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 Physiol:鍛鍊身體能夠提升腸道微生物多樣性

2020-11-24 生物谷

2019年2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菌通常意味著感染和疾病的發生,著或許是一種偏見。研究表明,我們體內的細菌細胞與人體細胞一樣多,甚至更多,這意味著它們在我們的生理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不同物種的數量和這些物種種群的均勻度)的提升伴隨著與健康水平的提高。現在,發表在《Experimental Physiology》雜誌上的研究表明,我們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的效率(心肺健康)能夠準確預測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研究結果表明高強度進行運動以改善心肺健康的關鍵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提高。在此之前,據了解,較高的心肺健康傾向於與更大的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相吻合,但尚不清楚這種關係是否歸因於體脂百分比或日常生活的體力活動。由於已知癌症治療會引發對心臟代謝健康有害的生理變化,包括增加體脂百分比和降低心肺健康,因此,這項研究針對癌症倖存者展開。本研究共招募了37名至少在一年前完成治療的非轉移性乳腺癌倖存者。


參與者進行了分級運動測試,以估計峰值心肺功能,總能量消耗的評估和來自糞便滑動的腸道微生物群的檢查。結果顯示,與不太適合的參與者相比,具有較高的心肺健康的參與者具有顯著更大的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進一步的統計分析強調,心肺健康佔物種豐富度和均勻度變化的大約四分之一,與體脂百分比無關。


這些數據為心肺健康與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有趣的見解。然而,鑑於研究設計的橫截面性質,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具有相關性。參與者樣本僅限於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她們往往表現出低心肺健康和其他健康問題,這意味著應該謹慎對其他群體進行推廣。「我們小組正在積極開展一項幹預研究,以確定運動強度的變化如何影響控制餵養條件下的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以揭示運動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結果,以及研究如何優化運動處方提高臨床人群的健康結果。「(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Get fit for a fit gut: Exercise might improve health by increasing gut bacterial diversity



