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一女士四年只產生一小玻璃罐垃圾,怎麼做到的?

2020-12-04 澎湃新聞

紐約大學一女士四年只產生一小玻璃罐垃圾,怎麼做到的?

2018-09-09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標題下「河北環保發布」可快速關注

你有統計過你的一天會產生多少垃圾嗎?

你有想過,

可以擺脫這些垃圾,

嘗試「零廢棄」生活嗎?

圖片裡的主人公叫湯蓓佳,

GoZeroWaste平臺創始人,

從2016年開始,

湯蓓佳開始倡導「零廢棄「生活。

她坦言,

自己以前也是一個愛網購愛買買買的女生,

在別人眼中,

不產生垃圾的生活太難了,

且了無樂趣,

但在老湯看來,

這樣的生活不僅有趣而且變得有意義。

湯蓓佳買菜都自備布袋,

數據顯示,

每個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1.1公斤,

北京城有2000萬居住人口,

整個北京一天產生的垃圾就有2萬噸,

這些垃圾或被焚燒、掩埋......

最終避免不了對環境的嚴重汙染。

老湯不是第一個實現「零廢棄」生活的人…

美國紐約大學的勞倫·辛格,

四年裡產生的垃圾可以用一個玻璃罐就可以裝下!

勞倫表示,

在大學即將畢業的時候,

她開始思考生活價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

在「有意識地嘗試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實踐中,

勞倫提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零垃圾」。

她停止購買任何包裝產品,

隨身攜帶環保袋和環保容器,

戒掉超市架上的食品和買新衣服,

改穿二手衣服,

再通過捐贈、銷售等方式賣出不需要的生活物品,

節省下來的錢用來購買更多的有機產品。

她不但自製牙膏、乳液、洗衣粉及各種生活用品,

也開辦網站與大家分享生活妙方,

還成立公司販賣自製天然用品。

勞倫對垃圾的定義是,

明知道它在掩埋場不能分解,

卻仍然丟掉的東西。

垃圾汙染造成的危害不用多說,

有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水質汙染......

自然之友總幹事張伯駒曾說,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

但人類需要大自然!

要做到「零廢棄」生活,

可以從遵循5R原則開始,

即拒絕我們生活中不必要的,

減少我們需要的東西,

重複利用已有的,

回收不可避免的,

最後實現垃圾的分解!

在這一整套的過程中,

最難做到的就是第一步拒絕。

改變已有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樂趣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對於我們來說,

當即就實現「零廢棄「生活不太現實,

我們只能夠從樹立環保意識開始,

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

比如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改用帆布袋。

用毛巾代替一次性紙巾

小蘇打代替清潔劑

不用一次性餐盒

隨身攜帶餐具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我們可以改進的地方

未來,當「零廢棄」生活成為一種時尚,

人們每天見面問好不再是「你吃飯了嗎」,

而是「你今天產生垃圾了嗎?」

來源:中國循環經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160)

