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二十號衛星看東五平臺科技創新——讓「東方紅」永亮星海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科研人員將實踐二十號衛星裝入密封容器。(供圖:航天五院)

  幾天前,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這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衛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成功定點標誌著東五平臺驗證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意味著我國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俱樂部。

  通信衛星廣泛應用於國際、國內或區域通信、海事通信、電視廣播等領域。1970年4月,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振奮了中華民族的信心。50年來,航天五院人樹立了「要研製出中國自己的通信衛星」的堅定信念,踏上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徵程。

  「與我國現役主力產品東三、東四平臺相比,東五平臺重量、功率、在軌壽命等關鍵性能指標上又有了跨越式提升,將填補我國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航天五院總工程師、實踐二十號衛星總指揮、東五平臺總指揮周志成院士表示。實踐二十號衛星有哪些亮點,技術上又有哪些創新?記者採訪了航天五院相關專家,解讀東五平臺背後的故事。

  實踐二十號太空展「絕活兒」

  實踐二十號衛星自2019年12月27日發射成功後,短短幾天內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並開展一系列新技術在軌試驗驗證,取得了重要試驗成果。其中,最搶眼的動作莫過於太陽翼展開——我國面積最大、展開方式最複雜太陽翼完成了「一次展開和二次二維展開」動作。

  記者注意到,與通常高軌衛星的「一」字形太陽翼不同,實踐二十號的太陽翼展開是「十」字形。

  資料顯示,這副巨型太陽翼比波音737飛機的翼展還要寬上10米。作為國內首個「繃弦式」太陽翼,它的機電部分重量比由以往型號的1:1下降至1:2,雖然外形巨大,動作卻「身輕如燕」。

  當火箭將衛星發射入軌後,不需要太多的能源,因此太陽翼第一次只展開一小部分;當衛星在太空飛行約一周後,太陽翼在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進行二次展開。全部展開後,太陽翼面積大大增加,就能帶來源源不斷的超強電流供給,提供更多服務。

  很多人把太陽翼比作衛星的「翅膀」,不過它的作用不是用來飛行,而是為衛星提供能源。實踐二十號衛星的太陽翼雖然不能像翅膀一樣上下揮舞,但能低速轉動,保證始終朝向太陽,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太陽能。而帶動太陽翼轉動的則是一個「小關節」——太陽翼驅動機構。

  別看太陽翼驅動機構個頭嬌小,卻是一個耐冷耐熱耐衝擊的「大力士」,它能輕輕鬆鬆承受巨型太陽翼展開帶來的衝擊載荷,驅動百來斤的質量轉動也不在話下。

  「目前衛星已完成轉移軌道變軌工作。」航天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總設計師李峰介紹,東五平臺首飛取得成功,這對提升新技術成熟度、促進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推動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項試驗為國際或國內首次

  「以『實踐』命名衛星,就是對該星所承擔的探索意義的最好詮釋。」實踐二十號衛星總指揮周志成介紹,實踐二十號衛星重達8噸,是目前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的衛星,也是目前中國技術含金量最高的通信衛星。衛星首要任務是驗證東五平臺的技術穩定性,由於搭載了十多項國際領先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驗證載荷,也兼具新技術驗證的使命。

  以Q/V頻段通信為代表的甚高通量通信載荷、雷射通信、深冷迴路……這些技術驗證載荷中,多項為國際或國內首次。

  以五院514所承擔的我國首次標準太陽電池空間標定試驗為例,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空間太陽電池衛星搭載標定能力的國家。

  據介紹,實踐二十號衛星將首次完成5.5GHz帶寬Q/V頻段星地通信試驗,為當前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用頻空間開闢了新的領域;首次開展高軌相干體制雷射通信試驗,相對直接探測體制,靈敏度更高、速率更快、抗幹擾能力更強,最高速率達10Gbps,刷新了靜止軌道雷射通信速率新指標。

