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火星軌道

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月3日6時,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測控系統總師李海濤老師則介紹,天問一號將於2月10日左右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大年二十九前後。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國內

嫦娥五號軌道器往地球外150萬公裡飛去

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於12月17日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中國探月工程官微消息,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軌道器將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

中國第一顆商業SAR衛星圖公布

12月22日12時37分,由廈門大學等單位根據海洋科學研究與遙感應用市場需要提出需求、天儀研究院(SPACETY)聯合中國電科38所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首飛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這也是中國第一顆商業SAR衛星。12月25日23點59分32秒,海絲一號衛星首次成像工作,獲得有效數據,目前已經陸續獲得多幅SAR圖像。

和嫦娥五號一起「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於12月17日1時59分隨同返回器順利著陸,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我國最大的分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2020年12月30日11時32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自主研製的迄今我國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分段式助推器——民用航天3.2米3分段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熱試車在西安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科技八院仿真試驗樓建設項目啟動

2020年12月30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仿真試驗樓建設項目舉行啟動儀式。該試驗樓建設地點位於上海市閔行航天城內,總投資23152萬元,預計2022年底落成竣工。該試驗樓建成後,將成為八院體系設計、聯合仿真、綜合評估、能力展示以及領域融合創新的中心,具備體系綜合論證與設計、體系聯合對抗仿真、IPT 協同設計等12個試驗室以及八院展示廳和學術交流中心。

航天科技九院771所首創性實現矽轉接板自動化測試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先進封裝測試團隊從晶圓拿持、測試方法等方面尋求突破,首次實現簡便、高效且充分的矽轉接板互連測試方法,滿足了多種測試要求。與現有技術相比,771所實現的矽轉接板自動化測試採用電阻法與電場法相結合方式,既不會造成產品損傷,也保證了測試可信性,兼顧產量和測試充分性,適用於矽轉接板的批量生產測試。

天兵科技3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30噸推力HCP火箭發動機天火三號(TH-3)已於近日取得全系統熱試車的圓滿成功。此次試車共持續了50秒,期間發動機啟動、關機平穩,穩態工作參數正常,發動機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全面通過熱試車考核。

《宇航學報》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12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線上召開了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 公布了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主辦的《宇航學報》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榮譽稱號。

航天科技五院榮獲我國工業領域國家級最高獎項

1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上,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中國工業大獎是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國家級最高獎項,主要授予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工業企業和項目。

航天科技十一院員工當選2020年「北京青年榜樣」年度人物

近日,2020年「北京青年榜樣」年度人物揭曉,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彩虹公司無人機設計部部長、型號總師蘭文博從200名入圍人選和60名提名人選中脫穎而出,獲評「北京青年榜樣·科創達人」年度人物稱號。

餓了麼/口碑X中國航天聯合做了一場「美上天」的營銷

近日,餓了麼/口碑分別邀請了中國航天女工程師艾平、千萬粉絲的時尚達人解答,以及餓了么女騎手薛萌婷這三位不同行業的女性,打造了一場共創女性之美的話題直播,口號為「美,不分角色,2021一起美上天」。

國際

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垮塌:官方出資約5220萬元重建

去年12月初,位於美國自治區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完全坍塌,三條支撐饋源平臺的鋼纜先後全部斷裂。波多黎各日前決定,劃撥800萬美元(約合5220萬元)資金對其重建。分析稱這筆錢想要完全復原阿雷西博簡直杯水車薪,但不排除將其改造為參觀、天文教育基地的可能。

日本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研究人員表示,使用木材製造衛星將不必擔心太空垃圾問題,因為在衛星完成任務後能夠輕鬆的燃燒殆盡,還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重新設計的核動力火箭要來了

日前,據國外媒體報導,核反應堆在雖然在地球上惹出很多麻煩和爭議,但它們卻可以產生足夠的能量和推力,快速地將大型宇宙飛船送上火星,甚至更遠的星球。核動力發動機僅用於星際飛行。

馬斯克稱SpaceX將嘗試用發射塔「抓住」超級重型火箭助推器進行回收

據SpaceX執行長兼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透露,該公司將嘗試一種明顯不同的方法來回收其未來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助推器。該公司將嘗試「抓住」目前正在開發的重型助推器,利用發射塔臂在起飛前準備期間用於穩定飛行器。馬斯克表示,目前的獵鷹9號助推器依靠自身內置的支腿返回地球並推進著陸--但超級重型火箭的目標是讓大型火箭完全沒有支腿。

SpaceX籤下1.5億美元的衛星發射合同開啟新的一年

SpaceX在2020年底為美國太空發展局落地了一份合同,公司估計,合同下的首次發射將在2022年底進行,公司此次獲得了1.504億美元的資金。根據合同,多達28顆衛星將被送入軌道。

印度新式火箭任何發射地點24小時內組裝並發射

近日總部位於海得拉巴的印度航天科技初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在私有空間領域中寫下了一段歷史,成功地試射了其固體推進火箭發動機Kalam-5的技術演示版本。Skyroot已成功展示了Vikram-1運載火箭的所有推進技術。Vikram-I火箭的有效載荷225公斤至500公裡的SSPO,315 kg至45傾斜500 km LEO,可在任何發射地點的24小時內組裝並發射。

法國用俄聯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軍用偵察衛星CSO-2

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12月29日表示,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法國CSO-2偵察衛星送入離地球480公裡的預定軌道。CSO-2衛星是以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和國防採購局(DGA)的名義為總參謀部研製的。

