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太空艙降落在冰雪覆蓋的草原上
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經帶著從月球上撿來的巖石和「土」貨返回地球。
當地時間周四凌晨01:30之後,載有材料的小膠囊降落在內蒙古。
自美國阿波羅(Apollo)和蘇聯盧納(蘇聯)的月神使團將樣品帶回家以來已有40多年了。
嫦娥五號帶回新的標本應提供有關地球衛星的地質和早期歷史的新見識。
對於我國而言,嫦娥五號項目的成功完成也將被視為該國太空能力不斷增強的又一例證。
救援隊迅速撤離返回的膠囊艙。它最早是由直升機使用紅外熱像儀發現的,技術人員在該模塊旁邊積雪覆蓋的草原上插了中國國旗。
圖中高速重返(L),然後跳傘降落到地面(R)
嫦娥五號已經於11月底啟動。
包含數種元素的探測器被送入繞月球軌道。這些元素然後分開,一半下降到月球表面。著陸器系統使用鏟子和鑽子來挖掘樣本。目前尚不清楚多少,但可能在2-4公斤範圍內。
隨後,一架上升飛行器將這些材料帶回月球軌道,然後將它們轉移到回地球模塊。它被第四個元素帶回家,並在它必須通過地球大氣層火熱下降之前被釋放。
這次任務僅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天,就收集了樣本;
圖為膠囊的內容物將在專門的實驗室中取出
從月球返回時,嫦娥五號艙的移動速度要比從國際空間站返回的太空艙快得多。
工程師選擇通過在大氣層中進行初始「跳過」來擦洗一些額外的能量。這樣一來,該模塊便短暫地浸入了籠罩著我們星球的氣體中,然後才更深入地試圖到達地球表面。
嫦娥五號膠囊的目標是跳傘降落到內蒙古。
同樣,紅外攝像機將通過檢測模塊的熱量來跟蹤動作。
儘管美國阿波羅太空人和蘇聯人的機器人Luna著陸器共收集了近400千克的月球表面物質,但是所有這些樣本都非常古老-超過30億年的歷史。娥五號的巖石和塵土應該完全不同。
中國任務的目標是在月球近西北部的一個叫MonsRümker的高火山區。
來自該地形的樣本可能不超過1.2或13億年的歷史,因此,應提供有關月球內部構造方式的其他信息。
這些樣品還將使科學家能夠更精確地校準他們用來老化太陽系內部行星表面的「天文鐘」。
這是通過計算隕石坑(隕石坑越多,表面越老)來完成的,但這取決於在多個位置進行確定的測年,而阿波羅和蘇維埃樣本就是其中的關鍵。
嫦娥五號將提供進一步的數據點。
觀看嫦娥五號任務從地球發射的那一刻,探索月球任務再次盛行。美國正計劃在本世紀中葉讓太空人重返地面。一系列機器人飛船將在這些人類探險家之前著陸進行偵察。其中一些探測將來自國家航天局。其中一些將由商業企業發送,包括英國。
英國工業航天機構AccessSpaceAlliance的董事兼聯合創始人TonyAzzarelli表示,激動人心的時代即將來臨,並強調了初創公司Spacebit尋求在明年將月球車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努力。
他說:「這將是有腿機器人第一次在另一個天體上行走。當然,所有這些登月任務只是人類在不遠的將來重返月球的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