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德:「能回到藝術源頭的從來是少數人」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披哈達的玉蘭》 水墨紙本設色

145cm×365cm 2016年

龐薰琹先生給我們研究生上第一堂課的第一句話,他說:「藝術是長的,生命是短的。我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藝術,永遠是難以到達彼岸的。」

這是藝術家劉巨德在藝術中永遠銘記的老師的教導。每每提及自己的恩師,劉巨德總是幾度哽咽。關於老莊哲學以及東西方繪畫比較研究,是劉巨德數十年來的研究課題,劉巨德說他的一生都在做龐先生為他留下的作業。

筆者認為,龐先生給他留下的作業研究,劉巨德說他想回去,回到童年的故鄉,回到文化的故鄉,甚至想回到宇宙的故鄉,那都是生命裡能量的最原點。

《遠去的琴聲》 水墨紙本設色

145cm×365cm 2016年

藝術的最終根本是對生命的慈祥仁愛,所謂「藝道歸仁」,用慈祥的目光面對所有的生命,這是劉巨德多年在藝術中的感悟。而這正是山東孔孟故鄉孔子的仁愛。

山東美術館館長張望認為,劉巨德的作品都是"畫道不畫形",形千變萬化,無定相,而隱含其背後的道,卻是永恆不變的。體驗到了道,則抓住了藝術的核心。劉巨德先生提出的"常"與"變","回到源頭"對美術界頗具啟迪意義。

《大漠胡楊》 水墨紙本設色

145cm×365cm 2017年

劉巨德說,從藝術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逼真的形體,只有或多或少可信的虛構的形體,萬物都是各種抽象關係相互聚合的的結果。主導因素是虛存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一切處在混茫中,沒有實體,美始終處在抽象的關係中。

但是,欣賞者一般只去審視那是什麼物,而不知道藝術家真正關心的是形成物象的關係和關係本身的美學意義及精神境界。

《野草地》 紙本設色

69cm×139cm 2016年

美是有生命的,生命永遠處於運動的狀態中。從中國傳統哲學的角度看,時空的實在,本質上是動態的實在。一切物象為空間的質點,時間的剎那,即使看上去靜止的物體,其內在也是動態的。呈靜者靜動之象,並非不動。

其動態的平衡,結構的秩序,空間的轉換,陰陽的化生,總是無比豐富,永遠新鮮,永遠變化莫測。藝術家只有從虛的沒有分別的抽象的角度,認識捕捉物象內在氣的運行的力的關係,才能抓住生命的活力和動象。

《後草地》 紙本設色

69cm×139cm 2016年

在藝術的世界,動象、勢象有陰有陽,有氣有韻,常常是陰陽氣韻生萬物。藝術家作畫的過程,就是陰陽氣韻化生萬物巧奪天工的過程。期間主觀、客觀、畫面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平等,相互演進,萬物的界限和差異在相互交融、相互貫通中消失,一切呈現出抽象的相似性。

抽象的相似性,實際是諸物象彼此的共性和總象。藝術的創造,就是面對共性創造個性。個性生於共性中,別象生於總象裡。

《生命之光》

真正的藝術家,不管萬物之間多麼遙遠,多麼不同,總能由相似的聯象找到它們之間的相似性。這種能力是藝術家不可缺少的創造才能,它打通了事物之間的界限,視萬物齊同。

看塞尚,把樹木、山巒、蘋果、人體都視為相同意義曲線的構成,他找到了萬物之間抽象的相似性,即彼此的共性和總象,結果樹木、山巒、蘋果、人體,在他眼裡沒有大小、主次之別,一切成為抽象運動關係的虛存在,致使他的藝術進入永恆,開啟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新航道。

《出生地》 紙本設色

145cm×365cm 2017年

觀郭熙《早春圖》,樹木,山巒,瀑布……均是一團蒸氣,升騰著、翻滾著,自身永恆的運動著,從中生化出樹木、山巒、瀑布之景象。樹木、山巒、瀑布,高低、上下、前後,相互轉化,相互滲透而幻化為一。

故中國畫講「畫貴思其一」。「一」就是萬物千變萬化的共性和總象,它消除了萬物表象的差異性,而直達萬物內部抽象關係之本質,此繪畫變通之大法。

《追日草》 紙本設色

141cm×362cm 2011年

從中我們就會明白,石濤「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的論述,重在澄懷觀道、味道。在中國傳統古典哲學中,「一」與「道」、「無」、「母」、「本」、「蒙」「混沌」等概念,其意義上相同,都是表述世界萬物統一性原理的代名詞。「一畫」之道貴在思其萬物混沌的共性和總象。

當然,藝術並非哲學。但從古畫論中可以看到藝術聯通哲學,隱含哲學,平行於哲學,又深受哲學之影響。讀石濤畫語錄,就會明白古人如何領會繪畫藝術之真意,重在寂寞的坐忘境界中,領悟「一畫」之道。