相關焦點

  • 胡同裡這家店主六個月只產生了一玻璃罐垃圾,如何做到的?
    每年「雙十一」一過,總有人望著家裡越堆越滿的東西感嘆:去年囤的東西還沒用完,今年又忍不住「剁手」了,快遞箱、塑料包裝袋等垃圾也比平時多了好幾倍,處理起來麻煩又不環保。而北鑼鼓巷裡有一家環保線下體驗店,倡導一種「零浪費」的生活方式,它的店主通過踐行這樣的一種理念,六個月僅產生了一小玻璃罐垃圾。走進北鑼鼓巷,「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的綠色標誌和被漆成鮮綠色的木門在胡同裡格外亮眼。推門而入,天然蠶絲牙線、玉米水溶性膠帶、可溶性竹漿衛生紙、以玉米和甘蔗為原材料做成的可降解分類垃圾袋等新鮮玩意兒整齊地擺在木架上。
  • 深圳這家人一周垃圾只裝滿一小玻璃罐「零垃圾」生活是怎樣做到的
    ▲一林一家三口一周產生的垃圾,只有小小的一罐。「零垃圾」真的能做到「0」嗎?現在,一林一家三口每星期產生的垃圾,僅需一個「老乾媽」的罐子就能裝下。罐子裡的垃圾主要為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垃圾,如快遞的封箱膠帶、新衣服上的標籤繩和從物品上脫落的小塑料片等。
  • 一頓飯用幾個一次性餐盒 垃圾分類亟待源頭「減負」
    隨著垃圾分類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瀋陽市民主動參與到這項利國利民的活動中。不過,記者連續多日調查發現,商品的過度包裝,快遞的繁複包裹,一次性餐具的泛濫等,不僅增加了垃圾分類的負荷,更是浪費了大量資源,亟待改變。一次性餐具泛濫問題隨著網絡外賣等興起而愈發嚴重。
  • 國內有一所大學,本科四年讀完要68萬學費,很多考生望而卻步!
    崑山杜克大學是一所由武漢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合作創辦的非營利性中美合辦大學,位於江蘇省蘇州崑山市,雖然是非盈利性質的一所高校,但由於學校特殊的性質,該校的學費還是非常昂貴的,現在每學期差不多需要85000元的學費,算下來一年就得20萬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住宿費、生活費等等,總計高達60萬元人民幣
  • 老夫妻堅持四年清理海洋垃圾,垃圾量達785噸,淨化海洋環境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貨已經沉入海底。僅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經達到300多萬平方公裡。這些年,海洋環境的惡化都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海岸邊陣陣惡臭,不再是清爽的海風。
  • 【小編探院】小小玻璃罐
    7月24日早上9:30,小編到就診樓。「鄭州市九院最好了」這句話吸引小編駐足。最好肯定是有對比的,肯定是有緣由的。於是,小編就跟隨這位五十多歲的患者一起走到了病區。「是的,下午太熱了,上午來了,你給我治這兩次好多了,感覺可舒服……」在大夫和患者的交流中,見大夫推著治療車,車上放著整整齊齊的玻璃罐,掀開衣服,找準穴位,用打火機點燃酒精棉球,在火罐裡轉一圈,只見小小罐子就吸附在了患者皮膚上……小編不止一次地在生活中聽說過拔罐,但僅僅只是聽說而已,對於拔罐的醫療作用並不是很了解。
  • 貪吃小倉鼠「挑戰」玻璃罐數次終享美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31日報導,近日,一則小倉鼠吃瓜子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一隻白色的小倉鼠發現了一罐葵花籽,便立刻撲上前,想要一嘗美味。只見它奮力「撲騰」著兩隻前爪撓著光滑的玻璃罐,希望能找到一個點借力進罐,但嘗試數次後仍未成功。
  • 生活垃圾焚燒廠產生的煙氣怎麼處理?
    Q: 生活垃圾焚燒廠產生的煙氣怎麼處理? A: 垃圾焚燒廠排放的廢氣主要來自於焚燒過程所產生的煙氣,其主要汙染物為粉塵、氯化氫(HCl)、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氟化氫(HF)、有機汙染物、二噁英及重金屬等。
  • 【漲姿勢】過期的隱形眼鏡屬於什麼垃圾?
    現在,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每個人做好日常垃圾分類,關係到地球和整個人類的未來。
  • 男生大學四年在寢室養蟲萬餘只 被稱「蟲痴」
    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在大學近四年的時間裡,趙宇晨前後飼養的昆蟲「寵物」達萬餘只。  寢室養萬餘只蟲子  走進趙宇晨的寢室,一說到昆蟲,他便滔滔不絕。趙宇晨打小就對昆蟲特別感興趣,於是大學時他選擇了生物專業。上大學後,趙宇晨一有時間就泡在學校山坡、樹叢、湖畔等處,尋找各種小蟲子。
  • 讓"它"憑空消失 長沙一小區用果蔬垃圾制"清潔劑"
