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內充滿了各種有趣的衛星和矮行星,但它們沒有引起關注,因為它們不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行星的官方定義。該機構給出的行星認定標準是:
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且不是另一顆行星的衛星)
基本上呈球形
已經「清理」其軌道(也就是在其軌道上沒有其他的顯著天體)
在不符合這一定義的天體中,包括土星的衛星土衛二、木星的衛星木衛三和土星的另一顆衛星土衛六。土衛二向太空噴射大股的水蒸氣,木衛三則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天體,而土衛六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擁有濃密大氣的衛星。
魯尼恩(和其他持相同看法的行星科學家)認為,上述定義模糊不清、沒有助益,尤其是第三條。一天早晨醒來後,魯尼恩寫下了一個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行星定義。
「這只是心血來潮。它從我的心裡突然冒了出來。」魯尼恩說。
魯尼恩和幾位著名的合著者在3月21日舉行的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提出了這個新定義,如下:
行星是質量小於恆星的天體,永遠不會發生核聚變,擁有足夠大的自身引力來維持球狀形態……無論其軌道參數如何。
或者更簡單地說:「我們的行星定義可以簡化成『比恆星更小的圓形天體』。這個簡化版尤其適合小學生。」
根據這個定義,月球也是行星。太陽系內所有的圓形衛星都是行星。冥王星是行星,圍繞冥王星運行的冥衛一同樣是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