相關焦點

  • Exp Neurol:腸道微生物調節睡眠
    有證據表明OSA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組(GM),並可能促進OSA相關的合併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認知問題。密蘇裡大學醫學院和MU Health Care的研究人員發現OSA相關的睡眠障礙如何影響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以及將這些腸道細菌移植到其他小鼠中如何導致受體小鼠的睡眠方式發生變化。
  •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治療的神之匯合 有望大幅提升免疫治療效果
    這兩篇研究首次確定了腸道微生物能夠影響ICI的療效,研究發表之後也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員的興趣。仔細想一下,腸道微生物與免疫其實關係很是密切,它能夠刺激腸黏膜的杯狀細胞分泌黏蛋白,保護黏液層的完整性,幫助維持腸道屏障功能;也作為重要抗原,刺激腸道黏膜相關淋巴組織(GALT)的發育成熟。當腸道微生物的穩態被打破,就可能會導致腸道屏障破壞,局部,甚至全身免疫反應受損。
  • 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 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Nature:低纖維飲食或使後代機體腸道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發生不可逆地...
    ,研究者利用小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低纖維飲食不僅會降低哺乳動物機體中的複雜微生物生態系統,還會引發3代或4代人機體腸道中微生物生態多樣性的不可逆缺失。研究者對棲息在人類機體中的微生物群落進行調查發現,「居住」在狩獵及農村人群機體中的細菌種類的多樣性遠超於居住在現代工業化社會的人群;研究者Erica Sonnenburg說道,很多因素都可以幫助解釋為何現代化社會人群中機體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會降低,比如抗生素的使用、頻繁的剖宮產術及較低頻率的母乳餵養等,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是否傳統和現代社會飲食攝入的改變導致了上述問題的發生。
  • 科學:腸道微生物與過敏
    隨著科學對腸道微生物日益深入的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腸道微生物與過敏的關係。早在2016年,《科學》和《自然》兩大頂尖雜誌就對這方面的研究制定專刊,可想而知其重要性。說到環境因素,不得不讓人想到我們周圍的環境,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生產越來越多種類的食物,食物的改變勢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而有毒有害的物質更是升高過敏發生的機率。腸道微生物是環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我們應對過敏性疾病的手段有限,只是在病發時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完全不能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便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腸道或者血液,腸道微生物在體內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免疫能力
    通過強有力的基因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腸道中產生的不同抗體的範圍遠遠小於在身體中央組織中產生的抗體。這意味著,一旦微生物進入人體,免疫系統有更多的可能中和和消除它們,而腸道中的抗體主要是與任何時候它們都可能看到的細菌分子結合。背景胃腸道是人體細菌定植最多的地方。據估計,人類胃腸道重含有的微生物總數約為 10 的 14 次方 個。
  • 飲食+腸道微生物成就了你的身體
    研究人員已經知道飲食會影響體內的微生物平衡,但是這如何轉變為對宿主的影響仍然沒有被人們理解。近日,一項對小鼠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通過發送作用於組蛋白的代謝物的方式與宿主交流,因此不但影響結腸中的基因轉錄,而且還會影響身體的其他組織。這項研究發表在11月23日的《Molecular Cell》上。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研究發現100歲義大利老人的腸道菌群種類分布與30歲義大利人相比,出現了較明顯的變化,厚壁菌門中的擬桿菌XIVa明顯減少,而芽孢桿菌上升,身體的炎症反應狀況高,因此科學家得出長壽的關鍵因素:菌群種類的改變,更好的應對和調節炎症反應。
  • 張志剛:沉浸在腸道微生物研究中的科學痴迷者
    張志剛介紹說,比如,當口腔唾液鏈球菌移位到腸道,就會促進肝硬化並發輕型肝性腦病(MHE)的發生。因為口腔唾液鏈球菌富含尿素酶,能夠代謝尿素為胺,致腦中血胺積累,從而誘發MHE。因此該細菌被認為是MHE患者腸道微生態功能修復的重要靶標。又如,膽石症患者的膽道微生物至少70%是與腸道同源的。「此外,當疾病發生發展到不同階段時,潛在的先導微生物可能也不相同。」
  • 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共同進化
    受飲食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與它們的宿主共同進化。你應該感謝生活在你腸道中的眾多微生物。根據研究人員披露,這些微生物是與我們曾經食肉的祖先一起進化而來的,並賦予了它們承受進食植物對消化系統所形成的挑戰。Ruth Ley及其同事對居住在60種不同的哺乳類動物的腸道中的微生物品種進行了比較後發現,這些微生物群落與它們的宿主是共同進化的,並且受到宿主食物的強烈影響。
  • MNFR:啤酒花提取物有助於治療代謝症候群,但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
    2019年12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啤酒花中的化合物可以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和改變肝臟產生的酸的代謝來對抗代謝症候群。然後,科學家們測量了這些化合物對膽汁酸分泌,組織炎症和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影響。結果表明,每種蛇麻草化合物都減少了微生物的數量和多樣性,減少了炎症並改變了膽汁酸代謝-次級膽汁酸產生減少,共軛膽汁酸增加。
  • 腸道微生物與高血壓的微妙關係
    Credit: Chelsea Turner/MIT根據MIT的一項新研究,腸道中的微生物有助於防止高鹽飲食帶來的負面影響。MIT團隊與德國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高鹽飲食都會使某種有益菌的種群減少。所以,稱為Th-17的促炎性免疫細胞的數量會增加。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3步1個月改善腸道,提升免疫力
    免疫系統與腸道菌群共同進化 免疫系統由一組細胞和分子組成,它們通過監視我們的身體並對外來威脅(非自體物質,例如:傳染性微生物)作出反應,保護我們免受疾病侵害。 免疫系統與多種腸道菌群共同進化,可以防禦病原體,還可以提高對有益微生物的耐受性。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這種概念驗證研究表明在共同的生活空間中發生的腸道細菌交換能夠導致這些小鼠應對這種疾病的能力發生變化。調節疾病的微生物隱藏在每隻小鼠中存在的數百種腸道細菌物種中。但是考慮到每組小鼠在它們的腸道中存在著700~1100種細菌物種,科學家們如何能夠鑑定出真正地在結腸炎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那種細菌呢?
  • 自體幹細胞移植期間患者腸道菌群多樣性的變化及與移植預後的相關性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既往研究提示,進行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allo-HCT)患者的糞便微生物多樣性減少。通過16S核糖體基因測序,研究人員採用反Simpson指數評估了糞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樣性和組成。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案例1題目:飲食和運動在腸道微生物-宿主共代謝中的作用研究期刊:mSystemsIF:6.633發表時間:2020.12DOI號:10.1128/mSystems.00677-20研究方法:16S+宏基因組+靶標代謝組本文為了研究飲食和體育鍛鍊對新陳代謝和腸道微生物群的單獨和聯合影響,收集運動員和不經常運動的人的糞便和尿液樣本
  • 如何管理我們身體內的微生物「家園」?
    在我們的體表和體內,生活著數萬億微生物,其數量遠遠超過了我們自己的細胞。數十年來,利用抗生素和消毒劑,我們一直在跟它們較量。但是,當我們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它們中有很多其實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出現什麼異常,我們也甭想安生。從腸炎、Ⅱ型糖尿病到癌症、心臟病和抑鬱症,都跟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關。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有責任照料好它們。
  • 太空飛行會持續影響腸道中的微生物
    該工具被稱為「星圖」(對一致和可複製的微生物群落豐度模式進行相似性測試),分析表明,太空飛行會讓腸道中細菌的豐度、比例和多樣性發生特定的、一致的變化。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科學家Martha Vitaterna表示:輻射對腸道微生物群肯定有影響,但這些影響與在太空飛行中看到的不一樣。
  • 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腸道菌群提升癌症治療的有效率!(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對於大多數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細胞毒性藥物是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是,這些藥物會引起與治療相關的高發病率和死亡率,並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費用高昂和不可避免的耐藥性是藥物治療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