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新面孔 | 周志成:創新路上勇擔當 國際航天逞英豪

2021-02-20 國際太空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我國通信衛星民用、商用市場長期依賴進口、應用受制於人。由於衛星平臺能力相對不足,衛星通信裝備升級換代滯後,制約著國防現代化的建設步伐。

 

隨著我國對發展新一代衛星平臺呼聲的日益高漲,上世紀末,周志成作為新一代航天人的傑出代表,帶領團隊立志「為民族工業生存而奮鬥」,先後攻克了大型通信衛星總體設計技術,高承載、輕量化結構優化技術,萬瓦級大功率電源輸出技術,大容量、多頻段複雜有效載荷技術等關鍵技術難題,最終研製成功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將衛星設計壽命從「原來的8年提升到15年,功率從1700瓦提升到1萬瓦,載荷承載能力從230kg提升到600kg。

 

截至目前,以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為基礎的14顆衛星已經成功發射、在軌穩定運行,有8顆衛星正在研製,有效滿足了國內軍民商各類通信衛星研製需求,實現了國家信息傳輸安全的自主可控。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的優異性能得到了國際用戶的廣泛認可,周志成及其團隊先後為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維亞、白俄羅斯等國家研製了7顆國際商業通信衛星,打破了歐美對該領域的壟斷,擴大了我國在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戰略的典範。在周志成及其團隊的努力下,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的產品標準和建造規範,獲得了國際保險界高度認可,衛星發射及在軌保險費率大幅下降,東方紅系列衛星已成為中國航天高端製造裝備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主持突破了多項新一代先進衛星平臺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衛星平臺總體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步發展

相關焦點

  • 清華校友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7月2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2018年院士選舉結果公布,清華校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工程學部正式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川大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寰)日前,四川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受聘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和四川大學特聘院士聘書。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為其頒發了聘書。李言榮校長在聘任儀式上說:「周志成院士作為學校培養的傑出校友,是國內外本領域學術非常活躍的年輕院士,當前正值他本人事業的旺季,此時加盟川大,讓我們很受感動。」據了解,四川大學早在1945年就創辦了航空系,後因國家高校院系調整,整體遷移至北京航空學院。2011年,為了響應國家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的號召,川大正式創建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
  •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李言榮校長代表學校為周志成院士頒發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和四川大學特聘院士聘書。聘任儀式由副校長梁斌主持。李言榮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和王建國書記歡迎周志成院士一行,並衷心感謝周志成院士接受學校邀請出任空天學院院長,支持學校和空天學院的發展。
  • 周志成院士:將航天產業「落地」 造福網絡安全
    在今天下午的2018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現場,衛星總體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接受記者專訪,讓大家認識到原來網絡安全原來與航空產業關係密切。周志成是我國「鴻雁」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系統設計與工程研製的參與者。在他看來,這項工作就是要將頂層設計和地面網際網路結合起來,做一個全球可達的系統,在任意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實現中國自主的電信信號覆蓋。
  • 近30位院士齊聚川大!共話「航天航空航海國際工程科技戰略」
    11月3-4日,航天航空航海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在我校舉行。論壇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海軍北京創新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我校聯合承辦。論壇以「創新開放 匯智聚力」為主題,旨在進一步研討航天、航空、航海領域的戰略性和前沿性技術,深刻把握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工程科技融合發展、新業態蓬勃興起的背景,為推動構建國家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航天強國」「航空強國」和「海洋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論壇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提升「三航」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尤其是西南地區「三航」事業發展,推動川大與「三航」有關學科的高質量發展。
  • 楊雪林:致富路上勇擔當
    日期:[2017年10月18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楊雪林:致富路上勇擔當       現年47歲的楊雪林是東明縣武勝橋鎮來莊村人
  • 當前院士最多的央企|航天科技集團有33位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祝學軍、朱廣生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當前,航天科技集團有33位(在職10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人數位居央企之首。
  • 院士專家雲集,在航天基地舉辦的這個大會厲害了!
    9月9日-10日,第二屆空天地海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包為民、黃維、郝躍、尹浩、周志成、張平6位院士出席大會,46位知名專家和企業家發表主旨報告,會議圍繞空-天-地-海網絡體系構架、臨近空間一體化信息技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商業航天、網信自主創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等多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和研討。
  • 愛國和創新詮釋「航天精神」的真諦
    (10月17日 中國新聞網)    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中華民族向著實現航天強國的夢想又邁出堅實一步。航天讓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從夢想走進現實,見證了中國夢實現過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奇蹟。祖國航天路上的徵程詮釋了航天人愛國和創新的真諦,這種時代精神讓國人得以鼓舞和振奮。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周志成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周志成演講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1-27 11:35
  • 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科研人員在確認新型高功率太陽翼狀態(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題: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新華社記者白國龍近年來,中國在通信衛星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與進展,讓廣袤的太空中閃爍著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不止火箭發射,海南航天產業或將在這些方面迎來大發展
    論壇以「加快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打造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為主題,探討推進航天高端產品研發製造、航天發射及配套服務、空間科學技術服務與應用、航天大數據開發應用、國際航天交流合作以及「航天+」涉及的教育、金融、會展、旅遊、生命科學等產業融合發展。
  • 航天「長徵」永遠在路上
    火箭呼嘯而去、飛船搖曳而落,瑰麗地球和深邃太空之間的一去一回,勾勒出一幕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圖景,也開啟著中國一個新的航天時代——空間站時代。5月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太空軌道。幾天後的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返回。
  • 西工大新設航天班,每年只招30人,班主任全是「大國工匠」
    西工大新設航天班,每年只招30人,班主任全是「大國工匠」早在2015年,西工大就被美國列為了「黑名單」,被限制使用含有美國科技的軟硬體,但這並沒有阻礙西工大為國培養人才的熱情。今年西工大新設以我國著名航天科學家、力學家、教育家黃玉珊院士命名的「黃玉珊航天班」,旨在培養具有航空報國情懷,紮實的數理基礎與專業知識,自我革新的學習能力,勇於擔當的創新精神,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拔尖總師型人才。
  • 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園區正式啟用
    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正譜在致辭中指出,長期以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四川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特別是2017年4月籤署省校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高度重視、互動頻繁、合作加速,依託校地共建平臺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聚焦技術創新、項目攻關、成果孵化、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務實開展合作,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取得了包括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多項榮譽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中國造星人—新聞—科學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22星連續成功發射、7星出口四大洲,在國際通信衛星領域叫響「東方紅」品牌;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年輕團隊,拿獎拿到「手軟」: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等,團隊成員更是先後榮獲了「全國傑出工程師」「中國青年科技獎」「何梁何利獎」「航天功勳獎」等重大榮譽……
  • 「履職盡責我先行 敬業愛崗勇擔當」 敦化林區基層法院開展「愛崗...
    「履職盡責我先行 敬業愛崗勇擔當」 敦化林區基層法院開展「愛崗敬業」主題演講活動 2020-12-3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十三五」以來,中國航天科工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數量位居央企前茅,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較「十二五」末提升了16.4個百分點,高學歷人才比例大幅提升。△中國航天科工黨組領導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調研扶貧工作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讓人民共享航天發展成果也始終是中國航天科工的奮鬥目標。
  • 從實踐二十號衛星看東五平臺科技創新——讓「東方紅」永亮星海
    (供圖:航天五院)  幾天前,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這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衛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成功定點標誌著東五平臺驗證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意味著我國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