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6期:中國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

2020-12-05 前瞻網

北鬥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發布會召開

日前,北鬥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發布會在京召開,介紹2019年北鬥系統在系統建設、應用推廣、國際化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發布會指出,北鬥提供全球服務以來,國家各行各業應用北鬥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鬥產業,「北鬥+」「+北鬥」的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北鬥規模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應用再上新臺階。發布會指出,2020年6月前,我國計劃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將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2035年,將建成以北鬥系統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實現北鬥高質量建設發展。

實踐二十號衛星完成第四次變軌控制

31日,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完成第四次變軌控制,從星箭分離的預定軌道精確變軌至距離地球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並完成定點、開通載荷。實施軌控任務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工程師在發射前通過多種最優化方法,仿真計算了火箭將衛星送到不同遠地點高度下的10餘份方案預案。此次衛星入軌的超同步地球軌道,升交點和遠地點相差10餘度。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第一次實施這種變軌任務。後續,實踐二十號衛星還將進行三次變軌操作。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運輸航空

日前,首架安裝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運輸飛機在新疆喀什平穩著陸。這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中國民航運輸航空的首次應用,實現了基於北鬥的運輸飛機全程定位和追蹤,對提高民航安全水平、提升民航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意義重大。根據計劃,到2023年年底前,將實現民航運輸飛機全部具備基於北鬥的定位與追蹤能力,實現航班全球追蹤自主可控、北鬥定位與追蹤設備研製自主可控;到2035年,將實現中國民航運輸飛機使用北鬥進行自主導航。

中國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5日,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這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實踐二十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發射重量8噸多,平臺單機國產化率達100%,設計壽命長達16年,搭載了十多項國際領先的技術驗證載荷。

高景一號01組衛星在軌穩定運行3周年

高景一號01組衛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系統的首發雙星,入軌後運行穩定,至今累計獲取400萬景圖片。高景一號01組衛星成功發射及在軌投入商業運營後,圖像產品質量優良。這標誌著航天東方紅公司對商業遙感衛星領域進行的探索與創新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第16屆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競賽落幕

日前,中國空間法學會第16屆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競賽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北京大學代表隊、中國政法大學第二代表隊和中國政法大學第一代表隊分獲冠亞季軍。該競賽是1992年創辦的年度世界級模擬法庭大賽,中國空間法學會自03年開始組織的國內競賽是其全球競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成功舉辦16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型號工作會議

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型號工作會議。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航天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對2019年型號科研生產工作進行總結,全面部署2020年型號科研生產任務。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會上作重要講話。

航天科技六院推進國家航天動力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

日前,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計量所牽頭負責的國家航天動力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工作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在該中心品牌效應帶動下,六院與湖北省國防工辦、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等為代表的軍工企業及武漢有關高校開展了協作交流,初步形成了華中地區顯著的軍品橫向協作和民用計量測試市場空間,為提升能力、錘鍊品牌和促進效益打下基礎。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恆星公司攜多款衛星應用產品亮相中國海博會

近日,2019屆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開幕。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恆星公司作為集團公司衛星應用主要支撐單位,在博覽會上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國航天衛星應用在海洋領域的最新成果,備受關注。此次博覽會上,該公司與50餘家外方、國家部委、企業單位進行了科技交流,對接了需求和合作方向,為後續技術創新、產業推廣、國際項目落地贏得了機會。

印度確認第二次登月計劃和首次載人航天計劃

印度航天局局長於1月1日證實,2020年將嘗試進行第二次登月任務,這將成為印度航天計劃的重中之重。在元旦新聞發布會上,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Kailasavadivoo Sivan表示,Chandrayaan-3月球著陸任務以及Gaganyaan人類航天計劃將是2020年ISRO的首要任務,不會拖延到2021年。

NASA發現新生恆星宇宙雪花群

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張圖像顯示了新形成的恆星在星系團內部形成的「宇宙雪花」。據報導,新恆星呈現粉紅色和紅色的圓點狀,星系團向外螺旋狀旋轉,看起來像一片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雪花。雪花星系團距離地球2600光年。這些只有10萬年歷史的新恆星還沒有離開它們的出生地點。隨著時間推移,每顆恆星的自然漂移運動將使「雪花」消失。

NASA「火星2020」漫遊車首露真容

近日,美國NASA首次揭開了「火星2020」漫遊車的「真容」。「火星2020」漫遊車長3米、寬2.7米,配備6個輪子,可在巖石上如履平地。它裝備了探地雷達,它將為火星太空人搜尋關鍵的資源——地下水冰、以及小塊鹹水區域。另一個儀器是一項技術演示儀器,它將從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火星大氣中產生氧氣。

新研究發現外星星球上有水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系外行星上,水既普遍存在,又出人意料地稀少:許多遙遠的星球上都有水,但比預測的要少。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可能揭示了行星的形成方式,包括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

