料再運輸回地球這樣也就更划算,在未來這也是一種可能發生的事。
既然月球上的礦藏如此豐富,那麼就產生了比較現實的尖銳問題,到底月球上的礦石屬於哪個國家的呢?是不是隨便哪個國家都可以挖嗎?目前有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呢?
在1979年時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了,各國在月球上和其它天體上活動的協定,簡稱「月球協定」,此協定是專門用來管理人類在其他星球上探索和利用活動,這也是目前人類唯一的與之相關的國際公約,在此國際公約裡就規定了任何國家和個人禁止對月球及其資源主張主權,也就是說月球上所有的資源都是規全人類共有。
此公約促聽起來非常公平但是缺乏可實施性,比方說締約國享有一定的在月球表面採集,移動處置和使用月球上獲得的物質的權利,還享有在月球表面建設一定規模基地的權利,而所得的利益要公平分配,那什麼是一定呢,什麼又是公平呢,是哪個國家挖就歸哪個國家還是挖回來平均分配呢?所以在此公約裡存在灰色地帶及管理盲區,導致容易出現誰佔了就是誰的,誰採了就是誰的現象。
川普在2020年年初籤署了一項名為「太空資源開採和使用的國際支持保障命令」,在這裡面確定了美國開採利用月球和小行星等太空資源的政策,美國宇航局也發布了月球持續探索與開發規劃,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在月球掀起新一輪的「圈地運動」,而作為全世界唯一送人上過月球的國家,美國在這方面無疑更有競爭力。
目前全人類需要在聯合國領導下和主張新的月球開發和管理的公約,讓它具有足夠的可持續性和約束性,另外中國也絕不能停下對月球探索的腳步,要大力發展航天技術,只有技術實力達到一定水平,才有足夠的話語分量,也祝願中國此次嫦娥五號能滿載而歸給中國乃至全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你會對月球上的資源歸屬問題怎麼看呢?歡迎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