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變身「垃圾監測公民科學家」 「起底」海岸線垃圾分布及構成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志願者變身「垃圾監測公民科學家」 「起底」海岸線垃圾分布及構成

  另類趕海人

  深圳海岸線最東邊的壩光海灘,是一段未開發的海灘,每個周末都有很多人來這裡趕海,但這個周末,海灘上卻多了一群與眾不同的人,他們相聚在一起,帶走的是用蛇皮袋裝著的一袋袋垃圾,以及保護海洋的希望。

  這群人是「深圳市海岸線垃圾監測公民科學家」活動中的志願者,到這片野海灘進行海岸線垃圾監測。

  「深圳市海岸線垃圾監測公民科學家」活動是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藍色海洋」)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學院以及廣州日報社聯合發起的,旨在評估深圳海岸線垃圾的數量、種類、分布情況以及來源。監測完畢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學院將出具專業的調研報告,提交給相關部門作為決策依據,同時也將調研監測方法向全國推廣。

  50多名志願者參加了「撿垃圾」

  21日下午,廣州日報記者跟隨志願者隊伍來到了位於深圳大鵬壩光銀葉樹溼地園附近的壩光海灘。這是一段未開發的海灘,在海灘的出入口都有藍色的警示牌,提醒人們要注意安全。海灘上的垃圾觸目驚心,有生活垃圾也有建築垃圾,記者甚至看到,海灘邊的一棵樹上,掛滿了隨著海潮漂浮而來的各種垃圾,令人作嘔。

  面對這些海洋垃圾,一般人路過都會皺著眉頭遠遠躲開,但志願者們到了海灘後根本無需動員,立刻投入了工作。50多名志願者分為三組,分別到不同的區域上畫樣方、打樣線、清理樣方垃圾,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

  初中生羅振嘉熟練地拿著小夾子收集著海灘上的飲料瓶,他是跟著家人來的,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海岸線垃圾監測志願者隊伍了。有兩位高中生正合力拖動一大塊建築垃圾,他們告訴記者,是從公眾號上報名參加活動的,身邊也有很多同學報名參加了這次活動。

  還有一個皮膚白皙的小美女,十指賽蔥根,給人感覺是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女孩子,也在不甘人後地收集垃圾,她把一個發臭了的牛奶罐子擰開,倒掉水,然後踩扁放進編織袋裡,動作嫻熟一氣呵成。

  海岸線垃圾監測將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記者從「藍色海洋」了解到,海洋垃圾根據重量和形狀,可分為兩類:漂浮垃圾和沉澱垃圾。漂浮垃圾會在風、海浪等作用下擱淺到海岸線上。對擱淺在海岸線上的垃圾調查是監測海洋環境中垃圾負荷的主要工具,並已被用於描述海洋垃圾汙染分布情況。它們可用于衡量管理或緩解措施的有效性,導致垃圾汙染的來源和活動以及對海洋生物群和生態系統的威脅。可是截至目前,幾乎所有的海岸線調查都是針對沙灘進行,而海岸線有很多類型,並非只有沙灘,同時大量的海岸線垃圾並不是只存留在沙灘上,這樣得出的數據就無法真正評估海岸線上的垃圾數量、種類及分布情況。

  因此,本次調查希望能以深圳 260公里海岸線為基礎,分析不同海岸線存在垃圾的情況,估測深圳海岸線垃圾的數量、種類、分布情況以及來源。志願者們會在不同的海岸線上畫樣方、打樣線、清理樣方垃圾,然後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學院出具專業的調研報告,提交給相關部門作為決策依據。

  呼籲:「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共同守護這片蔚藍」

  在海灘的遠處,散落著一堆一堆附近前來趕海的市民,他們拿著瓶瓶罐罐,在歡聲笑語中挑揀著留在沙灘上的小魚小蝦小螃蟹。海灘的近處,是志願者們用線圍起來的一個個格子,他們把格子裡的垃圾一樣樣清點登記。遠近之間,形成了一幅鮮明的對比畫面。

  記者看到,有一個趕海的女孩子走過來問志願者們在這裡做什麼。當她得到答案後,就默默地走到遠處,把自己扔地上的一團廢紙巾撿起來,揣在兜裡。

  這個畫面讓人深思。海洋汙染是當前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一,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顯示,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而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響的生物種群已從663種增加至817種。海洋垃圾不僅會對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還可能成為生物跨地理區系遷移的載體,從而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變化。

  「藍色海洋」呼籲,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海洋垃圾的製造者,也可能是海洋環境的保護者。希望每個人都能做海洋垃圾防治的倡導者、踐行者,不隨意丟棄垃圾,珍愛海洋環境,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共同守護這片藍色海洋。(記者 王納)

