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大藝術家細述《中國美》,Discovery讓世界看見中國美學魅力

2021-01-11 深圳之窗

系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視頻讓中國姑娘李子柒席捲全球,她所演繹的中國日常生活之「美」得到全球觀眾的關注與熱議,也激發了國內外對中國之「美」的探索之熱。

6月23日起,紀錄片《中國美》在優酷獨家播出,聚焦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固定於每周二0:00與中國觀眾見面。未來,該節目將在Discovery全球電視網絡播出,覆蓋全球超過30多個國家的觀眾。14位在世界藝術舞臺上享有盛譽的中國藝術家齊聚片中,將中國美學齊奉於全球觀眾的眼前。

《中國美》由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聯合雲集將來、韜蘊資本出品,這部以藝術家親述創作故事和美學理念為主要形式的六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在正式上線播出前已在中國紀錄片學院獎,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等業內大會中獲得媒體同行的認可與關注。《中國美》在優酷獨家上線後便快速收穫一批忠實觀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也形成一波話題討論熱度,播出第一周就在同類短視頻中以超過5845萬的播放量,拿下微博紀錄片視頻篇榜單Top1。此外,豆瓣網友也對節目迅速給出了9.3分的「初評分」。

(《中國美》:藝術家們用真摯語言,訴說著追尋中國美的歷程)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關於「美」,最大的共識正是其因人而異的感受:不同視角,不同價值觀,更因不同的理解而生成不同的意蘊。在電影攝影師李屏賓看來,「黑,它表現的是一個白,是一種厚重。暗部層次的表現就是中國美。」對美術指導葉錦添而言,「東方有種東西是超越生死的,所以它是形而上的,就是無形的風,就像書法一樣。」而楊氏太極傳承人葉泳湘則言,「我想讓大家看到說太極它是一個很多元的,不是單單局限在一拳一腳之間」。在中國大藝術家們的眼裡,中國美是形,也是色;有骨,也有韻。

從開始策劃到剪輯結束的最後一刻,耗時整整三年,創作團隊力求多維並深度地記錄大藝術家們技藝的支點與創作的源泉,試圖從書法、香道、舞蹈、太極到傳統戲曲、服裝設計等更廣更深的領域裡去探索「何為中國美」。從書法家雷珍民到沉香收藏家趙明明,從舞蹈編導趙小剛到到笙演奏家吳彤,從崑曲演員張軍到無用品牌創始人馬可,每一位中國藝術家都從心出發,展現自己眼中的「中國美」,也分享在探尋「中國美」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在世界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下,對「美」的追求成為推動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對「美」的創造、解讀,則與「人」息息相關。

在「中國美」這一命題的解讀中,Discovery堅信「人」的選擇至關重要。為此,Discovery力邀面向美國學生開講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家白先勇,把漢字與西方拼音文字糅合在一起的當代藝術家徐冰,以及藉助《花樣年華》、《刺客聶隱娘》、《長江圖》等多部電影向世界展現東方美學風格的攝影師李屏賓等多位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做融合交流的嘉賓參與《中國美》的拍攝。

「我們是期待自己做從我自己的文化根源出來的東西。」 面對Discovery的鏡頭,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他為將中國靈魂注入現代舞,已經耗費了46年光陰。而被《紐約時報》盛讚「她是中國的香奈兒」的設計師郭培有不同的理解,「只要是來自於人類的,不在乎它是來自於中國還是在西方……無界,我們只是一家,只是我們根扎在不同的地方」。美美與共,天下大同。Discovery所正在做的,不僅僅是幫助世界理解中國文化,也是在努力將中國文化放進世界坐標,重述當代中國文化的新標杆。

(林懷民:我們可以失敗一百次,傳統仍然在那裡)

讓世界看見中國極致之美

Discovery作為全世界最高標準的紀實內容生產商之一,在全球的2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逾30億累計訂戶,吸引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經濟階層的觀眾。從有主持人講解的《中國文化之旅》到藝術家親自口述的《中國美》,從探索自然之美的《極境》到挖掘技術之美的《功夫學徒》,Discovery大中華區正在積極投入數位化轉型,與合作夥伴共建內容生態,為觀眾帶來具有探索內核的內容和體驗。

在《中國美》這一紀錄片中,為更好地將國際化表達與中國美學、東方哲學等特色化內容完美融合,創作團隊表示:「在剪輯創意上也做了全新的嘗試,為了盡最大的可能去接近去感受我們所拍攝的人物,《中國美》擯棄了傳統的解說詞,避免了運用一個洞悉一切的聲音給觀眾帶來的距離感和說教感。只選取運用了相關拍攝人物的採訪和現場拍攝的同期聲,如講述徐冰的故事,是運用了他和母親之間的對話。」

