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亞洲發達國家三強,韓國能培育出三星,卻拿不下一個諾貝爾獎

2020-12-03 西城數據

近日,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韓國與日本隔海相望,經濟往來密切,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在亞洲能稱得上發達國家的寥寥無幾,除了日本,韓國之外,以色列,新加坡也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而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姑且不論,因此亞洲真正的發達國家也就日本,以色列,韓國而已。同為經濟發達國家,為什麼是日本對韓國出口設限?為什麼韓國會受制於人?

說到韓國,就不能不提韓國的四大財閥,三星,現代,LG,SK。四大財閥旗下都有許多知名企業,像三星電子,現代汽車,LG電子,SK海力士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其中三星電子還是亞洲最大的科技公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視,存儲半導體,手機OLED屏等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世界第一,三星也因此成為韓國的驕傲和象徵。不過韓國雖然能培育出三星電子,至今卻沒有培養出一個諾貝爾獎科學家(金大中曾經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成為韓國人最大的遺憾。

如果對比亞洲另外兩個發達國家,就能理解韓國人的心裡落差為什麼這麼大。日本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共有27人,其中2001年以後的獲獎者18人,全部為自然科學獎項;以色列的獲獎人數是12人,日本和以色列也是亞洲獲獎人數最多的兩個國家。諾貝爾獎是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獎勵,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真實體現。實際上韓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並不少,三星電子2018年研發支出位居世界第一,高達134億歐元;韓國國家整體的研發投入佔比超過4%,在世界各國中排名領先,屬於研發投入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的主要問題在於基礎科學領域投入偏少,主要精力放在了應有技術的研究上面,包括存儲半導體,OLED顯示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對實用技術研究的大量投入,一般短時間內就能見到成效。很快推出新產品,搶佔市場,這也成為韓國企業快速崛起的一大秘訣。由於基礎科學見效慢,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在韓國很難受到科研機構以及企業重視,這也是韓國至今無緣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

日本雖然在智慧型手機,電視機,半導體等電子產品市場不敵韓國企業,不過由於有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做支撐,日本企業一直把控著上遊的原材料市場,並且在一些產品上形成了壟斷局面。也因此日本可以輕易地控制韓國的產業命脈,做到精準打擊,而韓國即使擁有三星這樣的科技巨頭,面對供應鏈被切斷的風險,也無能為力。