《駱駝草》 紙本設色

69cm×139cm 2015年

「一畫」之道即畫理。億萬萬筆墨,收盡鴻蒙,無不始於此,又終於此。以一治萬,以萬治一,已成為中國畫千百年來守一、歸一的變通古今之大法。為此,石濤在他畫語錄中特別提出「蒙養」。「蒙」混沌的狀態,萬物無分別。「蒙」者,物之稚也。「蒙」境,坐忘也。石濤呼喚藝術家們以「養」表現「蒙」;以「養」回歸「蒙」。回歸「蒙」,即回歸童心,返樸歸真。回歸童蒙人生的初始,去掉分別心,忘卻榮辱與得失,超越功利,超越理性,超越社會,超越自我,這才是真正藝術家的心境。

故中國畫落筆之前,需精思其「蒙」,精思其「一」,走入物我兩忘的抽象境地,領悟萬物混沌中的共性和總象。方能下筆有神,筆墨技法自成天蒙,讓藝術走向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境地。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精神永恆。

《紅荷塘》 紙本設色

141cm×362cm 2012年

《藍天下》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賞月》 39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豬寶寶》 39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荒草地》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綠春》 39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無上清涼》 39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他乎》 39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靜物》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佛跳牆》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清淨》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惠風》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雙葵》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福壽年》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觀濤》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聽濤》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荔枝》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18年

《白牆綠柳》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生日》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考古》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小沙果》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06年

《相守》 39cmx69cm

紙本彩墨 2019年

《還鄉》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養閒》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土桃》 46cmx69cm

紙本彩墨 2006年

《紅石榴》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9年

《大南瓜》 29cmx60cm

紙本彩墨 2017年

《貓寶寶》 69cmx46cm

紙本水墨 2000年

劉巨德,1946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3年任雲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1978年考取龐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學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之比較,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學位委員會主席。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協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專著《圖形想像》、《面對形象》,出版畫冊《劉巨德素描集》、《劉巨德中國畫作品集》、《劉巨德油畫作品集》、《劉巨德寫生作品集》。

