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十三號衛星,達到了什麼水準

2020-12-04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殷豈】

本周三,我國航天工作者們又把一顆衛星順利的送上了天,那就是實踐十三號通信衛星。不過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中星16號。實踐十三號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在完成試驗驗證以後,衛星將納入「中星」系列,命名為「中星16號」。

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衛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地面測控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運控和試驗應用系統由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

中國衛通運營並管理著十多顆在軌通信衛星,而中星十六號將成為其首顆具備ka頻段通信能力的通信衛星

對於中國航天來說,實踐十三號確實創下了多個第一,亮點頗多,那麼這些亮點都有些什麼特別之處呢?

首先來說說電推

所謂衛星電推,其實應該叫離子推進器。其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然後用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噴出,以其反作用力推動太空飛行器。由於帶電離子在推進器中會被加到10~18千米/秒的超高速度,因而工質的使用效率非常高,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高達3000秒比衝。

離子推進器

2015年,SpaceX的就一次發射了兩枚全電推進的通信衛星,其中一顆是中國香港亞洲通信公司的ABS-3A,一顆是歐洲的Eutelsat 115 West B。這兩顆衛星都是基于波音BSS-702SP平臺,安裝了四臺XIPS-25離子推進器,比衝達3500秒,推力則只有165mN。由於SpaceX的Falocon9隻是把衛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也就是遠地點達到地球同步軌道高度35786千米的橢圓形軌道。

ABS-3A(上)和Eutelsat 115 West B(下),可以看到每個衛星一側都安裝了2臺離子推進器,每個衛星總計4臺

以ABS-3A為例,其軌道定位為西經3度的地球同步軌道(GEO),即便是安裝了四臺離子推進器,其加速度也低到可憐,因而從GTO轉移到GEO將會花費6-8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軌道圓化和軌道定點。當然這樣操作也是有好處的,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火箭載荷能力,從而降低衛星單位重量的發射成本。對於一顆使用壽命長達15年的通信衛星來說,花上半年時間來緩慢定軌來換取更低的發射成本是非常划算的。

702sp平臺的軌道發射及圓化過程,整個周期可能長達8個月

而且在工質攜帶足夠的情況下,離子推進器能夠提供極長的加速時間,NASA的離子推進動力樣機曾持續工作48000小時,超過五年半。在達到這個工作時間之後,該推進器被關閉,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這臺推進器消耗了870公斤的氙推進劑。如果這套動力使用到深空探測器上,那麼至少可以將探測器加速到每秒40公裡的速度。如果使用傳統的化學燃料推進器,至少需要消耗10噸的燃料,這不僅將極大的擠佔探測器的有效載荷空間,對於發射探測器的火箭來說,要求也高了不少。

離子推進器原理示意圖

而此次實踐十三號衛星安裝了四臺200毫米口徑的LIPS-200離子推進器。LIPS-200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自主研製的中國首個衛星用200毫米離子電推進系統,地面壽命及可靠性試驗累計工作時間達到6000小時,開關機3000次。單臺推進器的額定推力40mN,比衝達3000s,相比之下化學火箭發動機中比衝最高的氫氧發動機也只有400多秒。

中國航天200毫米離子電推進系統

航天科技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又LIPS-200+、LIPS-100、LIPS-300系列離子電推進系統。這些推進器的功率大多在1千瓦至5千瓦量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劃在2020年完成50千瓦量級大功率推力器的關鍵技術攻關。如果將40個這樣的推力器組成陣列,可讓300噸量級的飛船在200天左右到達火星。

從短期內考慮,我國自行研發的離子推進器在通信衛星等地球圈內太空飛行器上使用成熟之後,必將會應用到以後的深空探測器上,來滿足長時間加速和不斷變軌的需求。

中國的通信衛星到底達到什麼水準

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總容量為20Gbps,通信總容量超過了之前我國研製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這樣的帶寬水平,放到國際上並不是太出彩,和國際上許多80Gbps甚至100Gpbs帶寬的通信衛星相比,實踐十三號的通信容量並不算多。但是相比我國之前在軌的通信衛星普遍不超過2Gbps的通信容量,實踐十三號確實又是「質的突破」。

實踐十三號衛星CG圖

實踐十三號不止通信容量有限,覆蓋範圍也相對不足。不過這一切都將在實踐十八號上天之後成為歷史。實踐十八號不光在通信容量上達到70Gbps,基本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和實踐十三號形成組網之後可以覆蓋中國所有陸地和海上疆域,包括南海。

而實踐十三號採用的Ka頻段對於中國航天在通信衛星上也是首次突破,如果說原先的ku頻段和C頻段是30座的大巴,那麼ka頻段就是8節的高鐵列車。由於ka頻段的頻率範圍更廣,就能容納下更多的無線通信線路。

不止性能參數比實踐十三號大幅提升,實踐十八號衛星還將採用全新的大容量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作為我國第五代通信衛星平臺,它的整星輸出功率將達28千瓦,有效載荷重量1500千克,載荷能力是實踐十三號的東方紅3B平臺的三倍。

除了都採用新一代的平臺之外,實踐十三號和實踐十八號都採用了國產通信衛星轉發器,雖然在出口型號上可以選裝法國泰利斯公司的轉發器,不過那更多是為了滿足國際客戶的需求。目前我國已經出口的多顆通信衛星上,大多是國產轉發器和法國轉發器各佔一半。