未來,Discovery將會面向世界推出更多與中國元素相關的優質紀實內容,從更廣闊的視角探索中國文化的精髓與內核,以「用世界的語態,說好中國故事」,引領國際傳播。


鄭重聲明:本文屬於商業稿件,與深圳之窗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深圳之窗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蓋格:超美之美——論美學與神學的關係
    他期望在更高層面上使對立面和解:他在complicatio[疊合]中,即在所有對立面無止境的綜合中,看見了上帝的本質,並將世界視為explicatio[表現],即上帝的展開。在數學思考中,庫薩的尼古拉試圖反覆通過幾何圖形和美學模擬使無限的思想直觀化。
  • 「本質主義」藝術家劉以林應邀參加2020中國·青島公共藝術大展
    本質主義」藝術家劉以林文/爾雅由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辦,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和中國雕塑院青島分院承辦,由全國城雕委副主任、天津美術學院景育民教授策展的「2020中國·青島公共藝術大展」,於7月11日在青島市雕塑館開展。
  • 黃鶯《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而象徵主義數碼繪畫誕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數碼攝影和相應軟體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技術的進步和革新,常常催生藝術家產生新的美學,而在雕塑和裝置藝術家那裡,新的工業性材料有時也決定了新的美學誕生的範圍。在這裡,好像是由於製作作品的技術和美學讓批評有了新的地標,其實批評永遠是滯後的,因為它的聲音一定是在作品產生之後或事情發生之後,而不是之前。
  • 央視主持李思思當製作人 打開中國服飾的美學寶庫
    11月7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又一創新原創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首播。百姓生活「衣食住行」,「衣」排第一。《衣尚中國》首期節目以「錦繡」開始,打開了一座關於中國服飾的美學寶庫。
  • 遇見大咖|「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來渝談設計:生活美學不僅是...
    大咖檔案:柳冠中,生於1943年。2018年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燈具的主要設計者,1984年,留學回國籌建了國內第一個工業設計系,被譽為「中國工業設計之父」,入選「世界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評出的「世界設計名人」。
  • 艾爾建美學發布中國業務全景,為消費者成就「自信之美」
    加大在華投入,推進醫美行業健康發展 艾爾建美學日本及亞太地區總裁王煒表示:「中國已經成為艾爾建美學日本及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進博會。
  • 「一帶一路·世界情 中國夢」——中國藝術家霍春陽、梅墨生世界...
    中國網訊    應俄羅斯沃羅涅日州文化部、中國外文局(今日中國)雜誌社、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科技工程大學藝術學院、沃羅涅日國立藝術學院、俄羅斯俄中中心邀約,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至2日,由俄羅斯俄中中心主任夏星辰,祁長龍帶領下,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霍春陽,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梅墨生、北京絲路博雅書畫院秘書長任蓉一行數人抵達俄羅斯沃羅涅日工程技術大學藝術學院與國立藝術學院,開啟巡講之旅。
  • 「大美京津冀 舞臺新疆界」圓滿舉辦
    三地舞臺美術學會恰逢時間的攜手同行,在觀演美學不斷被重新定義的今天,藝術與科技融合釋放出巨大產能,其魅力與功效不可替代。在河北省文化廳主導下,在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的支持下,河北學會邀請了不同層面的知名舞臺設計家、新媒體藝術家、聲音藝術家、演藝舞美聲光電知名企業家,齊聚一堂與河北舞美老中青三代舞美人「面對面,心貼心」的探索交流
  • 美圖公司美學發布會藝術家雲集,共同啟動「未來美學家共創計劃」
    以美為引,未來美學共參共創  啟動會現場,美圖公司邀請到視覺藝術家、「東方美學」教父、第73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獲得者葉錦添,北師大未來設計中心主任、今日美術館榮譽館長高鵬,內容創新整合營銷專家、《domus國際中文版》聯合出版人李芊潤,造型藝術家君君,著名珠寶設計師、故宮文化珠寶首席設計師鍾華,先鋒藝術家田曉磊,90後新生代插畫師
  • 方法論意識與中國傳統美學研究
    對美學學科定位的不同理解,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闡釋結論與理論效應。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存在一個學科意義上的美學門類,而「美」字亦非最為核心的美學範疇。因此,面對各種經學、子學、史學、文論、詩品、畫論、樂論等著述,選擇什麼樣的對象材料以及通過何種問題域切入方稱之為美學研究,就成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 《穿越美的世界歷程》新書發布會在成都啟動
