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12月17日凌晨2點左右,歷經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返回器終於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標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接下來的就是人們最期待的「拆箱」驚喜環節。
此番嫦娥五號返回器從「廣寒宮」成功帶回4斤「土」,據介紹,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拆箱」後,科學家將對這4斤「土」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進而揭開月球的身世之謎。
有關月球的身世,諸如「月球如何形成」、「月球和地球有什麼關係」等問題,人們一直充滿好奇,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先後提出4種不同的月球起源假說,其中,由其他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大撞擊說」最受人認可。
而為了證明「大撞擊說」,科學家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阿波羅計劃陸續從月球帶回了總重達382千克的月巖,探測數據顯示,月球物質中揮發性組分大量丟失、金屬核很小但與地球具有相似的氧化還原程度等等,都可以成為支持「大撞擊說」的證據,證明月球與地球存在相同的「基因」,用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的話說就是,月球是地球的女兒。
但是,由於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取樣範圍有限,再加上月球隕石來源的不確定性和遙感探測獲得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大撞擊說」研究陷入一定的瓶頸,科學家期待有人能從月球上挖回「真土」,推動研究進展。
美國阿波羅號後,人類止步半世紀,中國的「嫦娥五號」這次真的做到了!對此,美國下一任總統拜登新任命的國務卿布林肯曾提出要重點關注太空等領域,著眼於對華局部對抗。而俄羅斯計劃2030年建立月球基地,歐洲航天局還發布了3D列印月球基地效果圖,日本決定參與美國主導「深宇宙探查」計劃,探月工程已經逐漸升溫。
此番「嫦娥五號」帶回的,是證明月球身世的一塊重要拼圖,和月球45億年的年齡相比,嫦娥五號從月球正面風暴洋呂姆克山帶回的是非常「年輕」的地體樣本,即大約13-20億年前形成的月球火山巖。按照科學家提出的巖漿洋假說。大撞擊後形成的月球被一層全球性的巖漿覆蓋,形成了約400公裡甚至更深的巖漿洋。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最年輕月球火山巖證明此「巖漿洋假說」,才能拼上「大撞擊說」的重要拼圖。
人類不會僅止步於月球,但月球探測是人類進行更遠的深空探測的前哨和必經之路。對於嫦娥五號「拆箱」環節能夠帶給科學家怎樣的驚喜,能否成功揭曉月球的身世?以探月為前哨,中國還將著眼於多長遠的深空探測?這一切,我們都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