  航天五院有關專家表示,實踐二十號衛星定點成功後還將開展實用化的在軌測試工作,進一步驗證東五平臺各項關鍵技術。面對廣闊的需求,服務於國家「寬帶中國」戰略,中國也將依託東五平臺,研製若干顆100G至1T容量的通信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周邊地區。

  東五平臺滿足未來20年需求

  衛星的應用性能,往往都是通過在一個公用平臺上加載不同功能的載荷實現。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採取衛星公用平臺的設計方法,平臺只需做少量的適應性修改即可裝載不同的有效載荷,以此縮短衛星研製周期,節省研製經費,提高衛星可靠性。

  李峰比喻說,從某種程度上講,衛星公用平臺好比公共汽車,通過搭載不同的乘客(載荷),實現衛星的應用性能。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東方紅三號、東方紅四號等為代表的東方紅系列衛星公用平臺及型譜化產品。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不斷加速,對我國通信衛星性能跨越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研製東五平臺的初衷就是我國需要高通量的通信衛星。」周志成說。

  據了解,東方紅五號平臺是我國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按照設計指標,基於東五平臺的衛星起飛重量可達8000-9000千克,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500-1800千克;整星功率28千瓦以上,提供載荷功率達18千瓦;載荷艙的散熱能力達9千瓦;設計壽命長達16年。

  這些指標意味著,相比東三、東四等現役衛星平臺,東五平臺更大、更高、更強,具有「高承載、高功率、高熱耗、高控制精度」的特點,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東五平臺的出現將填補東方紅系列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中國近20年內高通量通信衛星的需求。

  此外,東五平臺還創新設計理念,實現了智能化自主運行管理,從而有效提升衛星的好用、易用性;通過分艙模塊化設計和數位化研製模式,大幅縮短研製周期,有效提高了設計生產效率。

  航天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產保經理郝燕豔介紹,東五平臺可廣泛應用於高軌通信、微波遙感、光學遙感、空間科學探測、科學試驗、在軌服務等多個領域,是世界航天領域少有的多適應性平臺。在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能在技術推動、商業航天市場拓展等領域有更大的作為。

  實踐二十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東五平臺成熟度向前邁進了一步,為東五平臺的全面推廣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向未來,以寬帶通信衛星為代表的新興業務需求日益迫切。

  「如果說東四平臺讓我們具備了和國際同行同臺競技的實力,那麼到了東五平臺這裡,我們就能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周志成自豪地說,在強手如林的國際航天市場上,中國的衛星公用平臺牢牢佔據一席之地。(郭兆煒 孔曉燕 本報記者 姜永斌)