金星上可能存在有活火山

一項新研究表明金星可能仍然存在活火山,而且最近的火山爆發可能只發生在幾年之前。科學家們在進行的大氣層中發現了微量硫氣體。此外,大約在十年前,對歐洲航天局金星快車探測器數據進行了分析之後,科學家們認為金星上的一些熔巖流年齡小於250萬年,甚至可能小於25萬年。

近期,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內部披露了其最新的月球探測計劃,公布了無人和載人月球探測的整體方案,明確將於2031年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於2031~2035年將四個探測器發送至月球,最終建立月球基地。該消息一經公布,引發各國的高度關注。

俄羅斯的航天政策

俄羅斯航天業的法律法規相對來說較為完善,所有涉及航天活動的有關法律體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首先是1993年出臺的《俄羅斯聯邦空間活動法》,所有航天領域內的其他法律法規的制定均應以此為基準;第二層是俄羅斯總統令,這逐漸成為俄羅斯國家航天活動調節中的重要的法律淵源;第三層是政府令,即在國家航天活動法的基礎上,根據總統令的基本要求,按照行業和具體業務的內容分類,對俄羅斯國家航天活動制定的政府文件,政府令保證了俄羅斯國家空間研究和探索活動有序地進行,使國家相對完整的立法體系得到體現;第四層是行業的有關規定和規章制度,內容涉及國家航天活動的各個具體環節和內容。

此外,俄羅斯還制定了相關領域的政策,例如遙感領域,2005 年出臺了《批准高解析度資源衛星DK 航天測繪計劃,地面遙感數據的接收、處理和分發規定》、2006 年出臺了《俄羅斯聯邦建立和發展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綱要》、2007 年公布了《地理空間信息獲取、利用和提供規定》、2010 年出臺了《2020 年前俄羅斯聯邦國家測繪發展綱要》、2013 年發布了《地球遙感數據條例》等。2009 年,俄政府在政策和經濟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推進其在衛星相關技術等方面的快速發展。

經過兩輪的改革重組,目前俄羅斯航天工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1)國防部:總統直接領導下的聯邦國防訂貨局、航天司令部和總裝備部主要負責軍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測控、情報及航天發射場的管理;2)航天國家集團:管理聯邦民、商用航天活動;負責起草經費預算草案、議案及航天活動規劃、政策,由總理上交聯邦委員會(即上議院/聯邦會議)開會討論,審議通過後向總統提交,由總統審批籤發,批准後獲財政部撥款,既享有政府機關的行政職能,又保留企業職能。ROSCOSMOS在第二輪航天工業改革後組建,吸納了原隸屬於航天局的多家從事航天與飛彈系統及相關部件研製的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承擔國家訂貨方和總承包商的雙重角色。

目前,聯合火箭航天公司幾乎囊括了俄羅斯航天領域內的所有企業、設計局與科研單位。

太空梭

太空梭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人員和貨物的飛行器。它在軌道上運行時,可在機載有效載荷和乘員的配合下完成多種任務。太空梭通常設計成火箭推進的飛機,返回地面時能像滑翔飛機或飛機那樣下滑和著陸。太空梭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太空梭的飛行軌道通常是近地軌道,高度在1000公裡以下。需要在高軌道運行的有效載荷,也可以由太空梭送上近地軌道後再從這個軌道發射進入高軌道。太空梭的運載能力較大,往往採用多級組合的形式,可以串聯或並聯,也可以串、並聯結合。

