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幾乎不會使用塑膠袋,而是使用廢舊衣物改造成布袋買菜購物。
你一天會產生多少垃圾?
國家統計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長至2016年的20362萬噸,遠高於我國人口增速。2016年,我國人均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47.3公斤,是30年前的3.2倍。
這些垃圾去哪兒了?現實生活中並未存在如日本科幻小說家星新一筆下的、能容納各種汙穢的黑洞。這些垃圾除了能夠被回收的一部分以外,有的被填埋進市郊的垃圾場,有的被一股腦兒扔進垃圾焚燒廠,除了轉化為電力,也以另一種漂浮顆粒的形式回到人們的呼吸道;有的甚至被直接傾倒進大海,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物品來不及真正使用,就被棄之如敝屣。自2017年開始實踐「零垃圾」 生活以後,深圳全職太太一林看見自己生活中的垃圾一點點減少。在一林看來,簡單的生活給她帶來了滿心的喜悅。與垃圾「較真」三年,一林一路「打怪升級」。從自學環保知識,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踐行環保理念,一林完成了從「環保小白」到「零垃圾達人」的蛻變。對於「零垃圾」,一林不追求100%的「0」,只想儘量減少垃圾,為保護自己所在的「藍色星球」貢獻一份力量。
▲一林一家三口一周產生的垃圾,只有小小的一罐。
「零垃圾」真的能做到「0」嗎?
現在,一林一家三口每星期產生的垃圾,僅需一個「老乾媽」的罐子就能裝下。罐子裡的垃圾主要為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垃圾,如快遞的封箱膠帶、新衣服上的標籤繩和從物品上脫落的小塑料片等。而快遞箱、標籤紙、大件塑料等其他仍可回收的廢棄物,都被一林細心分類,放置在小角落裡,等待煥發生機的機會。
什麼是「零垃圾」 生活?講起「零垃圾」,一林圓圓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仿佛談論的不是垃圾,而是生活中的珍寶。一林介紹,零垃圾生活是一種崇尚極簡,做到不浪費、再循環的可持續生活方式。踐行「零垃圾」生活方式的人們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同時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一林說,愛美的她曾擁有能堆成小山的衣物,而現在,一林只會選擇面料舒適簡約、便於回收的衣物。其中,她和孩子有不少衣服還是和他人交換來的舊衣。
每天,一林一家的「零垃圾」生活從起床洗漱開始。使用可降解的環保牙刷和自製牙膏洗漱,用自製無患子環保酵素洗衣服,帶上環保袋前往市場買菜,回家用防水的蜂蠟棉布包好食材再放進冰箱,吃剩的瓜果蔬菜留下來製造肥料。不用塑膠袋,不叫外賣,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喝咖啡奶茶。
這樣的生活在外人聽來,如同古代人般原始,有種苦行僧的意味,一林一家卻樂在其中。在成為「零垃圾達人」後,一林經常被這樣的聲音包圍:「零垃圾是不可能的,是烏託邦!」一林承認,生活在高度商品化的現代社會裡,人們一定會產生垃圾。但她也認為,減少自身的垃圾這件事準沒錯。她相信,只要行動起來,就能出現轉機。
▲在社區舉辦的親子活動中,一林給孩子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從「扔東西狂人」到「零垃圾」的頓悟
「如果給我一個頭銜,那應該是『垃圾老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武漢人,一林的性格深受武漢氣候環境的影響,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坦率大方、真誠不矯情。
一林原名曹禕林,相比起大名,她更喜歡他人稱呼她為「一林」。「因為不少人都念不準『禕』字。」為了省去麻煩,一林大筆一揮,索性將「禕」簡化為「一」。
