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慢
單位 | 亳州市華佗中醫院
前 言
大便隱血試驗是測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檢驗肉眼不可見的少量出血。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時,紅細胞被消化而分解破壞,由於顯微鏡下不能發現,故稱為隱血。
目前,大便隱血試驗((occult blood test, OBT)常用化學法或免疫法測定糞中血紅蛋白。其中,免疫法大便隱血試驗是一種高靈敏度的測定方法,有膠乳凝集法、EIA法、膠體金法和免疫層析法等。此外,還有半自動、全自動的糞便隱血試驗儀器。
近日處理了一標本,最終通過兩種方法聯合檢測,發出了更為可靠的結果,現分享如下。
案例經過
患者彭某某,男,79歲,以白內障入院,血常規檢查結果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均低(圖1)
圖1
但審核結果時發現,4月14日結果正常,短短半個月時間血紅蛋白從120g/L降至65g/L,隨後將標本進行複查,複查結果一致,然後聯繫臨床醫師詢問是否有出血史,醫生回復半個月之前因右眼白內障入院,一切正常,患者也否認有出血症狀等,現在以左眼白內障手術入院(圖2)
圖2
查看當日質控和其他患者結果均正常,為防止標本採集錯誤,與臨床醫生溝通,建議重採標本進行複查,複查結果與之前一致,如下(圖3)
圖3
患者自述無出血症狀等,考慮是否為消化道出血,後聯繫臨床醫生建議檢查大便隱血,大便標本送到後檢查結果如下(圖4)
(圖4)
標本為黑色糊狀便,隱血陰性,鏡檢未見異常。為避免血紅蛋白過量出現鉤端效應[1],進行了稀釋,檢驗結果仍為陰性。(圖5)
圖5
當患者出血為上消化道出血時可能會出現假陰性[2],我科大便隱血檢測方法為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無化學法試劑,因此就地取材利用了尿常規試紙中隱血檢測的化學法進行檢測結果隱血2+(圖6)
(圖6)
但化學法檢測影響因素較多,患者食肉類及其他含有過氧化物酶或影響其活性的食品和藥物均會影響檢測結果,造成假陽性,又詢問患者飲食情況,患者及家屬稱近期未食入肉類食品及相關藥物。然後對標本進行加熱處理(圖7)。
(圖7)
加熱後用尿試紙再次檢測結果如下(圖8)
圖8
案例分析
患者近期兩次血常規檢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相差甚多,自述無出血等症狀,與臨床醫生聯繫,建議做大便隱血檢查。大便標本外觀黑色,但大便隱血檢測(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陰性,加大稀釋排除鉤端效應後仍為陰性。
當血紅蛋白在消化道內存留時間過長,可能被胃酸或腸道內細菌分泌的酶所降解或破壞,使其免疫原性減弱或喪失而失去與抗體結合的能力,可能導致假陰性的結果。
大便隱血化學法檢測幹擾因素較多,患者食入肉類及其他含過氧化物酶的食品或藥物均會影響結果,此患者近期未食用肉類及相關藥物,故採用化學法進行檢測。
由於科室條件有限,無大便隱血化學法檢測試劑,而使用了尿常規試紙進行隱血檢測,檢測結果隱血2+,為排除幹擾,將稀釋後的大便進行加熱處理後再次用尿試紙檢測[3],結果為隱血1+(圖9)。說明患者標本中含有部分幹擾物質,造成了結果的假性增高,但隱血確為陽性。
圖9
總 結
患者大便隱血試驗化學法陽性,而免疫法為陰性,採用了化學法和免疫法的聯合檢測,並及時聯繫了臨床醫生和患者,了解相關情況,以提高大便隱血結果的準確性。
在檢驗工作中,通過歷史結果對比,患者自身情況等對結果多方位、多角度分析,並及時與臨床溝通了解相關情況,並提出檢驗人的意見和建議,為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儘可能的提供準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便隱血檢測試紙(膠體金免疫層析法)使用說明書
[2]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林潔.化學法和單克隆抗體膠體金法檢測大便隱血的比較與分析[J]全國口腔醫學電子雜誌.2018.第5卷(32):182-183.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