由於帶寬容量的不足,多年以來,我國的通信衛星服務大多只是面向特地行業服務比如銀行金融,又或者只是提供衛星電視的轉發,實踐十三和實踐十八最重要的意義,是其具備的帶寬容量能滿足向民用行業開放。不過算算實踐十三號和十八號都到位之後能夠提供的總帶寬和我國民用衛星通信市場的需求,似乎還是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高鐵上的乘客可以還通過普通4G網絡來滿足旅途中上網的需求,而航空公司如果想要在民航客機上普及WIFI,那麼就只能依賴高容量的通信衛星了,中國航天在這條路上還是需要快馬加鞭才行。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13號投入使用 更名為「中星十六號」
    據《科技日報》1月24日報導,1月23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衛星是我國技術試驗、示範應用和商業運營成功結合的典範,突破了制約我國航天技術跨越發展的諸多瓶頸技術,在軌開展一系列試驗應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寬帶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實踐二十號衛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12月27日發射的長徵五號火箭攜帶的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已經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這也意味著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全球最重的通信衛星也成功了。
  • 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投入使用 有什麼影響?
    近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實踐十三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於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我國迄今最大衛星·實踐十八號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
    而此次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即將送上太空的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顆衛星,實踐十八號新技術驗證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驗證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此次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搭載了多型全新的衛星通信設備,包括我國目前能力最強的星地雷射通信終端等衛星載荷,將為我國下一代高通量通信衛星完成技術驗證。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
  • 實踐十八號衛星:衛星「巨無霸」 能力新高度
    而此次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即將送上太空的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顆衛星,這就是實踐十八號新技術驗證衛星,它同時也是我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的技術驗證衛星,我國「東方紅」衛星家族再添新成員。
  • 從實踐二十號衛星看東五平臺科技創新——讓「東方紅」永亮星海
    航天五院總工程師、實踐二十號衛星總指揮、東五平臺總指揮周志成院士表示。實踐二十號衛星有哪些亮點,技術上又有哪些創新?記者採訪了航天五院相關專家,解讀東五平臺背後的故事。  實踐二十號太空展「絕活兒」  實踐二十號衛星自2019年12月27日發射成功後,短短幾天內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並開展一系列新技術在軌試驗驗證,取得了重要試驗成果。其中,最搶眼的動作莫過於太陽翼展開——我國面積最大、展開方式最複雜太陽翼完成了「一次展開和二次二維展開」動作。
  • 釋新聞|實踐十八號:中國最大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
    釋新聞|實踐十八號:中國最大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
  • 又一枚「胖五」要上天: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也是看點
    這次長徵五號上天要幹什麼?和首飛相比有哪些新亮點?未來還有哪些計劃?為什麼「胖五」發射這麼受關注?此前我國液體運載火箭的箭體直徑大多為2.25米或3.35米,而長徵五號箭體直徑達到了5米。相比過去「苗條」型的火箭,長徵五號被人們暱稱為「胖五」。「胖五」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複雜、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
  • 大火箭長徵五號運抵發射場 6月送實踐十八號衛星上太空
    (原標題:大火箭長徵五號運抵發射場 6月送實踐十八號衛星上太空)
  • 長徵五號發射準備 搭載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萬眾矚目
    長徵五號發射準備 搭載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萬眾矚目  【長徵五號發射準備 搭載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萬眾矚目26日上午8時30分,承載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與實踐十八號衛星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兩個半小時後,上午11時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著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 「實踐十號」首發!!
    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衛星是一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總研製的實驗衛星,於2016年4月6日1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首批確定的科學衛星項目中唯一的返回式衛星,也是中國第一個專用的微重力實驗衛星。 該衛星主要用於開展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六大領域的19項科學實驗,主要研究、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的規律。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2019-12-27 21:26:40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中新網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在地球同步軌道 星上載荷陸續開通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的多項研發任務。實踐二十號衛星採用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進行研製,載荷承載能力是東方紅四號平臺的2.5倍以上,起飛重量增加至8噸以上,將為用戶提供寬帶通信、廣播電視、移動通信等服務。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的雷射通信終端、寬帶柔性轉發器、三重疊天線和Q/V載荷等多項產品研發任務。
  • 《十三號星期五》人類屬性含義及作用詳解 十三號星期五幸運有什麼用
    導 讀 《十三號星期五》中每個人類角色都有各自獨特的屬性,有些角色幸運值較高,而力量值很低。那麼這些幸運、力量、冷靜等屬性都有什麼含義和作用呢?
  • 這顆中國衛星上天了 不怕!
    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標誌著我國通信衛星已進入高通量時代。而這些問題在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面前都將迎刃而解,多波束無縫切換技術與終端自動跟蹤捕獲功能的完美配合,將時時刻刻為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實踐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衛星通信從此進入高通量時代,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衛星通信的寬帶應用,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趙堅自豪地說。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實踐20號衛星入軌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宣布,2019年12月27日20點45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將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20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五號為什麼要把實踐20號衛星送入遠地點那麼高的軌道?
    2019年12月27日,我國成功的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將實踐20號通訊衛星送入了近地點200km,遠地點68000km的預定軌道可能這裡有很多人會很奇怪,同步軌道高度是35786km。
  • 我國將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雷射通信試驗
    在國際上,衛星通信業務拓展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影響力大幅提升。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專家說,過去國內一個衛星大約有2Gbps的通量,主要服務於廣播、銀行、石油系統等骨幹通信,而實踐十三號衛星採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總容量達20Gbps,傳送能力有了數量級的提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總師劉方說,實踐十三號衛星能夠覆蓋我國除西北、東北的大部分陸地和近海百公裡以上海域,它的一項重要業務是提供高速「動中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