2015年,因愛人工作變動的緣故,一林一家人來到深圳。來到深圳以後,一林被深圳的魅力深深吸引,並決心留在這座城市生活。作為管理家庭事務的全職太太,一林很快面臨來深圳後最頭疼的問題。「老家房子大,我們東西也很多。到了深圳以後,房子變得很小,壓根兒沒地方放東西。」因此,一林開始學習整理術。一林還記得,當時有些「瘋狂」的她把家裡80%的東西都扔掉了。
因為物品少了,一林家裡十分整潔。如同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中的女主角家一樣,一林家幾乎沒有了雜物。對於一林的強迫症,家人卻有些恐慌。一林的母親高阿姨對女兒的看法更是「我姑娘那時候像瘋了一樣地丟東西」。
「斷舍離」幾個月後,一林有天夢到了一條被她丟棄的毯子。這條羊毛毯在她家中存在了很多年,後來高阿姨將它轉送給了一林。「其實我也不想要這條又厚又重的毯子,但不好拒絕媽媽。開始斷舍離後,我才決定把它扔掉。」想不到幾個月後,這條毯子又重新出現在了一林的夢裡,仿佛在控訴一林的無情。
因為被丟棄的毯子,一林開始反思,自己瘋狂扔東西的行為到底是否正確。「如果再來一次,也許我應該把那條毯子給一個更需要它的人。」一林說。
2016年,一林在網上看到美國紐約一位「零垃圾女孩」的零垃圾生活理念。她發現,這位環保達人一年產生的垃圾用一個罐子就能裝下。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一林看到一名北京「零垃圾」女孩在網上分享的課程。在她的引導下,一林一點一點學習環保知識,並開始實踐零垃圾生活方式,開啟了全新的可持續低碳生活。
第一步,從自帶環保袋開始
開始總是十分困難。
踐行「零垃圾」生活,一林選擇從攜帶環保袋去買菜開始。第一次帶環保袋去買菜時,一林心裡是很忐忑的。「那是我第一回做這件事,很怕被人拒絕,也怕別人覺得我很奇怪。但這件事情我一定要試試,於是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那一天,一林把家裡熬中藥後剩下的幾個紗布袋塞入背包,出門前往常去的菜市場。一林記得,就在第一個買菜的攤位,老闆不僅沒有看不起她,反而跟一林聊起家常。老闆告訴一林,一林是他在深圳賣菜以來,見過的第三個自帶袋子的顧客。
對此,一林又欣喜又遺憾。「原來我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但這麼做的人原來這樣少。」一林說。
邁出了第一步,一林感覺「零垃圾生活」並不難。她發現,其實她還可以做更多。從吃開始,一林放棄了各種包裹著塑料包裝的食品。一林還開始使用可水洗衛生巾、秸稈衛生紙,出門隨身攜帶手帕、購物袋、水杯、餐具、飯盒。在家庭生活方面,一林選擇使用純天然的洗滌用品,用無患子、皂角、茶籽粉等材料製成洗滌用品來替代化學洗滌劑。在朋友的指導下,一林還使用吃剩的果皮蔬菜製作環保酵素,將一部分廚餘垃圾也利用起來。
最讓一林有成就感的是,她嘗試著將他人眼中的「垃圾」改造成全新的物品。在一林餐桌的擱板上,一瓶受過精心照料的綠蘿用它勃發的綠意吸引來人注意。定睛一看才能發現,這株綠蘿寄身在一個用過的牛奶玻璃瓶裡。瓶身被主人用蕾絲緞帶裝飾著,早和「垃圾」再無關係。而近期備受一林寵愛的一個項鍊掛墜,是一林用朋友的機器自製而成的。將幾個被拋棄的瓶蓋融化後倒入樹葉形狀的模具中,液體凝固後就變成了世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如今,衝動的消費、快餐、日用化工產品等快節奏生活中的元素在一林的生活裡銷聲匿跡,換來的是慢下來、更充實的生活。目前,雖然一林還不能夠完全抵制塑料進家門,也不能做到完全沒有垃圾,但是看著自己生活中的垃圾在一點點減少,一林滿心喜悅。「零垃圾的實踐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對自然萬物的愛,這種喜悅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體會到的。」一林說。
▲一林多以分享者的身份參與環保知識傳遞。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
「什麼都不能買了嗎?」
「難道不扔垃圾了?」
一開始,一林給身邊的人普及「零垃圾」生活時,不少人都聞「零」色變。但看著「零垃圾」對一林生活的改變,她身邊的人和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也開始受到一林的影響。