相關焦點

  • 超2000名志願者攜手清理海洋垃圾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超2000名志願者攜手清理海洋垃圾&nbsp&nbsp&nbsp&nbsp40多場海洋垃圾清潔活動9月陸續展開&
  • 撿拾分類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
    惠州日報訊 (記者匡湘鄂)日前,環大亞灣海洋環保志願服務隊30多名志願者來到澳頭小桂綠道小鷹嘴海岸線,開展今年第四次「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活動。志願者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垃圾清理,並按監測要求對垃圾進行分類、記錄、稱重,共清理了20.6公斤垃圾,合計805件。
  • 智繪自然·海洋垃圾監測平臺正式發布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主任劉永龍介紹項目背景發布會上,北京新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趙博韜先生詳細介紹了智繪自然·海洋垃圾監測平臺。海洋垃圾監測平臺立足於數據系統,是一款可對海洋垃圾分類、數量、重量、品牌等進行統計和分析的軟體產品。
  • 澳大利亞雪梨計劃發動全民力量收集海洋垃圾數據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雪梨發起全球公民科學計劃,號召學生與志願者一起計算並記錄海洋中5萬億件塑料垃圾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微塑料評估計劃」(AUSMAP)將訓練志願者收集全澳大利亞海岸線的大小塑料垃圾。
  • 北京備戰垃圾分類大考: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組圖
    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面對這次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北京準備好了嗎?4月2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海澱區二裡莊社區和大工村餐廚垃圾處理廠實地探訪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的各種軟硬體準備情況。二裡莊社區設置廚餘「終」轉站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
  • 垃圾流浪在青藏線 志願者們已撿拾40多萬件垃圾 請不要亂扔垃圾
    但是,在青藏高原美麗的風景下,公路沿線卻有大量垃圾。車窗拋物是主要來源,礦泉水瓶、塑膠袋、易拉罐隨處可見。垃圾不僅汙染環境,還會導致牧民的牛羊誤食死亡。2017年至今,志願者們已撿拾40多萬件垃圾!已經有許多的人加入到了撿拾垃圾的志願者隊伍中,其中,胡歌從2013年開始,就成為了綠色環保志願者, 一直持續關注著長江源的生態環境和珍稀動物,並實地與志願者們一起撿垃圾,架設監測設備,以及抬水打掃衛生煮飯等瑣碎平凡的事情。保護環境,希望所有的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 深圳最美海岸線毀容:上百平方米垃圾觸目驚心
    記者通過實地調查採訪了解到,最美海岸線還未正式對外開放,相關建設項目還未進行,管理面臨「真空」;受旅遊垃圾汙染地帶,多為徒步穿越後的地帶,因岸邊多藏暗礁,一般保潔人員到此不方便,增加清理難度;清潔趕不上破壞等因素造成該區域旅遊汙染垃圾嚴重。
  • 260多名志願者清理海灘垃圾
    12支志願隊伍共260多名志願者,同步在大亞灣黃金海岸、小徑灣等5個活動會場開展淨灘活動,共清理垃圾490多公斤,用實際行動清潔沙灘,守護海洋生態。活動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主辦,惠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協會海洋分會、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承辦。 當天一大早,志願者們便從家裡出發,分赴各個活動現場。
  • 環保組織籲海洋垃圾所涉企業減塑 專家︰須強制執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下稱「仁渡海洋」)志願者在中國海岸線上的24個沙灘撿了71197件垃圾,多為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其中2504件尚可辨別出「品牌」,共涉及數百個品牌。其中221件垃圾涉及康師傅,數量排在榜首,其後是娃哈哈、怡寶、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統一、伊利、旺旺、景田、蒙牛等品牌。
  • 分類後的垃圾有什麼用?志願者舉例講述告訴您垃圾分類多重要!
    為進一步推行垃圾分類,改善社區環境,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率及社區文明程度,鄭州市惠濟區新城辦事處日前聯合美家淨物業在正商家和家組織開展了主題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建優美社區環境」的志願者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通過精彩分享和舉例講述,讓更多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引導更多人積極行動,身體力行。  「為什麼倡導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分類後的垃圾去哪兒了?」
