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外星人,能不能得諾貝爾獎?科學家:估計很難

2021-01-10 紫俠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的人對外星人的存在幾乎都堅信不疑,這實在有點奇怪。雖然外星人還沒有發現,但從宇宙學的基本知識和網上的一些資料中,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外星人的存在。或許明天早上起來,我們就能看到一個頭條消息,某某發現了外星人。

估計大家也不會感到有多麼驚訝。

宇宙中有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自然在恆星周圍的行星裡,會有條件跟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它們都有孕育生命的可能。如果外星人不存在的話,那人類的存在似乎也難以用科學來解釋。如果將來某個人發現了外星人,他無疑將會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明星。

那麼問題出現了,第一個發現外星人的人類,有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資格呢?

實際上,天文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不是沒有可能。去年的諾貝爾獎就是三位天文學家獲得的,其中兩位就是發現了行星運行的新現象。如果這都能得到諾貝爾獎,那發現外星人的成就,得到諾獎簡直綽綽有餘。這估計要分兩個方面看。

No.1,在外星球上發現原始生命

外星人有很多種解釋,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如果有人發現了生命的痕跡,就算非常原始,那也是外星生命。這對人類認識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相信諾貝爾獎的大門也會為他敞開。

NO.2,在地球上發現到訪的外星人

如果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在人類之上,乘坐飛行器抵達了地球,某一個人碰巧遇見了外星人,這能得到諾貝爾獎嗎?估計很難。首先這幾乎不需要怎麼研究,就像在地上撿了100塊一樣。其次外星人的技術比人類先進,誰知道它對人類友好還是不友好呢?