    分享會上,特邀嘉賓主持人、中國人大博士、四川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梁中和與海穌分別圍繞哲學、藝術、人生、教育等多方面話題展開對話,使到會嘉賓與聽眾對《穿越美的世界歷程》一書的寫作背景、立意主旨以及著作者的美學情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該書作為本屆創意設計周精心打造的「成都禮物」,面向社會正式公開發售,並將通過生活美學表達將成都的創意設計推向世界。
  • 花西子X蓋婭傳說:東方大美亮相2021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
    精妙地將彩妝、妝容和服裝三者進行融合,將東方美展現得面面俱到、酣暢淋漓,向世界展現了東方大美的精神內涵,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也躍然於彩妝、服裝之上,讓各國友人在看秀的同時,品味東方文化。而蓋婭傳說以「為美而生,向光而行」為信念,一直致力於傳承中國智慧美學和精湛服飾工藝,希望將東方之美傳給全世界。兩個品牌從內心深處熱愛著中國燦爛的文化,並希望能夠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賦傳統以時尚,向世界演繹磅礴東方大美。無疑,兩個品牌的聯合是高山遇知音的互相尊重與欣賞,是共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詮釋。
  • 邁過翻譯這道「坎兒」 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
    邁過翻譯這道「坎兒」 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 2017年05月31日 08:54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 科學與美學的交響曲
    美學則是玲瓏婉轉、小巧雅致的亭臺樓閣,作家、畫家和音樂家們用超凡的想像和精妙的思維,搭建起審美之橋,讓欣賞者們流連忘返,欣然陶醉。在人們日常的觀念裡,科學仿佛有著一副嚴肅和冷硬的面孔,與美無關。那些精巧的計算、嚴格的推理、緊密的邏輯讓人望而生畏。但烏傑教授的《系統美學》卻獨闢蹊徑,為我們勾連起科學與美學的對照與感應。讀罷此書,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科學除了探求世界萬物之真理,也吟詠天地宇宙之大美。
  • 讓世界認識中國美的GRACE CHEN開啟下一個十年 男裝即將推出
    嘉賓在歷時3年、走遍5大洲的全球旅拍中,穿著最美的時裝,用最具自信的樣子與世界的美好相遇,無限打破限制,解放女性的內心,也通過諸如「王者風範」倫敦宮廷大秀、俄羅斯聖彼得堡頂級皇宮酒店舉辦的宮廷舞會、塔斯馬尼亞奇遇之旅、日本「櫻花季」品茶論道......等活動為中國女性打開全球高端社交圈,讓世界看到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女性美是什麼樣的。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李成才的紀錄片讓人們驚嘆:孕育了華夏民族的草木也在滋養世界  草木緣情  李成才早年的紀錄片多是將世界的故事講給中國聽,如《大國崛起》《華爾街》和《貨幣》,展示金融、歷史等領域的世界故事。這次他選擇根植中國,「把我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的故事給講清楚」。  或許我們用味蕾品味過「她們」的果實,用鋤頭改善過「她們」的生活,用鐮刀收割過「她們」的生命。
  • 名美美術教育——東京藝術大學,藝術家們的搖籃
    東藝大始於由美校和音校兩部分組成,在上野的藝大校區,兩個專業之間就只隔了一條馬路。 東藝大美校的前身是東京美術學校,始於1887年,二戰後,1949年與東京音樂學校合併為東京藝術大學。
  • 康德對二十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 張政文
    譬如,作為當代美學先師的王國維,其許多論述中就反覆強調藝術的無功利、無目的性特徵。在《人間詞話》中,他要求「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甚至在《〈紅樓夢〉評論》中將審美的無功利性、無目的性提升為一種抵禦現實苦難、超越權欲利益的生活態度,指出「美術之務,在描寫人生之苦痛與其解脫之道,而使吾儕馮生之徒,於此桎梏世界中,離此生活之欲之爭鬥,而得其暫時之平和,此一切美術之目的也。」
  • 中國美學:在鋼鐵森林裡,想想荒野山林
    在這個即將買買買的周末,我們想和你談談精神的滿足——別擔心,不是雞湯,而是「美」,來自中國傳統的美。朱良志:這些讓我有一個突出的感受,講美學,根本的問題不一定要講美的概念,還是從人心的平安、寧靜的角度,而不是從感官上的欣賞出發,談什麼樣的東西看起來好看,聽起來悅耳。
  • 《魅力中國城》帶你一品晉城的建築美學
    藏於梁上的鈎心鬥角在《魅力中國城在《魅力中國城》第二季第九期節目中,晉城不僅為我們展現獨具中式氣韻的「城堡」,還為我們講述晉城古堡「曲徑通幽,錯落有致,平戰結合,固若金湯」的功能。再次提醒大家《魅力中國城》第二季晉城與四川廣元市競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