一開始,對一林的「零垃圾」生活最有意見的,當屬一林的母親高阿姨。對於女兒在自家陽臺上擺弄的「有氧堆肥」「波卡西堆肥」「自製酵素」,高阿姨並不能理解。對於母親的疑惑,一林沒有辯解,只是默默地把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袋疊好,放進母親的包裡。當自己外出時,一林也會委託母親把家裡分好類的可回收紙皮、塑料瓶交給上門來取的拾荒者。漸漸的,高阿姨不再對「零垃圾生活」感到不滿,偶爾在和女兒一起收拾家務時還會感慨一句,「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
在給兒子樣樣啟蒙的過程中,一林買來不少垃圾回收、資源再生的繪本,繪聲繪色地給樣樣介紹環境保護、土壤保護有關的知識,這讓樣樣從小就對環保行為很感興趣。對於兒子愛吃的零食,一林不會強硬地要求他放棄,而是儘量勸說樣樣選擇使用紙袋包裝的零食。樣樣上幼兒園後,還開始向身邊的老師、小朋友宣傳環保知識。
幾年的時間裡,一林早已養成了攜帶環保物品出門的習慣。前往咖啡店時,一林會自帶杯子或者點一些可以用玻璃杯、陶瓷杯等容器盛著的飲品。一林的愛人喜愛喝奶茶,一林就買來口徑較大的矽膠吸管隨身攜帶,讓愛人可以吃到奶茶中的珍珠。「雖然每天出門帶的東西多了,但是減少了丟棄的垃圾,心裡還是很開心的。自己帶環保杯,喝奶茶也喝得心安理得。」對於一林的做法,她的先生十分支持。
▲2018年,一林在深圳創立了零垃圾生活交流平臺,以「線上交流+線下活動」的形式推廣零垃圾生活。
「零垃圾」之路上,她並不孤單
18歲時,一林有著和倉鼠一樣的「囤積癖」。30歲時,一林過上了簡單而充實的日子。在推廣「零垃圾」生活的過程中,一林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有樂於嘗試的年輕人,有踐行環保主義的人士,也有一些從不理解到支持的人。在這過程中,一林成為了和從前完全不一樣的人。「我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生活,過上了嚮往的生活。而且我透過垃圾認識自己的行為,透過垃圾了解家人的生活習慣,透過垃圾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一林說。
2018年,一林在深圳創立了「零垃圾」生活交流平臺,以「線上交流+線下活動」的形式推廣「零垃圾」生活,近300名在深圳生活的人們活躍於在她一手創建的微信群裡,開始踐行「零垃圾」生活。2018年,一林和深圳「零垃圾」小分隊的成員一起舉辦了21次線下活動,包括「零垃圾」生活方式分享會、「舊物新生」閒置交換活動、舊衣改造工坊、環保酵素製作分享會等,參與人數超過600人次。不少參與過活動的人也留了下來,成為一林推廣「零垃圾」生活的新力量,那種被信任的感覺和流動在人們之間的感情讓一林倍感溫暖。
「環保對多數人來說應該以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為前提,而不應該變成一種負擔。」在一林看來,「零垃圾」生活不光是一種環保的生活方式,更是好玩有趣的一種生活方式。一林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活動,從零開始,嘗試更輕鬆更環保更健康的「零垃圾」生活。
□知多D
跟一林來學一學 幾個自製生活清潔用品的配方
無患子清潔劑製作方法:
無患子是天然植物無患子樹的果實,通過人工曬制、剝皮,而後可以得到果皮可以用來做清潔用品。
●無患子果皮可直接使用,方法為:將4-5個無患子果皮裝進小布袋,用的時候加水揉搓一下就會產生豐富泡沫。也可以裝在較大的布袋裡,扔進洗衣機直接洗衣服。
●無患子果皮也可熬煮後使用,方法為:取8到10顆無患子果皮置於布袋中,放到500ml的水中煮開,水開後再小火煮15分鐘。待皂液冷卻後,反覆擠壓無患子果皮並攪拌,進一步萃取。可直接代替洗手液、沐浴露、洗潔精等日化洗滌產品。
用茶籽粉洗碗的方法:
茶籽粉也叫茶枯粉或茶麩粉,是一種純天然洗潔粉,是將南方山區油茶樹籽中的食用茶油壓榨後,再利用其剩餘的果渣研磨而成。將茶籽粉買回後裝在小罐中,洗碗時倒一點在碗裡,用洗碗布抹勻,用水衝淨即可洗淨碗中的油汙。
記者 | 姚慧蘋 見習記者 彭丹/文 記者 金羽澤/圖
來源 | 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