如果這夥外星人對人類不友好,那發現它的人,估計也沒啥好名聲。

相關焦點

  • 外星人發現地球,會進攻地球嗎?人類能不能戰勝外星人?
    如果發現了別的文明,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科技和戰爭和智慧是成正比的。想必,文化等所有領域都是十分先進的。我們連自己的小空間都出不去,奈何不了外星來客。武器的形成不單指熱兵器,聲波,能量,各種方式的擾亂思維。星體的軌道脫軌,磁極的吸收,氧氣化解。各種方式的化學改變(屬於大科技的…)。單論在一個熱武器級別,也是要看理念的運用,技術的支撐。能跨星際來到地球,這種證明輸了,還用打嗎?
  • 中國「天眼」能不能發現外星人?
    小夥伴們可知,眼下在貴州的一塊窪地裡,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建造這麼一臺望遠鏡,預計於今年9月竣工,它背負的一大重要使命正是在廣袤的宇宙中為人類尋找同伴。它能不能發現外星人?新華國際客戶端跟你聊一聊。  【FAST能看多遠?】  射電,是比紅外線頻率更低的電磁波段。射電望遠鏡,跟收衛星信號的天線鍋類似,通過「鍋」的反射聚焦,把幾平方米到幾千平方米的信號聚攏到一點上。
  • 科學家加快尋找地外文明,如果被外星人發現了,結果會怎樣?
    劉慈欣在《三體》這本小書中提到了黑暗森林法則,他認為所有的外星生命都生活在同一個黑暗的森林中,所有的文明都在試圖掩藏著自己,不能暴露在宇宙中,這讓人類對外星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同時非常好奇外星人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 科學家稱:外星人不可能以暗物質形出現,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
    人類搜索外星人,最早可能要從19世紀中葉的火星人開始算起,一百多年來,各種疑似發現很多,但從來都沒有證實過外星人,外星人到底在哪裡?他們最有可能是哪種形式的生命體?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假設都提出來了,甚至認為一直找不到外星人是因為他們的生命形式根本就是我們所無法理解的!
  • 科學家稱:外星人不可能以暗物質形出現,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
    人類搜索外星人,最早可能要從19世紀中葉的火星人開始算起,一百多年來,各種疑似發現很多,但從來都沒有證實過外星人,外星人到底在哪裡?他們最有可能是哪種形式的生命體?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假設都提出來了,甚至認為一直找不到外星人是因為他們的生命形式根本就是我們所無法理解的!
  • 科學家稱外星人或已發現銀河系並訪問過地球
    所以外星人很有可能只是在等下一次機會,讓他們能離目的地足夠近。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文明在恆星系間旅行所需要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哈特所估計的時間。也就是說,他們不過是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拜訪我們,也可能是,在遙遠的過去,他們已經離開。
  •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為什麼人類找不到呢?
    如果說宇宙是浩瀚的大海,地球相當於漂浮在大海中的孤島。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漂浮著,很難找到一顆與之環境相似的行星,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想要抵達一個行星所在地,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還得有工具和技術擺脫這個「孤島」。
  • 人類為啥迄今都還沒有發現「外星人」的蹤跡,它們到底在哪裡?
    人類對「外星人」的追蹤已經有100多年了,尤其近現代炒得很熱,很多人堅定的相信,外星人早就來到地球了。圍繞著外星人的傳說、謠言、陰謀論此起彼伏。但科學界從來也沒有承認過有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奇怪的是,隨著現代信息越來越發達,「外星人」的傳說越來越少了。不過這次新冠病毒又有人試圖與外星人聯繫,但只是稍縱即逝,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 科學家發現神秘物種,長相酷似外星人,關鍵是不需要呼吸!
    科學家發現神秘物種,長相酷似外星人,關鍵是不需要呼吸!一直以來人類都幻想著外星人是一副怎樣的模樣,有人猜測外星人擁有一雙奇異的大眼睛,與人類頗為不同。很多人都不約而同認為外星人與人類的行為特徵相似,同樣可以直立行走,也擁有雙手和雙腳,或許它的形象就和人類猜測的一模一樣,但這畢竟只是猜測,誰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近期科學家發現一種比較新奇的寄生蟲,它們的形態各異,就連大小也不盡相同,被命名為Henneguyasalminicola。科學家發現神秘物種,長相酷似外星人,關鍵是不需要呼吸!
  • 發現磁單極子,能得諾貝爾獎嗎?
    如果有一天有人發現了磁單極子,那麼他就成功預訂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磁單極子的發現會使現有的電磁學理論作出重大調整。至今仍然有一批實驗設備在等待著捕捉到磁單極子。1982年,有人在設計好的一個超導線圈中發現了磁單極子穿過產生的感應電流,物理學界一片興奮。可同樣的事情在之後卻沒有再次出現,孤證不立,磁單極子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現在不能下一個定論。
  • 中國科學天才曹原,能不能拿諾貝爾獎?
    演藝工作就是一份職業,藝人也是普通人,誰規定他們不能逛菜市場的?這有什麼好關注的?52歲的中老年人沒有化妝又怎麼了?沒有化妝就不能出門?非要湊上前去詢問一下嗎?相對於這些藝人明星的地攤八卦新聞天天上熱搜,中國天才青年科學家曹原在《Nature》再次連發兩篇論文的消息,就幾乎無人知曉,就是有人知道,也僅僅限於科研小圈子。
  • 如果真的發現了外星人
    2020年4月28日,中國天眼開啟了對地外文明的搜索,想要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如果真的發現了外星人,我們人類該怎麼辦呢?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人類可以保得住我們的地球嗎?第二:如果發現了和我們人類實力相當的外星文明,那麼就可以互相溝通和談判了,畢竟實力強大才有資格談條件,就像古代中國一樣,落後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負,如果對方離我們不是太遠,那麼猜疑就會產生,雙方會都不信任對方,嘴上說著和平但是又互相防備,並且雙方會加快對太空級武器的研發創新,地球的強國之間也會合作起來組成一體,隨時防範著可能來臨的戰爭,只有征服對方才能更令人放心。
  • 美媒:外星人在聯絡地球?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強快速射電暴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3月13日報導稱,快速射電暴是來自外太空的神秘信號,它是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但卻能釋放巨大能量的無線電波爆發事件。  報導稱,這3次追蹤的快速射電暴僅僅幾毫秒,來源不得而知。自2001年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以來,目前已有33條信號記錄。
  • 發現外星人「元年」何時到來?科學家:希望越快越好
    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如果你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人類也害怕自己在宇宙中是孤獨的,所以我們幾千年前就在幻想著,天上的蒼穹星空,每一個星球上都有神靈存在。如果用現代科學的觀點,這或許是我們對外星人的最初嚮往。按照科學家的觀點,發現外星人的機率正在增加,我們終將會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秘之一,只是希望越快越好。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科學家們已經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了4000多顆類地行星,這些行星當中每一顆都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國ABC新聞網的訃告也是這樣的標題:「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時年76歲。」 只可惜,這個標題是錯誤的——霍金不是諾貝爾獎得主,隨後ABC新聞網已更正。
  • 潘建偉量子加密通信可以獲諾貝爾獎嗎?可能很難,很難,很難
    有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的,但天天在眼前晃,還是忍不住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寫了一篇,不妥之處,敬請指正: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但想憑這個獲諾貝爾獎,不說100%沒可能,至少99.999999……%,你想多少個9就多少個9沒可能,量子加密通信只是現有通信手段的提升,和諾貝爾獎的要求完全不搭邊。如果能做出量子通信還差不多,妥妥地穩獲諾貝爾獎;量子計算機或許也有可能,但現在領先的是IBM和谷歌,當然中國在這方面也實力不俗。有人可能就會奇怪了,潘教授做的不就是量子通信嗎?你這不是很矛盾嗎?
  • 悖論很難嗎?這個悖論你也能解決,科學家更是提出了50種解決方案
    ,但按照他制定的規則,他既要幫自己刮鬍子,又不能幫自己刮鬍子,怎麼做都不行,陷入糾結狀態。中國也有一個悖論,一個商人既賣矛又賣盾,他宣稱他的矛能捅穿所有的盾,又宣稱他的盾能防禦所有的矛,那麼,到底是矛鋒利還是盾堅固?再就是薛丁格的貓,把微觀粒子的奇詭性和宏觀世界聯繫在一起,造就了一隻奇特的貓,這隻貓處於不死不活狀態,它不停的在生與死之間轉換,就像光是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轉換一樣,那麼,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 如果真的發現外星人,我們將會怎麼樣?為什麼要找外星人?
    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找到了外星人,我們將會遇到什麼呢?電影中的人物,我們能完全的分辨出好壞嗎?人類在電影中的做法是錯的嗎?不一定吧,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現實中,真的發現這樣的一個外星球,裡面存在著比我們文明水平低的外星文明,但是卻還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甚至有能夠讓我們突飛猛進發展的資源的話,該怎麼做,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因為事關人類利益,無可厚非,民眾也都會支持,大家都想見證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國ABC新聞網的訃告也是這樣的標題:「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時年76歲。」 只可惜,這個標題是錯誤的——霍金不是諾貝爾獎得主,隨後ABC新聞網已更正。
  • 李嘉誠投資的科學家都得諾貝爾獎
    李嘉誠大概就是這種人,而且越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越能發現他那種與眾不同的厲害的洞察力。李嘉誠一輩子,除了在房地產和商業方面的投資之外,對科研和教育領域也一直保持著關注,參與了很多方面的投資,在中國大陸曾經投資興建了著名的汕頭大學。今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及化學獎的兩個科學家,就都是李嘉誠基金會贊助的,她們也都是「李嘉誠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