相關焦點

  • 發達國家除歐洲及其移民國家外,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
    亞洲政區圖此外,還有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是發達國家,這幾個國家都是以歐洲人為主體的移民國家。所有這些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始的時間都很早,也很早完成工業化,從而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而世界其他地區,如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廣大國家,多是在二戰以後才獲得民族獨立,工業化開始的時間很晚,目前大多數屬於發展中國家。
  • 日本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韓國獲得過多少個?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咱們中國的老鄰居日本,最近幾十年可謂在諾貝爾獎方面大出風頭。以一年一個的速度瘋狂的獲獎。十九年獲得了十九個諾貝爾獎。這個數量不但在亞洲國家遙遙領先,就算在歐洲國家,也排名靠前。但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咱們中國的另外一個鄰居,同樣是發達國家的韓國的獲獎情況。
  • 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成為下一個韓國三星嗎?
    在亞洲的頂尖企業集團中,韓國三星是不可忽略的,雖然在國內很少看見三星的身影,但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三星具備頂尖的實力。三星有多強呢?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手機、晶片、屏幕、金融、化工等等幾乎都是業內最強,和很多行業巨頭展開較量。
  • 韓國最大的三星集團,放在我國是什麼水平?華為、阿里能超越嗎?
    韓國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的GDP總量約為1.63萬億美元,和中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19年中國的GDP接近100萬億元。
  • 碾壓三星SDI,韓國動力電池巨頭,3個月對應業務營收189億
    說起韓國企業,國內不少人只知三星,而不知LG。 誠然,三星的知名度要比LG高上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三星在全方位碾壓LG。比如在動力電池領域,LG集團旗下的LG化學就碾壓三星SDI。
  • 韓國科技產業發達,擁有三星和LG,為什麼還無法擺脫對日本的依賴
    無論是哪個角度來看,三星電子都是亞洲的科技企業龍頭,規模上,每年營收超過2000億美元,高居世界500強第12名,是日本最大的科技企業日立製作所的兩倍有餘,後者2018年的營收達到845億美元;論競爭實力,三星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企業,存儲半導體,平板電視,智慧型手機的銷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樸正熙深知自己上位不正,為了贏得民心,他提出了緊抓經濟發展的口號。在樸正熙的帶領下,韓國成立了類似於中國發改委的經濟企劃機構,提出了五年計劃。樸正熙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給韓國經濟指明了道路。
  • 為啥中國在國際上不受待見?知乎上一個帖子火了
    以下是該帖原文: 這個題目應該改成,中國為什麼不受發達國家待見。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過去100年,由歐美澳日組成的發達國家俱樂部迎來了為數不多的成員,其中人口在千萬以上的更是寥寥無幾。
  • 三星是韓國最大集團,放在我國是啥水平?華為、阿里能比得過嗎?
    推薦語:作為如今全球銷量最高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三星雖然在中國市場備受打壓,但在全球市場依然飽受消費者信賴。在韓國上榜的14家世界500強企業中,也是實力最強、名氣最大的一個。作為韓國最大財閥,三星放在中國是什麼水平呢?阿里、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能否將其超越?本文就帶你了解一下。
  • 「宇宙第一大國」 韓國終於承認自己是發達國家了?
    消息一出,震驚四座!「韓國放棄WTO發展中國家地位」的話題在今天登上了微博熱搜,足以顯示網友們對這個「宇宙第一大國」的熱情。在吃瓜之餘,有不少網友也表示很疑惑:韓國到底是不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發達國家往往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工業化水平和較高的國民收入。
  • 越南會不會在2045年成為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
    越南會不會在2045年成為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先說答案,答案是不會!為什麼?雖然越南官方說會在204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但這很明顯是偏離現實的。因為目前越南的人口已經接近上億,比越南人口多的發達國家目前就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
  • 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
    ,夢到C6H6是首尾相連的碳環,同時解決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小編也想像過,做實驗的時候把兩個樣品不小心搞混,懟吧懟吧,可以鼓搗出一個類似於原本到我腦袋裡裡看起來是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玩意兒,竟然能被大佬做成各種厲害的傢伙,甚至還隨手拿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我好像又可以了?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50年拿30個諾獎」的目標還算是比較保守的。但是,日本諾獎井噴真的就是因為制定了「50年拿30個諾獎」的計劃嗎?當然沒這麼簡單。(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和成果一覽表。據稱,甲午戰爭時,清廷戰敗,不得不向日本賠償白銀2億多兩,當時的日本明治政府,想都沒想,從中提取了1000萬日元(佔賠款總額的2.8%)設立教育基金,投入義務教育。在這筆資金的支持下,1898年,日本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7%,到1910年左右,日本已經完全普及義務教育了。
  • 2019年亞洲人均GDP排名前十國家,第二名居然還不是發達國家!
    亞洲也是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大洲,GDP總量位居各大洲第一,世界前20大經濟體中,亞洲佔有六席,分別是: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和沙烏地阿拉伯。亞洲現有48個國家和地區,但經濟發展極其不均勻,有世界GDP總量排名第二的國家——中國,也有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阿富汗。
  • 亞洲有48個國家,卻只有4國是發達國家,其中包括現在的中國嗎?
    亞洲有48個國家,卻只有4國是發達國家,其中包括現在的中國嗎?我們出生在中國,工作在中國,可以說對中國的很多方面都非常了解,尤其是國家經濟發展方面,我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但我們如果把眼光放得再開闊點,從全亞洲來看,我們中國的實力究竟如何呢?
  • 亞洲四小龍人均GDP出爐,韓國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呢
    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通過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為發達和富庶的地區之一。國際社會普遍將亞洲四小龍視為發達國家和地區。
  • 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賽事
    >小編也想像過,做實驗的時候把兩個樣品不小心搞混,懟吧懟吧,可以鼓搗出一個類似於橡膠原本到我腦袋裡裡看起來是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玩意兒,竟然能被大佬做成各種厲害的傢伙,甚至還隨手拿了諾貝爾獎。他與另一個英國人麥可·貝瑞(Michael Berry)使用磁性克服重力作用,使得青蛙可以在磁場中懸浮在半空,並且引申出是否可以將同樣辦法應用於人類。這項工作的難點不在於反磁性物質可以產生一個與外界磁場相反的磁場,從而產生一個相反的力,而在於這項工作如何可以將這種力穩定地作用於被測物體上,同年該報導還登上了Nature。
  • 中國拿59%的奧數冠軍,日本卻能拿亞洲60%的諾貝爾,到底差在哪?
    說起數學,菲爾茲獎是數學界大師畢生都在追求的一個大突破,因為數學並沒有設置諾貝爾獎,這項學科在世界上失去了所需要奮鬥的一個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就設立了兩個國際性的數學大獎,一個是菲爾茲獎,一個是阿貝爾獎,這兩個獎都有「諾貝爾」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