相關焦點

  • 實踐二十號衛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12月27日發射的長徵五號火箭攜帶的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已經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這也意味著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全球最重的通信衛星也成功了。
  • 「胖五」歸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人們稱為「胖五」,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作為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2019-12-27 21:26:40  長徵五號火箭是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裡程碑工程,採用全新的5米箭體結構,打破了中國40餘年來傳統運載火箭3.35米箭體直徑的限制,共計突破12大項、200多個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代表了中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
  • 「胖五」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華商報訊(記者 馬虎振)經過兩年半的浴火重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迎來了鳳凰涅槃之旅、王者歸來之旅。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騰躍而起,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送入距地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又被人們稱為「胖五」。
  • 全球最重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這標誌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首飛成功,填補了中國在大型衛星平臺型譜上的空白,更預示著中國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俱樂部」。長徵五號是中國現役起飛質量最大、芯級直徑最粗、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新技術應用比例達95%,地球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25噸,全球第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人贈暱稱「胖五」。7q0EETC-電子工程專輯「實踐二十衛星」就是乘坐「胖五」上天的,它是一顆新技術試驗驗證衛星,也是中國新一代地球同步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的首顆衛星。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在地球同步軌道 星上載荷陸續開通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的多項研發任務。實踐二十號衛星採用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進行研製,載荷承載能力是東方紅四號平臺的2.5倍以上,起飛重量增加至8噸以上,將為用戶提供寬帶通信、廣播電視、移動通信等服務。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的雷射通信終端、寬帶柔性轉發器、三重疊天線和Q/V載荷等多項產品研發任務。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科技前沿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1月5日10時1分,我國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飛抵預定工作崗位。該衛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將對這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進行全面在軌驗證。東五平臺填補了我國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
  • 又一枚「胖五」要上天: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也是看點
    為什麼「胖五」發射這麼受關注?此前我國液體運載火箭的箭體直徑大多為2.25米或3.35米,而長徵五號箭體直徑達到了5米。相比過去「苗條」型的火箭,長徵五號被人們暱稱為「胖五」。「胖五」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複雜、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中國造星人—新聞—科學網
    從2000年開始,為使我國通信衛星產業迅速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以周志成研究員為領軍人物的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擔負起新一代大型通信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四號的攻關重任。他們自主創新、超常工作,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歷經6年艱苦攻關,一舉攻克大型通信衛星總體設計、高電壓大功率複雜電源、衛星長壽命高可靠等關鍵技術。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6期:中國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
    實踐二十號衛星完成第四次變軌控制31日,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完成第四次變軌控制,從星箭分離的預定軌道精確變軌至距離地球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並完成定點、開通載荷。實施軌控任務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工程師在發射前通過多種最優化方法,仿真計算了火箭將衛星送到不同遠地點高度下的10餘份方案預案。
  • 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50年來,中國逐漸形成了以通信、導航、遙感、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等多個系列衛星,成為世界航天舞臺的重要參與者。 東方紅衛星平臺傳薪播火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
  • 長徵五號發射準備 搭載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萬眾矚目
    長徵五號發射準備 搭載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萬眾矚目  【長徵五號發射準備 搭載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萬眾矚目26日上午8時30分,承載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與實踐十八號衛星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兩個半小時後,上午11時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 「月半,五」又要出徵了!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將於7月...
    6月26日上午8時30分,承載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與實踐十八號衛星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   6月26日上午8時30分,承載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與實踐十八號衛星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在平穩行駛約2.5小時後,於上午11時安全轉運至發射區。   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後續,在發射區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實踐20號衛星入軌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宣布,2019年12月27日20點45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將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20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實踐十三號衛星,達到了什麼水準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殷豈】本周三,我國航天工作者們又把一顆衛星順利的送上了天,那就是實踐十三號通信衛星。不過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中星16號。實踐十三號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在完成試驗驗證以後,衛星將納入「中星」系列,命名為「中星16號」。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
  • 實踐十八號衛星:衛星「巨無霸」 能力新高度
    而此次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即將送上太空的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顆衛星,這就是實踐十八號新技術驗證衛星,它同時也是我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的技術驗證衛星,我國「東方紅」衛星家族再添新成員。
  • 「胖五」飛天 大火箭有大夢想 為探月探火奠定重要基礎
    200餘項技術改進,代表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最高水平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因為體型寬大,被親切地稱為「胖五」火箭。長徵五號是我國首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創下了多個「第一」與「之最」,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
  • 中國航天35年:從「東方紅1號」到「神舟六號」
    毛澤東主席觀看探空火箭  昨天是「東方紅1號」發射升空35年的紀念日。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北京時間),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徵1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萬裡長徵。十多分鐘後,東方紅1號衛星成功地進入傾角68.5度、近地點高度439公裡、遠地點高度2384公裡的環繞地球的軌道。
  • |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火星探測任務標識據介紹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中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
    東五平臺能力包絡圖東五平臺設計充分考慮後續的升級需求和多載荷適應性需求,按照族譜設計,包括基本型、全化學推進型、光學遙感型以及擴展型。通信類衛星在軌服務壽命按照 16 年考慮,遙感類載荷在軌服務壽命按照 12 年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