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韓國與日本隔海相望,經濟往來密切,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在亞洲能稱得上發達國家的寥寥無幾,除了日本,韓國之外,以色列,新加坡也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而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姑且不論,因此亞洲真正的發達國家也就日本,以色列,韓國而已。同為經濟發達國家,為什麼是日本對韓國出口設限?為什麼韓國會受制於人?
說到韓國,就不能不提韓國的四大財閥,三星,現代,LG,SK。四大財閥旗下都有許多知名企業,像三星電子,現代汽車,LG電子,SK海力士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其中三星電子還是亞洲最大的科技公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視,存儲半導體,手機OLED屏等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世界第一,三星也因此成為韓國的驕傲和象徵。不過韓國雖然能培育出三星電子,至今卻沒有培養出一個諾貝爾獎科學家(金大中曾經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成為韓國人最大的遺憾。
如果對比亞洲另外兩個發達國家,就能理解韓國人的心裡落差為什麼這麼大。日本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共有27人,其中2001年以後的獲獎者18人,全部為自然科學獎項;以色列的獲獎人數是12人,日本和以色列也是亞洲獲獎人數最多的兩個國家。諾貝爾獎是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獎勵,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真實體現。實際上韓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並不少,三星電子2018年研發支出位居世界第一,高達134億歐元;韓國國家整體的研發投入佔比超過4%,在世界各國中排名領先,屬於研發投入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的主要問題在於基礎科學領域投入偏少,主要精力放在了應有技術的研究上面,包括存儲半導體,OLED顯示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對實用技術研究的大量投入,一般短時間內就能見到成效。很快推出新產品,搶佔市場,這也成為韓國企業快速崛起的一大秘訣。由於基礎科學見效慢,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在韓國很難受到科研機構以及企業重視,這也是韓國至今無緣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
日本雖然在智慧型手機,電視機,半導體等電子產品市場不敵韓國企業,不過由於有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做支撐,日本企業一直把控著上遊的原材料市場,並且在一些產品上形成了壟斷局面。也因此日本可以輕易地控制韓國的產業命脈,做到精準打擊,而韓國即使擁有三星這樣的科技巨頭,面對供應鏈被切斷的風險,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