來源:新華號 收藏推薦

相關焦點

  • 接通萬物之主,回到生命的源頭!
    這個「心」,不僅是指個人之心,更是指眾生整體之心或宇宙之心,也是各宗教所說的上帝、真主、神、佛……也是生命的源頭。這或許難以讓人理解,別急!請詳細閱讀下面的內容。這個「心」是宇宙中一種極高、極其精微,並蘊含了無限的愛與慧、無限的光明與力量的這樣一種振動頻率。它是一切宇宙眾生生命的源頭所在。
  • 當科學碰上藝術?今晚相約雲上「聽月」!
    他於2013年捐資建立「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旨在推動科學與藝術融合,培養科藝雙修的創新型人才。他認為「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並提出「科學與藝術如一個硬幣的兩面」。他曾邀請吳作人、李可染、黃胄、華君武、吳冠中等著名畫家聯訣創作主題科藝字畫作品,將科學思想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再借藝術形式表現科學的深刻內涵。
  • 馮鉞:美國制憲的初衷就在於維護少數人利益
    研究民主問題不能只從西方學者的理論出發,而應從歷史角度探究它本來的源頭。對美式自由民主的研究同樣應當採取這個方法。   美國獨立戰爭後,建立了邦聯制國家,並制定了邦聯憲法,但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漢密爾頓等人,於1787年組織撰寫了《聯邦黨人文集》,要求廢除舊邦聯憲法,通過新聯邦憲法,最後獲得成功,美國也由此突然搖身一變而成為一個聯邦制國家。
  • 攝影大師密碼:梵谷和他巫術般的藝術,「憨」人的底層思維
    我從來都不願脫離藝術,思想單純聊攝影。陳丹青盛讚梵谷是個「憨人」,今天也聊聊梵谷,有朋友問「梵谷的作品在美術史中的意義」,其實研究梵谷的作品在美術史的意義,到不如來研究梵谷的創作方法論,他的人性和他的人生哲學。
  • 12隻猴子:人能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嗎,答案是不能
    關於這部電影,可以根據一個悖論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悖論叫做「祖父悖論」,它講的是:假設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因為你祖父母死了,就不會有你的父親;沒有了你的父親,你就不會出生;你沒出生,就沒有人會把你祖父母殺死;若是沒有人把你的祖父母殺死,你就會存在並回到過去且把你的祖父母殺死
  • 揭秘:原來猛獁牙雕這麼便宜,可惜只有少數人知道
    猛獁象牙雕刻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也是一門民間工藝美術。猛獁象牙雕刻藝術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受到歷代帝王、影視明星貴人的喜愛。猛獁象牙質地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潔如玉,珍貴度與珠寶玉石媲美,加之精美的手工雕刻藝術,已成為富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種。
  • 《Tryst》探索生命的源頭!生命始源的海洋
    都有種動畫已經來到現實,甚至有種藝術電影的感覺。但是不得不說,這部動畫對物體的動態製作是非常好看的,但是整部動畫在劇情的設置上還是會讓人感到有一絲無趣。或許也因為是畫風的過于震撼,導致人們對這種劇情上的關注少了很多。對於一部動畫來說,好的畫風很重要,但是劇情也應該很重要,所以整體應該呈現一個平衡的局面。
  • 日本人:中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們從來不會在乎血統!
    :中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們從來不會在乎血統!其實在中國人眼裡,血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認祖歸宗,沒有其他什麼大作用了,而反之看看日本,至今還有天皇的存在,而且在很多日本人的心目中,天皇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至高無上,而且也是遵循血統的純淨秉承著世襲制。
  • 對話阿布拉莫維奇:人性、烏雷和行為藝術
    你能看到他們每個人真正的魅力,這個人他的安全感,他的恐懼,他與觀眾的關係,他怎麼去向觀眾投射無條件的愛,怎麼讓別人感覺到他的能量,並在別人吸收了他的能量後再將這些能量投射回來。行為藝術家需要面對觀眾,觀眾是活的能量,是活的客體,這可能會非常可怕,也可能非常煩人,所以你必須有能力掌控空間。
  • 一周早報 | 快來「回到校園2020美術新作展」尋找藝術與美
    【地點】北師大田家炳藝術樓京師美術館「在2020年的春天遇到了我這輩子都沒有見過的新冠病毒傳染的大事件,真的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了。經過近半年的在家「隔離」生活之後,我們重新回到學校!回到半年前生活的環境裡,物質環境依然照舊。但我們的心裡確實不一樣了,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更加珍視人與人在一起的親情和友情,更加重視自然環境和生態的保護,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們用自己領悟到的思想和畫筆創作出屬於自己在這一刻要留住的念想,希望在這個展覽中的念想也能對您有共鳴和作用。感謝藝術與我們相伴!感謝您的參與!」
  • 宗教音樂,又稱聖樂 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
    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在18世紀以前,歐洲音樂主要以教會音樂為主,而教會音樂則以聖詠為主。 聖詠是指單聲調,沒有固定節拍的基督教歌曲,分東方聖詠和西方聖詠,前者例如亞美尼亞聖詠,拜佔庭聖詠等,後者例如安布羅西聖詠,格裡高利聖詠等。18世紀啟蒙時期以後,音樂開始向世俗化發展,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 但教會音樂仍然佔據著中心地位。
  • 中國俄羅斯族人回不回回到俄羅斯,看看他們的回答,讓人感動
    中國俄羅斯族人回不回回到俄羅斯,看看他們的回答,讓人感動 我國是一個旅遊大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這幾年來,很多外國遊客來到我國旅遊。在放假的時候,我國很多景區都是擠滿了人。旅遊的發展,對我國很多地區的經濟也有很大的提升。
  •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藝術教育教你「照鏡子」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丨張原藝術像裝在花瓶裡的一朵花。大多數人以為藝術為少數人專屬,只有這一部分人才有裝這朵花的花瓶,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藝術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它解決不了生計,也不能養家餬口。在普通人的印象裡,既然沒有裝花的花瓶,徒有花朵只會變成累贅。是什麼讓藝術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呢?
  • 林俊傑小傳:夢想從來不會辜負每一個追夢的人
    有人說,藝術之根源在於寫出世界的形形色色和每個人生命中的共鳴。確實,有時候,我們喜歡聽一首歌,並不一定是這首歌的旋律有多麼得動聽,辭藻有多麼得華美,而是不管開心還是難過,在某句歌詞的背後,它正好述說著你心靈最深處的聲音。
  • 揭秘:原來猛獁牙雕直供這麼便宜,可惜只有少數人知道
    猛獁象牙雕刻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也是一門民間工藝美術。猛獁象牙雕刻藝術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受到歷代帝王、影視明星貴人的喜愛。猛獁象牙質地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潔如玉,珍貴度與珠寶玉石媲美,加之精美的手工雕刻藝術,已成為富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種。
  • 這個世界多數人被少數人操縱著!
    而人也一樣,多數人被少數人統領著,奴役著而不自知!人們組成種群,種群之間互相殺戮,永無休止,人類最專注於殺人工具的製造,核彈,飛彈,飛機,大炮,航母,都是大殺器!人類最大的樂趣就是至相殘殺!少數人不但物質上奴役著大多數人,行動上奴役著大多數人,而且在精神上也奴役著多數人,並把多數人趕到戰場殺戮!人類有愛嗎?
  • 為什麼成功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1%規則:為什麼少數人獲得大部分獎勵在19世紀晚期的某個時候 -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什麼時候 - 一個名叫Vilfredo Pareto的男人在他的花園裡發現了一個小而有趣的發現。帕累託注意到,他花園裡的少量豌豆莢產生了大部分豌豆。
  • 從時代與生活的土壤提取藝術的DNA
    歌劇《白毛女》劇照必須承認,相對於音樂劇,儘管歌劇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日漸小眾化,可作為舞臺綜合藝術,它依然還是皇冠上的明珠,今天仍充滿強大生命力和誘惑性,能較為集中地呈現一國舞臺藝術創作的綜合實力,檢驗藝術家的綜合素質。正因如此,近幾年國內的歌劇創作熱度不減,我們一年的新創劇目甚至能相當於好幾個西方國家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