  • 後疫情時代,海洋垃圾問題亟待答案……
    2002年到2012的十年間,人類產生的塑料垃圾比整個20世紀都要多。銀河系有4000億顆恆星,而我們的海洋中存在5.25萬億塊塑料,是銀河系恆星總數的13倍以上。有科學家發現,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的最深處,研究發現,世界上最深的6個海溝中,80%的片腳類動物的消化系統內,都存在塑料纖維和顆粒。可以說,人類可能已經沒有一片海洋,是完全乾淨的。
  • 清理海洋垃圾,還海岸線一片乾淨整潔
    為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近日,環翠區加大海港、海灘等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及時清理海洋垃圾,還海岸線一片乾淨整潔,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油助力。9月1日開海後,遠遙中心漁港碼頭船隻進入、海鮮上岸,垃圾也隨之增多。
  • 無境深藍正式成為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會員單位
    日前,無境深藍正式成為了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的會員單位,為海洋垃圾的治理和政策倡導提供來自中國的數據和助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2年發起「防止和減少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計劃,旨在保護海洋免受來自陸地汙染物質的侵襲。新的夥伴關係將作為協調平臺,努力將同一領域的不同組織聯繫在一起,鼓勵政府、非政府組織、科學家和學者開展合作。
  • 海洋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陸地是最大來源
    今年,我國有99家機構和團體聯合參與此次活動,5541名志願者在18個城市進行了海岸垃圾清潔,清理海岸線長達37460米,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海洋垃圾讓人震驚。對此,《生命時報》進行了獨家報導。按照大類佔比分,小於2.5釐米的垃圾佔了半壁江山;菸蒂、食品包裝、快餐包裝、瓶蓋、吸管、飲料瓶、購物袋等「常見垃圾」佔34.54%。此外,每年的國際海灘清潔日,志願者都會用數據卡記錄下每一件拾起的垃圾類別。本次我國活動還使用了「品牌卡」,可以快速追溯到該垃圾的銷售者。本次活動收集的覆蓋垃圾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康師傅、娃哈哈、農夫山泉位居前三。
  • 太平洋上現「第七塊大陸」:由垃圾和塑料構成
    全國共有42000名民眾擔當義工,在超過1400個近岸地區清理海洋垃圾。圖為一名義工在溫哥華地區里奇蒙市的艾奧納海灘清理海洋垃圾時拾起菸蒂。新華社發(梁森攝)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導 外媒稱,幾年來地球上存在第七塊大陸的說法越來越常見。這是一塊可能位於太平洋某個位置的由垃圾和塑料構成的大陸。其面積很可能超過300萬平方公裡。
  • 科學家並不清楚巨量海洋垃圾分布在哪裡—新聞—科學網
    在洋流和當地漩渦的共同作用下,瓶子、漁網、繩子、鞋和牙刷等各種垃圾被衝到這裡。一項在2011年開展的研究稱,最上面的沙層按重量計算有30%是塑料。它被稱為世界上最髒的海灘,並且觸目驚心而又直觀地展現了人類到底向全球海洋傾倒了多少塑料碎屑。 從北極到南極,從地表到沉積物,在科學家見到的每一個海洋環境中,他們都發現了塑料。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全球海岸線上發現的海洋垃圾中有90%與一次性塑料製品有關:瓶子,吸管,食品包裝和普通包裝。塑料無法生物降解,至多分解成較小的碎片。人們會在藤壺、海蚯蚓和片腳類動物這些濾食性動物的體內發現微塑料顆粒,而這些生物反過來又會被包括魚在內的大型海洋生物吃掉,最終被端上人類的餐桌,進入我們自己的肚子裡。  攝影師Mandy Barker童年時就喜歡在海邊玩耍,撿貝殼、浮木。
  • 暖冬行動——勝利社區為垃圾分類志願者送溫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段羅君 通訊員 邱蓉「美麗下城」創建暨「『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長效管理工作系列宣傳報導——自垃圾分類開展以來,不少志願者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中來,並以個人分類投放垃圾的具體行動影響周邊群眾,發揮引導作用,
  • 石獅出臺整治海漂垃圾3年行動 投入200萬資金打造海岸線
    昨日記者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全市海域海漂垃圾治理工作,防治海漂垃圾汙染損害,打造環境整潔景觀優美的海岸帶,近期,石獅市政府出臺《石獅市海漂垃圾治理三年行動方案》,決定對石獅市近岸海域及海岸線向陸一側200米的海岸帶開展為期3年(2015年至2017年)的海漂垃圾治理專項行動。
  • 為椋鳥讓路、做垃圾女神!5位中國環保公益先鋒分享「地球脈動」故事
    2018年6月,「守護荒野」的志願者們用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成功讓一個500萬投入的工程為上千隻粉紅椋鳥的繁殖讓路。十幾位志願者與幾十萬的網友各展其長,通過線上協作共同參與志願行動,畫漫畫、寫文章、發微博微信……最終讓工程停工,並直到粉紅椋鳥全部繁殖成功離開才再次動工。