太空梭進入軌道的部分叫做軌道器。它具有一般太空飛行器所具有的各種分系統,可以完成多種功能,包括人造地球衛星、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甚至小型太空站的許多功能。它還可以完成一般太空飛行器所沒有的功能,如向近地軌道施放衛星,向高軌道發射衛星,從軌道上捕捉、維修和回收衛星等。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真正投入使用的太空梭只有美國太空梭一種。但美國太空梭計劃也有過慘痛的教訓,1986年1月28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挑戰者」號爆炸事件。當時因固體火箭助推器一現場連接處的O形密封環被燒穿,造成外貯箱破損,引起爆炸,7名航天精英在人們的注視之中踏上了不歸之路。隨後太空梭停飛了32個月,一些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和改進。1991年4月出廠的「奮進」號是為代替失事的「挑戰者」號而製造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期: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
    12月27日20時45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震天動地的轟鳴中,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託舉我國最重衛星,同時也是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實踐二十號飛向太空,衛星隨後進入預定軌道。
  • 實踐二十號衛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12月27日發射的長徵五號火箭攜帶的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已經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這也意味著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全球最重的通信衛星也成功了。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期:中國貴州FAST單碟射電望遠鏡即將完成...
    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四屆大會8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四屆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開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率中國代表團50餘人出席大會並作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更新報告。北鬥核心星座2019年底部署完成 明年全面建成9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四屆大會舉辦期間,中方在會上宣布,今年底北鬥三號將完成所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北鬥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北鬥全球系統全面建成。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中國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嫦娥四...
    智能化飛行技術支撐了火箭技術的進步,未來的火箭將逐步過渡到自主、智能化飛行,是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測發、智能飛行、智能管理(過程控制)相結合的有機整體,是傳統火箭與新一代信息產業之間發生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也想要月壤?NASA找來4家私企,最低僅...
    山東海陽成我國第5處火箭發射地12月2日,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在山東省海陽市舉行。海陽市將成為我國繼酒泉、太原、西昌、文昌之後的第5處火箭發射地,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與海陽市將共建「東方航天港」。
  • 中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
    衛星平臺設計預留承載、供配電、姿軌控以及熱控等擴展能力。以典型通信衛星為例,擴展後整星發射質量 9000kg,有效載荷質量1800kg,載荷功率 22kW,布局轉發器 150 路(等效C 頻段透明轉發器)以上。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1期: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開幕...
    我國計劃2025年形成天基物聯網產業生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在2023年前初步完成行雲工程建設,2025年形成「設計-製造-運營-應用-服務」五位一體的天基物聯網產業生態,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天基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2期: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十六月晝...
    「武漢產」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進行總裝測試,擬於4月中下旬將「行雲·武漢號」衛星送上太空。亞太6D衛星通過出廠預評審日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亞太6D高通量通信衛星通過出廠預評審。該星擬於今年發射。2016年,航天科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舉行高通量寬帶衛星項目籤約暨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儀式,標誌著我國首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啟動建設。
  • 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號」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作者 郭超凱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飛行。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0期:日本隼鳥2號返回艙開啟,小行星樣本中...
    東方紅移動公司研發與服務基地開工12月1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東方紅移動公司龍興研發與服務基地開工儀式舉行。龍興研發與服務基地佔地163 畝,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總投資13.47億元,共分兩期進行建設,是東方紅移動公司開展地面網絡建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市場開拓的重要基礎,建成後將極大推動低軌星座系統全面運營。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釐米級精度!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
    衛星太空看洪災:安徽巢湖一個月暴漲46%身在太空的多顆通信、導航、遙感等衛星及其應用裝備近日投入到抗洪一線,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高分系列、風雲系列衛星。7月25日的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7月25日13時許,安徽巢湖主體及周邊水域晴空區可見水體面積相比6月30日監測結果擴大了約46%。
  • 從實踐二十號衛星看東五平臺科技創新——讓「東方紅」永亮星海
    (供圖:航天五院)  幾天前,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這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衛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成功定點標誌著東五平臺驗證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意味著我國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俱樂部。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3期:天火三號液體火箭發動機完成總裝
    其中,10顆衛星為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NewSat衛星,另外搭載「太原號」科普衛星(八一03星)、天雁05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這是長徵六號運載火箭首次承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也是新一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首次完成國際商業衛星訂單履約。
  • 大火箭長徵五號運抵發射場 6月送實踐十八號衛星上太空
    (原標題:大火箭長徵五號運抵發射場 6月送實踐十八號衛星上太空)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我國5米光學業務衛星順利通過在軌...
    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臨時黨委擴大會召開10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召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臨時黨委擴大會第一次會議歐空局追加阿里安6項目經費歐空局將要求參與其下一代阿里安6火箭研製工作的各成員國為該項目追加2.3億歐元(2.68億美元)經費,這將讓該型號總研製費用超過38億歐元(44億美元),明顯高於競爭對手太空探索公司花在「獵鷹」9火箭研製上的大約4億美元。此次追加經費也是應對被推到2022年二季度的首飛。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
    國內嫦娥五號軌道器往地球外150萬公裡飛去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於12月17日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中國探月工程官微消息,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軌道器將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
  • 通天蓋地45年——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發展的偉大徵程
    1984年4月8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二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主體為圓柱形,高3.6米,直徑2.1米,起飛重量達900千克(有效載荷為461千克)。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期:我國成功發射第五十、五十一顆北鬥...
    印度公布月船2號著陸器墜毀最新細節日前,印度政府提供了有關9月份首次嘗試登月的新細節。印度太空部國務部長吉田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表示,由於維克拉姆著陸器的剎車推進器出了問題,維克拉姆著陸器才不得不在9月6日「硬著陸」月球。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18期: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又get了新技能
    NASA正開發軟體機器人代替人類探索太空,而DARPA準備派遣機器人去修衛星。而在國內,網際網路大佬們似乎格外愛養豬,繼網易養豬場後,看來京東也要加入這一隊伍了,不過,京東卻是應用機器人養豬,可謂養豬都養出花來了。回望剛過去不久的四月,機器人領域又發生了哪些投融資交易呢?下面,請跟前瞻經濟學人一起來看看吧!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武漢建立「新冠恢復期血漿儲備庫...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數據報告》藍皮書線上發布7月4日,「2020年第十屆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數據發布大會暨醫療設備售後服務體系提升及持續發展高峰論壇」通過好醫工app線上平臺召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數據報告》(2019)藍皮書同步面向社會各界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