30年後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2號又有新發現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號飛越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天王星。科學家們對旅行者2號飛越天王星時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發現飛船實際上飛過了一個等離子體。這是一種行星磁場產生的巨大結構,可以剝離天王星的大氣層。

科研人員實現自由空間信道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教授王向斌、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尤立星等合作,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實驗。相關研究成果以編輯推薦形式在線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125, 260503 (2020))。

NASA大手筆!砸下1.1億研究太空天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批准了兩個太陽物理學項目——極端紫外線高通量光譜望遠鏡(EUVST)計劃和成像探測器(EZIE)計劃,目的是探索太陽和驅動地球附近太空天氣的系統。這兩個項目將促進我們對太陽和地球的了解。

「嫦娥之父」葉培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超額完成

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有「嫦娥之父」之稱的葉培建院士表示,他們2003年寫的報告中規劃:在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葉培建說道:「我們進度沒拖,經費沒有超,指標沒有降。各國的航天任務中拖進度、超經費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三步按計劃做到了,而且還超額完成了。」

行業發展潛力:我國民營企業衛星工程需發射近2500顆衛星

商業航天企業主要集中於航天產業的發射服務及衛星系統兩大環節,並逐漸形成以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及以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相競爭的行業格局。

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衛星工程需發射近2500顆衛星,衛星總重量近400噸,發展潛力巨大。

(文章來源:前瞻網)

相關焦點

  • ...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火星軌道
    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火星軌道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月3日6時,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測控系統總師李海濤老師則介紹,天問一號將於2月10日左右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大年二十九前後。
  • 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
  • 火星近在咫尺,天問一號下月即將抵達,為什麼不探索其他行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太空的嚮往就沒有停止過,在近代知曉行星後,對其探索的欲望也是越來越大了,就在2020年的7月,我國的「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或者發射升空,開始向著火星進發,去完成它的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釐米級精度!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
    航天科技一院703所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新型防護材料為護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703所根據探測器形狀、不同部位所承受的氣動載荷及熱流密度的不同,「量體裁衣」創新研製了3種材料:超輕質的蜂窩增強低密度燒蝕防熱材料、連續纖維增強中密度防熱材料和超輕質大面積防熱塗層材料。
  •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那麼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靠什麼分辨方向呢?其實也是通過「看星星」。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 6個月後,中國天問一號抵達火星!是發現生命還是能帶去生命?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天問一號在飛行6個月後,將抵達火星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科學探測等工作。就像歷史上其他火星探測器一樣,天問一號探測器也會進一步探索火星是否存在或滿足生命的生存代謝條件和需求,不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直接給火星帶去「地球生命」。
  • 為啥是被火星捕獲?天問一號的春節怎麼過?
    【為啥是被火星捕獲?】在完成三次深空變軌和一次深空機動後,天問一號已經走過3.5億千米的行程,目前直線距離地球約9250萬千米,距離火星約1400萬千米,以17.4千米/秒的速度高速飛行,預計在春節前後到達火星並被其捕獲。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升空,7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已經開始了對外太空的探測,我國也是不甘於「屈居人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在2020年的7月23日也就是近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首次執行火星勘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 天問一號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12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研製團隊,以「天問一號」的口吻,寫了《來自天問一號的第1封家書》。其中透露,天問一號探測器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家書」中寫道:出發以來,我做了三次軌道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現在已經飛行了快3.5億公裡了,對地距離約9250萬千米,對火距離約1400萬千米。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將於明年2月抵達這顆紅色星球。該發射場在2016年發射了第一枚火箭,選擇它是為了利用其緯度相對中國其他發射場低的優勢。如果成功的話,這項任務將進一步肯定中國在航天大國中的地位,顯示中國有能力獨自規劃和執行複雜的星際飛行任務。此前,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地在這個星球上降落過飛行器。
  • 即將抵達火星!「天問一號」飛行超4億公裡,下個月「急剎車」
    「天問一號」即將到達今年農曆的春節來的時間,似乎要晚一點,不過,從時間上來看,正好是「天問一號」即將到達火星的時間,可以說是「喜上加喜」。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累計飛行160多天的「天問一號」,目前狀態是非常穩定和良好的,下個月進入環火軌道後,會在今年5月份左右,找準時機著陸火星。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近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外媒指出,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外媒指出,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外媒紛紛表示,「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
  • 飛了7個月,中國衛星天問一號首次抵達火星,全球第二安全降落
    據美聯社2月10日報導,中國政府宣布,中國太空飛行器「天問一號」於周三進入了火星軌道,將一個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並尋找遠古生命的跡象,這是中國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中
  • 飛行突破4億公裡後,天問一號即將去火星過年!網友:快看看能不能種菜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截至1月3日6時,它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未來,它還有哪些動作即將實施?任務特點又是什麼?下月,天問一號還將進行關鍵剎車。它準備好了嗎?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 將在除夕前抵達火星軌道
    據中國航天科工官微消息,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火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探測承載了中國無數天文工作者的夢想,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為之努力奮鬥,終於在今天邁出了第一步。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天問一號傳新消息,美網友:中國探測器抵達火星後,我們的還在家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向外界宣布將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前不久,我國成功地向太空發射了「天問一號」,近日,「天問一號」再次傳來新的消息。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同時,由於距離赤道更近,定軌於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衛星,在發射後的變軌過程將更加簡單,省下的燃料可以讓昂貴的衛星在太空中多工作兩年。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達到4億公裡。
  • 天問一號春節前後接近火星
    記者昨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