    而在「七分醉」飯店,每天產生的果菜渣廚餘垃圾中,三分之二都可用於製作酵素自行「消化」。「把做好的酵素拿到我們的蔬菜基地種菜,種的菜又拿到店子裡面來炒,或者拿到社區裡去。」該飯店負責人說。&nbsp&nbsp&nbsp&nbsp讓一部分垃圾「憑空消失」,還能實現再創造,這樣的事,就發生在長沙。
  • 武漢"蟲痴"男生 大學四年寢室養萬餘只昆蟲被圍觀
    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在大學近四年的時間裡,趙宇晨前後飼養的昆蟲「寵物」達萬餘只,近千名昆蟲愛好者被他「圈粉」。「柑橘鳳蝶應該是能聽懂某些音節,每次一說『bu』這個音,立馬就把臭角都伸出來,像是受驚嚇了一般,特別有意思。」一說到昆蟲,趙宇晨便滔滔不絕。
  • 曆法科普:四年一次的2月29日是怎麼來的?閏月又是如何產生的?
    兩種曆法都是閏年,為何公曆只增加了一天,而農曆卻增加了一個月?要解釋這些問題就要系統地了解一下現行的公曆與農曆是如何編纂出來的。由於古代人民的科技水平有限,所以認知能力也不高,對於時間的測算,自然無法做到今天這樣精確。人們通過觀察生活,太陽東升西落,一個周期就是一天(極晝極夜除外),今天我們認為這個周期平均下來是24小時,稱為太陽日(非恆星日),也是通常所說的一天。夜空中的月相呈周期性的變化,平均下來是29.5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個月。
  • 「蟲痴」男生大學四年寢室養萬餘只昆蟲被圍觀
    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在大學近四年的時間裡,趙宇晨前後飼養的昆蟲「寵物」達萬餘只,近千名昆蟲愛好者被他「圈粉」。蟲卵  寢室養萬餘只蟲子  撰寫厚厚的養殖筆記  走進趙宇晨的寢室,不大的書桌上擺放了各式各樣稀奇的玩意,趙宇晨指著「小綠豬」模樣的蟲子介紹說,這是柑橘鳳蝶幼蟲。「柑橘鳳蝶應該是能聽懂某些音節,每次一說『bu』這個音,立馬就把臭角都伸出來,像是受驚嚇了一般,特別有意思。」
  • 夏日解暑必備,自製3款水果茶,做法簡單不用煮,有個玻璃罐就行
    導讀:夏日解暑必備,自製3款水果茶,做法簡單不用煮,有個玻璃罐就行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不想喝白開水經常喝奶茶又不健康,外面賣的水果茶又太貴,其實在家自製水果茶也很方便,不用煮,只需要一個玻璃罐、一臺冰箱。
  • 作為網購大國 中國去年產生快遞垃圾400多萬噸
    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這麼多的快遞垃圾往哪裡去?記者在每年快遞業務量超50億件的網購大省廣東走訪發現,對於快遞包裝盒大家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些比較結實的紙箱,我就用來裝衣服和各類雜物,或者自己寄東西的時候使用;剩下的箱子都堆在門口,攢多了就和塑料瓶等一起賣給收廢品的。」家住廣州荔灣區的駱女士說。
  • 每四年一閏年?是真的嗎?不是
    每四年一閏年?是真的嗎?為了彌補這一規律的漏洞,教材又通過「你知道嗎」(如下圖)介紹了整百年份是不是閏年的判斷方法。(關於知識點框架請點擊1-6年級數學整套教科書內容框架圖-北師大版) 第2個問題關於知識一線教師似乎只能暫時擱置問題,等學習了除法的相關知識後再回顧一下了; 第1個問題似乎很多一線數學教師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原因,雖然我們的學生不能理解其根本原因,但老師應該知道產生這一矛盾的根源
  • 在紐約與美國說再見
    我揉了揉眼睛,在我們的車向紐約曼哈頓法拉盛地區我們要做核酸和IgM檢測的診所的路上,到處是亂扔的垃圾,道路既不整潔,房屋也不整齊。一進入法拉盛地區,我感到突然回到了中國二三線城市的一個郊區,或者一個不知道多少線的小縣城。那裡是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到處都是中國文字,街上走來走去的,有華人,有黑人,有印度人,還有墨西哥人,基本上很少看到白人。
  • 平均一戶產生2噸垃圾!《生命時報》記者深入調查「裝修浪費」亂象
    劉女士說。北京的李女士買的也是精裝房,收房後發現鋪的木地板踩上去有點冒土。考慮到家裡老人、小孩的健康,李女士決定把原地板撬了重鋪。可沒想到,打開後地板下面全是菸頭、瓜子殼等垃圾,「這種裝修質量怎麼能讓人放心長期住?」
  • 明察暗訪 | 隨意傾倒的垃圾有一公裡多長 公路橋下咋成「垃圾場」
    希望全市各區、縣、開發區及各部門重視本欄目的曝光內容,第一時間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作出回應,並及時向我們反饋整改落實情況,做到每期報導有結果。今日推出《明察暗訪看民生》第280期——隨意傾倒的垃圾有一公裡多長公路橋下咋成「垃圾場」公路橋下的垃圾 記者 謝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